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流三国 下章
第二十一章 落花有意
 张昭顾虑道:“这样是否不太好?虽然能调集到所需粮草,但恐怕会引起民心震动,出不必要的麻烦,到时候给有心人加于利用,不利江南稳定啊?”

 顾雍点点头,将心中想法说出道:“张大人言之有理,而且我军刚平山越不久,大军正处在整顿状态,此时又兴兵做战,只怕士兵会有所微辞啊?”

 郭嘉见张昭和顾雍似乎不太主战,两眼一转,笑着出列道:“张大人顾虑了,主公统领江东六郡以来,风调雨顺,百姓安居,年年丰收,每个人都赞美主公仁德,此时主公有需,百姓们必也乐意相助,张先生所虑之事,想来不会发生。在说军队之方面的事情,想来主公比你我更加清楚。”

 张见郭嘉一手抛出问题给自己,不由冷声道:“什么是军队,军人职责又是什么?军队,就是绝对的服从,必须军律严明,严格要求自己,还要时刻警记自己的身份,能随叫随到,随时准备着上第一前线。上级命令必须无条件执行。这才是三军灵魂所在,也只有这样才能上下号令得施,将士受命。如若谁敢不、不服者,军罚必严惩不怠,绝不容情。”

 堂上的众将士一片赞叹之,无论是谁,都没有把军队说像张这么透辙。

 连徐晃也惊叹道:“主公啊,如果军队真的达到你所说地步,那必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张转身,两眼光芒四道:“徐晃,你以后要努力朝这个方面训练军队,必须让士兵在心理上烙下军队灵魂印记,让他们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军人,时刻准备着上场杀敌,甚至血牺牲。”

 徐晃虎目也是光芒大涨,‮奋兴‬接口道:“是,主公,属下明白,一定不负所托。”

 顾雍和张昭脸上无比惊讶,显然为张一阵严厉而又湛的话给震惊,沉寂半响后,才说道:“那好吧,属下和子布商量一下,到底如何能稠到所需粮草。”

 张昭先点了点头,然后顾虑道:“主公,如若与孙策开战,只怕三月的粮草不够用啊。到时万一成了持久消耗战,而我军粮草不继,恐怕…”说到后面,张昭脸担忧,一脸言又止之,想来给张散出的身霸气,住心头,说话变的小心翼翼。

 “况且现在在财政上已有大部分预算出支,比如在秣陵建立数家兵工厂,结合山越的铸甲技术,并且开始研究,准备大量生产新武器,以便以后投入战场使用;又比如在由拳、海盐数县准备修建河道,便利官盐运输,以后将大大提高‮府政‬收入…”顾雍借机又提出了一大堆财政预算,想借机缓和张出兵问题。

 张见顾雍和张昭一再阻战,不由头痛不已,直摇手道:“这些事情你们做就好了,我相信你们能力,不过话说回来,无论如何,你们要给我腾出资金,投入军队,准备出征。”

 张昭顾雍对视一眼,心中叹了口气,知道动摇不了张的决心,前者点头道:“属下明白。”

 张看在眼里,暗思江东虽多文才俊杰,但个个守成有余,进取不足,缺少成大业的霸气,在这一点上,明显不如北方士族。难怪东吴孙权数十年来只能偏安江东一隔,这与江南士族偏软是分不开的。要知道此刻荆州大战,乃是天大良机,如若不捉住,到时候便后悔不及。

 田丰见此事已成定局,这才不慌不忙出列道:“主公,出兵是必然的,但张大人所说的问题,不得不细加考虑,三个月粮草,如何能支持的住荆州大战?”

 张嘿嘿笑了两声,长身而起,离开王座,在大堂中间来回走了两圈。

 众人静静等着他说话。

 张止住脚步,扫视大堂内众人一眼,一脸高深莫测笑道:“三个月的粮草足够了,我想孙策也不用三个月就会败出豫州,到时候天地谁大,却无他立足之地。”

 田丰惊喜道:“主公有成竹,可有什么妙策,可让属下一开茅舍?”

