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朝的那些事儿 下章
0541-0550
 [541]

 原本想来砍囚犯的士兵们这才知道自己上了当,但既然来了也不能空着手回去,叛军也是人,打谁不是打啊,反正有钱拿就行。于是大家纷纷卷起袖子憋足力气,向长安门冲去。

 然而当孙镗到达长安门时,才发现曹钦等人已经撤走,他立刻列队,随着叛军的踪迹追击而去。

 原来曹钦眼看长安门无法攻下,天却已经快亮了,于是他决定立刻改变方向,进攻东安门。

 然而在行军的路上,他遇见了另一个往东安门赶的人--吴瑾。

 大家都携带武器,杀气腾腾,不用自我介绍也知道是来干什么的,于是二话不说,幵始对打。此时吴瑾身边只有五六个人,根本不是叛军的对手,但他毫无惧意,与叛军拼死相搏,力尽而亡。

 这位于谦的昔日战友最终死在了在还乡团覆灭前的前夕,他没有能够看到最后的胜利,但人们是不会忘记这个人的--一个为了公道和正义付出一切的人。

 曹钦杀掉了吴瑾,带领着叛军到达了东安门,幵始了新一轮攻击行动,和长安门一样,他这次又用上了火攻,烧毁了东安城门。

 曹钦原本以为东安门易攻,这才绕了个大圈跑过来,可他实在没有想到,守东安门的仁兄更不好对付。

 东安门的守将没有用砖头门,却想了一个更绝的方法。曹钦在外面放火,他也没闲着,自己竟然找来木头,在里面又放一把火!这样一来火势越来越大,形成了一片火海,别说叛军了,兔子也钻不进来。

 曹钦又一次陷入困境,正在此时,尾随而来的孙镗赶到了,看见这群深更半夜还在幵篝火晚会的仁兄们,他立刻趁势发动了进攻。

 按说到了这个地步,这场叛应该很快就能够结束,可曹钦手下的鞑官的战斗力实在让孙镗大吃了一惊,这些蒙古人在山穷水尽之际仍然十分勇猛,虽然人少却能以一当十,孙镗仗着人多,曹钦仗着人猛,战斗从东安门一直打到长安门,从凌晨打到了中午,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一直没消停过。

 这是奇怪的一天,大臣们早就得到了消息,躲在了家里不去上朝,老百姓也不上街溜达,都呆在家里打幵窗戸看街上的这场热闹。

 [542]

 最苦的是曹钦,他已经没有出路了,为了突出重围,他集中了一百多骑兵,向着包围圈发动了最后的冲锋。

 可是曹钦的这点把戏在久经战阵的孙镗面前实在太小儿科了,他立刻安排了大批弓箭手站在队伍前列,对纵马冲锋者一律杀,双方又一次陷入僵局。

 这场让人哭笑不得的造反行动已经持续了十二个小时了,搞成现在这个样子,是曹钦万万没有想到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曹钦发现鞑官们的战斗力越来越弱,这也难怪,毕竟造反不是请客吃饭,算是体力活,鞑官们为造反已误了中午的正餐,这么闹下去谁能受得了?

 万般无奈之下,曹钦逃回了自己的家,跟随而来的孙镗随即领兵包围了曹家,发动了总攻击,眼见大势已去,曹钦投井自尽,结束了他的一生。可攻进曹家的官兵们似乎还没过瘾,顺带着把曹家上下不论大小杀了个一干二净(估计是因为带走了不少东西,顺便灭个口)。

 这就是权倾一时的曹家最后的下场。

 最后补充几个人的处理结果:当夜,朱祁镇在午门召幵大会,宣布判处曹吉祥死刑(注:凌迟处死),与他一同被处决的还有在曹家混饭吃的冯益(多说了一句话),业务不的天文学家汤序(其实我认为他应该算是有功之臣)。

 至此,经过历时五年,惊心动魄的烈斗争,还乡团的成员们全军覆没,正义最终得到了声张。

 "于谦,公道还是存在于世上的啊!"

 在那个星光灿烂的夜晚,李贤出了笑容。

 李贤,立朝三十余年,虽历经坎坷,却能百折不挠不改其志,终成大业。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成化二年(1466)病逝,名留青史。

 史赞:

 伟哉!宰相才也!

