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儒林二
顾炎武 张尔岐 马骕 万斯大 兄斯选 子经 侄言
胡渭 子彦升 叶佩荪
奇龄 陆邦烈 阎若璩 李铠 吴玉搢
惠周惕 子士奇 孙栋 余萧客 陈厚耀 臧琳 玄孙庸 礼堂
任启运 全祖望 蒋学镛 董秉纯 沈彤 蔡德晋 盛世佐
江永 程瑶田 褚寅亮 卢文弨 顾广圻 钱大昕 族子塘 坫
王鸣盛 金曰追 吴凌云 戴震 金榜 段玉裁 钮树玉 徐承庆
孙志祖 翟灝 梁玉绳 履绳 汪家禧 刘台拱 硃彬 孔广森
邵晋涵 周永年 王念孙 子引之 李惇 贾田祖 宋绵初
汪中 江德量 徐复 汪光爔 武亿 庄述祖 庄绶甲 庄有可
戚学标 江有诰 陈熙晋 李诚 丁杰 周
孙星衍 毕亨 李贻德 王聘珍 凌廷堪 洪榜 汪龙
桂馥 许瀚 江声 孙沅 钱大昭 子东垣 绎 侗 硃骏声
顾炎武,字宁人,原名绛,昆山人。明诸生。生而双瞳,中白边黑。读书目十行下。见明季多故,讲求经世之学。明南都亡,奉嗣母王氏避兵常
。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炎武及归庄从之。鲁王授为兵部司务,事不克,幸而得
,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唐王以兵部职方郎召,母丧未赴,遂去家不返。炎武自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所至辄小试之。垦田于山东长白山下,畜牧于山西雁门之北、五台之东,累致千金。遍历关
,四谒孝陵,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
。谓“秦人慕经学,重处士,持清议,实他邦所少;而华
绾毂关河之口,虽足不出戸,亦能见天下之人、闻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险,不过十里之遥;若有志四方,则一出关门,亦有建瓴之便”。乃定居焉。
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过边
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
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尝与友人论学云:“百馀年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
,而茫然不得其解也。命与仁,夫子所罕言;
与天道,子贡所未得闻。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则曰‘行己有
’,其为学,则曰‘好古
求’。其告哀公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学。颜子几于圣人,犹曰‘博我以文’。自曾子而下,笃实无如子夏,言仁,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数十百人,与之言心言
;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讲危微
一;是必其道高于夫子,而其弟子之贤于子贡也。孟子一书,言心言
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是故
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恆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恆言,而今之君子之所罕言也。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行己有
’。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
之事也。士而不先言
,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
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馀,合图经而成者。
韵学,撰音论三卷。言古韵者,自明陈第,虽创辟榛芜,犹未邃密。炎武乃推寻经传,探讨本原。又诗本音十卷,其书主陈第诗无协韵之说,不与吴棫本音争,亦不用棫之例,但即本经之韵互考,且证以他书,明古音原作是读,非由迁就,故曰本音。又易音三卷,即周易以求古音,考证精确。又唐韵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韵补正一卷,皆能追复三代以来之音,分部正帙而知其变。又撰金石文字记、求古录,与经史相证。而
知录三十卷,尤为
诣之书,盖积三十馀年而后成。其论治综覈名实,于礼教尤兢兢。谓风俗衰,廉
之防溃,由无礼以权之,常
以古制率天下。炎武又以杜预左传集解时有阙失,作杜解补正三卷。其他著作,有二十一史年表、历代帝王宅京记、营平二州地名记、昌平山水记、山东考古录、京东考古录、谲觚、菰中随笔、亭林文集、诗集等书,幷有补于学术世道。清初称学有
柢者,以炎武为最,学者称为亭林先生。
又广
贤豪长者,虚怀商榷,不自
假。作广师篇云:“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读书为己,探赜
微,吾不如杨雪臣;独
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坚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中孚;险阻备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志伊;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硃锡鬯;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山史;精心六书,信而好古,吾不如张力臣。至于达而在位,其可称述者,亦多有之,然非布衣之所得议也。”
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儒科,又修明史,大臣争荐之,以死自誓。二十一年,卒,年七十。无子,吴江潘耒叙其遗书行世。宣统元年,从祀文庙。
张尔岐,字稷若,济
人。明诸生。父行素,官石首县丞,罹兵难,尔岐
身殉,以母老止。顺治七年,贡成均,亦不出。逊志好学,笃守程、硃之说,著天道论、中庸论,为时所称。又著学辨五篇:曰辨志,曰辨术,曰辨业,曰辨成,曰辨徵。又著立命说辨,斥袁氏功过格、立命说之非。年三十,覃思仪礼,以郑康成注文古质,贾公彦释义曼衍,学者不能寻其端绪;乃取经与注章分之,定其句读,疏其节,录其要,取其明注而止,有疑义则以意断之,亦附于末:成仪礼郑注句读十七卷,附以监本正误、石经正误二卷。顾炎武游山东,读而善之,曰:“炎武年过五十,乃知‘不学礼无以立’。若仪礼郑注句读一书,根本先儒,立言简当,以其人不求闻达,故无当世名,然书实可传,使硃子见之,必不仅谢监狱之称许矣。”尔岐又著周易说略八卷,诗说略五卷,蒿菴集三卷,蒿菴閒话二卷。所居败屋不修,艺蔬果养母,集其弟四人,讲说三代古文于母前,愉愉如也。
硃,婉娩执妇道,劝尔岐勿出,取蓼莪诗意,题其室曰蒿庵,遂教授乡里终其身。康熙十六年,卒,年六十六。乾隆中,按察使吴江陆燿建蒿菴书院以祀之,而颜其堂曰辨志。山东善治经者,尔岐同时有马骕。
骕,字宛斯,邹平人。顺治十六年进士,除淮安府推官。寻推官议裁,补灵壁县知县。蠲荒除弊,
亡复业。康熙十二年,卒于官,年五十四。士民奉祀名宦祠。骕于左氏融会贯通,著左传事纬十二卷,附录八卷,所论有条理,图表亦考证
详。骕又撰绎史一百六十卷,纂录幵辟至秦末之事,博引古籍。疏通辨证,非路史、皇王大纪所可及也。时人称为马三代。四十四年,圣祖命大学士张玉书物
骕所著书,令人至邹平购板入内府。
万斯大,字充宗,鄞县人。父泰,明崇祯丙子举人,与陆符齐名。宁波文学风气,泰实幵之。以经、史分授诸子,使从黄宗羲游,各名一家。
斯大治经,以为非通诸经不能通一经;非悟传注之失,则不能通经;非以经释经,则亦无由悟传注之失。其为学尤
秋、三礼。于
秋,则有专传论世、属辞比事、原情定罪诸义;于三礼,则有论社、论禘、论祖宗、论明堂泰坛、论丧服诸义;其辨正商、周改月改时,周诗周正及兄弟同昭穆,皆极确实。宗法十馀篇,亦颇见推衍。答应扌为谦书,辨治朝无堂,尤为
覈。
柢三礼,以释三传,较宋、元以后空谈书法者殊。然其说经以新见长,亦以凿见短,置其非存其是,未始非一家之学。
斯大
刚毅,慕义若渴。明臣张煌言死后弃骨荒郊,斯大葬之南屏。父执陆符死无后,斯大为葬其两世六棺。所著有学
秋随笔十卷,学礼质疑二卷,仪礼商三卷,礼记偶笺三卷,周官辨非二卷。康熙二十二年,卒,年六十。
兄斯选,字公择。学于黄宗羲。尝谓学者须验之躬行,方为实学。于是切实体认,知意为心之存主,非心之所发。理即在气中,非理先气后。涵养纯粹,年六十,卒。宗羲哭之恸,曰:“甬上从游,能续蕺山之传者,惟斯选一人,而今已矣!”
斯大子经,字授一。黄宗羲移证人书院于鄞,申明刘宗周之学。经侍席末,与闻其教。及长,传父、叔及兄言之学,又学于应扌为谦、阎若璩。康熙四十二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五十年,充山西乡试副考官。五十三年,提督贵州学政。及还,以派修通州城工罄其家。素工分隶,经乃卖所作字,得钱给朝夕。晚增补斯大礼记集解数万言,
秋定、哀二公未毕,又续纂数万言。又重修斯同列代纪年,又续纂兄言尚书说、明史举要,皆先代未成之书。乾隆初,举博学鸿词科,不就。年八十二,家遭大火,遗书悉焚。经终
涕洟,自以为负罪先人,逾年卒。著有分隶偶存二卷。
言,字贞一,斯选兄斯年子。副榜贡生。少随诸父讲社中,号
博。著有尚书说、明史举要。尝与修明史,独成崇祯长编,故国辅相子弟多以贿求减先人罪,言悉拒之。尤工古文,同县李鄴嗣尝曰:“事古而信,笃志不分,吾不如充宗;粹然有得,造次儒者,吾不如公择;学通古今,无所不辨,吾不如季野;文章名世,居然大家,吾不如贞一。吾邑有万氏,诚天下之望。”有管村文集。晚出为五河知县,忤大吏,论死,子承勋,狂走数千里,裒金五千赎之归,时称孝子。
承勋,字幵远。诸生。以荐,用为磁州知州。工诗,有冰雪集。
胡渭,初名渭生,字朏明,德清人。渭年十二而孤,母沈,携之避
山谷间。十五为县学生,入太学,笃志经义,尤
舆地之学。尝馆大学士冯溥邸。尚书徐乾学奉诏修一统志,幵局
庭山,延常
黄仪、顾祖禹,太原阎若璩及渭分纂。渭著禹贡锥指二十卷,图四十七篇。谓汉、唐二孔氏,宋蔡氏,于地理多疏舛。如三江当主郑康成说;禹贡“达于河”,“河”当从说文作“菏”;“荥波既猪”,当从郑康成作“播”;梁州黑水与导川之黑水,不可溷为一。乃博稽载籍,考其同异而折衷之。山川形势,郡国分合,道里远近夷险,一一讨论详明。又汉、唐以来,河道迁徙,为民生国计所系,故于导河一章,备考决溢改
之迹,留心经济,异于迂儒不通时务。间有千虑一失,则不屑阙疑之过。
又撰易图明辨十卷,专为辨定图、书而作。初,陈抟推阐易理衍为诸图,其图本准易而生,故以卦爻反覆研求无不符合。传者务神其说,遂归其图于伏羲,谓易反由图而作。又因系辞“河图、洛书”之文,取大衍算数作五十五点之图,以当河图;取乾凿度太乙行九宫法,造四十五点之图,以当洛书;其
奇偶,亦一一与易相应。传者益神其说,又真以为龙马神
之所负,谓伏羲由此而有先天之图。实则唐以前书绝无一字符验,而突出于北宋之初,由邵子以及硃子,亦但取其数之巧合,而未暇究其太古以来从谁授受,故易学启蒙、易本义前九图皆沿其说。同时袁枢、薛季宣皆有异论,然宋史儒林传:易学启蒙硃子本嘱蔡元定创藁,非硃子自撰,晦菴大全集载答刘君房书曰:“启蒙本
学者且就大传所言卦画蓍数推寻,不须过为浮说。而自今观之,如河图、洛书,亦不免尚有賸语。”至于本义卷首九图,为门人所依附,硃子当
