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HYA文集 下章
由英文字母“I”想起
 年初一,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的拜年。电话中除了拜年语外,还邀我定于中午到某饭店,参加专为我设下的“谢恩”宴。一句“您必来”及剩下的忙音,挂断了我所有的疑问。留下心疑窦的我,只好拖累上一位至的当年的同学赴约。

 我俩如约而至。“峥嵘”初,斯人乃吾毕业从教送走的第一茬嫡系学生,已然做了高官。

 便觉不适,却由不得我了。推杯换盏间,这位学生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和师父(重复:父亲的“父”)有啥区别么?我们霎时都很茫然。他便接着说,这肯定有区别的。老师是知识传授者,可敬。但师父不仅传授知识,还教你做人,这就是不同。

 释然。我却不敢接受,虽然他是我的学生,年龄则相差无几。

 他便接着道:“老师,您还记得您英语课上给我们读的你的那篇记吗?”我又茫然的摇了摇头。

 他继续说:“我至今还记着呢,题目叫《由英文字母“I”想起》,我到今天,包括我的儿子,还当它是做人的标尺啊!”接下来,他又讲了很多,见我依然无从想起,便站起身来承诺:“我明天把它发你信箱!”…

 第二天我果然收到。原来这个文题是我25年前写下的。

 1978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中学毕业生,我有幸被营口师范学校英语系录取,并于1980年毕业,继而进入中学执教。英语是当年的新兴学科,占有一定的教育教学位置,与当年的史地政生等“小科”比,自然颇受学生的。况且青春与热血,铸就了我们的师生(其实更像兄弟)情谊。我们无所不谈。

 这是一篇很富血与责任的教学记啊,尽管语句不乏酸涩(因为今天读来,自己也倍受感染):

 英文中的26个字母均有大小写形式,但无论大写也好,小写也罢,几乎每个字母的独立存在,都不能表达一个具体的含义,而唯“I”这个字母除外。“I”只要大写的时候,就永远代表“我”的意义。

 “I”的形象就如一段尺度,标示“我”的高度可以是一米五、六,可以是一米八、九,抑或更矮或更高。其实,人的身材高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是否具有人的本。正如“I”的结构所明示的要义“我”必须存在得充实,存在得直,来不得半点空虚和扭曲。

 那么,要“充实”就得真实,真实地投入,真诚地付出;要“直”就得坦直,刚直不阿,忠贞不渝。如是“I”才能承起大写的“我”——一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天与地,即“I”上下两横所示),存在,就要“顶天立地”

 “顶天立地”不是形体的存在,精神才是“我”的骨骼的耸立——且毋以“忧亦为天下,乐亦为天下”而高论,坦坦做人,老老实实敬业,便是平凡,也是一种壮举。诸如矮个子雷锋,高个子穆铁柱,甚至身残者张海迪,等等斯人,正不断地为每一个“我”揭示和创造着大写的哲理。

 “I”大写的“我”永远都该是人生的标志…

 是啊,我被感染甚至为之感慨,是因为我真的感受到了教师的责任——也许一句话,就会改变一个人的终身…  M.SsvVxS.cOM
上章 AHYA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