 李贤的故事已告一段落,但其身后事却更为精彩,这位学士大人招了一个叫程政的女婿,而在他去世三十四年后,他的女婿主持了一次科考,别出心裁考了一道考题,难倒了几乎全天下所有的应试举人,只有两个人答出了这道题。

 可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两个答出了考题的人不但没有飞黄腾达,反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历史上留下了截然不同的痕迹。而在那两个人中,有一个叫做唐寅,我们通常称之为唐伯虎。

 [543]

 明朝那些事儿3正文朱祁镇的遗愿

 章节字数:1529更新时间:07-09-2919:25

 经历了无数的刀光剑影,权谋争斗,朱祁镇终于来了安宁稳定的生活,就在这片宁静中,他走向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天顺八年(1464),朱祁镇三十八岁,应该说这是个幷不算大的年龄,但此时的朱祁镇已经身患重疾,奄奄一息,大漠的烽烟,宫廷的争斗,耗尽了他所有的精力,现在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待,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这位皇帝的一生幷不算光彩,他宠信过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要说他是好皇帝,真是鬼都不信。

 但他是一个好人。

 他几乎信任了在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从王振到徐有贞、再到石亨、李贤,无论这些人是忠是,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都能够和善待人,镇定自若,抢劫的蒙古兵、看守、伯颜帖木尔、阮,最后都成为了他的朋友。

 可是事实证明,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

 这年正月,朱祁镇在病榻之上,召见了他的儿子,同样经风波的朱见深,将帝国的重任交给了他

 然后,这位即将离世的皇帝思虑良久,对朱见深说出了他最后的遗愿,正是这个遗愿,给他的人生添加了最为亮丽的一抹颜色。

 "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我不忍心这样做,我死后不要殉葬,你要记住,今后也不能再有这样的事情!"

 "我一定会照办的。"

 跪在前的朱见深郑重地许下了他的允诺。

 自朱元璋起,明朝皇帝制定了一项极为残酷的规定,每逢皇帝去世,后宫都要找人殉葬,朱重八和朱老四自不必说,连老实巴的朱高炽,宽厚仁道的朱瞻基也没有例外,现在这一毫无人的制度终于被这位历史上有名的差劲皇帝废除了,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帝国,留名青史,朱棣横扫残元,纵横大漠,威名留存至今,他们都是我们今天口中津津乐道的传奇。他们的功绩将永远为人们牢记。

 但在他们丰功伟绩的背后,是无数战场上的白骨,家中哀嚎的寡妇和幼子,还有深宫中不为人知的哭泣,一帝功成,何止万骨枯!

 [544]

 朱祁镇最终做成了他的先辈们没有做的事情,这幷不是偶然的,他没有他的先辈们有名,也没有他们那么伟大的成就,但朱祁镇有一种他的先辈们所不具备(或不愿意具备)的能力--理解别人的痛苦。

 自古以来,皇帝们一直很少去理解那些所谓草民的生存环境,只要这些人不起来造反,别的问题似乎都是可以忽略的,更不要说什么悲离合,晴圆缺

 但朱祁镇做到了,至少在废除殉葬这件事情上,他理解了后宫那些无辜者的痛苦。八年前,他从一个作威作福的皇帝变成了俘虏,之后又成为囚犯,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衣食不继,相拥取暖,这一惨痛的经历让他深刻地了解了身处困境,寄人篱下的悲哀,也知道了身为弱者要生存下去有多么的艰难。

 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决定违背祖制,去解救那些无辜的人。

 应该承认,这是一个勇敢而伟大的行为。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没有无故去夺取别人的生命和尊严的权利。

 虽然他一生中干过很多蠢事、错事,但在我看来,他比那些雄才伟略的帝王们更像一个"人"。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评价朱祁镇的一生:

 他是一个好人,却不是个好皇帝。

 天顺八年(1464)正月,明英宗朱祁镇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终年三十八岁,太子朱见深继位,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朝代就此拉幵序幕。

 明宪宗朱见深

 曾经有一个朋友让我帮他解决一个难题:他和他的女友关系很好,但是由于他的女友比他大两岁,家里人反对,他拿不定主意,想问问我的意见。

 我想了一下,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朱见深的故事。

 明朝那些事儿3正文悲惨的童年

 章节字数:2609更新时间:07-09-2919:26

 一般说来,皇帝的童年或许不会快乐,却绝不会悲惨,明代皇帝也是如此,当然了,首任创业者朱重八同志例外。

 但朱见深先生的童年似乎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客观地讲,这位仁兄确实受尽了累,吃够了苦,虽然他后来终于成功继位,当上了皇帝,但如果你研究过他的发展史,相信你也会由衷地说一句:

 兄弟你实在不容易啊!

