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行 下章
第一百三十九章 孔方
 隆德府。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

 入夏的第一种水果是杏子,杨华和梁红玉坐在坐在绿荫下,吃着刚送来的水果。

 院子另外一边,几个女子弹着琵琶,吹着箫管,有柔柔的歌声传来。

 正值夜半,浩月当空,有凉风习习。

 杨华搂了一把正睡眼朦的梁红玉,笑道:“已经退凉了,还是回屋子去睡吧。”

 “不了。”身材高的女子睁开如丝眼眸“屋子里热得紧,进屋反有清醒过来,还不如在外面睡。”

 杨华笑笑:“你又说孩子话了,外面重,仔细伤了‮体身‬。”

 梁红玉不耐烦地坐直了‮体身‬,道:“说不进去就不进去。”

 杨华讪讪一笑:“我这不是关心你而已,别生气了。”

 梁红玉听杨华陪了半天小心,这才烦恼地叹息一声:“你哪里是关心我,你是关心你杨家的骨…茂先,你也别生气。我最近身子发沉,又上不了战场。心里憋得慌,脾气也坏了许多。你成价都说自己忙,又不过来。我说两句气话,你又放在心上去了。”说着说着,她突然委屈地掉下眼泪来。

 杨华无奈指了指那几个正在唱曲地歌女地说:“我这不是送了这几个女子过来吗。让她们陪你说话解闷。”说句实在话。自从怀孕之后。梁红玉身材好象坏了许多。以前并不十分突出地脯惊人地起来。又因为在屋子里呆地时间多了些。皮肤也呈一种水汪汪地粉。不像从前那样呈现出一种健康地小麦色。

 不过。这大概是暂时地吧。三个月后。等肚子一大。大概又是另外一种模样。

 听杨华说起这几个歌女。梁红玉更是生气:“你她们过来做什么。我自有下人服侍。她们成天住在府中。别人地知道了。还当是你起了苟且乐之

 杨华听她这么说。心中颇为愤怒。挥手示意那群歌女退下。低声音问:“谁说地?”

 梁红玉双眼望天。不予理睬。

 杨华更是恼火:“被让我查出来是谁在造谣。否则…”

 “否则怎么样?”

 “谁让我不痛快,我就让他一辈子不痛快。”

 见杨华生气,梁红玉也不安慰,只提起小扇对着杨华的头不住地扇。

 杨华终于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声来“你这是在为我降温啊?对了,你最近漂亮了好多。”说着话,眼睛上下打量这个高的女人。

 同平时一身戎装不同。现在地她穿着一件轻薄的纱裙,风一吹,薄纱后娇美的身躯楚楚动人。

 “讨厌。看什么看。”梁红玉也笑了起来:“对了,你想要个儿子还是个女儿。”

 “女子好些。”杨华笑道:“女孩子同父母贴心。”

 “你就要个女儿吧。”

 二人正拉着家常,阴影中,一个高大汉子走出来“禀大人,古大人和高昌来了。”说话的正是杨志,他身上的伤养好了之后被杨华要了过来做了侍卫长。一来,他是军中第一高手,有他在身边。杨华也觉得安全许多;第二,杨志毕竟做过西军军官,又在王相府呆过。处理起机要来是个手,在观察处置司也算矮子当中显人才。

 虽然杨华对这家伙胆小谨慎的性格非常不感冒,却不能不用。

 梁红玉忙站起来“你们谈正事,我回屋去了。”

 “别忙着走,你也是龙卫军地军官,虽然在休假。也可以在这里听的。”杨华一把将她拉住:“今天的事关系重大,你既然是我屋中人,有的事情还是知道的好。”

 这是高昌第一次参加杨华系最机密的事务,他一脸凝重地站在杨华面前,躬身道:“见过大人。”

 杨华指了指旁边的几张椅子,淡淡地说:“坐吧,吃杏子…对了,事情办得如何了。”

 迸松落落大方地坐在一张椅子上,从怀里摸出一个小纸包递了过去:“万老爷子做了个样子。大人定度一下。若可用,就让他开工。”

 见二人如此神秘。梁红玉心中好奇,忍不住伸头去看。只见,纸包中是两枚最普通的大钱。一枚是铜钱,一枚是铁钱,看起来毫无任何独特之处。不过,等杨华将这两枚小钱举到眼前仔细端详时,她才惊叫出声来。

 原来,这两枚铜钱上赫然刻着“靖康通宝”四个小字。而且,看成,比之市面上通的普通铜钱不知道要好多少,整枚铜钱闪烁着金属地质感。

 “难道你要铸私钱?”梁红玉很是吃惊。宋朝每改一次年号都要新铸一批货币。靖康一年才过了一半,朝廷忙于战事,根本就没时间铸钱。现在居然出现靖康通宝,如果没有猜错,这钱肯定是杨华自己私铸的。

 不过,人家铸私钱是尽力掺假,而自己的男人却做得比朝廷发行地小钱质量还好,这不是做赔钱生意吗?