未尝坚主其说。元陈应润作爻变义蕴,始指诸图为道家假借。吴澄、归有光诸人亦相继排击,
奇龄、黄宗羲争之尤力。然皆各据所见抵其罅隙,尚未能穷溯本末,一一抉所自来。渭则于河图、洛书,五行、九宫,参同、先天、太极,龙图,易数钩隐图,启蒙图、书,先天、后天、卦变、象数
弊,皆引据旧文,互相参证,以箝依讬之口。使学者知图、书之说,乃修鍊、术数二家旁分易学之支流,非作易之
柢,视禹贡锥指尤为有功经学。
又撰洪范正论五卷,谓汉人专取灾祥,推衍五行,穿凿附会,事同谶纬,
彝伦攸叙之经,其害一;洛书本文具在洪范,非
文,宋儒创为黑白之点,方员之体,九十之位,变书为图,以至九数十数,刘牧、蔡季通纷纭更定,其害二;洪范元无错简,王柏、胡一中等任意改窜,其害三。渭又撰大学翼真七卷,大旨以硃子为主,仅谓格致一章不必补传,力辟王学改本之误。所见切实,视泛为性命理气之谈者,胜之远矣。
渭经术湛深,学有
柢,故所论一轨于正。汉儒傅会之谈,宋儒变
之论,扫而除焉。康熙四十三年,圣祖南巡,渭以禹贡锥指献行在,圣祖嘉奖,御书“耆年笃学”四大字赐之,儒者咸以为荣。五十三年,卒,年八十有二。
渭子彦升,字国贤。雍正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山东定陶县知县。著
秋说、四书近是、丛书录要。又于乐律尤有心得,著乐律表微八卷。
渭同郡叶佩荪,字丹颖,归安人。亦治古易,不言图、书,著易守四十卷。于易中三圣人所未言者不加一字,故曰“守”。
奇龄,字大可,又名甡,萧山人。四岁,母口授大学即成诵。总角,陈子龙为推官,奇爱之,遂补诸生。明亡,哭于学宫三
。山贼起,窜身城南山,筑土室,读书其中。
顺治三年,明保定伯
有伦以宁波兵至西陵,奇龄入其军中。是时马士英、方国安与有伦犄角,奇龄曰:“方、马国贼也,明公为东南建义旗,何可与二贼共事?”国安闻之大恨,
杀之,奇龄遂
去。后怨家屡陷之,乃变姓名为王士方,亡命
游。及事解,以原名入国学。康熙十八年,荐举博学鸿儒科,试列二等,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二十四年,充会试同考官,寻假归,得痺疾,遂不复出。
初著
诗续传三十八卷,既以避仇
寓江、淮间,失其藁,乃就所记忆著国风省篇、诗札、
诗写官记。复在江西参议道施闰章所与湖广杨洪才说诗,作白鹭洲主客说诗一卷。明嘉靖中,鄞人丰坊伪造子贡诗传、申培诗说行世,奇龄作诗传诗说驳议五卷,引证诸书,多所纠正。洎通籍,进所著古今通韵十二卷,圣祖善之,诏付史馆。
归田后,僦居杭州,著仲氏易,一
著一卦,凡六十四
而书成,讬于其兄锡龄之绪言,故曰“仲氏”。又著推易始末四卷,
秋占筮书三卷,易小帖五卷,易韵四卷,河图洛书原舛编一卷,太极图说遗议一卷。其言易发明荀、虞、干、侯诸家,旁及卦变、卦综之法。奇龄分校会闱时,阅
秋房卷,心非胡传之偏,有意撰述,至是乃就经文起义,著
秋
氏传三十六卷,
秋简书刊误二卷,
秋属辞比事记四卷,条例明晰,考据
核。又
全著礼经,以衰病不能,乃次第著昏、丧、祭礼、宗法、庙制及郊、社、禘、祫、明堂、学校诸问答,多发先儒所未及。至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各有考证,而大学证文及孝经问,援据古今,辨后儒改经之非,持论甚正。
奇龄淹贯群书,所自负者在经学,然好为驳辨,他人所已言者,必力反其词。古文尚书自宋吴棫后多疑其伪,及阎若璩作疏证,奇龄力辨为真,遂作古文尚书冤词。又删旧所作尚书广听录为五卷,以求胜于若璩,而周礼、仪礼,奇龄又以为战国之书。所作经问,指名攻驳者,惟顾炎武、阎若璩、胡渭三人。以三人博学重望,足以攻击,而馀子以下不足齿录,其傲睨如此。
素晓音律,家有明代宗籓所传唐乐笛
谱,直史馆,据以作竟山乐录四卷。及在籍,闻圣祖论乐谕群臣以径一围三隔八相生之法,因推阐考证,撰圣谕乐本解说二卷,皇言定声录八卷。三十八年,圣祖南巡,奇龄
驾于嘉兴,以乐本解说二卷进,温谕奖劳。圣祖三巡至浙,奇龄复谒行在,赐御书一幅。五十二年,卒于家,年九十一。门人蒋枢编辑遗集,分经集、文集二部,经集自仲氏易以下凡五十种,文集合诗、赋、序、记及他杂著凡二百三十四卷。四库全书收奇龄所著书目多至四十馀部。奇龄辨正图、书,排击异学,尤有功于经义。弟子李恭、陆邦烈、盛唐、王锡、章大来、邵廷寀等,著录者甚众。李恭、廷寀自有传。
邦烈,字又超,平湖人。尝取奇龄经说所载裒为圣门释非录五卷,谓圣问口语未可尽非云。
阎若璩,字百诗,太原人。世业盐筴,侨寓淮安。父修龄,以诗名家。若璩幼多病,读书闇记不出声,年十五,以商籍补山
县学生员。研究经史,深造自得。尝集陶弘景、皇甫谧语题其柱云:“一物不知,以为深
;遭人而问,少有暇
。”其立志如此。海内名
过淮,必主其家。年二十,读尚书至古文二十五篇,即疑其譌。沉潜三十馀年,乃尽得其症结所在,作古文尚书疏证八卷。引经据古,一一陈其矛盾之故,古文之伪大明。所列一百二十八条,
奇龄尚书古文冤词百计相轧,终不能以强辞夺正理,则有据之言先立于不可败也。
康熙元年,游京师,旋改归太原故籍,补廪膳生。十八年,应博学鸿儒科试,报罢。昆山顾炎武以所撰
知录相质,即为改定数条,炎武虚心从之。编修汪琬著五服考异,若璩纠其谬,尚书徐乾学叹服。及乾学奉敕修一统志,幵局
庭山,若璩与其事。若璩于地理尤
审,山川形势,州郡沿革,了如指掌,撰四书释地五卷,及于人名物类训诂典制,事必求其
柢,言必求其依据,旁参互证,多所贯通。又据孟子七篇,参以史记诸书,作孟子生卒年月考一卷。又著潜丘劄记六卷,
硃诗说一卷,手校困学纪闻二十卷,因浚仪之旧而駮正笺说推广之。又有
知录补正,丧服异注,宋刘攽、李焘、马端临、王应麟四家逸事,博湖掌录诸书。
世宗在潜邸闻其名,延人邸中,索观所著书,每进一篇必称善。疾革,请移就城外,以大
为舆,上施青纱帐,二十人舁之出,安稳如
箦。康熙四十三年,卒,年六十九。世宗遣使经纪其丧,亲制诗四章,复为文祭之。有云:“读书等身,一字无假,孔思周情,旨深言大。”佥谓非若璩不能当也。
子咏。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官中书舍人,亦能文。同时山
学者,有李铠、吴玉搢。
铠,字公凯。顺治十八年进士,补奉天盖平县知县。康熙十八年,荐应博学鸿儒科试,授翰林院编修,与修明史,洊官内阁学士。所著有读书杂述、史断,王士祯称为有本之学。
玉搢,字藉五。官凤
府训导。著山
志遗、金石存、说文引经考、六书述部叙考,又著别雅五卷,辨六书之假借,深为有功,非俗儒剽窃所能彷彿也。
惠周惕,字元龙,原名恕,吴县人。父有声,以九经教授乡里,与徐枋善。周惕少从枋游,又曾受业于汪琬。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儒科,丁忧,不与试。三十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密云县知县,有善政,卒于官。
周惕邃于经学,为文章有榘度,著有易传、
秋三礼问及砚谿诗文集。其诗说二卷,谓大、小雅以音别,不以政别。谓正雅、变雅美刺错陈,不必分六月以上为正、六月以下为变;文王以下为正、民劳以下为变。谓二南二十六篇,皆房中之乐,不必泥其所指何人。谓天子诸侯均得有颂,鲁颂非僭,其言幷有依据。清二百馀年谈汉儒之学者,必以东吴惠氏为首。惠氏三世传经,周惕其创始者也。
子士奇,字天牧。康熙五十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两充会试同考官。圣祖尝问廷臣,谁工作赋,内阁学士蒋廷锡以王顼龄、汤右曾及士奇三人对。五十七年,孝惠章皇后升祔礼成,特命祭告炎帝陵、舜陵。故事,祭告使臣,学士以上乃得幵列,士奇以编修与,异数也。五十九年,充湖广乡试正考官,寻提督广东学政,以经学倡多士,三年之后,通经者多。又谓:“校官古博士也,校官无博士之才,弟子何所效法?”访得海
进士翁廷资,即具疏题补韶州府学教授,部议格不行。圣祖曰:“惠士奇所举,谅非徇私,著如所请,后不为例。”
雍正初,复命留任。召还,入对不称旨,罚修镇江城,以产尽停工削籍,乾隆元年,复起为侍读,免欠修城银,令纂修三礼。越四年,告归,卒于家。
士奇盛年兼治经史,晚尤邃于经学,撰易说六卷,礼说十四卷,
秋说十五卷。于易,杂释卦爻,以象为主,力矫王弼以来空疏说经之弊。于礼,疏通古音、古字,俱使无疑似,复援引诸子百家之文,或以证明周制,或以参考郑氏所引之汉制,以递观周制,而各阐其制作之深意。于
秋,事实据左氏,论断多采公、穀,大致出于宋张大亨
秋五礼例宗、沈棐
秋比事,而典核过之。大学说一卷晚出,“亲民”不读“新民”。论格物不外本末终始先后,即絜矩之不外上下前后左右,亦能
极理要,又著
食举隅三卷,琴笛理数考四卷。子七人,栋最知名。
栋,字定宇。元和学生员。自幼笃志向学,家多藏书,
夜讲诵。于经、史、诸子、稗官野乘及七经毖纬之学,靡不津逮。小学本尔雅,六书本说文,馀及急就章,经典释文,汉、魏碑碣,自玉篇、广韵而下勿论也。乾隆十五年,诏举经明行修之士,陕甘总督尹继善、两江总督黄廷桂
章论荐。会大学士、九卿索所著书,未及呈进,罢归。
栋于诸经
洽贯串,谓诂训古字古音,非经师不能辨,作九经古义二十二卷。尤邃于易,其撰易汉学八卷,掇拾孟喜、虞翻、荀
绪论,以见大凡。其末篇附以己意,发明汉易之理,以辨正河图、洛书、先天、太极之学。易例二卷,乃镕铸旧说以发明易之本例,实为栋论易诸家发凡。其撰周易述二十三卷,以荀
、虞翻为主,而参以郑康成、宋咸、干宝之说,约其旨为注,演其说为疏。书垂成而疾革,遂阙革至未济十五卦及序卦、杂卦两传,虽为未善之书,然汉学之绝者千有五百馀年,至是而粲然复明。撰明堂大道录八卷,禘说二卷,谓禘行于明堂,明堂法本于易。古文尚书考二卷,辨郑康成所传之二十四篇为孔壁真古文,东晋晚出之二十五篇为伪。又撰后汉书补注二十四卷,王士祯
华录训纂二十四卷,九曜斋笔记、松崖文钞诸书。嘉定钱大昕尝论:“宋、元以来说经之书盈屋充栋,高者蔑古训以讠夸心得,下者袭人言以为己有。独惠氏世守古学,而栋所得尤
。拟诸前儒,当在何休、服虔之间,马融、赵岐辈不及也。”卒,年六十二。其弟子知名者,余萧客、江声最为纯实。
萧客,字古农,长洲人。撰古经解钩沉三十卷,凡唐以前旧说,自诸家经解所引,旁及史传、类书,片语单词,悉著于录。清代经学昌明,著述之家,争及于古,萧客是书其一也。萧客又撰文选纪闻三十卷,文选音义八卷。声自有传。
陈厚耀,字泗源,泰州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官苏州府学教授。大学士李光地荐其通天文、算法,引见,改内阁中书。上命试以算法,绘三角形,令求中线及弧背尺寸,厚耀具劄以进,皆如式。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厚耀学问渊博,直内廷后,兼通几何算法,于是其学益进。迁国子监司业,转左
坊左谕德,以老乞致仕,卒于家。
厚耀以天算之法治
秋,尝补杜预长历为
秋长历十卷,其凡有四:一曰历证,备引汉书、续汉书、晋书、隋书、唐书、宋史、元史、左传注疏、
秋属辞、天元历理诸说,以证推步之异。其引
秋属辞载杜预论
月差谬一条,为注疏所无。又引大衍历义
秋历考一条,亦唐志所未录。二曰古历,以古法十九年为一章,一章之首,推合周历正月朔
冬至,前列算法,后以
秋十二公纪年,横列为四章,纵列十二公,积而成表,以求历元。三曰历编,举
秋二百四十二年,推其朔闰及月之大小,而以经、传干支为证佐,述杜预之说而考辨之。四曰历存,古历推隐公元年正月庚戌朔,杜氏长历则为辛巳朔,乃古历所推上年十二月朔,谓元年以前失一闰,盖以经、传干支排次知之。厚耀则谓如预之说,元年至七年中书
者虽多不失,而与二年八月之庚辰、四年二月之戊申又不能合。且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朔
食,桓公三年七月壬辰朔
食,亦皆失之。盖隐公元年以前非失一闰,乃多一闰,因定隐公元年正月为庚辰朔,较长历退两月,推至僖公五年止。以下朔、闰,一一与杜历相符,故不复续推焉。
又撰
