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篇 着至教论
题解
著,是明的意思;至教,至真至确的圣人教诲。本篇着重论述了医学上至真至确的道理,所以篇名为“著至教论”其内容强调了学习医学必须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并指出三
并至的发病情况及其对人的危害
。
原文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四时病类论》篇末。①
黄帝坐明堂,召
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未(守)能解,解而未能别,②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治(守)侯王。愿得受树天之度,四时
合之,别③星辰与
月光,以彰经术,后世益明,上通神农,著至教疑于二皇。帝曰:善。无失之,此皆
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雷公曰:请受道,讽诵用解。帝曰:子不闻《
传》乎?曰:不知。曰:夫三
天为业,上下无常,合而病至,偏害
。雷公曰;三
莫当,请闻其解。帝曰:三
独至者,是三
并至,并至如风雨,上为巅疾,下为漏病。外无期,内无正,不中经纪,诊无上下,以书别。雷公曰;臣治疏愈,说意而已。帝曰:三
者,至
也,积并则为惊,病起疾风,至如石辟石历,九窍皆
,
气滂溢,干嗌喉
。并于
,则上下无常,薄为肠?。此谓三
直心,坐不得起,卧者便身全,三
之病。且以知天下,何以别
,应四时,合之五行。雷公曰:
言不别,
言不理,请起受解,以为至道。帝曰:子若受传,不知合至道以惑师教,语子至道之要。病伤五藏,筋骨以消,子言不明不别,是世主学尽矣。肾且绝,惋惋
暮,从容不出,人事不殷。
注释
①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之堂。
②群僚:指一般官吏。
③疑:通“拟”相似的意思。
译文
黄帝坐在明堂里,召来雷公向他问道,您懂得医学道理吗?雷公回答说,我虽然诵读了一些医书,但还不能很好地去解释,即使可以作一些
浅的解释,但不能辨别清楚,即使能作一些辨别,但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即使能明白一些道理,但还不能很好运用于临
,所以我的医术只能用来治疗一般官员的疾病,不能用它来治疗候王的疾病。希望您教授我树立天的度数,结合四时
的变化,测知
月星辰光影的知识,从而阐明医学理论,让后世更加明确无误,可以上通于神农,这实在是至真至确的教化,简直可以同二皇的功德相比拟。黄帝说,讲得好!不要忘失了,这些都是
、表里、上下、雌雄相互联系相互应合的道理。从医学上说,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只有这样才能长久
传,并用来教导众人,才不致产生疑惑,将这些内容写成医学论著,传于后世,成为一份宝贵财富。雷公说,请让我接受这些医学理论,以便诵读理解。黄帝说,您没有听说《
传》这部著作吗?雷公回答说,不知道。黄帝说,三
在人体就象自然界天的作用一样,护卫人身上下,如果上下运行失去常规,那末内外之
就会相合伤害人体,从而产生疾病,以致伤害人身
之气。雷公问道,三
莫当这句话怎么样解释?黄帝说,所谓三
独至,就是指的三
之气合并而至。三
之气合并而至时,其势就象风雨一样迅疾,向上侵袭人体头部,就形成头部疾病;向下侵袭人体下部,就造成二便失
的病证。它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外无一定的脉
可察,内无特定的征像可辨,其病变又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所以诊断时不能确定病位属上还是属下,并将它记录下来加以辨别。雷公说,我在治疗这类疾病时,常常取不到很好的疗效,请您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以消除我的疑虑。黄帝说,三
之气相合并后,
气极盛,并积在一起就使人产生惊惧,病起时象风一样迅速,病来时如霹雳一样猛烈,九窍闭
不通,
气过盛而
溢,于是病表现为咽干喉
。如果
气内并于
,就会使上下失常,下迫肠道则形成肠?。若三
之气直冲于心,就会使病人坐下就不能起来,卧下便感觉全身沉重。这就是三
合并所产生的疾病。从这里说明知道天与人相应的关系,分别四时与
相应五行相合的意义。雷公说,对于这些理论,公开地说我不能辨别,背后说我不能理解。请让我站起来仔细听您解释,以便理解这一深奥的道理。黄帝说,您虽然得到了老师的传授,但还不能与至道相结合,所以对老师的教授产生了疑惑。现在我来告诉您至道的要领,如果疾病伤害了五脏,筋骨
渐消损,像您那样说不明白而且不能辨别,那末世上医学理论就要消亡殆尽了。如肾气将绝时,病人心中郁郁不乐,傍晚时更加严重,
静处而不想出门,更不想频繁的人事应酬。
M.SsVv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