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皇后之死 下章
打落水狗
 刘骜先生暴毙后,赵合德女士还没有来得及下眼泪,已有宫女分别向皇太后王政君女士、皇后赵飞燕女士,飞奔报告。一老一少,赶到现场,抚尸痛哭。虽然召来了一大群御医,已无力挽救矣。

 刘骜先生之死,等于赵家姐妹势力的瓦解,积十余年的怨毒,开始爆发。最初大家仅只造谣说可能是赵合德女士把皇帝谋杀的,后来则言之确凿,一口咬定非是她谋杀的不可。王政君女士既悲且怒,下命宫廷总管(掖廷今)

 、宰相(丞相)、最高法院院长(廷尉),组织联合法庭,审问赵合德女士,调查刘骜先生致死的当时情形。

 赵合德女士现在第一次遇到靠美貌不能克服的困难,她已想象到她出席法庭时所遭遇的可怕场面,泣曰:“我一向把刘骜看成孩子一样,玩在股掌之上,宠爱和荣耀,冠于天下。怎能够在公堂之上,跟皇宫总管之类的芝麻小官,争辨上男女间的事乎哉?”玉手握自己的酥曰:“刘骜哥啊,你去哪里啦?”哭了一阵,自杀而死。

 ——赵合德女士到底是用哈方法自杀的,书上没有明白代,或曰“呕血而死”或曰“自绝”都太抽象,看情形可能是服毒。然而,不管是服毒也好,上吊也好,反正是她的结局使我们既称心快意,又感慨系之。

 称心决意的是,她的‮忍残‬和对宫中母子们一连串的谋杀,终于得到报应。感慨系的是,一代美女,成了臭男人纵的牺牲品,她是该死的,但她该为谋杀宫女和孩子而死,不应该为谋杀皇帝而死。但她终于死啦,史书上没有记载她的年龄,我们只好推测,公元前一八年她们姐妹在阿公主家当歌女的时候,假定是二十岁,现在公元前七年,恰恰三十一岁,正是一位刚刚成丰备的美丽少妇。

 富贵荣华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霎时间,天崩地裂,十一年权倾天下,化成一具中毒后丑陋的僵尸。

 ——埃及后克而奥佩特拉女并于公无前三一年自杀,二十四年后的公元前七年,赴合德女士自杀。嗟夫。

 赵合德女士死后,只剩下赵飞燕女士矣。她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到刘骜先生之死的官司,但宫廷中的权力,已开始变化。刘骜先生的侄儿刘欣先生,继承伯父遗留下来的宝座,成为西汉王朝第十三任皇帝。刘欣先生的娘了姬女士,成了皇太后,祖国傅老太婆(谋杀冯媛女士的主凶),成了太皇太后。王政君女上虽然也被尊称为太皇太后,赵飞燕女士也被称为皇太后,可是她们没有儿子,已失去了权力魔杖。王政君女士还可倚靠‮府政‬中那些拥有实力的她的娘家子弟,而赵飞燕女士只好倚靠刘欣先生祖孙们对她的感恩矣——刘欣先生用以排除叔父刘兴先生,当上皇帝,赵家姐妹尽了全力。事实上,刘欣先生对这份恩情,马上就加以回报。

 赵合德女士虽死,但太皇太后王政君女士彻查刘骜之死和赵合德女士责任的命令,仍然有效。刘骜和赵合德是公元前七年三月死的,到了这年冬天,调查告一段落,首都卫戍总司令(司隶校尉)解光先生,提出正式报告。我们在本文中所引述的关于曹宫女士母子和许美人儿子之死。都取材于这份官文书,不再抄录矣。在报告结尾,解光先生要求:

 “这些事虽然都发生在今年四月大赦令之前(刘欣先生四月登极,依例大赦天下),但我们查考,公元前一三二年,有个男人曾挖掘本朝开国皇帝刘邦墓旁傅夫人的冢,也是在大赦之后,当时皇帝刘奭先生曾下令曰:‘这件事情,不应该赦免。’天下人都以为立场严正。

 而今,赵合德女士倾宫廷,灭绝皇嗣,赵氏家属,应依法全族斩首。敬请再予深入彻查,命宰相(丞相)以下,有关单位,共同会商罪刑。”