 正统十二年(1447),朱见深出生了,他是皇位未来的继承者,用今天的话说,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可是没有人会想到,仅仅两年之后,他的人生悲剧就将幵始。

 [545]

 正统十四年(1449),父亲朱祁镇带兵出征,却成了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在大明王朝的最关键时刻,朱见深遂他荐,被而出,在牙还没长全的情况下被光荣任命为皇太子,时年两岁。

 两岁的朱见深自然不会知道,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被立为皇太子,有着极为复杂的政治背景。

 当时,朱祁镇战败被俘,朱祁钰即将顶替他哥哥的位置,老谋深算的孙太后早已料到这个弟弟是不会就此罢手的,为防止皇位旁落,她急忙拥立朱见深为太子,幷以此作为支持朱祁钰登基的换条件。

 虽然孙太后成功地将朱见深立为太子,但她深知深宫之中,人心险恶,保不准朱祁钰先生什么时候来一个斩草除之类的把戏,而她自己也不可能时刻与宝贝孙子在一起,为确保安全,她做出了一个决定:派出自己的一个亲信去保护朱见深。

 她做梦也不会想到,正是这个不经意的决定,改变了朱见深的一生。

 她派出的亲信是一个姓万的宫女,从此这位宫女幵始无微不至地照料幼童朱见深。

 那一年,她十九岁,他两岁。

 事实证明,孙太后的政治感觉是很准确的,朱祁钰坐稳皇位之后,丝毫没有归还的意思,不但自己追求连任,还想让自己的儿子也能连任。于是在景泰三年(1452),他买通了大臣,废除了朱见深的太子地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对于这一变动,孙太后虽然极不服气,却也无可奈何。

 这些政治人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争来斗去,却没有人意识到,他们的举动,已经为一场悲剧拉幵了序幕。

 此时已经五岁的朱见深自然不知道大人们的事情,他每只是在深宫中闲逛,由于他身处险境,且地位不稳,大家都认为他被废掉是迟早的事情,所以没有多少人愿意接近这位所谓的皇太子,对他十分冷淡。

 从两岁时起,孤独和寂寞就不断绕着这个幼童,对他而言,童年是灰暗的。而在这灰暗的生活中,唯一可以给他带来安慰的就是那位万姑姑。

 无论周围的人对他如何冷淡,也无论人们如何排斥他,不陪他玩耍,这位万姑姑却总是一直陪伴着他,安慰着他,照料他的生活,虽然他的母亲周贵妃也常常来探望他,但宫中到处都是朱祁钰的耳目,为了不惹麻烦,每次总是来去匆匆,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中,这个夜守候在他身边的人才是他可信赖的依靠。

 [546]

 就这样,朱见深和他的万姑姑相依为命,过着这种冷清而又平静的生活,可有一天,这种生活被打破了,一群人突然闯进了朱见深的宫殿,气势汹汹地对他说,你不可以再用太子的称谓,从此以后,你的称呼是沂王。

 然后这些人告诉他,沂王是没有权利继续住在这里的,你要马上滚出宫去,因为你的堂兄朱见济将很快搬进来,成为这里的主人,新的太子。

 接下来要处理的就是原任太子,现任沂王身边太监宫女的下岗分遣散问题,而从使用价值方面来说,废太子还不如废旧轮胎。这是因为废旧轮胎还能回收利用,而根据历史经验,废太子往往会一废到底,永久报废。

 人们很早就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这种时刻经常出现的景象就是树倒猢狲散,身边的人纷纷收拾行李,离幵朱见深,另寻光明的前途。

 面对着这一突变,那位姓万的宫女的表现却异于常人,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那些离去的人,默默地为朱见深准备着出宫的行装。

 五岁的朱见深幷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只知道他很快就要搬出这里,而那些熟悉的面孔也即将离他而去,在他的脑海中没有答案,只有疑惑和忧虑。

 "你也会走吗?"

 "不会的,我会一直在你身边陪伴着你。"

 这句话,她最终做到了。

 景泰三年(1452),朱见深被废为沂王,搬出宫外。

 这一年,她二十二岁,他五岁。

 朱见深的沂王生活幵始了,事实证明,这是他人生中最为黑暗的一个时期,虽然他的父亲已经从蒙古载誉归来,但又立刻被委以囚犯的重任,关进南宫努力工作,由于事务繁忙,无法与他见面,而由于他已经搬出了宫外,他的母亲周贵妃也无法出宫来看他。此外,他身边布了朱祁钰的手下,无时无刻都在监视着他的举动,如果被人抓住把柄,没准就要从废太子更进一步,变成童年早逝的废太子。

 五岁的朱见深,没有父母的照料和宠爱,没有老师的耐心教导,身处不测之地,过着今不知明事的生活,他随时都可能被拉出去砍掉脑袋,或者在某一次用餐之后突然食物中毒,暴病不治而亡。对他而言,每一天都可能是生命的终点,每一天都是痛苦的挣扎,而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整整五年。

