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万丈光芒的新艺城
第七十二章 万丈光芒的新艺城 《泰坦尼克号》完整没有删节的版本在9月份正式在中国内地主要城市的1万多多电影院放映,张毕玄惊奇的发现连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首长都亲自到电影院看了这部影片,并给出:“很感人!”三个字的简短评价。
1988年6月,邓首长第一次提出“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香港这块殖民地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大陆的话语体系中被赋予了无上荣耀的榜样地位。这直接引起许多内地沿海城市府政派出专员到香港进行考察。
而在看过《泰坦尼克号》几天后,《人民
报》在9月份又刊登了邓首长的讲话:“内地电影工作者需要加强和香港电影交流与合作,丰富和提高百姓精神文化需求!”
并在一次讲话中提出:“要多拍几部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感人的电影!”
顿时,许多单位和学校开始组织员工或者师生去电影院观看《泰坦尼克号》。虽然内地电影票才2元一张,但这时候内地电影市场并没有像90年代之后那样不断萎缩。内地院线并不规范,票房统计起来比较困难,但是
略的统计下都创下4亿票房,超过张毕玄记忆中《泰坦尼克号》在内地取得的3。6亿票房。要知道,上辈子97年《泰坦尼克号》在内地上映的时候,电影票普遍涨到10元以上,大城市电影院甚至是上百元的票价,才取得3。6亿票房。而此时,全国电影票票价被固定限制在2元,也就是说电影票至少售出2亿张以上!
而内地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领导们稍微一揣摩,就知道国内的电影大多内容太单调了,让首长有点不
了。不过,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每年批准引进的外国电影只有10部左右,这是政策,而香港电影被内地一视同仁和外国电影的待遇相同,就算引进的香港电影也会被国家广电总局把内容删掉许多,一部经典的影片删来删去就成了个烂片。
国家电影局局长秦长红对广电总局局长道:“每年国内只能批准10来部的外片啊,这个大的政策是不能变的!那怎么样和香港电影加强交流与合作?”
广电总局局长局长魏
笑道:“那简单,合作麻当然是和香港电影公司和拍电影,交流嘛我们可以派导演和演员到香港电影公司实习、学习经验,香港电影公司也能派人到内地的戏剧学院学习理论知识!”
秦长红马上领会到了,松了口气道:“就怎么办吧。要合作,但是不能合作过深。恩,对!我们的电影理论确实是强项,美国好莱坞每年都派导演到中国学习最高层次的电影理论。哎,可是地内硬件设备和观众欣赏能力一直没跟上来。空有一堆先进的理论,一到实际拍电影的时候,总是不能发挥出来!”
“香港电影金像奖”于1982年由《电影双周刊》创办。这是从《电影双周刊》每年邀请影评人评选十大电影的扩大和延续。目的是通过评选与颁奖形式,对表现优异的电影工作者加以表扬,同时亦检讨过去一年电影的成绩,亦希望藉此促进香港电影的繁荣,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
随着时间推移“香港电影金像奖”渐渐成了华语电影最有影响力的奖项评选。不管是台湾的金马奖还是中国内地的百花奖都被金像奖超越。
88年第七届香港金像奖,龙腾电影公司仅有一部《七小福》获得两项奖杯,洪金宝获得最佳男主角,钟志文获得最佳摄影奖。而《七小福》在台湾的金像奖的评选中却横扫群雄,拿到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原著剧本、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原著音乐6个大奖。张毕玄逢人就抱怨说:“龙腾电影公司的电影在票房上和艺术上都强,可惜金像奖的评委眼光太差。”