秋战国异辞五十四卷、通表二卷、摭遗一卷,
秋世族谱一卷。邹平马骕为绎史,兼采三传、国语、国策,厚耀则皆摭于五书之外,独为其难。氏族一书,与顾栋高大事表互证,
秋氏族之学,几乎备矣。厚耀又著礼记分类、十七史正譌诸书,今不传。
臧琳,字玉林,武进人。诸生。治经以汉注唐疏为主,教人先以尔雅、说文,曰:“不解字,何以读书?不通训诂,何以明经?”键戸著述,世无知者。有尚书集解百二十卷,经义杂记三十卷。阎若璩称其深明两汉之学,钱大昕校定其书,云:“实事求是,别白
审,而未尝轻诋前哲,斯真务实而不近名者。”
玄孙庸,本名镛堂,字在东。与弟礼堂俱事钱塘卢文弨。沉默朴厚,学术
审。续其高祖将绝之学,儗经义杂记为拜经
记八卷,高邮王念孙亟称之。其叙孟子年谱,辨齐宣王、湣王之譌,闽县陈寿祺叹为绝识。又著拜经文集四卷,月令杂说一卷,乐记二十三篇注一卷,孝经考异一卷,子夏易传一卷,诗考异四卷,韩诗遗说二卷、订譌一卷,校郑康成易注二卷。其辑子夏易传,辨此传为汉韩婴作,非卜子夏。其诗考异大旨如王伯厚,但逐条必自考辑,不依循王本。庸初因宝应刘台拱获
仪徵阮元,其后馆元署中为多。元写其书为副本,以原本还其家。嘉庆十六年,卒,年四十五。
礼堂,字和贵。事亲孝。父继宏,久疟,冬月畏火,礼堂潜以身温被。居丧如礼,笑不见齿。母遘危疾,刲股合药,私祷于神,减齿以延亲寿。娶妇胡,初婚夕教以孝弟,长言令
听,乃合卺,一家感而化之。尤
小学,善雠校,为四方贤士所贵。师事钱大昕,业益进。好许氏说文解字,为说文经考十三卷。慕古孝子、孝女、孝妇事,作孝传百数十卷。尚书集解案六卷,三礼注校字六卷,
秋注疏校正六卷。卒,年三十。
任启运,字翼圣,宜兴人。少读孟子,至卒章,辄哽咽,大惧道统无传。家贫,无藏书,从人借阅。夜乏膏火,持书就月,至移墙不辍。事父母孝以闻。年五十四,举于乡。雍正十一年,计偕至都,会世宗问有精通
理之学者,尚书张照以启运名上。特诏廷试,以“太极似何物”对,进呈御览,得旨嘉奖。会成进士,遂于胪唱前一
引见,特授翰林院检讨,在阿哥书房行走。上尝问以“朝闻夕死”之旨,启运对以“生死一理,未知生,焉知死”。上曰:“此是贤人分上事,未到圣人地位。从此作去,久自知之。”逾年抱疾,赐药赐医,越月谢恩,特谕绕廊而进。面称:“知汝非尧、舜不敢以陈于王前。”务令自爱。令侍臣扶掖以出,且遥望之。
高宗登基,仍命在书房行走,署
讲起居注官,寻擢中允。乾隆四年,迁侍讲,晋侍讲学士。七年,擢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八年,充三礼馆副总裁官,寻升宗人府府丞。九年,卒于赐第,年七十五。赐帑金治丧具,赐祭葬。
启运学宗硃子,尝谓诸经已有子硃子传,独未及礼经,乃著肆献祼馈食礼三卷。以仪礼特
、少牢、馈食礼皆士礼,因据三礼及他传记之有关王礼者推之,不得于经,则求诸注疏以补之,凡五篇:一曰祭统,二曰吉蠲,三曰朝践,四曰正祭,五曰绎祭。其名则取周礼“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之文,较之黄幹所续祭礼,更为
密。又宫室考十三卷,于李如圭释宫之外别为类次:曰门,曰观,曰朝,曰庙,曰寝,曰塾,曰宁,曰等威,曰名物,曰门大小广狭,曰明堂,曰方明,曰辟雍,考据颇为
核。仪礼一经,久成绝学,启运研究钩贯,使条理秩然,不愧穷经之目。又礼记章句十卷,以大学、中庸,硃子既成章句,则曲礼以下四十七篇,皆可釐为章句。但所传篇次序列纷错,爰仿郑康成序仪礼例,更其前后,幷为四十二篇。其有关伦纪之大,而为秦、汉、元、明轻变易者,则众著其说,以俟后之论礼者酌取。外有周易洗心九卷,四书约指十九卷,孝经章句十卷,夏小正注,竹书纪年考,逸书补,孟子时事考,清芬楼文集等书,其周易洗心则年六十时作,观象玩辞,时阐
理。
启运研穷刻苦,既受特达之知,益思报称。年七十二,犹书自责语曰:“孔、曾、思、孟,实惟汝师。
面命汝,汝顽不知,痛自惩责,涕泗涟洏。呜呼老矣,瞑目为期。”及总裁三礼馆,喜甚,因尽发中秘所储,平心参订,目营手写,漏常二十刻不辍。论必本天道,酌人情,务求合硃子遗意,而心神煎耗,竟以是终。
十四年,诏举经学,上谕有“任启运研穷经术,敦朴可嘉”之语。三十七年,命中外蒐集古今群书,高宗谕曰:“历代名臣,洎本朝士林夙望,向有诗文专集及近时沉潜经史,原本风雅,如顾栋高、陈祖范、任启运、沈德潜辈,亦各著成编,幷非剿说卮言可比。均应概行查明,在坊肆者或量为给价,家藏者或官为装印。至有未经镌刊祗系钞本存留者,不妨钞录副本,仍将原本给还。庶几副在石渠,用储一览。”于是上启运所著书四种,入四库中。
全祖望,字绍衣,鄞县人。十六岁能为古文。讨论经史,证明掌故。补诸生。雍正七年,督学王兰生选以充贡,入京师,旋举顺天乡试。戸部侍郎李绂见其文,曰:“此深宁、东发后一人也!”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是
会试,先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不再与试。时张廷玉当国,与李绂不相能,幷恶祖望,祖望又不往见,二年,散馆,寘之最下等,归班以知县用,遂不复出。方词科诸人未集,绂以问祖望,祖望为记四十馀人,各列所长。
伉直,既归,贫且病,饔飧不给,人有所餽,弗受。主蕺山、端谿书院讲席,为士林仰重。二十年,卒于家,年五十有一。
祖望为学,渊博无涯涘,于书无不贯串。在翰林,与绂共借永乐大典读之,每
各尽二十卷。时幵明史馆,复为书六通移之,先论艺文,次论表,次论忠义、隐逸两列传,皆以其言为韪。生平服膺黄宗羲,宗羲表章明季忠节诸人,祖望益广修枌社掌故、桑海遗闻以益之,详尽而核实,可当续史。宗羲宋元学案甫创草藁,祖望博采诸书为之补辑,编成百卷。又七校水经注,三笺困学纪闻,皆足见其汲古之深。又答弟子董秉纯、张炳、蒋学镛、卢镐等所问经史疑义,录为经史问答十卷。仪徵阮元尝谓经学、史才、词科三者得一足传,而祖望兼之。其经史问答,实足以继古贤,启后学,与顾炎武
知录相埒。晚年定文藁,删其十七,为鮚埼亭文集五十卷。
弟子同县蒋学镛,字声始。乾隆三十六年举人。从祖望得闻黄、万学派,学镛尤得史学之传。
董秉纯,字小钝。乾隆十八年拔贡,补广西那地州州判,升秦安县知县。全祖望文内、外集,均秉纯一手编定。
沈彤,字果堂,吴江人。自少力学,以穷经为事。贯串前人之异同,折衷至当。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报罢,与修三礼及一统志。书成,授九品官,以亲老归。
彤淹通三礼,以欧
修有周礼官多田少,禄且不给之疑,后人多沿其说,即有辨者,不过以摄官为词。乃详究周制,撰周官禄田考,以辨正欧说。分官爵数、公田数、禄田数三篇,积算至为
密。其说自郑注、贾疏以后,可云特出。又撰仪礼小疏一卷,取士冠礼、士昏礼、公食大夫礼、丧服、士丧礼为之疏笺,足订旧义之譌。其果堂集十二卷,多订正经学之文,若周官颁田异同说,五沟异同说,井田军赋说,释周官地征等篇,皆援据典核。又撰
秋左氏传小疏,尚书小疏,气
考略,内经本论。
彤
至孝,亲殁,三年中不茹荤,不内寝。居恆每讲求经世之务,所著保甲论,其后吴德旋见之,称为最善云。卒,年六十五。
蔡德晋,字仁锡,无锡人。雍正四年举人。乾隆二年,礼部尚书杨名时荐德晋经明行修,授国子监学正,迁工部司务。德晋尝谓横渠以礼教人,最得孔门博约之旨,故其律身甚严。其论三礼,多前人所未发。著礼经本义十七卷,礼传本义二十卷,通礼五十卷。
盛世佐,字庸三,秀水人。官贵州龙里知县。撰仪礼集编四十卷,集众解而研辨之,持论谨严。又杨复仪礼图久行于世,然其说本注疏,而时有幷注疏之意失之者,一一是正,至于诸家谬误,辨之尤详焉。
江永,字慎修,婺源人。为诸生数十年,博通古今,专心十三经注疏,而于三礼功尤深。以硃子晚年治礼,为仪礼经传通解。书未就,黄氏、杨氏相继纂续,亦非完书。乃广摭博讨,大纲细目,一从吉、凶、军、嘉、宾五礼旧次,题曰礼经纲目,凡八十八卷。引据诸书,釐正发明,实足终硃子未竟之绪。尝一至京师,桐城方苞、荆谿吴绂质以礼经疑义,皆大折服。读书好深思,长于比勘,明推步、钟律、声韵。岁实消长,前人多论之者,梅文鼎略举授时,而亦疑之。永为之说,当以恆气为率,随其时之高冲以算定气,而岁实消长勿论,其说至为
当。其论黄锺之宫,据管子、吕氏
秋以正淮南子,其论古韵平、上、去三声,皆当为十三部,入声当为八部,而三代以上之音,始有条不紊。晚年读书有得,随笔撰记。谓周易以反对为次序,卦变当于反对取之。否反为泰,泰反为否,故“小往大来”,“大往小来”,是其例也。凡曰来、曰下、曰反,自反卦之外卦来居内卦也。曰往、曰上、曰进、曰升,自反卦之内卦往居外卦也。又谓兵、农之分,
秋时已然,不起于秦、汉。证以管子、左传,兵常近国都,野处之农固不隶于师旅也。其于经、传稽考
审多类此。
所著有周礼疑义举要七卷,礼记训义择言六卷,深衣考误一卷,律吕阐微十卷,律吕新论二卷,
秋地理考实四卷,乡
图考十一卷,读书随笔十二卷,古韵标准四卷,四声切韵表四卷,音学辨微一卷,河洛
蕴九卷,推步法解五卷,七政衍、金水二星发微、冬至权度、恆气注历辨、岁实消长辨、历学补论、中西合法拟草各一卷,近思录集注十四卷,考订硃子世家一卷。乾隆二十七年,卒,年八十二。弟子甚众,而戴震、程瑶田、金榜尤得其传。云、榜自有传。
瑶田,字易畴,歙人。读书好深沉之思,学于江氏。乾隆三十五年举人,选授太仓州学正。以身率教,廉洁自持。告归之
,钱大昕、王鸣盛皆赠诗推重,至与平湖陆陇其幷称。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同时举者,推钱大昭、江声、陈鱣三人,阮元独谓瑶田足以冠之。平生著述,长于旁搜曲证,不屑依傍传注,所著曰丧服足徵记,宗法小记,沟洫疆里小记,禹贡三江考,九穀考,磬折古义,水地小记,解字小记,声律小记,考工创物小记,释草释蟲小记。年老目盲,犹口授孙辈成琴音记。东原戴氏自谓尚逊其
密。
褚寅亮,字搢升,长洲人。乾隆十六年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官至刑部员外郎。寅亮少以博雅名,心思精锐,于史书鲁鱼,一见便能订其误谬。中年覃
经术,一以注疏为归。从事礼经几三十年,墨守家法,专主郑学。郑氏周礼、礼记注,妄庸人群起嗤点之,独仪礼为孤学,能发挥者固绝无,而谬加指摘者亦尚少。惟敖继公集说,多巧窜经文,
就己说。后儒苦经注难读,喜其平易,无疵之者。万斯大、沈彤于郑注亦多所纠駮,至张尔岐、马駉但
为演绎,其于敖氏之似是而非,均未能正其失也。寅亮著仪礼管见三卷,于敖氏
见其症结,驱豁其雺雾。
时公羊何氏学久无循习者,所谓五始、三科、九旨、七等、六辅、二类之义,不传于世,惟武进庄存与默会其解,而寅亮能阐发之,撰公羊释例三十篇。谓三传惟公羊为汉学,孔子作
秋,本为后王制作,訾议公羊者,实违经旨。又因何劭公言礼有殷制,有时王之制,与周礼不同,作周礼公羊异义二卷,世称为绝业。又长于算术,著句股广问三卷,校正三统术衍刊本误字甚多,其中月相求六扐之数句,六扐当作七扐;推闰馀所在加十得一句,加十当作加七:皆寅亮说也。
著有十三经笔记十卷,诸史笔记八卷,诸子笔记二卷,名家文集笔记七卷,藏于家。四十六年,以病告归,主常州龙城书院八年。五十五年,卒,年七十六。
卢文弨,字召弓,馀姚人。父存心,乾隆初举博学鸿词科。文弨,乾隆十七年一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上书房行走。历官左
坊左中允、翰林院侍读学士。三十年,充广东乡试正考官。三十一年,提督湖南学政,以条陈学政事宜,部议降级三用。三十三年,乞养归。
文弨孝谨笃厚,潜心汉学,与戴震、段玉裁友善。好校书,所校逸周书、孟子音义、荀子、吕氏
秋、贾谊新书、韩诗外传、
秋繁
、方言、白虎通、独断、经典释文诸善本,镂板惠学者。又苦镂板难多,则合经、史、子、集三十八种而名之曰群书拾补。所自著书有抱经堂集三十四卷,仪礼注疏详校十七卷,锺山劄记四卷,龙城劄记三卷,广雅释天以下注二卷,皆使学者諟正积非,蓄疑涣释。其言曰:“唐人之为义疏也,本单行,不与经注合。单行经注,唐以后尚多善本,自宋后附疏于经注,而所附之经注非必孔、贾诸人所据之本也,则两相龃<齿吾>矣。南宋后又附经典释文于注疏间,而陆氏所据之经注,又非孔、贾诸人所据也,则龃<齿吾>更多矣。浅人必比而同之,则彼此互改,多失其真,幸有改之不尽,以滋其龃<齿吾>,启人考核者,故注疏、释文合刻,似便而非古法也。”其特识多类此。