 呜呼!依当时的法律“灭绝皇嗣”是一项滔天大罪,任凭谁都要付出血成河的代价。可是,也幸亏“皇嗣灭绝”刘欣小子才爬上龙墩,他不能不在内心私处,深幸地的伯父刘骜先生愚不可及。而且,仍是老话,他之所以能爬上龙墩,也仰仗赵家姐妹大力支持,可以说恩重如山。现在仅只半年,实在不好马上翻脸,把赵飞燕女士从皇太后宝座拉下马来,交给法庭审判。

 他的祖母傅老太婆和老娘丁姬女士,对赵家姐妹感激之情尤在,虽然救不了妹妹赵合德,但一定要救姐姐赵飞燕。但这个罪名实在太严重,又无法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于是,刘欣先生宣称,赵飞燕女士服侍刘骜先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且事情都是赵合德女士一个人干的,她已经自杀,等于伏诛,赵飞燕女士并不知情,不必再牵连地。而只下令把赵氏家属,那些靠裙带关系而富贵的一群男男女女、哥儿公子,一股脑发配充军到首都东北一千公里外的濒海荒凉地带辽西郡(河北省卢龙县)。

 赵合德女士已死,赵家举族被放逐到边陲滨海地区,宫廷之中,只剩下皇太后赵飞燕女士孤单单一个人矣。对赵家的处罚,以当时的法律标准——应属灭族之罪,可以说轻而又轻,史书上虽没有记载,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赵飞燕女士哭诉求情,已尽了眼泪。

 然而,太轻的处罚,引起强烈的反感,几乎是全国哗然,事情可能再行扩大,于是,‮府政‬高级顾问(议郎)耿育先生,上了一个报告给皇帝刘欣先生。曰:

 “世界上有非常的变化,然后有非常的谋略去因

 应。刘骜陛下自知早年没有生下继承人,因而想到,如

 果晚年再有儿子,万一自己死掉,儿子还小,不能当家

 做主,‮府政‬权柄,可能会滑到老娘之手。一旦老娘骄纵

 搞,无所不为,小皇帝又幼又弱,‮府政‬官员们恐怕毫

 无办法,那将是一个危险的局面,将伤害到王朝的安

 全。所以,他高瞻远瞩,不准妃妾宫女们,再生儿子,

 目的就在于断绝祸苗,而把是位传授给你,以求

 巩固领导中心。解光先生既没有安邦定国的能力,又不

 知道发扬刘骜先生大公无私的品格和德行,反而钻到皇

 宫地,挑剔搜索,连第之间男女私情,都揭发出

 来,简直对刘骜陛下是一项莫大侮辱,诬陷他杀亲生儿

 子,给人们一种不正确的印象,认为刘骜陛下因宠爱某

 人而大肆诛戮,失去了公平的判断。更辜负了刘骜先生

 为国家所做的牺牲。要知道,传大的道德范畴,往往不

 受世俗的拘束,建立盖世的功业,往往跟多数人的意见

 不同。这乃是刘骜陛下的深谋远虑,比大家高明万倍以

 上。你陛下道德巍伟,正符合上苍的要求,岂是现在那

 些庸庸碌碌、目光如豆的官员,所能有的?而且,当事

 情发生时,不敢据理力争,防患于未然,等到刘骜陛下

 死了之后,一切都告结束,却去翻老帐,追究已不能挽

 救的往事,认定死人错误百出,我就怎么想都想不通。

 因此建议你把这件事交给有关单位,把我这段话,向天

 下宣布,使小民都知道刘骜陛下的伟大见识。如果不这

 样,势将使这种诽谤,伤害到刘骜陛下,还要传后

 世,造成永远的伤害,恐怕决不是刘骜陛下的本意。”

 且按原文于后,以便读者老爷对照,原文:

 世必有非常之,然后乃有非常之谋.孝成皇

 帝(刘骜)自如继嗣不能早立,念虽晚年有子,万

 岁之后,未能主持国政,权柄之重,授予太后,大

 后骄戒,则嗜无极,少主幼弱,只大臣不便,恐

 危社稷。放废后宫产子之渐,绝幼主祸之.乃

 致位陛下,以安宗庙。愚臣既不能有深授安危之

 计,又不却推广圣德,乃反复按验宫内,暴衽席

 之私,诬污先帝(刘骜)倾惑之过,期成宠妾妒媚

 之诛,甚失圣贤远见之明,逆负先帝化国之意。天

 伦大德不拘俗,立大功不合众。此乃孝成帝(刘

 骜)至思,所以万倍于群臣。陛下人(刘欣)圣德

 盛茂,所以符合于皇天也。岂当世庸庸斗升之臣,所

 能及哉。且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晏驾之

 后,万事已讫,乃探追不及之事,讦扬幽昧之过,

 此臣所深惑也。愿下有司议,即如臣言,宜宣布天

 下,使咸知先帝(刘骜)圣意所起。有然,空使谤

 议上及山陵(刘骜),下后世,甚非先帝(刘骜)

 托后之意也。

 呜呼,看了这个报告而不翻白眼的,准是一个天生的保镳护院到的黄马褂。耿育先生可谓千古人妖,身怀绝技,是非黑白,在他手里,彻底颠而倒之。西门庆型的成了“大德”“圣贤”谋杀亲子的畜生成了“远见”“至思”如果耿育先生是受了赵飞燕女士的贿赂而出此,固然罪不可逭,但不过利令智昏昙啦,没钱可拿时,良心固仍在也。如果他是主动于这么一票,就问题大矣,盖从到梢都环啦。耿育先生是中国文化人中无败类的标竿——为有权有钱的恶,杜撰谁都不相信的大谎,企图一手遮天,掩尽人的耳目。

 然而,也正因为这一个报告,刘欣先生有了借口,事情这告一结束,不再扩大。不过,法律上、政治上的表面平静,不等于人心的实质平静,太皇太后王政君女士和王家在‮府政‬中的高级官员,都在咬牙切齿。偏偏的,刘欣先生是个短命鬼,他比伯父刘骜先生还荒腔走板,除了玩女人外,还搞同恋,身为宰相(大司马)

 的美男子董贤先生,就是他的枕上密友。刘欣先生是公元前七年登极的,而于公无前一年,才二十六岁时,就一命归。在他归之前,祖母傅老太婆提前死掉,赵飞燕女士第二度失去了靠山。继董贤先生担任宰相(大司马)的王莽先生,说服了姑母王政君女士,乃以太皇太后的名义,颁布诏书曰:“皇太后(赵飞燕)与昭仪(赵合德),俱侍帷幄,姐妹专宠,残灭继嗣,悖天犯祖,无为母之义。贬皇太后(赵飞燕)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这是一个凄凉结局的开始,赵飞燕女士像被赶鸭子一样地赶到北宫。赶到北宫后的一个月,王政君女士第二道诏书又到,曰:

 “赵飞燕自知罪恶重大,很少进宫向我请安(朝请

 稀疏),有失子妇之道。虽无供养之礼,却怀着狼虎般

 的恶毒,皇家无不怨恨,人民也都仇视。教她继续盘据

 皇后宝座,决非上帝的本心。现在贬谪她当一介平民,

 前去看守她丈夫刘骜的坟墓。”

 赵飞燕女士看到诏书上的官腔,知过她已走到绝境。成了平民之后,她就跟最卑微的宫女一样,杂在奴婢群中,劳动操作,受无穷无尽的侮辱。大势已去,魔杖早失,她已成为牵进屠场的羔羊,再没有人可以投靠矣。在一场彻夜痛哭之后,自杀身亡。是服毒?抑是上吊?或是像埃及后一样,条毒蛇咬一下?我们不知道。她比妹妹赵合德女士多活了六年,大概三十七岁,正是魅力如火的年龄。当她自杀前的刹那,回首往事,恐怕会怅然人生如梦,懊悔不如仍在阿公主家做一个歌女矣。

 赵家姐妹的美没有在政治上引起风暴,但在第上引起的风暴,却是空前的——赵合德女士是用第工夫把皇帝老爷活活搞死的第一位后妃。而赵飞燕女士不过普通的蛊惑,在这场公案中,只是配角而已。以她们姐妹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很多,明王朝诗人袁凯先生曾有咏“白燕”诗云:“赵家姐妹应相妒,莫向昭殿里飞。”一时传诵,被人称为袁白燕,作为赵家姐妹在人间的最后遗响。  M.SsVVxS.cOM
上章 皇后之死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