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平文集 下章
想起了“爱国肉”
 提起“爱国”有人大概会问,这吃不吃,是要看个人的喜好和经济能力的,啥时候和爱国联系起来了,难道不吃就不爱国了吗?您还别说,这吃不吃,吃的多与少,确实曾经与爱不爱国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联系起来过,而且它还就在我所生活的城市里真真实实地发生过呢!

 记得好象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的一个秋冬之季,三年自然灾害的霾已经从人们的心头渐渐地淡去,粮食的供应也充足了,在难忍难捱的“度荒”岁月里熬出来的人们,又能吃上真正的饭了,脸上有了红润,更多了舒心的笑颜。副食店里,各种副食品的供应也多了起来,许多需要凭本凭票才能买到的东西,都放开了,可以随便买了。而变化最明显的,最有特色的,当属食品的供应了。

 “度荒”的时候,在副食店卖的柜台上是轻易见不到的,好容易凭票买到一点,也是央求售货员尽量多给一些肥,回家熬成大油,好在炒菜的时候放上一点,调调味。要想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餐红烧,真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所以,当柜台上摆了猪头、猪蹄、猪尾巴、猪的上下水,而且是随便购买的时候,人们的购买热情是可以想象出来的。走在路上,经常可以看到拎着个猪头,或者提着一篮子猪蹄、猪尾巴的人喜气洋洋地往家赶。虽然看不到真正的猪,可这些猪杂碎,对于久没有闻到香的人们来说,也是美味佳肴了。有几天,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久违了的浓浓的煮的香气,人们终于可以痛快地,毫无顾忌地吃上了。

 正当家庭主妇们互相交流着如何加工好那些猪头、猪尾巴的经验的时候,副食店的柜台上又摆了冻得硬梆梆的,一片一片的猪了,依然是随便购买,而且是连骨头带皮的卖。这可是真正的猪啊!于是人们的购买力又一次被调动了起来,都是一大块、一大块地买,有的,甚至干脆整片地往家里扛,那阵势,现在的人是绝对想象不到的。

 别看人们这样买,可副食店里的猪却越来越多,横一层竖一层地罗成了垛,用大棉被苫了起来。但买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因为那时的人们生活都不富裕,吃的已经差不多了,兜里的钱花的也已经差不多了,而且毕竟不是粮食,不属于必须品,过分地去吃,是没有这个经济能力的。当时人们都在纳闷,哪来的这么多猪呢?

 就在这时候,上级领导发出了号召,要求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员干部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带头积极购买爱国。并且还制定了政策:价格一次下调,记得好像是调到五六钱一斤,也可以赊帐购买,从工资中逐月扣除。而此时,人们才明白猪为什么越买越多的原因:由于我们国家经济形势的迅速好转,生猪的饲养量和收购量都在大量增加,国家冷库的储藏能力已经达到了和,必须将过去保存的猪尽快地消化掉,才能使新鲜的猪入库,而人们所买到的猪,都是储藏了三四年的了,有的甚至已经过了保质期,肥的表层发黑,瘦的表层发绿了,怪不得越买越多呢!

 那时候,人们的想法非常简单,只要是和上级发出的号召,没有不响应的。何况国家有了困难,又在的前面加上了爱国两个字呢,这高度可不一般啊!于是,员、干部带头,职工们也不甘示弱,人们纷纷踊跃购买,都是一片两片地往家里扛。只几天的工夫,就将这个大难题解决了。

 国家的难题解决了,可猪买回家,怎么保存又成了问题。那时候,又没有冰箱,这么多猪,就是吃也要吃好一阵子,况且,谁也舍不得天天吃猪的。记得人们普遍的做法,是将了,用盐腌起来,做成咸,细水长,慢慢吃。

 没有多长时间,猪的供应又恢复了正常,所谓的正常,就是在柜台上虽然可以随时买到猪,但又是按人口限量供应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购买爱国,已经成为了历史,逐渐被人们淡忘了。待到再一次真正能够痛痛快快地买,已经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了。  M.sSVvxS.Com
上章 安平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