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靖难天下 下章
第十五章 开张大吉(6)
 这一场已经非常接近实战的演习,朱植感到非常满意,演习中教导队官兵显示出了严格训练下的成果,有偷袭,有夜间行军,有强攻,有騒扰,有埋伏,作战形式多样。看来瞿能果然名不虚传,的确是带兵的一块好料。眼前这一千人不敢说是这个时代最强悍的军队,至少在明朝军队中也算得上精锐了。

 演习结束,为期五个月的教导队第一期结业了,朱植为学员中成绩前三名者颁发了纪念奖章。获得第一名的竟然是羽林右卫中营副千户南八郎,朱植记得这名在夺门之夜,被自己临时提拔的官。

 南八郎道:“属下本一白丁骤然被殿下提拔到这个位置,自己什么料还不清楚吗。所以只能在教导队里努力争先,不敢怠慢。”

 朱植拍拍他的肩膀道:“后还要继续努力,我看好你哟。”

 第二名是庄得,在朱植印象中,他有勇有谋,没想到竟然比不过南八郎。庄得腼腆笑道:“属下是个人,不如南兄。”

 第三名叫张绪,乃中营掌旗兵,因为掌管的是一面黑旗,所以人赠绰号“皂旗张。”

 朱植突然记得还有个人中营掌旗官手下总旗苏杰呢?一问瞿能,此人在训练中也比较突出,已经进入了提升的候选之列,并且成为了教导队二期的教官。

 铁铉关于辽东卫所分级整编的本子了上来,朱植大概看了一下。除了辽王护卫之外,定辽中卫和铁岭卫两支部队被评为上等卫。朱植清楚铁铉这么做地意思,这两支部队都是叶旺的嫡系,把他们评个上等起到平衡的作用。

 铁铉奏称。所有兵器,缺员将在夏天之前补充完毕,但前提是保证钱粮供应。朱植看看手里只剩下堪堪四万两银子了,又咬着牙拨了一万两。吩咐优先装备辽东军。朱植对此也经过深思虑,辽东军的武器装备,朱植是见识过地,虽没到参差不齐的地步,但根本没法与辽王护卫相比,所以扶植辽东军既能提高战斗力,也可以安抚人

 朱植同时命令羽林右卫与铁岭卫换防,作为进攻力量的羽林卫呆在广宁守备简直是大材小用,而铁岭卫是上五卫中两支步兵卫之一,朱植考虑他们的发展方向以攻城、守城为主。正好在广宁就近接受焦子龙兵器研究所出产地装备。看着辽东军务的调整有些眉目了。朱植的心也塌实了不少,手里没兵如何能高枕无忧。

 教导队第二期,就是定辽中卫和铁岭卫两支部队的总旗以上校官。继续由瞿能担任队长,并留下了第一期成绩突出的五十人担任教官。朱植让自己老丈人郭英也加入。他当然不会接受培训,朱植考虑让他习辽东军的训练之后,利用他丰富的作战经验。最终让他出任计划中的辽东军校校长。毕竟瞿能年富力强更应该在一线指挥作战。

 教导队第一期结束之后,羽林卫军官回营开始对部下进行新式训练。其他八百人被分到定辽中卫和铁岭卫开始整训这两个卫所的士兵。根据计划,等两个卫所的军官整训出来,这两个卫士兵地训练也进行得差不多,正好形成战斗力。

 早二月,是农忙的季节,朱植这才发现,辽东各卫所士兵都要在这个时候投入到屯田之中。朱植只能硬规定,参加军训的士兵不得回家种田。这还了得都跑去种田了,万一胡人入寇谁来打仗。

 没几天,下面居然闹了起来,定辽中卫和铁岭卫地士兵们不干了,集体罢训,都嚷嚷着要回家种田。叶旺和铁铉连夜向朱植汇报,叶旺道:“殿下,每年开和秋收,士兵都会回家帮助家里的军屯做农活,这些人又都是家里地壮劳力,不准回去大家都军心不稳?”

 朱植真是觉得好笑,自己了解的明朝军屯制度,明确规定了边地卫所士兵七分务农,三分守备。现在可好,训练都不干,只想回家种田,有这样的军队吗?朱植道:“怎么有这样地规定,不是必须有六成士兵留在军营吗?”

