首页 安徽江耶文集 下章
拥有自己一片天空
 这个标题取自了赵华玉先生的一首诗的首句。

 人到中年,人生之中基本上没有大的悬念了,用我的话说,叫作到了“相持阶段”尤其是像我一般的底层百姓,应该是像进入了河的中下游,比较开阔,不再有大的波澜,看上去很美很壮观,但可以极目远眺,一直能眺望到那个入海口。

 赵华玉先生长我几岁。他与我有着比较相似的经历,在基层井下工作了许多年,现在到了机关人事宣传工作。我们都比较喜欢文学。但赵华玉先生比我要执着。我在上学的时候曾捣鼓过几个小散文小诗歌什么的,工作以后就几乎放下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又被动地重新拾起。赵先生似乎一直在热烈地参与。我在边缘之外的时候,就能经常看到他的作品,虽然读的不是很认真,但觉得他很勤奋,东西出来的多,而且多少有点味道。也许保有一点文学的情结吧,在我的印象里,能写出那么多诗歌的赵华玉先生,是一个名人,有名气的文化人,形象巍峨着。

 真正认识赵华玉先生还是在我调出井下、来到宣传部门工作以后。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和赵先生接触得多了,对他的了解逐渐增加,慢慢地感觉到他的可爱。赵先生的可爱,主要在于他的痴,痴之中的单纯。他对诗歌的确很执着。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为诗何惧己消瘦》。看了文章,我偷偷一笑,赵先生本来就很瘦,在这个圈子里的人当中,他可能是最瘦的。但我不认为他的瘦是因为诗,为了诗也不必把自己瘦。

 这是我的观点。再一次开始写所谓文学的东西的时候,我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最主要的是对意义的消解。文学边缘已成事实,但我始终不认为是天要塌下来的事情。文明的社会是尊重人的社会,合理的个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发展,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只要不伤害其他。我还认为,这个方式要是健康的,对自己也是,比如不影响‮体身‬,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等。

 到此,可以回到标题上来了,拥有自己一片天空。作为比较痴的赵先生,他可能一直生活在这样的境界之中,他选择了自己的方式,他始终在认真十分地营造自己的天空。

 比如创办《阿煜诗报》。

 赵先生的笔名叫阿煜。《阿煜诗报》是赵华玉先生自己办的一张小报。小报主要刊登赵先生的一些关于诗歌、文学的认识,自己新创作的诗歌,他认为的一些其他人的好的作品,还有他自己的作品发表情况,其它一些零散的消息、写作常识、趣闻佚事,等等。诗报每月一期,很准时。发行也是他本人的事情,报纸一出,他自己就抱上一大摞,往诗友处一个一个地送,很谦虚的样子。

 从赵先生的文章中读到,他办这个诗报也很不容易。他自费订阅了不少诗歌刊物,购买了一些相关书籍。当然,我不认为这是临阵磨。他这是在增加自己的厚度,也在增长着自己的高度,厚积薄发,站的高看得远,他想让这一张报纸办得更好一些。

 由这张报纸搭建,赵先生自己的天空应该是十分明媚的。我们可以透过纸页偷窥一二,比如他的诗作越来越多,他的作品质量也明显提高。在搜集一些资料的过程,他要首先阅读,他要细致地进行鉴别,在编排的时候,他还再读再校对等。这样一来,报上的东西,他是经过读以后再读,当然会充分汲取,营养营养自己了。

 天空再美,也是高不可及。建设天空是为了足天下。到了中年的赵先生,要办这样一张报纸,我想不会是心血突然来,而应该是深思虑的。这个深思虑就是一个比较现实的过程。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或者说都是有功利的。功利本身不坏,好坏在于其动机及后来的过程和结果。赵先生的功利在于他的心思,像诗歌一样纯真的心。我的文学观点就是揭示更真实的生活。在几乎不会有多大起伏的中年时光,选择做这样的事情,而且一做就是一年,而且看样子他还要坚持做下去,这仿佛为我们展示出了一个非常坚定的事实,赵先生的生活还在意义之中,他很纯粹,在一个崇高的状态上不愿下来。所以,他的天空就很清澈,他的天下也很美妙,他的日子过的也很足,他的瘦身子里都是思想和智慧,因而才华熠熠。每次和他交谈,他都是一脸的严肃,似乎在表示,这事是很重要的!读他的诗也是,他仍然喜欢写一些意义比较大的事情,仍然把“文以载道”的沉重扛在肩上,每个字都让人读出一些沉甸甸的重量。

 由此,我私下认为,赵先生活在俗世之中,但他想让自己的心思从俗世生活里跳出来,或者向高处走。所以,他的人不俗;所以,他可以“拥有自己一片天空/把自己所见所闻/把自己所思所想/把自己笨拙见解/把自己喜怒哀乐/把自己本真的心/写在一张白纸上/画在一张白纸上”在轻薄的纸上得到轻松、自在、空灵、飘逸的现实生活。  m.SsvVXs.cOM
上章 安徽江耶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