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货比货
七月中旬,学校开始放假。
院子里的葡萄爬上竹架,垂下一串串绿翡翠一样的果实,大片的叶子密密重叠,
光轻易照不下来,营造出一方荫凉。
树下摆一张躺椅,午后躺上去,睡个长长的午觉,倒也惬意。唯一的不⾜,却是没有风,空间也不够空阔,经历过农场的开阔视野,这种感觉一时间格外深刻。
风扇吹出来的都是热风,闷闷的让人觉得憋气。
哥哥有更多的时间留在家里,本来是件好事,就因为气温太⾼,为了舒慡,必须保持距离,董洁无端更添郁闷。
大山逐一为有⽔的盆景,菗走陈⽔,换上洁净的清⽔。
你假山上浸⽔的部分,已经生了绿意,应该是一种绿⾊的苔鲜吧?或者是某种真菌?多了绿意,好似多了一股生气,反正对人体无害,也不需要去管它。
放下取⽔工具,回头打量,歪在躺椅上的小妹,头一点一点的,随时都能睡过去的样子。
哎!
大山在心里沉沉叹出口气。
天热,她不想动,这两天连摆弄盆景的趣兴也少了,又没有胃口吃饭,倒是觉睡的时间变长了。
⽩天陆陆续续睡的一阵一阵,晚上就睡不着,如此黑⽩颠倒的过活,眼瞅着人又清减了许多。虽然她自己说这叫做“苦夏”就像候鸟到了时间一定要南飞一样,每年到这个时候,雷打不动要来上这么一回,可他仍然做不到习以为常和
视无睹。
也许,他们该找个山青⽔秀的地方避暑?
大山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半晌自己摇头摇,否决了。
事情太多。走不开。
今年暑假。丁睿不用下队部,终于可以过一个完整的长假。
他在电话里答应,回家住几天后,就和丁老爷子、陈老爷子来京北。
两位老人家进京,一来与他们相聚、看望这边的老战友。二来也是对盆景非常有趣兴,打算亲自过来讨教一番。
“哥?”
董洁睁开眼睛,掩嘴打个呵欠,略振奋了下精神。问他:“什么时候了?张牧大哥怎么还没到?”
真丝衬衫在国外热销。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有精明的厂家从中看到商机,有意与他们合作,投资做丝绸业的纺织印染厂。
丝绸地终端产品,除了服装,还有家纺市场。而国中是众所周知地丝绸大国,与其进口蚕茧和生丝,在国外进一步深加工,不若就在产地投资建厂,省去一部分中间环节。人工方面也更合算。
他们考查过国中的市场,认为东方元素服装公司有⾜够的关系和实力,并且生产出来的面料,能自主消化相当大一部分,正是最佳的合作对象。
这个提议得到大山地首肯。
公司以张昊为代表的筹划部。先行一步前往杭州和苏州。和当地府政洽谈投资意向。
有了国外厂家参与,资金和技术都有保障。经过商量。双方准备共同出资,在苏州和杭州各建一个大型纺织印染厂,专门生产各种丝绸面料。
面料问题,对有志于把品牌面向际国做大做強的服装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大山和董洁需要直观了解,目前国內的工艺⽔平,与国外先进工艺⽔平地实真差距。
董洁于是提议,分别订做两块丝绸方巾。
一块是在杭州地一家国营工厂,按照国中工序加工。一块派专人去意大利,按照意大利工序加工的同样质地的方巾。
张牧来电话,他已经拿到这两块样品,正专程给他们送来。
“你也没睡多大一会
大山看看表“应该快到了。别睡了,再睡就黑⽩颠倒了。洗把脸清醒一下,肚子饿不饿?厨房有西瓜和桃。”
是,不能再睡了。最近她每天用在睡眠上的时间,加到一起平均超过了十二个小时。这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
石凳上是一盆早已接好的清⽔,旁边放了一块雪⽩的⽑巾。
虽然没有在
光下暴晒,手伸进去,仍然感觉⽔是温的,天真的太热了。
董洁拿到⽔龙头边倒掉,重新接了多半盆⽔。面孔埋进⽔里,感受那股直沁肺腑的清凉,好一会儿,才舒适地轻叹一声,用⽑巾擦⼲。这工夫,大山端了一个托盘过来,放到石桌上。
一盘是红
沙壤的西瓜,一料料黑籽嵌在上面,
人食
。一盘是洗净的桃,散发出一种桃子特有的清甜气息。
“哥,我不饿!”
“不是睡了一觉?口不渴吗?这西瓜我提前放到冰箱里了,吃一块,既解渴又解暑。这又不当饭。”
一瓣西瓜没有啃完,前院传来动静。
董洁笑道:“肯定是张大哥来了!”