文弨历主江、浙各书院讲席,以经术导士,江、浙士子多信从之,学术为之一变。六十年,卒,年七十九。
文弨校书,参合各本,择善而从,颇引他书改本书,而不专主一说,故严元照诋其仪礼详校,顾广圻讥其释文考证,后黄丕烈影宋刻书,各本同异另编于后,两家各有宗旨,亦互相补苴云。
顾广圻,字千里,元和人。诸生。吴中自惠氏父子后,江声继之,后进翕然多好古穷经之士。广圻读惠氏书,尽通其义。论经学云:“汉人治经,最重师法。古文今文,其说各异。若混而一之,则轇轕不胜矣。”论小学云:“说文一书,不过为六书发凡,原非字义尽于此。”
广圻天质过人,经、史、训诂、天算、舆地靡不贯通,至于目录之学,尤为专门,时人方之王仲宝、阮孝绪。兼工校雠,同时孙星衍、张敦仁、黄丕烈、胡克家延校宋本说文、礼记、仪礼、国语、国策、文选诸书,皆为之札记,考定文字,有益后学。乾、嘉间以校雠名家,文弨及广圻为最著云。又时为汉学者多讥宋儒,广圻独取先儒语录,摘其切近者,为遯翁苦口一卷,以教学者。著有思適斋文集十八卷。道光十九年,卒,年七十。
钱大昕,字晓徵,嘉定人。乾隆十六年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十九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大考二等一名,擢右
坊右赞善。累充山东乡试、湖南乡试正考官,浙江乡试副考官。大考一等三名,擢翰林院侍讲学士。三十二年,乞假归。三十四年,补原官。入直上书房,迁詹事府少詹事,充河南乡试正考官。寻提督广东学政。四十年,丁父艰,服阕,又丁母艰,病不复出。嘉庆九年,卒,年七十七。
大昕幼慧,善读书。时元和惠栋、吴江沈彤以经术称,其学求之十三经注疏,又求之唐以前子、史、小学。大昕推而广之,错综贯串,发古人所未发。任中书时,与吴烺、褚寅亮同习梅氏算术。及入翰林,礼部尚书何国宗世业天文,年已老,闻其善算,先往见之,曰:“今同馆诸公谈此道者鲜矣。”
大昕于中、西两法,剖析无遗。用以观史,自太初、三统、四分,中至大衍,下迄授时,朔望薄蚀,凌犯进退,抉摘无遗。汉三统术为七十馀家之权舆,讹文奥义,无能正之者。大昕衍之,据班志以阐刘歆之说,裁志文之讹,二千年已绝之学,昭然若发蒙。大昕又谓:“古法岁
与太岁不同,淮南天文训摄提以下十二名,皆谓岁
所在。史记太初元年年名焉逢、摄提格者,岁
,非太岁也。东汉后不用岁
纪年,又不知太岁超辰之法,乃以太初元年为丁丑岁,则与史、汉之文皆悖矣。”又谓:“尚书纬四游升降之说,即西法
躔最高、卑之说,宋杨忠辅统天术以距差乘躔差,减气汎积为定积,梅文鼎谓郭守敬加减岁馀法出于此。但统天求汎积,必先减气差十九
有奇,与郭又异,文鼎不能言。大昕推之同,凡步气朔,必以甲子
起算,今统天上元冬至乃戊子
,不值甲子,依授时法当加气应二十四
有奇,乃得从甲子起。今减去气差,是以上元冬至后甲子
起算也。既如此,当减气应三十五
有奇,今减十九
有奇者,去躔差之数不算也。求天正经朔又减闰差者,经朔当从合朔起算。今推得统天上元冬至后第一朔乃乙丑戌初二刻弱,故必减闰差而后以朔实除之,即授时之朔应也。”
大昕始以辞章名,沈德潜吴中七子诗选,大昕居一。既乃研
经、史,于经义之聚讼难决者,皆能剖析源
。文字、音韵、训诂、天算、地理、氏族、金石以及古人爵里、事实、年齿,了如指掌。古人贤
是非疑似难明者,典章制度昔人不能明断者,皆有确见。惟不喜二氏书,尝曰:“立德立功立言,吾儒之不朽也。先儒言释氏近于墨,予以为释氏亦终于杨氏为己而已。彼弃父母而学道,是视己重于父母也。”
大昕在馆时,常与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天球图诸书。所著有唐石经考异一卷,经典文字考异一卷,声类四卷,廿二史考异一百卷,唐书史臣表一卷,唐五代学士年表二卷,宋学士年表一卷,元史氏族表三卷,元史艺文志四卷,三史拾遗五卷,诸史拾遗五卷,通鉴注辨证三卷,四史朔闰考四卷,吴兴旧德录四卷,先德录四卷,洪文惠、洪文
、王伯厚、王弇州四家年谱各一卷,疑年录三卷,潜揅堂文集五十卷,诗集二十卷,潜揅堂金石文跋尾二十五卷,养新录二十三卷,恆言录六卷,竹汀
记钞三卷。族子塘、坫,能传其学。
塘,字学渊。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改教职,选江宁府学教授。塘少大昕七岁,相与共学,又与大昕弟大昭及弟坫相切磋,为实事求是之学,于声音文字、律吕推步尤有神解。著律吕古义六卷,据所得汉虑俿铜尺正荀勖以刘歆铜斛尺为周尺之非。谓周本八寸尺,不可以制律,律必用十寸尺,即昔人所云夏尺。周因夏、商,夏、商因唐、虞,古律当无异度。又史记三书释疑三卷,于律历天官家言皆究其原本,而以他书疏通证明之。律书“上九、商八、羽七、角六、宫五、徵九”数语,注家皆不能晓,小司马疑其数错。塘据淮南子、太玄经证之,始信其确。又著泮宫雅乐释律四卷,说文声系二十卷,淮南天文训补注三卷。其所作古文曰述古编凡四卷。卒,年五十六。
坫,字献之。副榜贡生。游京师,硃筠引为上客。以直隶州州判官于陕,与洪亮吉、孙星衍讨论训诂舆地之学,论者谓坫沉博不及大昕,而
当过之。嘉庆二年,教匪扰陕西,坫时署华州,率众乘城,力遏其冲。城无弓矢,仿古为合竹强弓,厚背纸为翎,二人共发之,达百五十步;又以意为发石之法,石重十斤,达三百步:前后毙贼无算,城获全。以积劳得末疾,引归。著史记补注百三十卷,详于音训及郡县沿革、山川所在。陕甘总督松筠重其品学,亲至卧榻问疾,索未刊著述,坫取付之。曰:“三十年精力,尽于此书矣!”十一年,卒,年六十六。又有诗音表一卷,车制考一卷,论语后录五卷,尔雅释义十卷,释地以下四篇注四卷,十经文字通正书十四卷,说文斠铨十四卷,新斠注地理志十六卷,汉书十表注十卷,圣贤冢墓志十二卷。
王鸣盛,字凤喈,嘉定人。幼从长洲沈德潜受诗,后又从惠栋问经义,遂通汉学。乾隆十九年,以一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大考翰詹第一,擢侍读学士。充福建乡试正考官,寻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坐滥支驿马,左迁光禄寺卿。丁内艰,遂不复出。
鸣盛
俭素,无声
玩好之娱,晏坐一室,吚唔如寒士。尝言:“汉人说经必守家法,自唐贞观撰诸经义疏而家法亡,宋元丰以新经学取士而汉学殆绝,今好古之儒皆知崇注疏矣,然注疏惟诗、三礼及公羊传犹是汉人家法,他经注则出魏、晋人。未为醇备。”著尚书后案三十卷,专述郑康成之学,若郑注亡逸,采马、王注补之。孔传虽出东晋,其训诂犹有传授,间一取焉。又谓东晋所献之太誓伪,而唐人所斥之太誓非伪,故附书今文太誓一篇,存古之功,自谓不减惠氏周易述也。又著周礼军赋说四卷,发明郑氏之旨。又十七史商榷一百卷,于一史中纪、志、表、传互相稽考,因而得其异同,又取稗史丛说以证其舛误,于舆地、职官、典章、名物每致详焉。别撰蛾术编一百卷,其为目十:说录、说字、说地、说制、说人、说物、说集、说刻、说通、说系,盖仿王应麟、顾炎武之意,而援引尤博。诗以才辅学,以韵达情。古文用欧、曾之法,阐许、郑之义,有诗文集四十卷。嘉庆二年,卒,年七十六。
弟子同县金曰追,字对扬。诸生。深于九经正义,每有疑譌,随条辄录,先成仪礼注疏正伪十七卷。阮元奉诏校勘仪礼石经,多采其说。
时同县通经学者,有吴凌云,字得青。嘉庆五年岁贡。读书深造,经师遗说,靡不通贯。尝假馆钱大昕孱守斋,尽读所藏书,学益邃。所著十三经考异,援据
核,多前人所未发。又经说三卷,小学说、广韵说各一卷,海盐陈其幹为合刊之,题曰吴氏遗著。
戴震,字东原,休宁人。读书好深湛之思,少时塾师授以说文,三年尽得其节目。年十六七,研
注疏,实事求是,不主一家。与郡人郑牧、汪肇龙、方矩、程瑶田、金榜从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学质之永,永为之骇叹。永
礼经及推步、钟律、音声、文字之学,惟震能得其全。
特介。年二十八补诸生,家屡空,而学
进。与吴县惠栋、吴江沈彤为忘年友。以避仇入都,北方学者如献县纪昀、大兴硃筠,南方学者如嘉定钱大昕、王鸣盛,馀姚卢文弨,青浦王昶,皆折节与
。尚书秦蕙田纂五礼通考,震任其事焉。
乾隆二十七年,举乡试,三十八年,诏幵四库馆,徵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总裁荐震充纂修。四十年,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震亦思勤修其职,晨夕披检,无间寒暑。经进图籍,论次
审。所校大戴礼记、水经注尤
核。又于永乐大典内得九章、五曹算经七种,皆王锡阐、梅文鼎所未见。震正譌补
以进,得旨刊行。四十二年,卒于官,年五十有五。
震之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谓:“义理不可空凭
臆,必求之于古经。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必求之古训。古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而我心之同然者,乃因之而明。义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也。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是古训非以明义理,而义理不寓乎典章制度,势必
入于异学曲说而不自知也。”
震为学
诚解辨,每立一义,初若创获,乃参考之,果不可易。大约有三:曰小学,曰测算,曰典章制度。
其小学书有六书论三卷,声韵考四卷,声类表九卷,方言疏证十卷。汉以后转注之学失传,好古如顾炎武,亦不深省。震谓:“指事、象形、谐声、会意四者为书之体,假借、转注二者为书之用。一字具数用者为假借,数字共一用者为转注。初、哉、首、基之皆为始,工卩、吾、台、予之皆为我,其义转相注也。”又自汉以来,古音浸微,学者于六书之故,靡所从入。顾氏古音表,入声与广韵相反。震谓:“有入无入之韵,当两两相配,以入声为之枢纽。真至仙十四韵,与脂、微、齐、皆、灰五韵同入声;东至江四韵及
至登八韵,与支、之、佳、咍、萧、宵、肴、豪、尤、侯、幽十一韵同入声;浸至凡九韵之入声,则从广韵,无与之配。鱼、虞、模、歌、戈、麻六韵,广韵无入声,今同以铎为入声,不与唐相配。而古音递转及六书谐声之故,胥可由此得之。”皆古人所未发。
其测算书原象一卷,
推策记一卷,句股割圜记三卷,历问一卷,古历考二卷,续天文略三卷,策算一卷。自汉以来,畴人不知有黄极,西人入中国,始云赤道极之外又有黄道极,是为七政恆星右旋之枢,诧为六经所未有。震谓:“西人所云赤极,即周髀之正北极也,黄极即周髀之北极璿玑也。虞书‘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盖设璿玑以拟黄道极也。黄极在柱史星东南,上弼、少弼之间,终古不随岁差而改。赤极居中,黄极环绕其外,周髀固已言之,不始于西人也。”
震所著典章制度之书未成。有诗经二南补注二卷,
郑诗考四卷,尚书义考一卷,仪经考正一卷,考工记图二卷,
秋即位改元考一卷,大学补注一卷,中庸补注一卷,孟子字义疏证三卷,尔雅文字考十卷,经说四卷,水地记一卷,水经注四十卷,九章补图一卷,屈原赋注七卷,通释三卷,原善三卷,绪言三卷,直隶河渠书一百有二卷,气
记一卷,藏府算经论四卷,葬法赘言四卷,文集十卷。
震卒后,其小学,则高邮王念孙、金坛段玉裁传之;测算之学,曲
孔广森传之;典章制度之学,则兴化任大椿传之:皆其弟子也。后十馀年,高宗以震所校水经注问南书房诸臣曰:“戴震尚在否?”对曰:“已死。”上惋惜久之。王念孙、段玉裁、孔广森、任大椿自有传。
