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江耶文集 下章
一剪梅
 深冬。没有遇到任何阻挡的风,在淮北平原上一路顺畅地刮过来。在外面的建筑和躲在里面的事物,都不能够抵挡住一阵一阵的寒侵袭,用内在的热作最后的支撑。夜疲惫,暗淡的灯光照临,被照亮的部分不得不强打精神,支撑起一小片生机。

 我和还算不上对象的女朋友倦缩在一个小屋子里。白炽灯的光亮的热度似乎正好把黑暗与寒冷隔在一边,我们俩坐在相隔一米远的地方说话,很生分的样子。当然,主要说话也是我在说,我对她描述我曾经去过的地方是如何如何美丽,我向她想象以后如果有机会我将带她到哪些地方,那些地方的风景和人情是如何的人,对所有的人充惑。其中,我就说到了南京的梅花山。我说,冬天出去玩,只有到有梅花开的地方。不然,到南方去没有冬天的意思,到北方去又太冷。而看梅花,是去南京。那里离我们这儿不远,天气也差不多,我们能适应了。到了大雪纷飞、万木凋落的时候,我们站在高处,看山遍野的梅花,闻淡淡的花香阵阵。多美啊!

 这当然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象。这些意象的可能还是来自“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警句,作为一个从乡村通过读书、考学进入城市的人,在学生时代对这样一句诗肯定要秉记在心的。它向我们喻示着一个美好的前景,上天不会亏待每一个辛勤耕耘的人,不管你耕耘的是什么。再一个是主席的词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只把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在中国大陆,在像我们这样年龄的人,这样的诗词肯定要反复背诵的。不光是文学上的,更是境界上的,要当作做人的至高准则谨记在心的。

 过了很多年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发现了我的无知。南京梅花山的梅花开在春天!这一次也狠狠地打击了我对自己知识的信心,我终于认识到,很多事情是用逻辑的方法推断不出正确的结论的我迫不及待地找到了一个相关的网站里,梅花正在网页中朵朵绽放,我打开一个一个链接,花朵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地呈现在我的面前,着实狠狠地打动了我一下。不知她们有没有经过严冬酷寒的打磨,她们的确丽到了极至。虽然她们只是在屏幕上妖娆,但我还是能感觉到丝丝花香掩面而来,很快令我沉醉。这时候,我想到了一个经典的场景。隐隐农舍前,不大的庭院里,几棵梅树在寒风中悄然独立。银白的月光落在树上,穿过枝枝叉叉,斑驳地照在水面上,很清很浅的水微波漾,反出很多细碎的光芒,增加了空气里的寒冷。一个衣着闲适的人踱到池塘岸边,冷风息息之中,似有若无的花香不绝如缕,不大一会,他捻着胡须转动着步子,出一串诗句: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这就是林逋林和靖,他隐居杭州孤山旁,不娶无子,植梅放鹤,自称“梅鹤子”这首诗就是著名的《山园小梅》。

 很显然,这也是冬天的梅花,在众花凋谢之后一枝独秀。由于花香的原因,大多数的人并没有从中读出了冷,因而忽视了时间。但春天的梅花也不是现代才有的。现在反思一下,之所以有这样错误的认识,主要还是我的记心不大好。

 梅是从“媒”而来。《诗经》上有《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我们的文明早期一个女子关于爱情的表达,也是她对于未来实现爱情方式的理想化设计。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让爱情顺理成章。梅是一个很好的象征,转折着表示爱情就像梅子的成一样,良辰美景犹如瓜蒂落,必须及时采摘,方能得最甜蜜的果实。时光如水,一去永不再,在我最美丽的时候遇见你,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在古老的先民那里已经有其想法了。《诗氏传疏》说:“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

 这个梅是梅子,类似于杏子一样的东西,与我们通常说的梅花不一回事。但这是一个开始,梅从此文化起来,有了指向,在世人的眼里被赋予了不一般的意义,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在我上学时,书法课的老师曾将他书写的对联作为样板挂在黑板上,让我们临摹。我现在还依稀记得,略微泛黄的底上是两行遒劲的隶书: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这个“一枝”就是梅花。老师的嘴有点瘪,说起话来显得很费劲,不过语言并不吝啬。他不仅向我一再指出,他有这幅字获得了什么大奖,在国内国际上展出,给他带来了多少光辉的荣耀,还向我们讲述这两句诗的出处和有关的典故。诗是晋代的陆凯写的。陆凯是东吴名将曾经打败过关羽的陆逊之侄,做官做到了过丞相,文辞非常优雅。陆凯有个在长安的文学挚友叫范晔,即《后汉书》作者。陆凯在回大地早梅初开之际,自荆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邮驿专赠范晔,并附短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这真的是一件非常优雅的事情,优雅到我们的想象力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然而,古人就是古人,他们喜欢这样。于是从自陆凯开始,以梅花传递友情,或者以其它枝条、花草传递感情、表达意愿成为时尚。

 在青春少年之时就喜欢了李清照的词,尤其是这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我读不出来词中与梅有关的东西。我知道这个“一剪梅”是一个词牌,在过去它们有固定的曲子,可以用来唱的。在我的臆想中,词的曲调应该是与梅花有关的。现在时尚的歌吧里,大都能找到同名同词的歌,但已经是现代流行歌曲的式样,似乎没有丁点古风古韵了。在后来的阅读中,我找到了这个词牌的出处,是周邦彦的词:“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梅枝,略点眉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误招。 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敲。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由于这首词出了名,后人就依此作为词牌,进行填写。也许对这个说法的挚爱,也许是这个词牌好唱好填,反正有很多人喜欢上了,在后来的怨恨题材里,它几乎是一路高歌,为主人诉说衷肠。

 对梅情有独钟不只是我一个人。在我们的文化中,大家对梅都有一种特别的癖好,岁寒三友中有梅的倩影,园林四君子中有梅的芳名,越剧有《二度梅》,评弹有《梅花梦》,戏曲有《梅花配》,唐乐府中有《梅花落》。 踏雪探梅,自古盎然,由梅配植而成的梅园、梅林、梅峰、梅径、梅溪,几乎到处都是,勾人游思。1975年河南安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铜鼎有一颗梅核,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年了。秋战国时期爱梅之风已很盛。人们已从采梅果为主要目的而过渡到赏花。“梅始以花闻天下”人们把梅花和梅子作为馈赠和祭祀的礼品,到了汉晋南北朝,艺梅咏梅之风盛。《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米梅、胭脂梅。”又:“汉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丽友梅。”到南北朝,有关梅花的诗文、轶事也多了。《金陵志》云:“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这可能是用梅花图案美容的开端。据曾慥《类说》卷十二引《异人录》载,隋朝开皇年间,赵师雄行经罗浮山,暮时分,于松林中遇一美人,与之对坐饮酒,还有一个绿衣童子在旁笑歌戏舞。师雄喝着喝着就喝醉了,醒来的时候东方已经大白,而自己却身在梅花树下。原来那女子即为梅花所化,绿衣童子即枝上的翠鸟。美丽动人的故事,反映着人们心里的向往,说明了当时的人们爱梅到了何种程度。  M.sSVvxS.Com
上章 安徽江耶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