不多时,田志祥和张牧走了进来。
张牧刚从杭州坐火车赶过来,眉梢眼角,隐隐带一点旅途的疲惫,田志祥开车去火车站接地人。
打过招呼,两个人先凑到⽔龙头旁用清⽔抹了两把脸,洗去额角地汗迹。
大山招呼两人吃⽔果。清凉凉的多汁西瓜,吃进肚里最是舒服。田志祥拿了一块,知道他们要谈正事,先离开了。大山不忘告诉他冰箱里还有,让他自取。吃地方面,他从来都是一视同仁,从不小气计较。
张牧一连吃了两块瓜,重新打⽔洗净手。
“张昊让我转告你们,建厂的事情,已经和府政相关导领商谈的差不多了。厂房用地批了下来。府政方面答应会配合我们。尽快让厂房落成投产。这次要投资的是大型工厂,每年都要从当地征收大量蚕茧,肯定会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他们很支持。”
即将上马的中外合资企业,是国內服装业首屈一指的龙头企业。与意大利知名纺织厂地合作。双方明确表示,要建造现代化新工厂。
初步计划从国外引进自动缫丝机、无梭织机,完全摒弃现在大多数厂家地落后设备。在生产加工技术上,引进际国先进⽔平的印染后整理生产线。
印染后整理技术相对落后。一直是制约国中丝绸业最终端产品发展的最大瓶颈。
目前国中丝绸印染后整理⽔平。不仅远远落后与意大利等先进家国,而且能加工⾼档产品的印染后整理生产线,也仅占总生产线的不⾜百分之十,这严重制约了丝绸最终产品附加值地提⾼。1做的是际国品牌,必须从
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国內目前能満⾜他们面料质量要求的厂家不多,长此以往,势必要影响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合资工厂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山自然很重视,若不是张昊他们更擅长于府政部门打
道,他就要自己跑一赶苏杭。亲自洽谈投资事宜。
“那两块方巾带来了吗?”
董洁更关心这个问题。
“带来了。”
张牧从随⾝地手提包里,取出两个立独包装地塑料袋。
他低声道:“我用精确的仪器称过,这两块方巾,大小和重量完全一样,颜⾊也相同。但是----”
但是。外观上却又有着极明显的差别。
一块僵硬、缺乏光泽。一块却⾊彩柔美。发出淡淡的光泽,并有着
油般的质地。两者的差别显而易见。
“差别这么大?”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大山很吃惊。
他翻来覆去的对比。如果单看国內工序加工的方巾,其实质量
让人満意的。只是与人家地一比较,就让人不由的想怈气。
董洁早有心理准备,也不觉得有多失望。
国外的纺织业,经过上百年的机械化生产,工艺不断改进,早已经把固步自封的国內工艺远远落在⾝后。
记得从前看过一个电视剧,故事讲地是清朝末年,一位外国商人,拿了一块他们生产地丝绸方巾,向国中人发起挑战。他说:国中虽然从事丝绸产业有上千年的历史,虽然有大量从事丝绸制造地艺人,可是没有人,没有人可以做出比他手里这块方巾更薄的丝绸制品。国中的手工业已经落后了,机械化发展才是主流,是更优秀的!
国內丝绸业的有识之士不服气,他们发动了无数人,走访了许多优秀的老艺人,最后做出一块相同大小、薄如蝉翼的方巾,很自信的回应对方的挑战。两块方巾一起从城楼上松手,任它们自由飘落,国內的方巾以些微差距,先行落地,国中输了。
“哥,像意大利这种工艺,国內一些老艺人也做得出来。”
呃,就是不能进行批量化生产。丝绸是有语言的,懂得丝绸的语言,才能做出更好的产品。一些有祖传手艺、从业近一辈子的老艺人,他们对丝绸的了解,可以达到一个相当深的⾼度。
他们可以用最原始而简单的生产工具,做出精美到让人赞叹的产品。不夸张的说,单从外观与质量来说,更在最好的机械化工艺生产出的产品之上。
可是,懂得⾼级丝绸工艺的的老艺人越来越少了,许多传统老工艺面临失传。而国內机械化生产的现状是:缺乏优秀的工艺,没有办法获得那种恰到好处的柔软、光泽和手感。这也是他们建厂的初衷啊。总之,有问题不怕,想办法解决就是了。
“我们有我们的优势。毕竟是历史悠久的丝绸大国,从事丝绸织造的民间艺人很多,他们能做出⾼档的丝绸品种,比如漳缎、塔夫绸、留香缎、风景古香缎等,这都是我们家国独有的,有些工艺都快绝迹了。”
做丝绸制品,自然要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这也是与外商合资办厂争取引进先进工艺流程的谈判中,会派上用场的谈判条件。
历史悠久的丝绸古国,自然有自己的传统优势,外国人也不敢小瞧。双方商定,会派专人,不遗余力与从事丝绸织造的民间老艺人联络,取双方之长,研发更多更好的面料新品种,增強产品在际国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原材料方面,赶上国外先进⽔平,甚至赶超国外先进⽔平,这是董洁的希望。人有我有,人无我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哥,慢慢来。现在我们的真丝衬衫,用的是国內最好工艺生产出来的面料,虽然与人家最好的工艺比较,仍然有一些差距,但,我们占了历史和文化的优势啊,这是国外别的品牌不能比的。”
大山笑道:“这倒是。现在的产品,质量和价位,适合更多的消费群体。以后,咱们用上自己生产的面料,针对比较⾼端的客户,到时候定价也会有更进一步的提升空间。有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这样最好。”
张牧也笑“是,现在咱们的真丝服装,卖的多红火,这才是最重要的…”
产品热销,国外不断催单发货。
前期屯积的成⾐,飘洋过海,运往欧美各国。
存货很快出清,大山让各地的分公司加紧赶工,并向更多的合作服装厂追加订单。
这般大动作,自然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PS:下午的火车,提前更新。
哎,惨了!昨晚太奋兴睡不着,玩了一晚上的游戏,上午写稿(不在状态,大家凑合着看吧)。怎么办?没买到卧铺票,要坐一个晚上呢,第二天早晨到站。这样一想,头都大了。
去年的时候,也没买到卧铺票,到了火车站,要发车了,广播里一个劲的叫:出售卧铺票,而且全是下铺…看看手里排了好几天队,好不容易买到的硬座,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不知道今年有没有这个运气,可以到车站补票?同志们,为我祈祷吧!
话说,我是坐啥车都晕的主,唯独不晕火车,是不是很奇怪?我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
M.SsvV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