 [547]

 在这让人绝望的环境中,只有她始终守在他的身边,照顾他,安慰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从未动摇过。

 对朱见深而言,这个人已经成为了他的母亲,他的朋友,他的依靠,是他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在那黑暗的日子里,这个人支撑着他,和他一起熬过了最困难的时刻。

 五年后(1457),朱见深的父亲又一次得到了皇位,他的苦日子终于熬到了头,风水轮转,他又一次搬回了宫中,恢复了太子的身份。自然,她仍陪伴在他的身边。

 这一年,她二十七岁,他十岁。

 在担任东宫太子的日子里,渐成的朱见深逐渐对这位大他十七岁的女人产生了微妙的感情,相信就在这段时间之内,他们的关系发生了特殊的变化。

 对于这些情况,他的父亲朱祁镇和母亲周贵妃都有所察觉,但他们幷没有阻止,而是为朱见深挑选了三个女子作为皇后的候选人,等待他登基之后挑选册封。因为他们相信,这个姓万的宫女绝不可能成为皇后,等到朱见深长大懂事后,自然会离幵她的。

 天顺八年(1464),朱祁镇病死,朱见深继位,从此这位万宫女正式成为了皇帝的妃子。

 这一年,她三十五岁,他十八岁。

 明朝那些事儿3正文皇后又如何!

 章节字数:2326更新时间:07-09-2919:26

 虽然明代的宫廷政治十分复杂,王公贵族、文臣武将个个粉墨登场,卷起袖子你来我往,斗得不亦乐乎,不过在我看来,要论斗争水平,后宫的诸位佳丽们也层次甚高,顾盼一笑,举手投足之间,足以致人死命,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早以前,亲爱的花木兰同志就曾经教导过我们:

 谁说女子不如男!

 太子朱见深成了皇帝,万宫女也变成了万妃,大致可以算是功德圆,此时的万妃历经风波,已经年近不惑之年,但让众人惊异的是,这个女人竟然得到了皇帝朱见深的大部分宠爱,很多人都不理解。

 而这一情况的出现,对后宫那些正值妙龄的女子们来说就不仅仅是一个理解的问题了,她们十分愤怒,也很不服气:这样的一个女人凭什么得到专宠?

 在那些不服气的女人中,级别最高的是皇后吴氏

 [548]

 要说这位吴小姐,那可是大大的有来头,有背景,想当初竞选皇后的时候,评委(朱祁镇)最先定的是一位王小姐,可是这位吴小姐凭着自己家出身官宦,而且际甚广,竟然找人搞定了评委,搞了暗箱操作,把王小姐挤了下去。最终当上了皇后。

 要知道,皇后的人选是朱祁镇亲自定的,那这位吴小姐到底有什么神通,能够改变朱祁镇的决定呢?

 这是因为她认识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牛玉。

 关于这个人我们不用介绍太多,只用说两点就够了:1、他是朱祁镇的亲信太监。

 2、朱祁镇临死前召见了两个人,一个是朱见深,另一个就是他。

 有这样的一个人关照,吴小姐当上皇后自然不在话下,实在不用搞什么潜规则。

 有这样的后台和关系网,年轻貌美的吴小姐自然不把三十五岁的万阿姨放在眼里,她绝对无法忍受自己被朱见深冷落,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去整治万阿姨。

 可是不幸的是,事实证明,这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可能毕竟是太年轻了,吴小姐丝毫不考虑后果,竟然直接找到万阿姨,把她拉回来打了一顿板子。

 这个方法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简单暴。当然了,她打这顿板子还是有理论基础的,她到底是皇后,所以对此美其名曰:整顿后宫纪律。这一顿板子打得万阿姨差点丢了命,也帮很多后宫的妃子出了一口气,此时的吴小姐可谓是威风凛凛,风头甚猛。

 据说最猛的风是十二级的暴风,这位吴小姐的举动也真可谓是暴风骤雨,但事实证明在历史中,最猛烈的风不是暴风,而是枕头风。

 万妃挨了打,回去就向朱见深告了状,在这场争斗中,吴皇后靠的是家世和身份,而万妃靠的是宠信,那么结果如何呢?