 叶旺道:“按军制的确如此,可是农忙期间回家务农却是不成文的规定。他们每家都有五十亩田,不回家种地,恐防耽误了农时。”

 朱植不好责怪什么,这不关官兵的事,都是老朱的军屯制度给闹的。谁家放着土地不种在兵营里训练,到时候规定的赋税不上怎么办。明朝的军屯制度十分搞笑,几乎是全军都得种地。老朱认为这样一来,养军百万可以不耗费国家一颗粮食。

 是什么让朱元璋产生如此不切实际的幻想?全因按照规定,每个军户受田五十亩,以米十八石为最低标准,其中十二石由军户自用,六石上军仓。还规定了内地军卫二分训练,八分耕种,边军卫三分训练,七分耕种。甚至有记载军卫最高缴粮两千七百万石,几乎抵得上明朝全年田赋的数量,可惜经后世学者查证,这不过是一个YY的数字,军户缴纳的税粮从来没有达到过那个数字的十分之一。

 既当兵又务农绝对是荒谬的想法,明朝一般民户的缴租比例是三十税一;一个军户的缴租比例竟然达到三税一。真把“解放军”当成为人民服务的活雷锋啊!一方面要保家卫国,血流汗,一方面要耕种着天下最昂贵的土地,加纳最离谱的租子。你叫军户如何能心理平衡,这又不是共产主义,人民思想情极度先进。所以为什么军户到了永乐末年就崩溃了,废话,天下没有那么傻的当兵的。

 朱植苦笑着回味眼下的困境,一拍桌子道:“当兵的不应该又卖命又养活自己。你们去研究一下,拿一个办法出来,我看,由官府向军户发给禄米,弥补不能忙农活的损失。我看这可以从上五卫试行。”

 铁铉道:“使不得啊殿下,军屯是皇上规定的制度,这样改变可是要冒天下之大不讳。再者,我们辽东赋税少,如何能养活十一万人之多,殿下三思。”

 朱植道:“那铁长史倒是想个办法,辽东军要训练,这农时耽误,谁担待得起。”

 铁铉道:“要不这样,这个春天先不忙改,让士兵回家农忙,等夏天再慢慢商议一个办法,徐徐图之。”

 朱植知道铁铉一番好心,现在看只能这样了,于是吩咐铁铉:“好吧,先这么办吧,七月之前鼎石一定要帮我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看还是围绕着征兵想想办法,反正现在辽东有三成的士兵都是征召的。”铁铉苦笑着,谁让自己多嘴,把这麻烦差事领了下来。

 朱植心里总惦记着在辽东引种水稻之事,既然自己强调任何工作从实际从实践出发,不如亲手试试。他带着几名农民出身的侍卫在军营旁开辟了十亩水田,分别种上了淮南、占城、江南三个地方的稻种,倒要让那些官员们看看,水稻到底能不能在辽东耕种。

 朱植的行为又引起了官员们的悱恻,虽然朱家一向重视农业,每年春天朱元璋都会到郊外劝农。但那不过是拿着锄头意思意思,可现在朱植千金之躯亲自下田耕作,官员们可受不了。杨荣、姚善等人纷纷劝阻,朱植苦口婆心地跟他们讲明这样做的道理,众人一听,既感叹又不理解。不过到了辽东之后,朱植的新鲜主意官员们也已经屡见不鲜了,既然王爷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就连姚善也带着自己的佳人在后院开辟了两亩地种上稻种。

 朱植亲自种地的事迹很快在辽东大地传播开了。朱植来辽东半年多的时间里,善政一个接一个,早就深入民心,如今辽王殿下亲自务农,在百姓中又传成了佳话。甚至有的人偷偷搞来些稻种也学着朱植种起了水稻。

 朱老爷子对自己这儿子还心疼的,二十七年春天,移民人数骤增了一倍,达到三万人。幸亏有了前一年的经验,姚善有条不紊地把三万人安排在盖州,复州广大地域,这边因为有了原先的移民,就在原来各屯民所周围呈棋盘状扩散。只是种子粮食等等东西,又花了一笔。等到这些事情安排下来,朱植手里的二十万两银子彻底,全部地花完了。

 朱植找瞿远要钱,瞿远也没办法,现在刚开,手里也就三万两的税银,这个还要上缴户部。不过朱植对这个成绩已经很满意了,到了三月就完成了去年一年的税银,也就是说到了年底,起码应该有近十万两的进项,完全年的定额,其他的可都是袋袋平安,只是现在还指望不上。

 这个王爷当得苦啊,怎么穷成这样。他记得历史上有些明朝王爷不都封有数万亩甚至更多土地的吗?怎么自己没有呢?朱植悄悄找来郭铭问问,郭铭也觉得奇怪,他反映像燕王都封了三万亩土地,这些土地的田赋全都归燕王所有的,难道朱元璋忘记了?  m.sSVvXs.Com
上章 靖难天下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