 听到梁红玉的惊呼,杨华呵呵一笑,将铁钱扔到桌子上,对古松说:“铁钱就不用做了,没意思,若被北奴了去,回炉一炼,就变成上好钢,不就变成资敌行为了。倒是这种铜钱不错,成分怎么样?”

 迸松道:“质量比起制滥造的宣和夹锡钱自然要好上许多,铜七铅三,同淳化通宝差不多。”他笑道:“可以肯定,这钱一出,用不了两年,整个河北都会被靖康通宝占领。”

 “对,大人这一招实在是高。”高昌竖起大拇指“每年光钱息就足够维持龙卫军的的开销,再加上私盐。一年下来,大人就富可敌国了。”

 “钱锨什么?”梁红玉有些不明白。

 “禀夫人。”高昌忙道:“就是利息啦。比如一枚铜钱,若全部按照铜价计算值一文钱,如果我们在里面加上不值钱的铅。那么,加进去的四分铅就卖出铜的价格来了。也就是说,我们,每铸十文钱就有三文的利润。”

 “也不是太多嘛!”梁红玉还是有些不太清楚。

 斑昌一进龙卫军就听人说,在龙卫军得罪谁都不要紧,但千万不要去惹梁红玉,现在听她询问,不由得打起精神,道:“夫人此话差矣,我大宋每年地铸币量数目‮大巨‬。真宗时期,铜钱年铸造量已超过一百万贯。仁宗时期,铜钱年铸造量已达三百万贯。以后一直保持在每年铸造铜钱三百万贯以上。神宗时期,每年铸造铜钱就超过五百万贯。至于宣和年间,铸造量已达到惊人的七百万贯。而且,这还是铜钱,更别说数量更大的铁钱了。夫人请算算,我们一年可以赚多少?”

 听高昌这么说,梁红玉吃了一惊,按照高昌所说,就算每年以铸三百万贯计算,也有十万贯的收入。这可是无本生意,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暴利的生意吗?

 向梁红玉解释后,高昌对杨华说:“大人,依我看,这靖康通宝的成还好了些,当心被劣钱给冲击了。改成铜六铅四吧。”

 杨华点点头:“恩,其实,就算改成铜铅对半,一样是市面上成最好的。不过,真那样也不利于靖康钱的推广,依旧铜七铅三吧。”

 北宋市面上通着三种货币:子、铜钱、铁钱。

 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不过,这种东西通量不大,更多地时候只当一种商业契约使用。至于铜钱和铁钱,就是真正的硬通货了。

 实际上,北宋早期这两种货币质量都非常不错。形制美观,工艺湛,上面的字也出自各大书法名人。如:苏轼、司马光和皇帝的御笔。质量好的铜钱简直就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不过,事情到赵佶当皇帝后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赵佶挥霍无度,致使国库空虚,为了最大限度地剥削百姓,将把主意打到普通老百姓头上。铜钱的成分也一变再变,到最后达到铜、铅各半的程度。

 到蔡京主政之后,更是在铜钱中夹杂进去大量地锡。铜铅对半地铜钱已经让人无法容忍了,现在又加锡进去。一枚铜钱的铜含量更是下降到令人无法容忍地四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夹锡钱。…-因这种钱的铜的成低百姓常常拒用。

 夹锡钱非常脆,用手轻轻一掰就折成两截。当初设计这种钱,主要是防备北方辽、金两国大量收购南方的铁制钱币,然后熔炼制作兵器。没想到,蔡京在铁夹锡上尝到甜头之后,将手伸到铜钱上来了。

 老百姓都实在,发现这种钱币质量实在太水,索拒绝使用。

 在内地拒绝使用还好,普通百姓可以用金银进行贸易。

 但边境贸易按照法律不许使用金银,而且,若拒绝使用夹锡钱必将受到大宋法律的严惩。于是,又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出现了,边境贸易时,大家都以物易物。---这也算是经济上的一大倒退吧。

 按照北宋‮府政‬的规定,山西是铜钱、铁钱并用的地区,又处于边境贸易的前站。经过朝廷的夹锡钱大抢劫之后,整个山西钱荒现象非常严重。

 此刻若杨华发行私钱,后果可想而知。

 有的时候,发财就是这么容易。你只需要胆子大一点,步子迈得再快一点。  M.SsvVxS.cOM
上章 宋行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