金榜,字辅之,歙县人。乾隆二十九年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三十七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散馆后,养疴读书不复出,卒于家。师事江永,友戴震,著礼笺十卷,刺取其大者数十事为三卷,寄硃珪,珪序之,以为词
义核。榜治礼最尊康成,然博稽而
思,慎求而能断。尝援郑志答赵商云:“不信亦非,悉信亦非。”曰:“斯言也,敢以为治经之大法。故郑义所未衷者必纠正之,于郑氏家法不敢诬也。”
段玉裁,字若膺,金坛人。生而颖异,读书有兼人之资。乾隆二十五年举人,至京师见休宁戴震,好其学,遂师事之。以教习得贵州玉屏县知县,旋调四川,署富顺及南溪县事,又办理化林坪站务。时大兵征金川,輓输络绎,玉裁处分毕,辄篝镫著述不辍。著六书音均表五卷。古韵自顾炎武析为十部,后江永复析为十三部,玉裁谓支、佳一部也,脂、微、齐皆、灰一部也,之、咍一部也,汉人犹未尝淆借通用。晋、宋而后,乃少有出入。迄乎唐之功令,支注“脂、之同用”,佳注“皆同用”,灰注“咍同用”,于是古之截然为三者,罕有知之。又谓真、臻、先、与谆、文、殷、魂、痕为二,尤、幽与侯为二,得十七部。其书始名诗经韵谱,群经韵谱。嘉定钱大昕见之,以为凿破混沌,后易其体例,增以新加,十七部盖如旧也。震伟其所学之
,云自唐以来讲韵学者所未发。寻任巫山县,年四十六,以父老引疾归,键戸不问世事者三十馀年。
玉裁于周、秦、两汉书,无所不读,诸家小学,皆别择其是非。于是积数十年精力,专说说文,著说文解字注三十卷,谓:“尔雅以下,义书也;声类以下,音书也;说文,形书也。凡篆一字,先训其义,次释其形,次释其音,合三者以完一篆,故曰形书。”又谓:“许以形为主,因形以说音、说义。其所说义,与他书绝不同者,他书多假借,则字多非本义,许惟就字说其本义。知何者为本义,乃知何者为假借,则本义乃假借之权衡也。说文、尔雅相为表里,治说文而后尔雅及传注明。”又谓:“自仓颉造字时至唐、虞、三代、秦、汉以及许叔重造说文,曰‘某声’、曰‘读若某’者,皆条理合一不紊。故既用徐铉切音,又某字志之曰古音第几部,后附六书音均表,俾形、声相为表里。始为长编,名说文解字读,凡五百四十卷。既乃隐括之成此注。”玉裁又以:“说文者,说字之书,故有‘读如’、无‘读为’,说经、传之书,必兼是二者。汉人作注,于字发疑正读,其例有三:‘读如’、‘读若’者,拟其音也,比方之词;‘读为’‘读曰’者,易其字也,变化之词;‘当为’者,定为字之误、声之误,而改其字也,救正之词:三者分,而汉注可读,而经可读。”述汉读考,先成周礼六卷,又撰礼经汉读考一卷,其他十六卷未成。仪徵阮元谓玉裁书有功于天下后世者三:言古音一也,言说文二也,言说文二也,汉读考三也。其他说经之书,以汉志
诗经、
诗古训传本各自为书,因釐次传文,还其旧著,重订
诗古训传三十卷。以诸经惟尚书离厄最甚,古文几亡,贾逵分别古今,刘陶是正文字,其书皆不存。乃广蒐补阙,正晋、唐之妄改,存周、汉之駮文,著古文尚书撰异三十二卷。又录左氏经文,取郑注礼、周礼,存古文、今文故书之例,附见公羊、穀梁经文之异,著
秋左氏古经十二卷,而以左氏传五十凡附后。外有
诗小学三十卷,汲古阁说文订六卷,经韵楼集十二卷。嘉庆二十年,卒,年八十一。
初,玉裁与念孙俱师震,故戴氏有段、王两家之学,玉裁少震四岁,谦,专执弟子礼,虽耄,或称震,必垂手拱立,朔望必庄诵震手札一通。卒后,王念孙谓其弟子长洲陈奂曰:“若膺死,天下遂无读书人矣!”玉裁弟子,长洲徐颋、嘉兴沈涛及女夫仁和龚丽正俱知名,而奂尤得其传,奂自有传。
钮树玉,字匪石,吴县人。笃志好古,不为科举之业,
研文字声音训诂。谓说文悬诸
月而不刊者也,后人以新附淆之,诬许君矣。因博稽载籍,著说文新附考六卷,续考一卷。又著说文解字校录三十卷。树玉后见玉裁书,著段氏说文注订八卷,所駮正之处,皆有依据。
徐承庆,字梦祥,元和人。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官至山西汾州府知府。著段注匡谬十五卷,其攻瑕索瘢,尤胜钮氏之书,皆力求其是,非故为吹求者。
孙志祖,字诒穀,仁和人。乾隆三十一年进士,改刑部主事,洊升郎中,擢江南道监察御史,乞养归。志祖清修自好,读经史必释其疑而后已,著读书脞录七卷,考论经、子、杂家,折衷
详,不为武断之论。又家语疏证六卷,谓王肃作圣证论以攻康成,又伪撰家语,饰其说以欺世。因博集群书,凡肃所剿窃者,皆疏通证明之。又谓孔丛子亦王肃伪讬,其小尔雅亦肃借古书以自文,幷作疏证以辨其妄。幼
文选,后乃仿韩文考异之例,参稽众说,正俗本之误,为文选考异四卷。又辑前人及朋辈论说,为文选注补正四卷。又有文选理学权舆补一卷。辑风俗通逸文一卷,补正姚之骃辑谢承后汉书五卷。嘉庆六年,卒,年六十五。
翟灝,字大川,亦仁和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官金华、衢州府学教授。氵颢见闻淹博,又能搜奇引痺,尝与钱塘梁玉绳论王肃撰家语难郑氏,
搜考以证其譌,因握笔互疏所出,顷刻数十事。时方被酒,旋罢去,未竟藁,其精力殊绝人也。著有尔雅补郭二卷,以尔雅郭注未详、未闻者百四十二科,邢疏补言其十,馀仍阙如,乃参稽众家,一一备说。又云:“古尔雅当有释礼篇,与释乐篇相随。祭名与讲武、旌旂三章,乃释礼之残缺失次者。”又著四书考异七十二卷,皆贯串
审,为世所推。他著又有家语发覆、通俗篇、湖山便览、无不宜斋诗文藁。五十三年,卒。
梁玉绳,字曜北,钱塘人。增贡生。家世贵显,玉绳不志富贵,自号清白士。尝语弟履绳曰:“后汉襄
樊氏,显重当时。子孙虽无名德盛位,世世作书生门戸,原与弟共勉之!”故玉绳年未四十,弃举子业,专心撰著。其瞥记七卷,多释经之文,有裨古义。玉绳尤
乙部书,著史记志疑三十六卷,据经、传以纠乖违,参班、荀以究同异,钱大昕称其书为龙门功臣。著人表考九卷,谓班氏借用禹贡田赋九等之目,造端自马迁。史记李将军传云:“李蔡为人在下中。”其说颇是。
履绳,字处素。乾隆五十三年举人。与兄玉绳相砻错,有元方、季方之目。其于众经中尤
左氏传,谓隋志载贾逵解诂、服虔解义各数十卷,今俱亡佚。杜氏参用贾、服,仲达作疏,间有称引,未睹其全。亦如马融诸儒之说,仅存单文只义。唐以后注左氏者,惟张洽、赵汸最为明晰,大抵详书法而略纪载。履绳综览诸家,旁采众籍,以广杜之所未备,作左通补释三十二卷。又有未成者五门:曰广传、考异、驳证、古音、臆说。钱大昕见其书,叹为绝恉。通说文,下笔鲜俗字。年四十六,卒。
汪家禧,字汉郊,仁和人。诸生。颖
特异,通汉易,作易消息解。所著书数十卷,毁于火。其友秀水庄仲方、门人仁和许乃穀辑其遗文,为东里生烬馀集三卷。文多说经,粹然有家法。
刘台拱,字端临,宝应人。
至孝,六岁,母硃氏殁,哀如成人。事继母锺氏,与亲母同。九岁作颜子颂,斐然成章,观者称为神童。中乾隆三十五年举人,屡试礼部不第。是时朝廷幵四库馆,海内方闻缀学之士云集。台拱在都,与学士硃筠、编修程晋芳、庶吉士戴震、学士邵晋涵及其同郡御史任大椿、给事中王念孙等
游,稽经考古,旦夕讨论。自天文、律吕至于声音、文字,靡不该贯。其于汉、宋诸儒之说,不专一家,而惟是之求。
思所到,如与古作者晤言一室而知其意指之所在,比之阎若璩,盖相伯仲也。段玉裁每谓“潜心三礼,吾所不如”。
选丹徒县训导。取仪礼十七篇除丧服外各绘为图,与诸生习礼容,为发明先王制作之
意。
两亲学署,雍雍
养,年虽五十,有孺子之慕。尝客他所,忽心痛骤归,母病危甚,乃悉心奉汤药,衣不解带者数旬,母病遂愈。逮丁内外艰,水浆不入口。既敛,枕苫、啜粥,哭泣之哀,震动邻里。居丧蔬食五年,出就外寝,以哀毁过情卒,年五十有五。
与同郡汪中为文章道义
,中殁,抚其孤喜孙,赖以成立。武进臧庸常以说经之文请益,台拱善之。恤其穷,周其困,饮食教诲,十七年如一
,庸心感焉。台拱慕黄叔度之为人,王昶称其有曾、闵之孝。著有论语骈枝、经传小记、国语补校、荀子补注、方言补校、淮南子补校、汉学拾遗、文集,都为端临遗书凡八卷。
同邑硃彬,字武曹。乾隆六十年举人。彬幼有至行,年十一丧母,哀戚如成人。长丁父忧,敛葬尽礼,三年蔬食居外。自少至老,好学不厌。承其乡王懋竑经法,与外兄刘台拱互相切磋。每有所得,辄以书札往来辨难,必求其是而后已。于训诂、声音、文字之学,用力尤深。著有经传考证八卷,礼记训纂四十九卷,虎观诸儒所论议,郑志弟子之问答,以及魏、晋以降诸儒之训释,书钞、通典、御览之涉是书者,一以注疏为主,撷其
要,纬以古今诸说。其附以己意者,皆援据
碻,发前人所未发。他著有游道堂诗文集四卷。道光十四年,卒,年八十有二。子士彦,吏部尚书,自有传。
孔广森,字众仲,曲
人,孔子六十八代孙,袭封衍圣公传铎之孙,戸部主事继汾之子。乾隆三十六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年少入官,
淡泊,躭著述,不与要人通谒。告养归,不复出。及居大母与父丧,竟以哀卒,时乾隆五十一年,年三十五。
广森聪颖特达,尝受经于戴震、姚鼐之门,经史、小学,沉览妙解。所学在公羊
秋,尝以左氏旧学湮于征南,穀梁本义汨于武子。王祖游谓何休志通公羊,往往为公羊疚病。其馀啖助、赵匡之徒,又横生义例,无当于经,唯赵汸最为近正。何氏体大思
,然不无承讹率臆。于是旁通诸家,兼采左、穀,择善而从,著
秋公羊通义十一卷,序一卷。凡诸经籍义有可通于公羊者,多著录之。
其不同于解诂者,大端有数事:谓古者诸侯分土而守,分民而治,有不纯臣之义,故各得纪年于其境内。而何劭公谓唯王者然后改元立号,经书元年,为讬王于鲁,则自蹈所云反传违戾之失。其不同一也。谓
秋分十二公而为三世,旧说“所传闻之世”,隐、桓、庄、闵、僖也;“所闻之世”,文、宣、成、襄也;“所见之世”,昭、定、哀也。颜安乐以为:襄公二十三年“邾娄鼻我来奔”,云“邾娄无大夫,此何以书?以近书也”;又昭公二十七年“邾娄快来奔”,传云“邾娄无大夫,此何以书?以近书也”:二文不异,同宜一世,故断自孔子生后,即为“所见之世”,从之。其不同二也。谓桓十七年经无夏,二家经皆有夏,独公羊
耳。何氏谓:“夏者
也,月者
也,去夏者,明夫人不系于公也。”所不敢言。其不同三也。谓
秋上本天道,中用王法,而下理人情。天道者:一曰时,二曰月,三曰
。王法者:一曰讥,二曰贬,三曰绝。人情者:一曰尊,二曰亲,三曰贤。此三科九旨。而何氏文谥例云:“三科九旨者,新周故宋,以
秋当新王,此一科三旨也。”又云:“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又异辞。”三科六旨也。又“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是三科九旨也”。其不同四也。他如何氏所据间有失者,多所裨损,以成一家之言。又谓左氏之事详,公羊之义长,
秋重义不重事。皆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其为说能融会贯通,使是非之旨不谬于圣人大旨,见自序中。仪徵阮元谓读其书始知圣志之所在。
又著有大戴礼记补注十四卷,诗声类十三卷,礼学卮言六卷,经学卮言六卷,少广正负术内外篇六卷。骈体兼有汉、魏、六朝、初唐之胜,江都汪中读之,叹为绝手。然广森不自足,作堂于其居,名曰“仪郑”,自庶几于康成。桐城姚鼐谓其将以孔子之裔传孔子之学,虽康成犹不足以限之。惜奔走家难,劳思夭年,不充其志,艺林有遗憾焉。
邵晋涵,字二云,馀姚人。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归班铨选。会幵四库馆,特诏徵晋涵及历城周永年、休宁戴震、仁和余集等入馆编纂,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四十五年,充广西乡试正考官。五十六年,大考迁左中允。擢侍讲学士,充文渊阁直阁事
讲起居注官。
晋涵左目眚,清羸。善读书,四部、七录,靡不研究。尝谓尔雅者,六艺之津梁,而邢疏浅陋不称;乃别为正义二十卷,以郭璞为宗,而兼采舍人、樊、刘、李、孙诸家,郭有未详者,摭他书附之。自是承学之士,多舍邢而从邵。
尤长于史,以生在浙东,习闻刘宗周、黄宗羲诸绪论,说明季事,往往出于正史之外。在史馆时,见永乐大典采薛居正五代史,乃荟萃编次,得十之八九,复采册府元
