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平文集 下章
夏日的西河
 难捱的暑热,难得的闲暇,一大早,我竟溜达到了新建成的子牙河大桥上。

 子牙河,老辈人都叫西河,是经天津市区最宽阔的一条河了。而之所以称为子牙河,是因为这河的上游,有一个叫子牙的村庄,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姜太公姜子牙钓鱼的地方。所以人们就很自然地把这条河称做了子牙河。不知道当年在大西北谋求发展的姜老太公,为何非要跑到这相隔着几千里地的天津来钓鱼?我曾经就这个问题向许多老年人探寻,得到的回答都是听老辈人说的,其他的就不得而知了。不管怎么说,咱是宁可信其有,不能信其无!反正这条河是沾了姜老太公的光了,否则为什么别的河不叫子牙河,而偏偏就这条河叫子牙河呢?

 子牙河大桥是南北向的,很新颖的斜拉式钢结构。一棵棵高大的立柱,紧紧地衔着一的钢缆,将整座大桥连接了起来,以彩虹般特有的身姿,傲然矗立在子牙河上。远看,非常壮观;近观,更显巍峨。堪称一景!

 今年的夏天,天空总是灰蒙蒙的。不论闷热难当,还是稍微凉爽的时候,空气都好象失去了动的功能似的,竟然没有见到几次真正的大晴天,今天亦是如此。这在我的记忆里还真的没有过。这气候,让人感到了一种无名的压抑和憋闷。可当你置身在桥上,一边做着深呼吸,一边凭栏眺望着玉带般逶迤东去的子牙河水,却感到了缕缕的清风,裹挟着浓浓河水的气息正扑面而来,使人倍感清凉,顿时爽快了许多。

 我之所以起了一个大早,是想站在视野开阔的桥上看出。遗憾的是,刚刚从远处高楼大厦的隙里钻出来的太阳,还没待伸展开身子,把她那金子般的光芒撒向大地,就被一层灰云薄雾迅速地遮挡住了。此时的太阳,已然没有了以往日出时霞光万道,彩云飘飘,轰轰烈烈的壮观景象,所能看到的,只是孤零零一个灰白色的,像一个圆圆的大盘子样的物体,正在悄没声地往高处委屈地挪动着。哦,这太阳,今儿咋成了月亮了?!

 俯瞰桥下,是淌了千百年的子牙河水。虽说已是讯期,但河水与宽阔的河比起来,显得瘦小了许多,也浑浊了许多。河面被氤氲着的水气遮盖着,有一种朦胧的感觉,这感觉更能让人在隐隐约约中触摸到一条古老大河曾经的风韵。一条小船,从桥下无声地了出来。一看便知,这是从白洋淀来的渔民夫妇。他们以船为家,打鱼为生。白天,这小船就是他们的生产工具,到了晚上,就成了他们简陋的家了。真不知道他们在蚊虫滋生的河面上,是怎么度过一个个夜晚的。此时,女人默默地划着浆,男人蹲在船头,一声不吭地在收着鱼网。这是怎样的一张网啊,细密的网眼上,只沾着几条可怜的小鱼,看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绝户网了。即便用这样的网,这夫二人起早的收获也不会有多么可观的。

 远远的水面上,一个排成人字形的游泳队伍正在逆而上,大略地数一数,竟有百人之多。渐渐地,他们游近了,这是支由男女老少组成的游泳队伍:年长者看上去已经有六七十岁了,年幼的可能也就五六岁的样子。他们很有顺序地钻进了桥下,没有人说话,只有胳臂划开水面的声音。由于人多,这声音显得杂乱无章,可对我却充惑力,真想一个猛子扎到桥下,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去。可我知道,由于‮体身‬的原因,我已经没有能力,在这条河里劈波斩了。

 岸边,有七八个垂钓者正在聚会神地钓鱼。说是聚会神,其实从他们每个人的形态中可以看出很大的不同。有的,穿着胶皮水,身背渔篓,站在齐深的河水里,目不转睛地盯着鱼漂,看上去有些急不可耐的样子;有的,虽然是稳稳当当地坐在岸边,却不时地将鱼线提起甩出的,一看就是个钓鱼生手;还有一个,颇有些姜老太公的遗风:两鱼竿儿架在河边,他自己却跑到一丈多远的大树下看起书来。尽管鱼漂已经上下窜动了起来,可这位老兄仍然把目光停留在书上,对频频窜动的鱼漂一点感觉都没有。好象他不是来垂钓的,而是专门读书来的。我想冲他喊一嗓子,提醒他一下。可转念一想,还是不要惊动他为好:也可能这位垂钓者的目的,就是为了到这幽静凉爽的河边读书而来的,至于钓得上鱼否,就看那鱼儿自己是否“愿者上钩”了。

 放眼望去,两条绿色的长廊,沿着两岸高高的大堤向远方延伸着。那是大堤上生长了不知多少年的树木正在尽情地抒发着蓊郁昂然的绿意。白杨,高大拔;白蜡,雄伟壮;垂柳,依依婀娜。尤其是那棵棵垂柳,距离水边最近,她们几乎都是一个姿势地将自己那窈窕的身子迫不及待地向河水的方向伸展着,好似要将这河水当做一面镜子,来欣赏自己美丽的倩影。可惜的是,她们距离河水还是远了,柳丝摇曳处,看到的只有着淤泥和杂草的河底。

 绿树掩映中,有一片不规则的建筑群。其中一个巍然耸立的纪念碑和一个球型建筑非常引人注目。哦,那就是著名的平津战役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在平津战役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而建的。我曾经瞻仰过几次。每去一次,都有一种灵魂受到洗礼的感觉。特别是当你站在那面刻着数千名烈士姓名和籍贯的纪念墙前时,一种悲壮的感觉油然而生。虽然现在很少能听到国际歌了,但那种悲壮的感觉却生发出了与国际歌同样的旋律,不由得让你肃然起敬,耳边也好似回起了庄严的国际歌的声音,眼前也好象看到了烈士们正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前进的口号,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冲向敌阵的身影。

 沿着静静淌的河水顺远眺,前面就是北运河、子牙河、南运河三河汇的三叉河口了。过了河口,就是天津的母亲河——海河。虽然子牙河水速很慢,但这河水终究要汇入海河,并与许多条河一起,继续向东去。最终她将义无返顾地扑进大海的怀抱,带着天津人民对全世界人民的美好问候,汇入浩瀚无垠的太平洋。  M.SsvVxS.cOM
上章 安平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