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平文集 下章
说酒
   酒可是个好东西,不论是亲人团圆,还是好友相聚,都是离不开它的。在声笑语中,酒杯一端,祝老人健康长寿,祝同辈工作顺利,祝孩子茁壮成长,祝生活更加美好,真是说不完的吉祥,诉不完的亲情啊!在相互的声声祝愿中,把所有的希望,所有的情思都融在酒里,一仰脖,酒杯见底,干了。嘿!那感觉,那气氛,如沐习习醺风,定是陶然自得,乐在其中了。

 酒对于文人来说,那更是不可或缺的了。酒可以使他们文思泉涌,可以发他们的壮志豪情,更可以使他们在醺醺的酒兴中,毫无忌惮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成就出一篇篇芳千古的诗文。无论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曹,还是“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或是“把酒问青天”的苏轼,大概都是如此。更有甚者,如我们的大文学家曹雪芹,生活穷困潦倒时,窘迫得已经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了。可即便如此,再穷,再“酒常赊”也照样得饮酒。否则,恐怕就不会有《红楼梦》这部宏篇巨著了。

 从古到今,因了酒,有多少文人墨客生出了多少佳话美谈,引出了多少传说典故,那可真是数不胜数了。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了酒,那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我喜欢亲友团聚,把酒言的气氛,也羡慕那些大文豪们借酒抒情,在醉与不醉之间,指点江山,将千言万言洋洋洒洒地一挥而就的豪气与才情。于是乎心里面也总是有一种要跃跃试的感觉,也想模仿那些先贤,乘着酒兴写上他几篇好文章,上他几句好诗词。那就模仿吧!可每每饮了酒,哪怕只是抿上一小口,立马就觉得天旋地转了,头重脚轻了,心跳也过速了,头也疼起来了。而此时的我,别说什么文思了,豪气了,好文章好诗词了,甚至连东南西北都找不到了。就剩吃上两片脑宁或者止疼片,乎乎晃晃悠悠地扑倒在上呼呼大睡的份了。唉!看来,我不仅是个不胜酒力之人,而且今生今世也是与酒无缘了!

 虽然我与酒无缘,不会因为酒而演绎出什么或喜或悲的故事,也不会因为酒而生出什么祸事。而且我在上面所谈,也都是有关酒的作用好的那一面。其实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重的,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尤其表现在饮酒这个问题上,就更为突出了。过量饮酒,会损害‮体身‬,这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因酗酒而使家庭感情出现危机,最终导致破裂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所以,饮酒,一定要掌握好度,一定要在恰倒好处时适可而止,否则,不但会伤‮体身‬、害家庭,甚至还会影响到国家的兴亡,误国误民的。此类教训,历史上甚多。

 我非常欣赏这样的一个传说:酒发明出来了,第一坛酒也加工出来了,人们理所当然地把它献给了国君。国君品尝后,连声说好,于是就痛饮起来。这一痛饮,使得不晓酒厉害的国君醉得一塌糊涂,把应当处理的国事也耽误了。国君酒醒后,在对自己饮酒后的感觉进行了一番反思和总结,马上向全国发布了一道命令,对饮酒做出了许多严格的规定,要求节制饮酒,说是酒虽然是好东西,可过分贪饮,便会醉,醉了,官员就不会处理政事了,长此以往,哪还有国家的样子。可以说,这个国君的头脑是非常清醒的,他虽然对酒的味道大加赞赏,但却没有因此而忘乎所以,更对过分饮酒会对国家所造成的危害,产生了深深的隐忧,从这一点上说,这个国君真可称得上是一代明君了。

 不幸的是,后来所发生的事情,真的被那个传说里的国君所言中了。

 商代后期,在贵族中,饮酒之风甚盛,而这风的起源,就来自于那个暴戾荒的商纣王。据《史记》记载,商纣王“以酒为池,县(悬)为林,使男女,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这就是臭名昭著的“酒池林”商代的统治阶层喝酒已经喝到了这个程度,已经腐朽到了如此地步,那么为周朝所替代,也就成为必然了。

 宋朝时期,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置千百万中原百姓“遗民泪落胡尘里,遥望南师又一年”的痛苦现实于不顾,依旧饮酒作乐,天天歌舞,夜夜笙歌:“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已经到了国破家亡的地步了,统治阶级竟不思如何复国还乡,仍只贪图自己的一时享乐,沉于声犬马,醉心于灯红酒绿,早已忘记了国恨家仇,那这大宋朝为外族所灭,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无独有偶的是,在抗战争时期,国民采取不抵抗政策,将大半江山拱手相让,退缩到了大西南的重庆,当全国人民都在“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时候,国民却演绎了一出与南宋小朝廷如出一辙的丑剧。“前方吃紧,后方紧吃”是人民群众对国民‮府政‬腐败堕落的真实写照。有资料显示,当时在国际援助的大批抗战物资中,许多战场上急需的物资没有在前线出现,却被国民的贪官污吏们给“消费”掉了。更有甚者,在援助物资中还有大量的洋酒和高档食品,而这些洋酒和高档食品,正是为了足那些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们的需要,而不顾廉地找人家伸手要来的。在国难当头,人民还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竟还贪图享乐,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这现象的本身,已经注定了国民必然要失败的可下场!

 现在,时光已经走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不知怎么的,我总感到在上述的事件里,不时地晃动着现在人的身影,我非常希望这是错觉,可让人遗憾的是,这绝不是什么错觉,而是令人痛心的现实——现在,就有那么一些人,一些所谓的“公仆”他们干别的不行,饮酒却非常在行,他们已经把自己的神圣职责忘得一干而净,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抛到了九霄云外“革命小酒天天醉”竟然把每年数千亿的开销,消费在了酒上,据报道,国外的人头马一类的洋酒,最大的消费国就是中国。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以酒为主题,又扩展出了什么跪式服务、黄金宴、人宴,甚至竟还有需要用人体放食物的什么“人体盛”那些酒宴后的所谓“消遣”、“放松”更是丰富多彩得到了让人想象不出来的地步了。把酒文化发展到了如此境界,恐怕是让那些败家误国的古人都感到自愧不如了。看来,前无古人,是肯定的了,而后来者竟前赴后继,大有继续“发扬光大”之气概,这就实实在在地令人费解了。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历史的教训和现实中所发生的现象,都让人感到了害怕和担心,害怕“朱门酒臭,路有冻死骨”这个历史镜头会再次出现;担心我们用烈士的鲜血换得的江山,有朝一会被滔滔酒没!

 但愿,但愿我这是多此一举的杞人忧天!  m.SSvVXs.COM
上章 安平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