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帝内经 下章
第二十篇 三部九候论
  本文重点:

 一:确切记载了三部九候的部位及所属之脏腑。

 二:七诊与三部九候合参以判断疾病的预后。

 三:论述了不同病变(经病、经络病、血病、奇)所采取的不同针刺治疗手法。

 原文与译文:

 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余愿闻要道,以属子孙,传之后世,着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令合天道,必有终始。上应天光星辰历纪,下副四时五行,贵更互,冬,以人应之奈何,愿闻其方?

 黄帝问道:我听先生讲了九针道理后,觉得丰富广博,不可尽述。我想了解其中的主要道理,以嘱咐子孙,传于后世,铭心刻骨,永志不忘,并严守誓言,不敢妄。如何使这些道理符合于天体运行的规律,有始有终,上应于月星辰周历天度之标志,下符合四时五行盛衰的变化,人是怎样适应这些自然规律的呢?希望你讲解这方面的道理。

 岐伯对曰:妙乎哉问也!此天地之至数。

 岐伯回答说:问得多好啊!这是天地间至为深奥的道理。

 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

 黄帝道:我愿闻天地的至数,与人的形体气血相通,以决断死生,是怎样一回事?

 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

 岐伯说:天地的至数,开始于一,终止于九。

 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

 一奇数为,代表天,二偶数为代表地,人生天地之间,故以三代表人;天地人合而为三,三三为九,以应九野之数。

 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疾。

 所以人有三部,每部各有三侯,可以用它来决断死生,处理百病,从而调治虚实,祛除病

 帝曰:何谓三部?

 黄帝道:什么叫做三部呢?

 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真。

 岐伯说: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每部各有三侯,所谓三侯,是以天、地、人来代表的。必须有老师的当面指导,方能懂得部侯准确之处。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

 上部天,即两额太阳脉处动脉;上部地,即两颊大处动脉;上部人,即耳前耳门处动脉;

 中部天,手太也;中部地,手明也;中部人,手少也。

 中部天,即两手太气口、经渠处动脉;中部地,即两手明经合谷处动脉;中部人,即两手少经神门处动脉;

 下部天,足厥也;下部地,足少也;下部人,足太也。

 下部天,即足厥经五里或太冲处动脉;下部地,即足少经太溪处动脉;下部人,即足太经箕门处动脉。

 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

 故而下部之可以天候肝脏之病变,下部之地可以侯肾脏之病变,下部之人可以侯脾胃之病变。

 帝曰:中部之候奈何?

 黄帝道:中部之侯怎样?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中之气,人以候心。

 岐伯说:中部亦有天、地、人三侯。中部之天可以侯肺脏之病变,肿不之地可以侯中之病变。中部之人可以侯心脏之病变。

 帝曰:上部以何候之?

 黄帝道:上部之侯又怎样?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

 岐伯说:上布也有天、地、人三侯。上部之天可以侯头角之病变,上部之地可以侯口齿之病变,上部之人可以侯耳目之病变。

 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神脏五,形脏四,合为九脏。五脏已败,其必夭,夭必死矣。

 三部之中,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侯为天,三侯为地,三侯为人,三三相乘,合为九侯。脉之九侯,以应地之九野,以应人之九脏。所以人有肝、肺、心、脾、肾五神脏和膀胱、胃、大肠、小肠四形脏,合为九脏。若五脏以败,必见神色枯槁,枯槁者是病情危重,乃至死亡征象。

 帝曰:以候奈何?

 黄帝道:诊察的方法怎样?

 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岐伯说:必先度量病人的身形肥瘦,了解它的正气虚实,实证用泻法,虚症用补法。但必先去除血脉中的凝滞,而后调补气血的不足,不论治疗什么病都是以达到气血平调为准则。

 帝曰:决死生奈何?

 黄帝道:怎样决断死生?

 岐伯曰: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减者死,目内陷者死。

 岐伯说:形体盛,脉反细,气短,呼吸困难,危险;如形体瘦弱,脉反大,而多气的是死亡之症。一般而论;形体与脉一致的主生;若脉来三五不调者主病,三部九侯之脉与疾病完全不相适应的,主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鼓指如杵捣谷,参差不齐,病必严重;若见上下之脉相差甚大,而又息数错不可计数的,是死亡征候;中部之脉虽然独自调匀,而与其他众脏不相协调的,也是死侯;目内陷的为正气衰竭现象,也是死侯。

 帝曰:何以知病之所在?