 张神秘道:“天机不可外泻。”

 田丰见张这么说,心事放下一大半,不过仍是有些惑道:“主公,那不是还有周瑜吗?”显然田丰先入为主,对张的话铭记在心,想起他把周瑜吹捧的这么历害,有些担心道。

 张嘿嘿道:“周瑜虽然历害,但我不会给他有发挥的机会。”

 喔,田丰虽然做了个明白的意思,但张还是看到他眼里不解的眼神,心里暗笑,同时又有一些担忧,其实刚才也只是瞎说罢了,自己可没真历害到那个地步,只是没有想到田丰竟然相信自己的话了。

 商量的差不多了,张这才回府。

 所有的事情都开始紧张准备中,张也开始忙碌起来,不时要批公文,检查军情,并且随着军情变化,而做出判断;另一边又坐立不安的等待文姬临产。

 先头部队徐晃已领一万士兵往淮南进发,会和徐庶商量行军事恬。而张昭和顾雍开始四处筹集粮草。此事虽然引起江东各郡的一丝波动,但很快就如郭嘉所说,百姓十分支持张,加上贪小便宜的心理,想想后可以得到数倍的回报,家有多余粮草的百姓都勇跃拿出来。

 本来预想只要收支三月军粮,没想还多出数倍,这让张昭和顾雍喜出望外,连连向张报喜。

 张也高兴的笑语颜开,加上文姬临产越来越近,张嘴巴更是乐的合不拢了。

 六月二十晚。

 夜很美,星空灿烂,月儿如勾,温柔的月光如水银泻地般的照在张府每一个角落里。洋洋洒洒的温馨醉人,花台楼榭里,绿莹飞舞,草丛萋萋。

 张已在门外来来回回不知道走了多少遍,只差一点把门槛踩破,整人如热窝上的蚂蚁,愰愰不安,可见他心里的有多焦急,就连如此温柔平静的夜月,也已无法安静他的心灵。

 随着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声,打破夜空的宁静。

 张忽然感觉自己整个人轻松下来,本来心里重如千斤的石头,一下消失无影无踪。只留下初为人父的无尽狂喜和‮奋兴‬。这时才发现自己一身大汗淋漓,但有着说不出的轻松快

 几乎是一种本事,张想也不想的一脚踢开房门,然后风一样的冲了进去。结果差点与面而来的接生婆撞了个怀。

 张激动的望了所有,用两手紧紧捉住接生婆手臂,‮奋兴‬的声音有些颤抖道:“怎么样,夫人和小孩平安吧,是男的还是女?”

 那接生婆只痛的裂齿大叫,本来就如松皮的脸庞皱成一团,根本没办法回答张的问题。

 张似乎还没有发觉自己的错误,连连催问,只让接生婆脸上汗水还没干,又冷汗直冒。还好这时候韩雪怀抱小婴孩从内房里出来,这才让接生婆逃过一劫。

 张欢呼一声,松开接生婆,大步流星的了上去。

 韩雪‮奋兴‬对面而来的张道:“恭喜大人喜得千金。”

 张激动的哆嗦双手,小心翼翼的接过孩子。小家伙被金黄油布包的严实,只出胖嘟嘟的小脸蛋,白白的,十分可爱。

 张无法相信,失神望着怀中的婴孩,喃喃道:“我真的有女儿了,我要做父亲了?”

 韩雪仔细观查张的脸色,见他全无因为夫人生了女儿而不,反而是‮奋兴‬的发呆,不由放下起先的担忧心情,在边上由衷高兴道:“对啊,好可爱的宝宝哦,小婢想她将来一定和夫人一样温柔贤惠漂亮。”

 张忽然想起文姬,想到她刚才那痛苦的呻声,心如火烧,急忙把小家伙交给韩雪,让她抱着,连声道:“你先抱着,我去看看琰儿。”

 韩雪眸里闪过欣慰的眼色,抱过小孩,温柔道:“好的。”

