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华大帝国 下章
第四十五节 赤字搞教育 中
 国事繁忙,赵刚也没有时间放松,结果不知不觉就有的爱好,比如说今天的演习就是一个具体的表现。唐悦良不察,见赵刚一幅大义凛然的样子,也颇为感动,就站起来劝道:

 “陛下其实不必如此,教育的预算早前并没有这样多,实属容闳这个大宰相努力结果,实际上并非‮府政‬所为之事。其实,把教育还给百姓就可以解决‮府政‬经费紧张的问题了,节约下来的经费可以用来改善公务员的生活。”

 靠,一贯不喜欢说脏话的赵刚不住在心里暗骂,这话听着怎么有点耳呢?赵刚微微点头,不动声的继续引导唐悦良

 “那你认为要怎样做才好呢?”

 “陛下,吾观西方国家的教育,都是由市场来引导,公立学校甚少,而我国公立学校众多,效率不高,如果参照西方国家的办学,一定能提高效率。”

 赵刚在一边腹诽,提高效率,提高收费效率吧!学费由一年几十升到一年几千!

 “再说了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是受教育者个人,学费是私人为自己所作的教育投资,所以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这样的话就可以让社会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赵刚继续腹诽,就是让有钱的人上学,让没钱的人打工,这招够毒的了!

 ‘教育有经济成本的,我国目前的优质教育资源太少,如果不收费大家会都向好学校挤。因此收费成为一种资源调控手段。“

 这种论调真是太熟悉了,节地时候。铁路部门就涨价,美其名曰“调节人高峰。”‮行银‬部门要上市的时候,就会缩小营业网点,缩短营业时间,美其名曰“培养人们使用自动取款机地习惯。”赵刚没想到,自己在二十世纪初也会碰到这种情况,利用权钱让自己的子女进入优质大学。竟然美其名曰“教学资源调控”唐悦良这个老头子在赵刚面前马上变得有些让人生厌。

 虽然恼怒,不过赵刚还是准备给唐悦良一些面子,就岔开这个话题

 “你说的有道理,那我们就这样做吧,把教育部撤了,让民间的力量来主导教育。”

 唐悦良没有想到皇帝竟然这样好说话,疑惑的接口道

 “教育交给民间可以,教育部不能撤。还要用它来管理民间的办学,如果没强有力的管理,那学校就不受我们控制了,以后难免会出大子。”

 重重地哼了一声。赵刚脸色变得冰冷,没有了刚才的温和。

 “唐悦良,我问你,如果我有一百块钱。交给你去做一件事情,你去做了。过了几天,你说这件事情你做不了,然后又不肯把一百块钱还给我,你觉得这样的事情对不对!”

 看着皇帝冰冷的脸,唐悦良心中一惊,嘴上仍然辨道:

 “教育不过是一件商品而已。卖贵卖天经地义,我不认为有什么错!”

 赵刚本意并非想申饬唐悦良,不过今天唐悦良的话却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内心。教育,一个特殊的行业而非普通产业。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无论对国家而言还是对家庭而言,都需要投入‮大巨‬地财力和精力。

 它是一项宏大而长远的投资项目和事业,根本不同于任何产业。国家投巨资办教育,目的是培养下一代,以便将来更好的建设、管理和发展自己地国家;家庭投巨资送孩子上学,也是希望他(她)将来能更好的发展、做出更多的成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祖宗经过盛衰沉浮得出的结论,岂是一句的。

 “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也是无论如何不能按照“投入——产出”之经济效益的观点来衡量的“产业!”如果以“教育产业化”来片面追求当前的经济利益是合理的。

 那么,前清时期明码标价地“卖官”现象也是合理的。因为“卖官”所得的金钱,可以弥补官方财政的不足;而且官位可以年年换人,财政可以岁岁有入。这不是荒唐至极吗?“

 皇帝的话很刺耳,唐悦良觉得手脚冰凉,这话岂止刺耳,简直诛心“残民以自肥”这个意思已经昭然若揭。如果自己再不识趣,那等待自己的将是一场政治灾难!

