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艾戈文集 下章
饭局
   眼下饭局之多实在有点应酬不暇,逢上吉祥一点的日子,多数人都会战战兢兢,一不留神便会收到一张帖子,恭请你某月年某在某酒店吃饭。被请者曰:高价饭也。

 请客在中国一直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旧时的家庭有了什么喜事,大都是请来至亲好友,聚一堂,算是维系亲戚关系,一般称之为家宴。再张扬一点的,也就是请上同僚、同科、或乡里头面人物,顺便联络一下感情,以示家门兴旺。此类铺张大多是高门大宅的人家,一般人家大都是很低调的。中国人办事情,多是围绕着“吃”字做文章,谁家办事,左邻右舍、远房近亲凑个份子,即有了人情,也顺便打个牙祭,皆大欢喜,中国人的社生活通过吃给解决了。于是,就有了名目繁多的饭局,诸如结婚置喜宴,谓之喜酒;白事设丧席,以示哀思。还有生日宴、升迁宴、满月酒、过十二岁等等,名目繁多,举不胜举,都是为了图个热闹,三朋四友邀在一块,幺五喝六的闹上一气,客人快活了,主人有了面子。不过,早年间请客很有讲究的,因为涉及到钱财问题,没有特殊的关系,主人家是很拉不开脸面随便给人下帖子的,这也是中国人在道德修养上表现出来的矜持。但是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多,请客的标准已经突破了这条底限,遇到事情,不论亲疏,先给你下个帖子,叫你颇废踟躇,眼下凑份子已经很落伍了,只得自己备个红包,少了拿不出手,多了又不情愿,实在为难的很。此类饭局,主人已经不是局限在亲戚朋友的圈里,稍有些面,便请你去捧场,说是瞧的起你。

 有一同事,从没有过交往,平时碰面,也是点头而已,断无言语相搭,忽一,送我一张帖子,说是请我喝酒,探询原由,方知其子过十二岁。本拒绝,心想别人可能有心结识,不可过分清高,便备上红包,欣然赴宴。及至到场,竟无一个识面孔,便硬着头皮找位子坐下。宴会开场,举杯与邻坐碰个杯喝下;又举杯与对面搭个腔喝下,三杯酒落肚,便没有了生分,同席诸客,犹如多年至,举杯便碰,碰杯便饮。及至饭局结束,也没得到主人一句谢语。宴后数,路遇主人,正搭话,主人却照旧点头而去,如陌路一般。又一,有壮汉热情招呼我,正在疑惑,对方拍我肩道:“你老兄海量啊。”我才记起这是那回在酒桌上相识的酒友,说着对方摸出一个帖子给我,请我光临其母寿宴,我接过帖子,待他离去,顺手丢进街边的垃圾桶。转见面,这位仁兄狠狠看了我一眼,便不在搭理。看来这类饭局,主人多是冲着钱财,绝无情义可言。但是有些升迁宴,还真不敢不去,谁知道那一天走到他的门下,虽给你帮不上什么忙,但坏你个事还是小菜一碟的,所谓:“做酒不甜做醋酸”于是,备个红包,心怀鬼胎,硬着头皮吃上一场,全无半点快活,只是主人有面子了。眼下,利用饭局敛财,成了一部分人的生财之道,特别是那些有着一官半职的主,一年数局,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倒是被请者颇感应承不瑕。于是,有人为了扳本,你行我效,饭局名目便花样翻新起来。其实仔细算算,谁也没赚着,有句顺口溜一语道破了天机“今天局明天席,吃来吃去吃自己,酒家老板偷着喜。”真是“螳螂在前,黄雀在后”啊!所以在中国的街面有“两多一少”就是‮行银‬多、饭店多,厕所少。‮行银‬多就不言而喻了,厕所少是因为没钱赚,谁也不愿做这项营生,饭店多是因为中国的饭局太多了,据说有些城市酒店订座要提前半个多月哩。于是,各地的酒家装饰之高档,菜肴花样之奇特,简直叫人眼花缭。业内有个说法,叫做:“各行各业做遍,不如支锅卖饭。”看来饮食业之兴旺,与饭局之多不无关系吧?有人做过统计,说是国人年饮酒量,有一个西湖之多,不知确切否?不过大部分酒客,稀里糊涂把酒喝进肚里,竟然得不到主人半句谢语,实在有些窝囊了。

 2006-1-1  M.SsvVxS.cOM
上章 艾戈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