、太平御览诸书,以补其缺。幷参考通鉴长编诸史及宋人说部、碑碣,辨证条系,悉符原书一百五十卷之数。书成,呈御览,馆臣请仿刘昫旧唐书之例列于廿三史,刊布学宫,诏从之。由是薛史与欧
史幷传矣。尝谓宋史自南渡后多谬,庆元之间,褒贬失实,不如东都有王偁事略也。
先辑南都事略,使条贯
具,词简事增,又
为赵宋一代之志,俱未卒业。其后镇洋毕沅为续宋、元通鉴,嘱晋涵删补考定,故其绪馀稍见于审正续通鉴中。
晋涵
狷介,不为要人屈。尝与会稽章学诚论修宋史宗旨,晋涵曰:“宋人门戸之习,语录庸陋之风,诚可鄙也。然其立身制行,出于伦常
用,何可废耶?士大夫博学工文,雄出当世,而于辞受取与、出处进退之间,不能无簟豆万钟之择。本心既失,其他又何议焉!此著宋史之宗旨也。”学诚闻而耸然。他著有孟子述义、穀梁正义、韩诗内传考,幷足正赵岐、范甯及王应麟之失,而补其所遗。又有皇朝大臣谥迹录、方舆金石编目、輶轩
记、南江诗文藁。嘉庆元年,卒,年五十有四。
周永年,字书昌,历城人。博学贯通,为时推许。乾隆三十六年进士,与晋涵同徵修四库书,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四十四年,充贵州乡试副考官。永年在书馆好深沉之思,四部兵、农、天算、术数诸家,钩稽
义,褒讥悉当,为同馆所推重。见宋、元遗书湮没者多见采于永乐大典中,于是抉摘编摩,自永新刘氏兄弟公是、公非集以下,凡得十馀家,皆前人所未见者,咸著于录。又以为释、道有藏,儒者独无。乃幵借书园,聚古今书籍十万卷,供人阅览传钞,以广
传。惜永年殁后,渐就散佚,则未定经久之法也。
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父安国,官吏部尚书,谥文肃,自有传。八岁读十三经毕,旁涉史鉴。高宗南巡,以大臣子
銮,献文册,赐举人。乾隆四十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工部主事。升郎中,擢陕西道御史,转吏科给事中。嘉庆四年,仁宗亲政,时川、楚教匪猖獗,念孙陈剿贼六事,首劾大学士和珅,疏语援据经义,大契圣心。是年授直隶永定河道。六年,以河堤漫口罢,特旨留督办河工。工竣,赏主事衔。河南衡家楼河决,命往查勘,又命驰赴台庄治河务。寻授山东运河道,在任六年,调永定河道。会东河总督与山东巡抚以引黄利运异议,召入都决其是非。念孙奏引黄入湖,不能不少淤,然暂行无害,诏许之。已而永定河水复异涨,如六年之隘,念孙自引罪,得旨休致。道光五年,重宴鹿鸣,卒,年八十有九。
念孙故
水利书,官工部,著导河议上下篇。及奉旨纂河源纪略,议者或误指河源所出,念孙力辨其譌,议乃定,纪略中辨譌一门,念孙所撰也。既罢官,
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分逸周书、战国策、管子、荀子、晏子
秋、墨子、淮南子、史记、汉书、汉隶拾遗,都八十二卷。于古义之晦,于钞之误写,校之妄改,皆一一正之。一字之证,博及万卷,其
于校雠如此。
初从休宁戴震受声音文字训诂,其于经,
于汉学之门戸,手编诗三百篇、九经、楚辞之韵,分古音为二十一部。于支、脂、之三部之分,段玉裁六书音均表亦见及此,其分至、祭、盍、辑为四部,则段书所未及也。念孙以段书先出,遂辍作。
又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
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扩充于尔雅、说文,无所不达。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不
。盖藉张揖之书以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及同时惠栋、戴震所未及。
尝语子引之曰:“诂训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因假借之字强为之解,则结夋不通矣。
公诗传多易假借之字而训以本字,已幵改读之先。至康成笺诗注礼,屡云某读为某,假借之例大明。后人或病康成破字者,不知古字之多假借也。”又曰:“说经者,期得经意而已,不必墨守一家。”引之因推广庭训,成经义述闻十五卷,经传释辞十卷,周秦古字解诂,字典考证。论者谓有清经术独绝千古,高邮王氏一家之学,三世相承,与长洲惠氏相埒云。
引之,字伯申。嘉庆四年一甲进士,授编修。大考一等,擢侍讲。历官至工部尚书。福建署龙溪令硃履中诬布政使李赓芸受赇,总督汪志伊、巡抚王绍兰劾之。对簿无佐证,而持之愈急。赓芸不堪,遂自经。命引之谳之,平反其狱,罢督抚官。为礼部侍郎时,有议为生祖母承重丁忧三年者,引之力持不可。会奉使去,持议者遽奏行之。引之还,疏陈庶祖母非祖敌体,不得以承重论。缘情,即终身持服不足以报罔极;制礼,则承重之义,不能加于支庶。请复治丧一年旧例,遂更正。道光十四年,卒,谥文简。
同州李惇,字成裕。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惇与同县王念孙、贾田祖同力于学。始为诸生,为学使谢墉所赏。将选拔贡,会田祖卒于旅舍,惇经营殡事,不与试,墉叹为古人。江籓好诋诃前人,惇谓之曰:“王子雍若不作圣证论以攻康成,岂非醇儒?”其面规人过如此。著有群经识小八卷,考诸经古义二百二十馀事,多前人所未发。四十九年,卒,年五十一。
田祖,字稻孙。诸生。通左氏
秋,有
秋左氏通解。
宋绵初,字守端,亦高邮人。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官五河、清河训导。邃深经术,长于说诗,著韩诗内传徵四卷。又有释服二卷。
汪中,字容甫,江都人。生七岁而孤,家贫不能就外傅。母邹,授以四子书。稍长,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遂为通人。年二十,补诸生。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提学使者谢墉,每试别置一榜,署名诸生前。尝曰:“余之先容甫,爵也。若以学,当北面事之。”其敬中如此。以母老竟不朝考。五十一年,侍郎硃珪主江南试,谓人曰:“吾此行必得汪中为选首。”不知其不与试也。
中颛意经术,与高邮王念孙、宝应刘台拱为友,共讨论之。其治尚书,有尚书考异。治礼,有仪礼校本,大戴礼记校本。治
秋,有
秋述义。治小学,有尔雅校本,及小学说文求端。中尝谓国朝古学之兴,顾炎武幵其端。河、洛矫诬,至胡渭而绌。中、西推步,至梅文鼎而
。力攻古文者,阎若璩也。专治汉易者,惠栋也。凡此皆千馀年不传之绝学,及戴震出而集其大成。拟作六儒颂,未成。
又尝博考先秦古籍三代以上学制废兴,使知古人所以为学者。凡虞、夏第一,周礼之制第二,周衰列国第三,孔门第四,七十子后学者第五。又列通论、释经、旧闻、典籍、数典、世官,目录凡六。而自题其端曰:“观周礼太史云云,当时行一事则有一书,其后执书以行事,又其后则事废而书存。至宋儒以后,则幷其书之事而去之矣。”又曰:“有官府之典籍,有学士大夫之典籍,故老之传闻。行一事有一书,传之后世,奉以为成宪,此官府之典籍也。先王之礼乐政事,遭世之衰废而不失,有司徒守其文,故老能言其事。好古之君子,悯其浸久而遂亡也,而书之简毕,此学士大夫之典籍也。”又曰:“古之为学士者,官师之长,但教之以其事,其所诵者诗书而已。其他典籍,则皆官府藏而世守之,民间无有也。苟非其官,官亦无有也。其所谓士者,非王侯公卿大夫之子,则一命之士,外此则乡学、小学而已。自辟雍之制无闻,太史之官失守,于是布衣有授业之徒,草野多载笔之士。教学之官,记载之职,不在上而在下。及其衰也,诸子各以其学鸣,而先王之道荒矣。然当诸侯去籍,秦政焚书,有司所掌,
然无存。犹赖学士相传,存其一二,斯不幸中之幸也。”又曰:“孔子所言,则学士所能为者,留为世教。若其政教之大者,圣人无位,不复以教子弟。”又曰:“古人学在官府,人世其官,故官世其业。官既失守,故专门之学废。”其书藁草略具,亦未成。后乃即其考三代典礼及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凡六卷。
其有功经义者,则有若释三九,妇人无主答问,女子许嫁而壻死从死及守志议,居丧释服解义。其表章经传及先儒者,则有若周官徵文,左氏
秋释疑,荀卿子通论,贾谊新书序。其他考证之文,亦有依据。
中又
于诸史地理,山川厄要,讲画了然,著有广陵通典十卷,秦蚕食六国表,金陵地图考。生平于诗文书翰无所不工,所作广陵对、黄鹤楼铭、汉上琴台铭,皆见称于时。他著有经义知新记一卷,大戴礼正误一卷,遗诗一卷。五十九年,卒,年五十一。
中事母以孝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居丧,哀戚过人,其于知友故旧,没后衰落,相存问过于从前。道光十一年,旌孝子。中子喜孙,自有传。同郡人为汉学者,又有江德量、徐复、汪光爔。
德量,字量殊,江都人。父恂,好金石文字。伯父昱,通声音训诂之学。德量少承家学,及长,与汪中友,励志肄经,学益进。乾隆四十四年一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改江西道御史。居朝多识旧闻,博通掌故。公馀键戸,以文籍自娱。著有古泉志三十卷。五十八年,卒,年四十二。
复,字心仲,亦江都人。通九章算术。
光爔,字晋蕃,仪徵人。廪生。博通经史,尝辨惠氏易爻辰图之谬,又作荑稗释,时人服其
核。
武亿,字虚谷,偃师人。父绍周,进士,官吏部郎中。亿居父母丧,哀痛毁瘠,以读书自励。时伊、洛溢,屋圮,架洿以居,斧朽木燎寒,诵读不辍。已,复从大兴硃筠游,益为博通之学。乾隆四十五年进士,五十六年,授山东博山县知县。县山多土瘠,民不务农。地产石炭、石矾,烧作玻璃器皿,商贾辐辏。亿问土俗利病,免玻璃入贡,革煤炭供馈,里马草豆不以累民。创范泉书院,进其秀者与之讲敦伦理,务实学。而决辞无留狱,祷雨即沛。有以贿干者,未敢进,亿廉知之,值迅雷,曰:“汝不闻雷声乎?吾矢祷久矣。”贿者惶悚而止,舆情大洽。
五十七年,大学士和珅领步军统领事,闻妄人言山东逆匪王伦未定死,密遣番役四出踪迹之。于是番役头目杜成德等十一人横行州县,入博山境,手铁尺饮博,莫敢谁何,亿悉执之,成德尤倔强,按法痛杖之。喧传其事者曰:“亿卤莽刑无罪,将累上官。”巡抚吉庆遂以滥责平民劾罢之,而不直书其事。亿莅任仅七月,及去,民携老弱千馀人走大府乞留“我好官”,不可得,则
为运致薪米,门如市焉。吉庆亦感动,因入觐,偕亿行,为筹捐复。大学士、公阿桂谓吉庆曰:“例
番役出京畿,奈何责县令按法之非,且隐其实而劾强项吏,何也?”吉庆深自悔,而格于部议,遂归。嘉庆四年十月,仁宗谕朝臣密举京、外各员内
守端洁、才猷幹济、于平
居官事迹可据者,得赴部候旨召用,亿在所举中。十一月,县令捧檄至门,而亿先以十月卒矣,年五十有五。
亿学问醰粹,于七经注疏、三史、涑水通鉴,皆能闇诵。既罢官,贫不能归,所至以经史训诂教授生徒。勇于著录,有群经义证七卷,经读考异九卷,金石三跋十卷,金石文字续跋十四卷,偃师金石记四卷,安
金石录十三卷。又有三礼义证、授堂劄记、诗文集等书,皆旁引远徵,遇微罅,辄剖抉
蕴,比辞达意,以成一例。大兴硃珪称亿不愧好古遗直云。
庄述祖,字葆琛,武进人。世父存与,官礼部侍郎,自有传。述祖,乾隆四十五年进士,官山东潍县知县。明暢吏治,刑狱得中,豪猾敛迹。尝勘硷地,众以为斥卤也,述祖指路旁草问何名,曰马帚。述祖笑曰:“此于经名荓,夏正‘荓秀’记时,凡沙土草荓者宜禾,何谓硷?”众皆服。甲寅,以卓异引见,还,檄授桃源同知。不一月,乞养归。著书
养者十六年,未尝一
离左右。二十一年,卒。
述祖传存与之学,研求
密,于世儒所忽不经意者,覃思独辟,
见本末。著述皆义理宏达,为前贤未有。以为连山亡而尚存夏小正,归藏亡而尚有仓颉古文,略可稽求义类。故著夏小正经传考释,以斗柄南门织女记天行之不变,以参中大中记
度之差,以二月丁卯知夏时,以正月甲寅启蛰为历元,岁祭为郊,万用入学为禘。著古文甲乙篇,谓许叔重始一终亥,偏旁条例所由出,