 “陛下,我认为应该大力提倡民间办教育。现在不求回报的慈善家太少了;商人和投机者是多数

 |办学,商人和投机者就愿意去做。出的学生质量好、水平高、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就会有生源,也就会有利润,就可以长期办下去。否则,就关门大吉。这才是我的想法,当然公立学校也要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与私立学校相抗衡,并降低他们的收费标准。“

 见唐悦良适时的转变了态度,赵刚也就不为已甚,放过了他,不过适当的敲打还是必要的。

 “悦良,刚才你把‮府政‬支出的大项列出来,军事和教育都是占了大头的,不过这些东西都是国家命脉,时时刻刻都要把在手里的。你看国防是一个只有‮大巨‬投入而没有当前的利润回报的行业,国防投入的回报是当国家面临战争威胁和战争时,能遏止战争的爆发或以胜利回报国家。

 你能说国防没用处吗?如果没有他,我们就会向前清一样,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哪有今天的景象。

 国家和‮府政‬办教育,也同样只有金钱的持续不断地大量投入,没有利润的滚滚回报。所回报的产出是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的文化、科技、管理人才和建设者,他们只有在以后的工作中才有可能回报国家和‮府政‬。

 这样等再过十几年,我们国家的人口综合素质超过欧美的时候,我们就会有多强大,即便欧洲国家全部联合起来,也比不上我们,这个才是真正的富国之捷径,其它的东西都是表面的,虽好的一时,好不的一世,把国力消耗干净就是昙花一现,不是治国之道。

 所以,不管怎样,哪怕财政赤字,也要把教育经费凑齐了,千万不得拖欠!“

 唐悦良早已没有了刚来时的锐气,赵刚说一句,他就点一下头,后来他果真按照赵刚所说的,一年的财政赤字一个多亿,硬是把教育搞得清清楚楚,大图书馆的建设也迅速的完成了,在其后十几年内,这些大大小小的图书馆接待了上百亿人次的访问,给那些渴求知识的人带来了知识,被誉为新中国十大工程之首。

 唐悦良走后,赵刚陷入了沉思,教育商品化的风竟然吹进了财政部长的

 耳朵里,而且还把财政部长吹得找不到北,看来这股风已经有点气候了,作为领导人,应该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在赵刚的心中,对教育产业化十分痛恨,因为自己就是教育产业化的受害人。

 在国家教育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收取学费是一种最迅速的获得资金的手段。记得自己上大学的时候,每年都要缴纳几万元学费,自己家里并不富裕,每年都要紧衣缩食的过日子。

 对于‮府政‬的大学而言,一年可以收入几个亿,这可是‮大巨‬的收获!但是,对于国家财政支出而言,这每年多出的几个亿元,教育部门和学校是如何花掉的、花得是否合理和规范,民众无以所知、无从所问。

 学校本来是一片净土,学习与研究的净土。可是,在教育产业化之后那些鼓起包的校长、书记,转眼之间财大气,变得嚣张、猖狂和不可一世。从幼儿园的园长、小学校长、中学校长到大学校长或院长,他们手中有‮大巨‬的财务权和人事权,似乎个个是老子天下第一。似乎在他们的眼里,已经不在乎培养出的学生素质的高低和能力的优劣,而只有招收了多少学生、发了多少奖金和补贴;

 他们的眼里多半是金钱、地位和权势。那些校长、书记,已经失去了昔日教书育人、忧国忧民的道德和情,变得和一心牟利的资本家一模一样。你看那些本来应该是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的校长、主任,已经没有任何知识分子的谦虚、好学和奋进,变得如同那些官僚们一样勾心斗角、花天酒地。

 这样的学校,这样的产业,能培养出新一代接班人吗!赵刚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在自己的国度内,永远不允许!

 为了搞清楚教育部的态度,赵刚马上召见了教育部部长周昌雄,这个人早年在哈佛大学毕业,经受过美国的教育,对美国教育系统了解十分熟悉,所以赵刚把他提拔到了部长高位,就是希望他能借鉴美国教育的长处,补中国教育之短。赵刚坚信,周昌雄一定是教育产业化的坚决反对者。  M.SsvVxS.cOM
上章 中华大帝国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