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平文集 下章
人民公仆的楷模——周恩来
 今天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纪念。光荏苒,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29周年了。可时至今,一提起总理这个名称来,人们依然将它自然而然地和周恩来总理联系到一起。为什么呢?因为周总理的音容笑貌、丰功伟绩和光辉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了人们的脑海里,扎于人民群众的心中了。人民群众在周恩来总理的身上,看到了中国共产的伟大,看到了一个真正共产人职责的神圣。在人民群众的眼里,周恩来总理永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更是人民公仆的楷模!

 一个老红军,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第一次全国人大结束后,作为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天津市的人大代表,周恩来总理向天津市的人民代表作报告,汇报全国人大的盛况。一个麦克风,一搪瓷缸水,没有别人陪同,周总理整整讲了半天。这其中,还回答了许多代表递条子提出的问题。尤其在回答问题时,不急不燥,启发导,自始至终态度谦和,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热情。使得参加会议的人民代表不仅受到了教育,还被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感动。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现在,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出席会议,那是需要一大群人前呼后拥的,在台上更是需要一大群人做陪衬。做报告时,拿着别人为其写好的讲话稿照本宣科,并且讲起话来还官气十足,好象自己有很高的水平。更别提请他来解答问题了,他自己懂不懂还不一定呢!就这种水平,就这种形象,还有谁请他来解答问题,还有谁敢请他来解答问题呢?

 现在,在我们领导干部队伍里,在我们的人民公仆的队伍里,许多在过去不是问题,不成为问题的事情也成为了问题了。例如一提改革,首先就想到了钱。不论是公车改革,还是公务用餐改革,张口闭口都离不开钱。好象没有钱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一样。是真的只有这样吗?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周恩来总理是怎样对待这个问题的吧!因为老人家早已为我们做出了答案。在公务用车方面,周总理严格要求自己,公就是公,私就是私决不能混淆的。每当因私用车,不论是访友,还是去医院看病,一定要按规定自己掏钱付车费,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周总理乘车公干,当返回时,想起该去北京饭店理发了,于是就对秘书说:去北京饭店不属于公事,应该付车钱。这可不是说着玩的,回去后,工作人员就真的从周总理的工资中,把车钱扣除了。这种习惯,周总理一直坚持到最后一次住进医院。

 在用餐问题上,不论是在农民家里吃派饭,还是出差在外时的工作餐,周总理更是理所当然地付钱,想不要都不行。有一次总理到天津,无意中说起了好多年没有吃过天津的煎饼果子了,天津的同志就买了两套交给了秘书,在当时也就是几钱,秘书也就没有付钱。回到北京后,总理看到了煎饼果子,首先问付钱了没有,当知道没有付钱时,总理告诉秘书,一定要把买煎饼果子的钱还上。没过多久,天津方面就收到了这两套煎饼果子的钱,而且,总理还表示了道歉。

 对照一下周总理,再看看现实:我们的许多领导干部把公务车当成了自己的私家车,不,比私家车还方便;吃上一餐所谓的“便饭”动辄就是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而且吃的是脸不变心不跳,既潇洒又坦然。因为不论是用车,还是吃饭,都不用自己掏钱,他们用的都是人民的血汗钱。想一想周总理,看一看自己,我们有些所谓的公仆应该汗颜!

 周总理以他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人民公仆做出了榜样,勘称人民公仆的典范。想一想周总理,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人民公仆都应当扪心自问:周总理能做到,我为什么就不能做到呢?如果我们都能够向周总理那样公私分明,自觉而模范地执行各种规定,那么现在那些争来争去,难上加难的什么车改啊,餐改啊以及其他公务消费方面的问题,还能叫问题吗?说句实在的吧,不是我们的领导干部们不能做,而是他们根本不想做,不愿做。因为那样的话,一是肯定要触动到自己的个人利益了,舍不得;二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因为我是领导,我是官!

 想一想周总理吧,他老人家能让我们的头脑始终保持清醒!想一想周总理吧,他老人家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的责任有多重!想一想周总理吧,他老人家能激励我们,为实践共产人的宗旨,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努力;想一想周总理吧,他老人家能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好公仆,如何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终生!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在温家宝总理的身上,看到了周恩来总理的遗风。这是中国之大幸!人民之大幸!

 周总理逝世后的一天晚上,我曾经含着泪水写下了一首小诗,以表示自己对周总理深深的怀念。现在只记得了几句,我想写在下面,依然表示深深的怀念…

 紧紧拉住老人家的手

 周总理啊你别走

 再吃一碗小米饭

 再坐一坐热炕头

 掏心窝的话还没说完

 三天三夜也唠不够

 紧紧拉住老人家的手

 周总理啊你别走

 …

 周恩来,我们的好总理,人民的好公仆,您的英名将世世代代与世长存,万古常青!

 2005/1/8  M.SsVVxS.cOM
上章 安平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