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帝内经 下章
第五十三篇 刺志论
  题解

 
 志,同“讠志”即记在心里。本篇论述了虚、实的要点及针刺补泻手法,这些都是针刺中的重要内容,应当牢记不忘,所以篇名为“刺志论”其内容包括虚实要点;例举了多种正常与反常的情况;针刺补泻的一般方法。

 原文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第六卷。①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 ,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帝曰:如何而反? 岐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小(守)血多,此谓反也。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身之伤暑。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血,居下也。谷入少而气多者,在胃及与肺也。脉小血多者,饮②③④⑤中热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 ,水浆不入,此之谓也。夫实者 ,气入也。虚者 ,气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

 注释

 
 ①气实形实,气虚形虚:马莳注:“气者,人身之气也;形者,人之形体也。气实则形实,气虚则形虚,此其相称者为正,而相反则为病”

 ②饮中热:饮酒过多,中焦郁热。

 ③脉有风气:张介宾注:“风为,居于脉中,故脉大;水浆不入,则中焦无以生化,故血少”

 ④实者:指气盛实。

 ⑤虚者:指正气虚弱。

 译文

 
 黄帝问道,我希望听您谈一谈虚实的的要点,可以吗? 岐伯回答说,气充实的,形体也壮实;气虚弱的,形体也虚弱,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与此相反的,就是一种病态。饮食物丰盛的,血气旺盛,饮食物不足的,血气衰弱,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与此相反的,就是一种病态。脉充实的,血也充实,脉虚弱的,血也衰虚,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与此相反的,就是一种病态。黄帝问道,什么样的情况是反常的呢? 岐伯回答说,正气虚弱的,但‮体身‬发热,这叫反常。吃的多,但血气不足,这叫做反常。吃的少,但是血气多,这叫做反常。脉搏盛实,但血少,为反常。脉搏衰弱,但血多,为反常。

 气旺盛,但身上怕冷,这是感受了风寒气。气虚弱,但身上发热,这是感受了暑热气。吃的食物多,但血气不足,这是由于失血过多,或停留于下部。吃的食物少,但血气充盛,这是因为气停留于胃并上及于肺。脉小而血多,是饮酒过多,中焦郁热。脉大而血少,是风入于脉中,水汤不进所造成的。实证是气的入侵,虚证是正气的外气实,‮体身‬发热,正气虚,‮体身‬寒冷。针刺实证时,应左手开大针孔以泻,针刺虚证时,应左手闭合针孔以存正。  M.SsvVxS.cOM
上章 黄帝内经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