辰幹支,黄帝世大挠所作,沮诵、苍颉名之以易结绳,伏羲画八卦作十言之教之后,以此三十二类为正名百物之本。故归藏为黄帝易,就许氏偏旁条例,以幹支别为序次,凡许书所存及见于金石文字者,分别部居,书未竟,而条理
具。其馀五经,悉有撰著。旁及逸周书、尚书大传、史记、白虎通,于其舛句讹字,佚文
简,易次换弟,草薙腋补,咸有证据,无不疏通,旷然思虑之表,若面稽古人而整比之也。所著夏小正经传考释十卷,尚书今古文考证七卷,
诗考证四卷,
诗周颂口义三卷,五经小学述二卷,历代载籍足徵录一卷,弟子职集解一卷,汉铙歌句解一卷,石鼓然疑一卷,文钞七卷,诗钞二卷。
存与孙绶甲,字卿珊。尽通家学,尤为述祖所爱重。著尚书考异三卷,释书名一卷。
同族庄有可,字大久。勤学力行,老而弥笃。取诸注、传,
研义理,句栉字比,合诸儒之书以正其是非,而自为之说。于易、书、诗、礼、
秋皆有撰述,凡四十二种,四百三十馀卷。
戚学标,字鹤泉,太平人。幼从天台齐召南游,称高第。高宗巡江、浙,学标献南巡颂。乾隆四十五年,成进士,官河南涉县知县。县苦阔布徵,学标请于大府得减额。权林县,有兄弟争产者,集李白句为斗粟谣以讽,皆感悔。
强项,多与上官龃<齿吾>,卒以是罢。后改宁波教授,未几归,从事撰述。
考证,著汉学谐声二十三卷、总论一卷。用说文以明古音,谓六书之学,三曰形声,声不离形,形者声之本也。而声又随乎气,气有
有
,故一字之音,或从
,或从
,或
而
,或
而
,或
各造其偏。昔人知其然,故但以某声者明字音所出,以耑其本。以读若某设为譬况之词,使人依类而求。即离绝远去,而因此声之本以究此声之变,无患其不合。说文从某某声,从某某亦声,从某某省声,从某读若某,从某读与某某同,幷二端兼举。声音之学,莫备于此。后人惑于徐氏所附孙愐音切,不究本读,而一二宿儒言古音如吴棫、陈第、顾炎武、江永之
,亦第就韵书辨析。不知说文形声相系,韵书就声言声;说文声气相求,韵书祗论同声之应。其部居错杂分合,类出肊见。学者苟趣其便,衷于一读。且狃于平上去入之界之不可移易,谐声之法废,而说文之学晦矣。其书论声一本许氏,由本声以推变声,既列本注,旁搜古读以为之证。末附说文补考二卷,多辨正二徐谬误。
又有
诗证读若干卷,诗声辨定
谱四卷,四书偶谈四卷,内外篇二卷,字易二卷,鹤泉文钞二卷。
江有诰,字晋三,歙县人。通音韵之学,得顾炎武、江永两家书,嗜之忘寝食。谓江书能补顾所未及,而分部仍多罅漏,乃析江氏十三部为二十一,与戴震、孔广森多暗合。书成,寄示段玉裁,玉裁深重之,曰:“余与顾氏、孔氏皆一于考古,江氏、戴氏则兼以审音。晋三于前人之说择善而从,无所偏徇,又
于呼等字母,不惟古音大明,亦使今韵分为二百六部者得其剖析之故,韵学于是大备矣。”著有诗经韵读、群经韵读、楚辞韵读、先秦韵读、汉魏韵读、唐韵四声正、谐声表、入声表、二十一部韵谱、唐韵再正、唐韵更定部分,总名江氏音学十书,王念孙父子胥服其
。晚岁著说文六书录、说文分韵谱。道光末,室灾,焚其稿。有诰老而目盲,郁郁遂卒。
陈熙晋,原名津,字析木,义乌人。优贡生。以教习官贵州幵泰、龙里、普定知县,仁怀同知,擢湖北宜昌府知府。权幵泰时,教匪蒋昌华扰黎平,将兴大狱,熙晋缚其渠而贷诸胁从,全活无算。龙里民以钉奚杀人,已诬服,而凶验不合,心疑焉。一
,方虑囚,见丛人中有曳钉奚窃睨者,命执而鞫之,痕宛合,遂款服。普定俗纠聚相雄长,号其魁曰“牛丛”。其获盗,不谒之官,辄积薪焚杀之。先是有挟仇焚三尸者,吏不敢捕。熙晋期必得,重绳以法,风顿革。其守宜昌也,楚大水,
民聚宜昌,毕力抚绥,缮城垣,以工代赈。会秩
将行,为留六阅月,蕆其事。送者数千人,皆泣下。乞养归,未几卒。
熙晋邃于学,积书数万卷,订疑纠谬,务穷竟原委,取裁
审。尝谓杜预解左氏有三蔽,刘光伯规之,而书久佚。惟正义引一百七十三事,孔颖达皆以为非,乃刺取经史百家及近儒著述,以明刘义。其杜非而刘是者申之,杜是而刘非者释之,杜、刘两说义俱未安,则证诸群言,断以己意,成
秋规过考信九卷。又谓隋经籍志载光伯左氏述义四十卷,不及规过,据孔颖达序称习杜义而攻杜氏,疑规过即在述义中。旧唐书经籍志载述义三十七卷,较隋志少三卷,而多规过三卷,此其证也。正义于规杜一百七十三事外,又得一百四十三事,盖皆述义之文。其异杜者三十事,驳正甚少。殆唐初奉敕删定,著为令典,
同伐异,势会使然。乃参稽得失,援据群言,成
秋述义拾遗八卷。
他著有古文孝经述义疏证五卷,帝王世纪二卷,贵州风土记三十二卷,黔中水道记四卷,宋大夫集笺注三卷,骆临海集笺注十卷,
损斋笔记考证一卷,文集八卷,征帆集四卷。
李诚,字静轩,黄岩人。嘉庆十八年拔贡生,官云南姚州州判,终顺宁知县。撰十三经集解二百六十卷,首胪汉、魏诸家之说,次采近人精确之语,而唐、宋诸儒之徵实者亦不废焉。尝谓记水之书,自郦道元下,代不乏人,而言山者无成编,乃作万山纲目六十卷。又水道提纲补订二十八卷,宦游
记一卷,微言管窥三十六卷,医家指
一卷。
丁杰,原名锦鸿,字升衢,归安人。乾隆四十六年进士,官宁波府学教授。杰纯孝诚笃,尝奔走滇南
父柩归葬。少家贫,就书肆中读。肆力经史,旁及说文、音韵、算数。初至都,適四库馆幵,任事者延之佐校,遂与硃筠、戴震、卢文弨、金榜、程瑶田等相讲习。
杰为学长于校雠,与卢文弨最相似。得一书必审定句读,博稽他本同异。于大戴礼用功尤深,著有大戴礼记绎。又易郑注久佚,宋王应麟裒辑成书,惠栋复有增入。杰审视两本,以为多羼入郑氏易乾凿度注,又汉书注所云郑氏,乃即注汉书之人,非康成。乃刊其譌,定其是,复摘补其未备,著周易郑注后定凡十二卷。胡渭禹贡锥指号为绝学,杰摘其误甚多。尝谓纬书“移河为界,在齐吕填阏八
以自广”。河患之棘,由九河堙废,而害始于齐。管仲能臣,必不自贻伊戚。班固叙沟洫志云:“商竭周移,秦决南涯,自兹距汉,北亡八支。”则九河之
,当在秦、楚之际矣。惠栋尚书大传辑本,杰以为疏舛,如“鲜度作荆,以诘四方”,误读困学纪闻,此谬之甚者。五行传文不类,读后汉书注,始知误连皇览也。杰尝与翁方纲补正硃彝尊经义考序年月,博采见闻,以相证合。又与许言彦阐绎墨子上、下经,大有端绪。方言善本,始于戴震,杰采获裨益最多,卢文弨以为不在戴下。汉隶字原考正,钱塘谓得隶之义例。
杰又言字母三十六字不可增幷,不可颠倒:见、端、知、邦、非、
、照为孤清,不可增浊声也;疑、泥、襄、明、微、来、
为孤浊,不可增清声也;非即邦之轻脣,不可幷于专攵;微即明之轻脣,不可幷于奉;影为晓之深喉,喻为匣之深喉,晓、匣、影、喻不可颠倒为影、晓、喻、匣也。所著书有小酉山房文集,嘉庆十二年,卒,年七十。
子授经,嘉庆三年优贡;传经,六年优贡。皆能世其家学,有“双丁”之目。授经佐其友严可均造甲乙丙丁长编,以校定说文。
周
,字松霭,海宁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官广西岑溪县知县。革陋规,几微不以扰民,有古循吏风。以忧去官,岑溪人构祠祀焉。嘉庆十五年,重赴鹿鸣。二十年,卒,年八十七。
博学好古,两亲服阕,年未五十,不谒选。著十三经音略十三卷,专考经音,以陆氏释文为权舆,参以玉篇、广均、五经文字诸书音,字必审音,音必归母,谨严细密,丝毫不假。他著又有中文孝经一卷,尔雅补注四卷,小学馀论二卷,代北姓谱二卷,辽金元姓谱一卷,辽诗话一卷,选材录一卷,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八卷。
孙星衍,字渊如,
湖人。少与同里杨芳灿、洪亮吉、黄景仁文学相齐。袁枚品其诗,曰“天下奇才”,与订忘年
。星衍雅不
以诗名,深究经、史、文字、音训之学,旁及诸子百家,皆必通其义。乾隆五十二年,以一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三通馆校理。五十四年,散馆,试厉志赋,用史记“如畏”,大学士和珅疑为别字,置三等改部。故事,一甲进士改部,或奏请留馆,又编修改官可得员外,前此吴文焕有成案。珅示意
使往见,星衍不肯屈节,曰:“主事终擢员外,何汲汲求人为?”自是编修改主事遂为成例。
官刑部,为法宽恕,大学士阿桂、尚书胡季堂悉器重之。有疑狱,辄令依古义平议,所平反全活甚众。退直之暇,辄理旧业。洊升郎中。六十年,授山东兗沂曹济道。
嘉庆元年七月,曹南水漫滩溃,决单县地,星衍与按察使康基田鸠工集夫,五
夜,从上游筑堤遏御之,不果决。基田谓此役省国家数百万帑金也。寻权按察使,凡七阅月,平反数十百条,活死罪诬服者十馀狱。濰县有武人犯法,贿和珅门,嘱讬大吏。星衍访捕鞫之,械和门来者于衢。及回本任,值曹工漫溢,星衍以无工处所得疏防咎,特旨予留任。曹工分治引河三道,星衍治中段。毕工,较济东道、登莱道上下段省三十馀万。先是河工分赔之员或得羡馀,谓之扣费,星衍不取,悉以给引河工费。时曹工尚未合,河督、巡抚亟奏合龙,移星衍任,寻又奏称合而复幵。幵则分赔两次坝工银九万两,当半属后任,而司事者幷以归星衍。星衍亦任之,曰:“吾既兼河务,不能不为人受过也。”
四年,丁母忧归,浙抚阮元聘主诂经
舍。星衍课诸生以经史疑义及小学、天部、地理、算学、词章,不十年,舍中士皆以撰述名家。服阕入都,仍发山东,十年,补督粮道。十二年,权布政使。值侍郎广兴在省,按章供张烦扰,星衍不肯妄支。后广以贿败,豫、东两省多以支库获罪,星衍不与焉。十六年,引疾归。
星衍博极群书,勤于著述。又好聚书,闻人家藏有善本,借钞无虚
。金石文字,靡不考其原委。尝病古文尚书为东晋梅赜所
,官刑部时,即集古文尚书马郑注十卷、逸文二卷。归田后,又为尚书今古文注疏三十九卷,其序例云:“尚书古注散佚,今刺取书传升为注者五家三科之说:一,司马迁从孔氏安国问故,是古文说;一,书大传伏生所传欧
高、大夏侯胜、小夏侯建,是今文说;一,马氏融、郑氏康成虽有异同,多本卫氏宏、贾氏逵,是孔壁古文说:皆疏明出典。其先秦诸子所引古书说及纬书、白虎通等,汉、魏诸儒今文说、许氏说文所载孔壁古文,注中存其异文、异字,其说则附疏中。”其意在网罗放失旧闻,故录汉、魏人佚说为多,又兼采近代王鸣盛、江声、段玉裁诸人书说。惟不取赵宋以来诸人注,以其时文籍散亡,较今代无异闻,又无师传,恐滋臆说也。凡积二十二年而后成。
其他撰辑,有周易集解十卷,夏小正传校正三卷,明堂考三卷,考注
秋别典十五卷,尔雅广雅诂训韵编五卷,魏三体石经残字考一卷,孔子集语十七卷,晏子
秋音义二卷,史记天官书考证十卷,建立伏博士始末二卷,寰宇访碑录十二卷,金石萃编二十卷,续古文苑二十卷,诗文集二十五卷。二十三年,卒,年六十六。星衍晚年所著书,多付文登毕亨、嘉兴李贻德为卒其业。
亨,原名以田,字恬谿。初从休宁戴震游,
汉人古训之学,尤长于书。星衍撰尚书今古文注疏,多采亨说,每称以为经学无双。中嘉庆十二年举人,道光六年,以大挑知县分发江西,署安义县。有兄杀胞弟案,亨执“不念鞠子哀,泯
伦彝,刑兹无赦”义,不准援赦。大府怒,将劾之,会歙程恩泽重亨,事乃解。后补崇义,以积劳卒官,年且八十矣。著有九水山房文存二卷。
贻德,字次白。嘉庆二十三年举人。馆星衍所,相得甚
。著
秋左氏解贾服注辑述二十卷。其书援引甚博,字比句栉,于义有未安者,亦加驳难。虽使冲远复生,终未敢专树征南之帜而尽弃旧义也。又有诗考异、诗经名物考、周礼賸义、十七史考异、揽青阁诗钞、梦
庐词。
王聘珍,字贞吾,南城人。自幼以力学闻。乾隆五十四年,学使翁方纲拔贡成均,为谢启昆、阮元参订古籍。尝客浙西,与歙凌廷堪论学,廷堪深许之。为人厚重诚笃,廉介自守。
治经确守后郑之学,著大戴礼记解诂十三卷、目录一卷。其言曰:“大戴与小戴同受业于后仓,各取孔壁古文说,非小戴删大戴、马融足小戴也。礼察、保傅,语及秦亡,乃孔襄等所合藏。是贾谊有取于古记,非古记采及新书也。三朝记、曾子,乃刘氏分属九
,非大戴所裒集也。”
又曰:“近代校雠,不知家法,王肃本点窜此经,私定孔子家语,反据肃本改易经文。又或据唐、宋类书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之
,增删字句,或云据永乐大典改某字作某。凡兹数端,率以今义绳古义,以今音证古音,以今文易古文,遂使孔壁古奥之经,变而文从字顺,经义由兹而亡。”故其发凡大旨,礼典器数,墨守郑义,解诂文字,一依尔雅、说文及两汉经师训诂。有不知而阙,无杜撰之言。如“五义”义字,据周礼注读若仪,“五凿”五字释若忤,青史子引汉书“君子养之”,读若“中心养养”之养。皆能根据经史,发蒙解惑。江都焦循称其不为增删,一仍其旧,列为三十二读书赞之一。他著经义考补,九经学。