 张急匆匆的冲进内屋。

 文姬安然躺在榻上,韩霜则在一边细心的照顾着,不时为她擦拭脸上的汗水。

 张来到边,见文姬脸色苍白,花容憔悴,似乎一下子苍老许多,不由大为心痛道:“琰儿,苦了你了,你没有事情吧。”一边伸出手,温柔的‮摸抚‬她那冰凉的脸蛋。

 文姬勉强的笑了出来,然后用着比哭还难听的声音道:“夫君大人,琰儿好没有用…”一边说着,文姬声音已哽咽起来了,两行清泪控制不住了下来。

 张慌了手脚,连声安慰道:“怎么了,琰儿宝贝?”同时不停的为他擦拭泪水。

 文姬哽声道:“琰儿好想为夫君生个胖男孩,可是…”

 张松了口气,安慰笑道:“你这个傻丫头,我以为什么事情呢,无论你生男的还是生女的我都很喜欢。我还以为什么事情呢,吓坏我了。”

 文姬不敢相信道:“夫君你说的是真的吗?”

 张假装生气道:“你又不想像你老公了。”

 文姬还是解不开心结,脸郁闷道:“夫君你虽然不在意,可琰儿心里难受。”

 张安慰道:“不要多想了,女的有什么不好,她将来一定和你一样温柔漂亮,讨人喜欢。不像小男孩那样调皮捣蛋,让人想起来就头疼。”

 文姬奇怪道:“夫君呀,你怎么知道男的就调皮捣蛋呢?”

 张嘿嘿笑了两声,拉过文姬的手说道:“我小时候就是出了名的捣蛋鬼,爬树掏鸟蛋,下河摸鱼虾,偷田挖地瓜,什么事情没有干过,我的邻居亲戚看到我就怕,呵呵。”

 文姬忍不住娇笑起来,捂住小嘴道:“你小时候原来这么调皮啊?”

 张道:“对啊,所以我想如果你生个了男孩,一定和我一样,那我们不是整天要烦死了。”

 文姬想想也有道理,在张的安慰下,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这时候韩雪又抱着宝宝进来,文姬示意她抱过来,然后坐了起来,发慈爱眼光注示着她,宝宝正安静的睡着。

 张趁机道:“琰儿,你也休息一会吧。”

 文琰轻嗯了一声,抬起头道:“夫君你说宝宝叫什么名字好呢?”

 张笑道:“我早想好了,这孩子是你和我生的,以后就叫张琰好了。”

 文姬不可置信的望着张脸幸福之

 张柔声道:“休息吧,明天我再来看你。”

 文姬乖巧应了声,把女儿交给韩霜,慢慢闭上凤眸。

 张这才轻轻的踏出房门。

 随着小千金张琰的降生,张进入喜庆的海洋,不但蓉儿、秀儿诸女个个争先恐后抱着小家伙逗笑玩闹,就连张也参于其中,其乐融融。张府上又增多不少欢乐气氛。

 而蔡邕年事已高,早已辞官在张府上安享晚年,此时喜得孙女,更是乐的笑不拢嘴。

 秣陵大小官员也上门道贺,个个大礼小礼,一时间张府上的门槛差点给踏破,每一修。

 随着前方张琰满月,前方战事又信频繁,张终于决定踏上离去的征程。

 不为别的,只为被老罗误了千古一身的周瑜。

 离别之,文姬抱着小张琰,两眼含泪水,一次又一次和女儿朝张挥手。

 而众女个个伤感别离,韩氏小姐妹还轻声哭泣出来。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张心里茫然,但却头也不回的骑上马儿,随大军出发,朝淮南而去。

 公元198年八月,张亲率五万江东士兵,郭嘉为军师,程昱出任监军,徐宣为谋事,黄叙充当先锋,赵云、典韦、太史慈、高顺、练荣等战将数十员,从曲阿出发,朝寿开去。与徐庶会合,准备开始西进荆州大业。

 蒋钦和周泰领二万水军出羡溪,沿江而下,准备与豫章太守华歆合攻柴桑诸地,打通南下荆州水路,争取不让孙策早先一步拿下长江中游重镇。英、杰领五千山越军,随后从南徐跟上。凌总督三路军粮,留守张昭主事秣陵,调度江东各郡。

 张终于踏出争霸中原的最为关键的第一步。  m.SsvVXs.cOM
上章 风流三国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