票房问题,今年香港本地票房前三甲全是龙腾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如《泰坦尼克号》、《八星报喜》、《七小福》,部部在香港本地票房都超过3000万港元。其中《泰坦尼克号》最终票房还没有统计出来,但是估计在香港本地票房不会少于3亿港元的。
当然,实际上《八星报喜》原本应该也是新艺城投资的电影,上辈子《八星报喜》是黄百鸣监制、编剧、主演,杜琪峰导演以三千七百万票房打破全港中西影片最高票房记录。而现在变成张毕玄编剧的,杜琪峰导演的作品。原本新艺城在80年代就是一个神话,要是没有龙腾就会显得更神了。
龙腾电影公司和大多数电影公司一样并没严格限制旗下签约艺人去接别的电影公司的片约,但前提是完成龙腾电影公司的片约。在张毕玄挖了本应该属于新艺城的高票房电影,也尝到苦果,因为今年竞争对手的公司获奖的电影大多是龙腾电影公司旗下的巨星周润发主演的。
新艺城的《龙虎风云》、中国香港洲立影视的《秋天的童话》都因为龙腾电影公司签约的巨星周润发的参与,成为拿奖最多的两部电影。像洲立影视这样拍一两部电影就关门的电影公司张毕玄也不予理会。而新艺城母公司金公主娱乐发行的《人民英雄》也分别给梁朝伟、金燕玲带来了最佳男女配角的荣誉。《倩女幽魂》为新艺城夺取最佳音乐和最佳美术指导。这一届香港金像奖,新艺城力
群雄,让包括龙腾电影公司在内的香港电影霸主们全部显得黯然失
。
龙腾电影公司一百多部电影仅得到两个奖杯,不得不让人惋惜。不过看到嘉禾出品的电影中也只有《a计划2》得到一个最佳动作指导,张毕玄心理上道是得意了起来。起码龙腾得到两个奖,而像嘉禾这样的老牌巨头也只获得一个
肋的最佳动作指导,或者者还是整个成家班。张毕玄恶意的想,一群武术指导去指导一部电影才得到最佳动作指导嘉禾真是太逊了。
不过,香港金像奖的举办方《电影双周刊》中《八星报喜》、《七小福》、《遗心缘》都被评为1988年十大华语片,《泰坦尼克号》也被评为十大外语片。《电影双周刊》的这两个评选虽然没有金像奖那么有影响力,但也为龙腾电影公司添了几分光彩。《电影双周刊》的十华语片和十大外语片的评选是由影评人士投票选出,评选范围是在香港地区放映的影片。不过到96年后,这两个评奖被纳入“香港电影金紫荆奖”
这时《电影双周刊》每期卖出高达十三四万,单计外销日本便每期5000本。这时的《电影双周刊》不怕得罪人,出于十足的书生意气,因一篇影评得罪了《英雄本
》、《倩女幽魂》的出品公司新艺城,差点遭封杀。不过,由于张毕玄的存在,龙腾电影对《电影双周刊》进行了维护,《电影双周刊》和新艺城关系很快就从表面上缓解。而同时,香港电影“新
”的定义首次出现在《电影双周刊》之上,概念从法国电影新
而来,这亦是书生意气作祟,却推动了谭家明、徐克、许鞍华等一批香港新
导演的涌现。
上辈子,香港电影全面衰退后,全港娱乐新闻都是挖掘明星八卦新闻而《电影双周刊》还是将内容的重点放在对电影幕后工作人员的访问上,讲解拍摄手法和艺术理念。而不是像《壹周刊》那样靠揭人隐私,制造明星绯闻而生存。《电影双周刊》的出版人施求一说:“我们很少做明星,所以徐克、吴镇宇都可做封面,一做销量就跌!”2007年1月《电影双周刊》的最后一期,他们专访了大陆第六代导演张扬,说明其反明星立场一直没有改变,几乎有点殉道精神。2006年的时候51部港产片,《电影双周刊》访问了其中31个导演。
“争明星,不够你们争。我真的不懂搞八卦新闻,有
照都不懂得用。”“《壹周刊》若请我做老总,我都不会做。”
《电影双周刊》在商业时代依然坚持了闯刊的宗旨,就算停刊后,许多编辑们还在奔走寻求一点能让《电影双周刊》复刊的资金。处于对《电影双周刊》的敬佩心理,张毕玄每期《电影双周刊》的广告位置张毕玄都花大价钱争投,从不考虑《电影双周刊》的销量问题。2007年1月《电影双周刊》悲哀的停刊也是因为最后一期杂志只有三个广告,每个广告收几千元。
不过,《电影双周刊》可并没有因为张毕玄的维护,而对龙腾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有偏向
的评价,骂龙腾电影公司烂片最凶的就是报刊就是《电影双周刊》了。
M.sSVv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