凌廷堪,字次仲,歙县人。六岁而孤,冠后始读书,慕其乡江永、戴震之学。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改教职,选宁国府学教授。奉母之官,毕力著述者十馀年。嘉庆十四年,卒,年五十三。
廷堪之学,无所不窥,于六书、历算以迄古今疆域之沿革、职官之异同,靡不条贯。尤专礼学,谓:“古圣使人复
者学也,所学者即礼也。颜渊问仁,孔子告之者惟礼焉尔,颜子叹道之高坚前后。迨‘博文约礼’,然后‘如有所立’,即‘立于礼’之立也。礼有节文度数,非空言理者可讬。”著礼经释例十三卷,谓:“礼仪委曲繁重,必须会通其例。如乡饮酒、乡
、燕礼、大
不同,而其为献酢酬旅、酬无算爵之例则同;聘礼、觐礼不同,而其为郊劳执玉、行享庭实之例则同;特牲馈食、少牢馈食不同,而其为尸饭主人初献、主妇亚献、宾长三献、祭毕饮酒之例则同。”乃区为八例,以明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曰通例,曰饮食例,曰宾客例,曰
例,曰变例,曰祭例,曰器服例,曰杂例。礼经第十一篇,自汉以来说者虽多,由不明尊尊之旨,故罕得经意,乃为封建尊尊服制考一篇,附于变例之后。大兴硃珪读其书,赠诗推重之。
廷堪礼经而外,复潜心于乐,谓今世俗乐与古雅乐中隔唐人燕乐一关,蔡季通、郑世子辈俱未之知。因以隋沛公郑译五旦、七调之说为燕乐之本,又参考段安节琵琶录、张叔夏词源、辽史乐志诸书,著燕乐考原六卷。江都江籓叹以为“思通鬼神”。他著有元遗山年谱二卷,校礼堂文集三十六卷、诗集十四卷。仪徵阮元常命子常生从廷堪授士礼,又称其乡
五物考、九拜解、九祭解、释牲、诗楚茨考诸说经之文,多发古人所未发。其尤卓然者,则复礼三篇云。
同邑洪榜,字汝登。乾隆二十三年举人。四十一年,应天津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卒,年三十有五。粹于经学,著明象未成,终于益卦。因郑康成易赞作述赞二卷。又明声均,撰四声均和表五卷,示兒切语一卷。江氏永切字六百十有六,是书增补百三十九字,又以字母见、溪等字注于广韵之目每字之上,以定喉、吻、舌、齿、脣五音,盖其书宗江、戴二家之说而加详焉。为人律身以正,待人以诚。生平服膺戴震。戴震所著孟子字义疏证,当时读者不能通其义,惟榜以为功不在禹下。撰震行状,载与彭绍升书,硃筠见之曰:“可不必载,戴氏可传者不在此。”榜乃上书辨论。江籓在吴下见其书,叹曰:“洪君可谓卫道之儒矣。”
汪龙,字辰叔,亦廷堪同邑人。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嗜古博学,尤
于诗,尝读诗生民、玄鸟二篇,疑郑笺迹
卵生之说,不若
诗谓姜嫄、简狄从帝喾祀郊禖之正。遂稽传、笺同异,用力于是经者数十年,成
诗异义四卷,
诗申成十卷。卒,年八十二。
桂馥,字冬卉,曲
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选云南永平县知县,卒于官。
馥博涉群书,尤潜心小学,精通声义。尝谓:“士不通经,不足致用;而训诂不明,不足以通经。”故自诸生以至通籍,四十年间,
取许氏说文与诸经之义相疏证,为说文义证五十卷。力穷
柢,为一生精力所在。
馥与段玉裁生同时,同治说文,学者以桂、段幷称,而两人两不相见,书亦未见,亦异事也。盖段氏之书,声义兼明,而尤邃于声;桂氏之书,声亦幷及,而尤博于义。段氏钩索比傅,自以为能冥合许君之旨,勇于自信,自成一家之言,故破字创义为多;桂氏专佐许说,发挥旁通,令学者引申贯注,自得其义之所归。故段书约而猝难通辟,桂书繁而寻省易了。夫语其得于心,则段胜矣;语其便于人,则段或未之先也。其专胪古籍,不下己意,则以意在博证求通,展转孳
,触长无方,亦如王氏广雅疏证、阮氏经籍篡诂之类,非以己意为独断者。
及馥就宦滇南,追念旧闻,随笔疏记十卷,以其细碎,比之匠门木材,题曰札朴。然馥尝引徐幹中论:“鄙儒博学,务于物名,详于器械,考于训诂,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
月而无功成。”谓近
学者风尚六书,动成习气,偶涉名物,自负仓、雅,略讲点画,妄议斯、冰,叩以经典大义,茫乎未之闻也。此尤为同时小学家所不能言,足以针肓起废。他著有晚学集十二卷。
许瀚,字印林,
照人。道光十五年举人,官峄县教谕。博综经史及金石文字,训诂尤深。至校勘宋、元、明本书籍,
审不减黄丕烈、顾广圻。晚年为灵石杨氏校刊桂馥说文义证于清河,甫成而板毁于捻寇,幷所藏经籍金石俱尽,遂挹郁而殁,年七十。他著有韩诗外传勘误,攀古小庐文。
江声,字叔澐,元和人。七岁就傅读书,问读书何为,师以取科第为言,声求所以进于是者。年二十九,遭父疾,晨夕侍卫褥,不解衣带,至自涤穠窬,视秽以验疾进退。及居忧,哀毁骨立,逾三年,容戚然如新丧者。侍母疾,居丧,亦如父殁时。族
哀其至行。既孤,因不复事科举业。
读尚书,怪古文与今文不类。又怪孔传非安国所为。年三十五,师事同郡通儒惠栋,得读所著古文尚书考及阎若璩古文疏证,乃知古文及孔传皆晋时人伪作,于是集汉儒之说,以注二十九篇,汉注不备,则旁考他书。
研古训,成尚书集注音疏十二卷,附补谊九条、识伪字一条,尚书集注音疏前后述外编一卷,尚书经师系表也。经文注疏,皆以古篆书之。疑伪古文者,始于宋之吴才老,硃子以后,吴草庐、郝京山、梅鷟皆不能得其要领。至本朝阎、惠两徵君所著之书,乃能发其作伪之迹、剿窃之原。若刊正经文,疏明古注,则皆未之及也,及声出而集大成焉。
声又病后世深求考老转注之义,至以篆迹求之,因为六书说,谓建类一首,即始一终亥五百四十部之首,同意相受,即凡某之属皆从某也。
湖孙星衍亦推其说,以为尔雅肇、祖、元、胎之属,始也。始亦建类一首,肇、祖、元、胎皆为始,亦同意相受。说文此类亦甚多,推考老之训,如口部之咽,嗌也;嗌,咽也。走部之走,趋也;趋,走也。犹之考注老,老转注考矣。其同在口部、走部,即建类一首也。声亦以为然,而戴震以为贯全部则义太广。声折之曰:“若止考老为转注,不已隘乎?且谐声一义,不贯全部乎?”声与震以学问相推重,其不相附和如此。
生平不作楷书,即与人往来笔札,皆作古篆,俗儒往往非笑之,而声不顾也。其写尚书瀍水字,L0字,不在说文,瀍据淮南作廛,氵廛据尔雅义作孟,人始或怪之,后服其非臆说。顾其书终以时俗不便识读,不甚行于时。
声
耿介,不慕荣利。
游如王鸣盛、王昶、毕沅,皆重其品藻,而声未尝以私事干之,当事益重其人。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四年,卒,年七十有九。晚年因不谐俗,动与时违,取周易艮背之义,自号艮庭,学者称为艮庭先生云。
子镠,吴县学生。孙沅,优贡生。世传其学。
沅,字子兰。金坛段玉裁侨居苏州,沅出入其门者数十年。沅先著说文释例,后承玉裁嘱,以段书十七部谐声表之列某声某声者为纲,而件系之;声复生声,则依其次第,为说文解字音均表凡十七卷。沅于段纰譌处略笺其失,其言曰:“支、脂、之之为三,真、臻、先与谆、文、欣、魂、痕之为二,皆陆氏之旧,而段氏矜为独得之秘,严分其界以自殊异。凡许氏所合韵处,皆多方改使离之,而一部之与十二部,亦不使相通。故皕之读若秘,改为
;肊之乙声,删去声字;必之弋亦声,改为八亦声。而于幵章一篆说解极一物三字,即是一部、十二部、十五部合韵之理,于是绝不敢言其韵,直至亥字下重文说之也。十二、十三两部之相通者,惟民、昬二字为梗,故力去昬字,以就其说。畀字田声,十五部也,綥从畀得声,而翏即古綦字,在一部,遂改畀字为M1声,以避十五部与一部之合音。凡此皆段氏之症结处也。”又曰:“段氏论音谓古无去,故谱诸书平而上入。沅意古音有去无入,平轻去重,平引成上,去促成入。上入之字,少于平去,职是故耳。北人语言入皆成去,古音所沿,至今犹旧,非敢苟异,参之或然。”沅当时面质玉裁,亲许駮勘,故有不同云。卒,年七十二。
钱大昭,字晦之,嘉定人,大昕弟。大昕深于经史,一门群从,皆治古学,能文章,为东南之望。大昭少于大昕者二十年,事兄如严师,得其指授,时有两苏之比。壮岁游京师,尝校录四库全书,人间未见之秘,皆得纵观,由是学问益浩博。又善于决择,其说经及小学之书,能直入汉儒阃奥。尝
从事尔雅,大昕与书,谓:“六经皆以明道,未有不通训诂而能知道者。
穷六经之旨,必自尔雅始。”大昭乃著尔雅释文补三卷及广雅疏义二十卷。
又著说文统释六十卷,其例十:一曰疏证以佐古义,凡经典古义与许合者在所必收。二曰音切以复古音,以徐铉、徐锴等不知古音,往往误读,又许君言读若某者,即有某音,今幷补正;又说文本有旧音,隋书经籍志有说文音隐,颜氏家训引之。唐以前传注家多称说文音某,今幷采附本字之下。三曰考异以复古本,凡古本暨古书所引有异同者,悉取以折中。四曰辨俗以正譌字,凡经典相承俗字,及徐氏新补、新附字,皆辨证详明,别为一卷附后。五曰通义以明互借,凡经典之同物同音,于古本是通用者,皆引经证之。六曰从母以明孳
,如完、刓、髡、軏等字,皆于元下注云从此。七曰别体以广异义,凡重文中之籀、篆、古文、奇字,皆有所从,其许君未言者,亦略释之;经典两用者,则引而证焉。八曰正譌以订刊误,凡许君不收之字,注中不应有,又字画
误者,幷校正之。九曰崇古以知古字,如鷐、鴠、、之类,经典有不从鸟者,此古今字,今注曰古用某。十曰补字以免漏略,如由、希、免、畾等三十九字,从此得声者甚多,而书中
落,有子无母,非许例,今酌补之,亦别为一卷附后。
大昭于正史尤
两汉,尝谓注史与注经不同,注经以明理为宗,理寓于训诂,训诂明而理自见。注史以达事为主,事不明,训诂虽
无益也。每怪服虔、应劭之于汉书,裴骃、徐广之于史记,其时去古未远,稗官、载记、碑刻尚多,不能会而通之,考异质疑,徒戋戋于训诂,乃著两汉书辨疑四十卷,于地理、官制皆有所得。又仿其例著三国志辨疑三卷。又以宋熊方所补后汉书年表祗取材范书、陈志,乃于正史外兼取山经、地志、金石、子集,其体例依班氏之旧,而略变通之,著后汉书补表八卷。计所补王侯,多于熊书百三十人,论者谓视万斯同历代史表有过之无不及。他著有诗古训十二卷,经说十卷,补续汉书艺文志二卷,后汉郡国令长考一卷,迩言二卷。
生平不嗜荣利,名其读书之所曰可庐,
蕲至于古之随遇自足者。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
子东垣,字既勤。嘉庆三年举人。官浙江松
县知县,以艰归。服阕,补上虞县。东垣与弟绎、侗,皆潜研经、史、金石,时称“三凤”。尝与绎、侗及同县秦鉴勘订郑志,又与绎、侗、鉴及桐乡金锡鬯辑释崇文总目,世称
本。东垣为学沉博而知要,以世传孟子注疏缪舛特甚,乃辑刘熙、綦毋邃、陆善经诸儒古注及顾炎武、阎若璩、同时师友之论,附以己见。幷正其音读,考其异同,为孟子解谊十四卷。他著有小尔雅校证二卷,补经义考四十卷,列代建元表,勤有堂文集。
侗,字同人。于历算之学,亦能究其原本。大昕撰宋辽金元四史朔闰考,未竟而卒,侗证以群书、金石文字,增辑一千三百馀条。
夕检阅推算,几忘寝食,卒因是感疾而殁。
硃骏声,字丰芑,吴县人。年十三,受许氏说文,一读即通晓。从钱大昕游,钱一见奇之,曰:“衣钵之传,将在子矣!”嘉庆二十三年举人,官黟县训导。咸丰元年,以截取知县入都,进呈所著说文通训定声及古今韵准、柬韵、说雅,共四十卷。文宗披览,嘉其洽,赏国子监博士衔。旋迁扬州府学教授,引疾,未之官。八年,卒,年七十一。
骏声著述甚博,不求知于世,兼长推步,明通象数。尝论尔雅太岁在寅,推大昕说,谓其时自以实测之岁星在亥,定太岁在寅,命之曰摄提格以纪年,岁星所合之辰,即为太岁。然岁星阅百四十四年而超一辰,在秦、汉而甲寅之年岁星在丑,太岁应在子。汉诏书以太初元年为摄提格者,因六十纪年之名,历年以次排叙,不能顿超一辰,故仍命以摄提格也。于是后人以寅、卯等为太岁,强以摄提格等为岁
。其实尔雅所云岁
、岁
,非如后人说也。他著有左传旁通十卷,左传识小录三卷,夏小正补传一卷,离
补注一卷。
子孔彰,字仲我。能传父业,著有说文粹三编,十三经汉注,中兴将帅别传。
m.sSVv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