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艾戈文集 下章
关于茶文化
   陆羽的一部《茶经》,把中国的制茶、饮茶给规范化了,对后来建立的茶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被后人推崇为茶圣。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把喝水这个基本的生命需求,演变成了一件很雅致的事情,并且负载了厚重的文化印记,不能不说中国人具有文明的天。自从茶文化诞生以来,对茶的研究几乎成了一个专门的学科,人们给茶赋予了诸多的文化内涵,所谓茶能陶冶情、修身养、延年祛病、强身健体等等,这是就功能而言,在内容方面,有功夫茶、禅茶、道茶等等,很有些光怪离陆,简单的饮茶,竟派生出如此多的名堂,已经不是一般茶客明白的了的事情了。

 所谓茶文化,仅仅就茶本身而言,应该由种茶、制茶和饮茶三部分组成。前两项属于茶农的事情,最后一项才属于茶客要所要关注的,而茶文化,基本上是就最后一项展开的。茶这玩艺说到底不过是解渴消暑饮料,早期的先民靠山水解渴,但是碰到一些不洁净的水源,会有一些怪味,聪明的人把树上的叶子拿来泡在水里以遮盖异味,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为了保证常年饮用,便把树叶收藏起来,但是,鲜的树叶不易保存,便放在锅里炒制、烘干,以供一年四季饮用。应该说,除了茶还应该有更好的饮品,如果汁、米酒等等,但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时代,惟有茶易于制作、保存和携带,且成本低廉,于是茶便成了中国人传统的饮品。从士大夫到贫民百姓,在炎热的夏天,捧起浓浓的酽茶,咕咕咚咚喝上一气,即解渴又消暑,也算是人类抵御大自然的妙招。但是,中国士大夫阶层觉得如此饮用实在过于鲁,便在饮茶上做起了文章,先是在茶具上动脑子,庶民们不是用大碗喝吗?我改成小碗,精致的茶具,配以绿色的茶汤,一下子把饮茶提高了一个档次。庶民们为生计所忙,何来那门子闲工夫细饮慢品,照旧捧着大碗狂饮,一碗茶下肚,抹抹嘴巴,又忙活路去了。倒是士大夫们找到了消遣的方式,三五清客,诗词唱和,捧着细瓷小碗,吹吹浮沫,呷一口清香的茶汤,便有了诗情,于是,留下了诸多的诗篇。如:“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是唐代卢仝的句子,诗句浪漫潇洒、不同凡响,先从人体感官润吻喉、发轻汗,渐次心情‮悦愉‬,乃至两腋生风,飘飘仙,体味与感悟可谓细微而深刻了。再如元稹有一首宝塔诗:“茶,香叶,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感觉如此细腻,描述甚为精致,一般人难以体味,不过诗人的感觉好象有点矫情,至少有些夸大其辞,的玄乎了。但是把茶入诗,倒是提高了茶的品位,其文化也就凸显出来了。应该说,文人把茶到这般高度,完全是为了标新立异,拉开了士人与庶民的距离,这恐怕是茶文化第一次离民众,成了士大夫展示清高的象征。

 茶说到底就是润润喉咙,补充‮体身‬水分,借助茶叶的清香,易于下口罢了。至于陶冶情、修身养,不过是有闲阶层食终、无所事事,借以打发时光的一个托词而已。而普通劳动者,忙碌了一天,喝上一杯清茶,舒舒服服的打个盹,根本不会去想修身养之类的事情。再至于延年祛病、强身健体,到目前为止,实在找不出可靠的佐证,大不了有助于‮体身‬健康就很了不起了。看来,茶由田边地头解渴之物,一跃而负载如此多的功能,完全是士大夫们一手促成的,自古以来,唱品茗成了士大夫阶层特有的精神活动,于是,围绕的茶,出现了诸多的诗文、杂谈,不外乎是把饮茶说成一件很雅致的事情,其实无论是喝茶,还是所谓的品茗,对于士人来说都是消遣而已。无庸置疑,士大夫阶层建立起来的一套所谓的茶文化,的确是中国文化中宝贵的财富,但一直以来,坐在凉亭下,清谈品茗,都是有闲阶层的事情,只是他们把饮茶说的那么玄妙,就有些诡异了。如前面提到的道茶,其理论曰:“遵从道法,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在品茶中感受到天乐。真正得道者,能做到无不争,就是没有不切实际的****,更不会有过高的贪,不与人争强斗胜。所以,以无之心品茶,忘我忘私,无我无私,自然是无茶无杯,进入道的精神境界”等等,洋洋洒洒一篇宏论,仿佛多年的修行在一杯茶水中就完成了,这一看就是在故玄乎,我想这恐怕不是道家对茶的解释,不好又是有闲阶层穿上了道服,来糊普通茶客了;也可能是新一代有闲阶层,又想和普通百姓拉开些距离,出的新名堂。茶,香能醒脑、汤可涤心,闲暇之时,三五好友围坐一起,吃下三大碗,洗去中尘埃,又足了口腹之,当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它本来就是大众的饮品,若得深奥难懂、神乎其神,恐怕就不会有生命力了。比如日本的所谓茶道,和服木屐,神情庄重,饮茶之前要沐浴更衣,诡诡秘秘的,如教一般,这种饮茶方法,已经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了,叫人感觉很沉重,恐怕与中国茶文化的倡导者们的初衷大相径庭了,普通大众也是很难接受的。他们饮茶是跟中国人学的,到这等模样,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了。《红楼梦》里妙玉对饮茶有过一段论述,所谓“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子。”妙玉的喝法是有闲阶层表现所谓教养的喝法,与其说的喝,倒不如说是做做样子,私底下说不定也是捧着大碗狂饮呐。陆羽的《茶经》,并没有过多的渲染茶的其他东西,洋洋七千来字,分十个章节,曰: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通篇没有溢美之辞,倒象一篇技术资料,更象一个产品标准,陆羽看来是个技术型人才,给后人留下了这么宝贵的东西。陆羽万万没想到,在他成书以后的数百年里,一直像神一样被人膜拜着,然而今人所宣扬的茶文化已经离《茶经》越来越远了。

 2006-8-17  M.SsvVxS.cOM
上章 艾戈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