 黄帝道:怎样知道病的部位呢?

 岐伯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

 岐伯说:从诊察九侯脉的异常变化,就能知病变部位。九侯之中,有一部独小,或独大,或独疾,或独迟,或独热,或独寒,或独陷下(沉伏),均是有病的现象。

 以左手足上,上去踝五寸按之,庶右手足当踝而弹之,其应过五寸以上然者不病,其应疾中手浑浑然者病,中手徐徐然者病。其应上不能至五寸,弹之不应者死。

 以左手加于病人的左足上,距离内踝五寸处按着,以右手指在病人足内踝上弹之,医者之左手即有振动的感觉,如其振动的范围超过五寸以上,而动,为正常现象;如其振动急剧而大,应手快速而浑不清的,为病态;若振动微弱,应手迟缓,应为病态;如若振动不能上及五寸,用较大的力量弹之,仍没有反应,是为死侯。

 是以身不去者死。中部乍疏乍数者死。其脉代而钩者,病在络脉。

 ‮体身‬极度消瘦,体弱不能行动,是死亡之征。中部之脉或快或慢,无规律,为气脉败之兆,亦为死征。如脉代而钩,为病在络脉。

 九候之相应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一候后则病,二候后则病甚,三候后则病危。所谓后者,应不俱也。察其腑脏,以知死生之期,必先知经脉,然后知病脉。真藏脉见者胜死。足太阳气绝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

 九侯之脉,应相互适应,上下如一,不应该有参差。如九侯之中有一侯不一致,则病必危险。所谓不一致,就是九侯之间,脉动的不相适应。诊察病所在之脏腑,以知死生的时间。临症诊察,必先知道正常之脉,然后才能知道有病之脉;若见到真脉脉象,胜己的时间,变要死亡。足太阳经脉气绝,则两足不能屈伸,死亡之时,必目睛上视。

 帝曰:冬奈何?

 黄帝道:冬为,夏为,脉象与之相应如何?

 岐伯曰:九候之脉皆沉细旋绝者为,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数者为,主夏,故以中死。

 岐伯说:九侯的脉象,都是沉细悬绝的,为,冬令死于气极盛之夜半;如脉盛大躁动而疾数的,为,主夏令,所以死于气旺盛之中;

 是故寒热病者以平旦死。热中及热病者以中死。病风者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者,乘四季死。

 寒热作的病,死于会的平旦之时;热中及热病,死于极之时;病风死于傍晚衰之时;病水死于夜半极之时。其脉象忽疏忽数,忽迟忽急,乃脾气内绝,死于辰戌丑未之时,也就是平旦、中、夕、夜半、乘四季的时候;

 形,九候虽调犹死。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似七诊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哕噫。

 若形坏,虽九侯协调,犹是死亡的征象;假使七诊之脉虽然出现,而九侯都顺于四时的,就不一定是死侯。所说不死的病,指心感风病,或月经之病,虽见类似七诊之病脉,而实不相同,所以说不是死侯。若七诊出现、其脉侯有败坏现象的,这是死征,死的时候,必发呃逆等证侯。

 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其脉疾者不病,其脉迟者病;脉不往来者死,皮肤着者死。

 所以治病之时,必须详细询问他的起病情形和现在症状,然后按各部分,切其脉搏,以观察其经络的浮沉,以及上下逆顺。如其脉来流利的,不病;脉来迟缓的,是病;脉不往来的,是死侯;久病,皮肤干枯着于筋骨的,亦是死侯。

 帝曰:其可治奈何?

 黄帝道:那些可治的病,应怎样治疗呢?

 岐伯曰:经病者治其经,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其病者在奇,奇之脉则缪刺之,留瘦不移节而刺之。上实下虚切而从之,索其结络脉,刺出其血以见通之。瞳子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此决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手指及手外踝上,五指留针。

 岐伯说:病在经的,刺其经;病在孙络的,刺其孙络使它出血;血病而有身痛症状的,则治其经与络。若病留在大络,则用右病刺左、左病刺右的缪刺法治之。若气久留不移,当于四肢八溪之间、骨节会之处刺之。上实下虚,当切按气脉,而探索气脉络郁结的所在,刺出其血,以通其气。如目上视的,是太阳经气不足。目上视而又定直不动的,是太阳经气已绝。这是判断死生的要诀,不可不认真研究。  m.sSVvXs.Com
上章 黄帝内经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