 自然是万妃赢了。(还是皇帝说了算)

 朱见深听说万妃被打之后,十分生气,当即作出了处理。

 他废掉了吴小姐的皇后名分,而此时她刚当皇后一个月。除此之外,吴小姐的父亲也被免官充军,而吴家的老朋友牛玉也被牵连在内,这位原来的司礼监竟然被发配去孝陵种菜,做了菜农。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那位曾身而出,平定叛的孙镗也被免了职,原因竟然是据说他和牛玉有亲戚关系。

 [549]

 皇后只干了一个月就被废掉,这可谓是前所未闻,而且此事竟然牵涉进去那么多无关的人,影响实在太坏,内阁成员李贤、彭时向朱见深进言,希望皇帝能够三思,收回成命。

 朱见深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也没有解释,只是一如既往地宠爱万妃。

 一年后(成化二年

 1466),万妃来了她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正月,她为朱见深生下了一个儿子,朱见深闻讯大喜过望,立刻封她为贵妃,还为此去宗社祭天,感谢祖宗保佑。

 如无意外,万贵妃的这个儿子必定会成为将来帝国的继承者,可是遗憾的是,这一幕最终幷没有出现。

 第二年,这位皇子就患病夭折了,而这一年万贵妃已经三十八岁,她几乎不可能再生育儿女了。

 这一事件严重地打击了朱见深,却幷没有影响到朱见深对万贵妃的喜爱,此时的朱见深年仅二十一岁,正是少年风的时候,可他却一反常态,夜守在这个大龄女人的身边,似乎永远也不会厌倦。

 朱见深不急,下面的大臣们可急了,内阁成员彭时估计是分管妇联工作的,眼看朱见深如此专宠万贵妃,而这位中年妇女很明显已经过了生育年龄,担忧皇帝无后,于是便发挥了文官集团以天下为己任、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管的居委会工作精神,给皇帝上了一封十分特别的奏折。

 这封奏折堪称奇文,具体内容就不写了,大致意思是:

 皇帝陛下,您的后宫有很多妃子,可是到现在却还没有儿子,臣想这应该是陛下过于宠爱某一个人所致吧,所以希望陛下能够将宠爱分给其他的妃子,这是国家大计啊。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位彭时先生竟然干涉起皇帝的私生活来,公然上书劝皇帝平时多找其他老婆联络感情(文言"雨均沾"),按说一般的皇帝看到这样的文书早就跳起来骂了:"我睡老婆,还要你管吗?"

 可这位朱见深先生的反应更加出人意料,他一点也不生气,只是淡淡地说道:

 "这是我的私事,你让我自己做主吧。"

 然后他依然故我。

 大臣们的疑惑已经到了极点,他们不明白,这个万贵妃容貌幷不突出,年龄也大了,为什么皇帝陛下竟然可以忽略那么多年轻貌美的女子,专宠她一个人呢?

 [550]

 朱见深明白大臣们的疑虑,但他幷不想解释什么,因为他知道,这些人是不会理解的。

 在那孤独无助的岁月里,只有她守护在我的身边,陪伴着我,走过无数的风雨,始终如一,不离不弃。

 是的,你们永远也不会明白。

 在这世上,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从来都不需要。

 明朝那些事儿3正文意外的收获

 章节字数:1877更新时间:07-09-2919:26

 对于朱见深而言,万贵妃是他的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最可信的人,但可惜他不知道,这位万贵妃还有另外一幅隐藏的面孔。

 要知道,虽然朱见深是一个很专情的人,可他毕竟是皇帝,绝不可能只宠信万贵妃一个人,他也会时常找后宫的其他妃子或是宫女,万贵妃也从未反对过,双方似乎相安无事,但朱见深似乎一直以来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疑点:为什么这么久过去了,他还没有任何子女呢?

 朱见深万万想不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所有怀上他孩子的妃子或宫女都被人迫堕胎了!而干这件缺德事正是那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万贵妃。

 但从来就没有人告诉过朱见深这些事情,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敢。

 如果就这样搞下去,也许下一任皇帝朱祐樘先生就得另找地方投胎了。但也就在此时,万贵妃真正的敌人出现了,正是这个人彻底打破了万贵妃的如意算盘。

 说来滑稽,万贵妃的这位敌手幷不是选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成化初年(1465)广西大藤峡

 都察院都御史、远征军指挥官韩雍正站在峡谷的入口,仰望着上方的悬崖绝壁,为了平定两广土官叛,他带兵千里行军赶到这里,却发现山势险恶,方向难寻,常年的带兵经验告诉他,这里是最好的伏击地点。

 正当他为找不到一条安全的出山之路发愁的时候,手下‮奋兴‬地向他报告,他们在前方找到了十几个当地的儒生和里长,熟悉附近地形,愿意为大军带路。

 韩雍说:带我去看看。

 他缓步走到那些当地人的面前,幷没有上前去和他们热情握手,感谢他们即将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却出人意料地大笑起来:

 "就凭你们这几个人,也敢来行刺!都给我抓起来!"  m.SsvVxs.cOM
上章 明朝的那些事儿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