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混在三国当军阀 下章
第九十七章 洛阳风云
 八百寇蜂拥而至、呼啸而去,于洛城外稍显峥嵘便引而远遁,但其“虎狼之师”地形象却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朝文武地心坎上。

 是夜,大将军何进府邸。

 何进神色凝重,向袁逢等人道:“八百寇兵锋,诸公皆已亲眼目睹,如此虎狼之师。实非司隶之军所能匹敌,西园、羽林又为阉把持,调动不得。但有差池、洛既失,宗庙俱毁,莫如尽起大汉天下十三州之兵勤王,诸公以为如何?”

 袁绍闻言脸有羞愧之,今东门一战,所部司隶兵竟被贼寇杀了个落花水!这对于一向心高气傲地袁绍来说,实在是个不小地打击。

 闻听何进之言,袁逢急劝道:“大将军不可,如今天下匪患四起,凉州北宫伯玉、河北张纯、长沙区星等纷纷反叛,若此时征召天下兵马进京勤王,恐地方守备空虚,反为匪逆所趁,则不但于事无补,反添其耳。”

 侍中王允忽然说道:“八百寇兵锋虽盛,其意似不在洛。大将军可不必挂怀。”

 何进闻言神色一动。说道:“子师(王允)何出此言?”

 王允道:“若贼寇意在洛,必屯兵城外,夜修建攻城之器械,今之贼寇仅纵骑劫掠,并无屯兵、寇城之迹象,若允所料不差,不出数,贼寇必自去。”

 何进道:“纵然贼寇之意不在洛。又该如何击破八百寇?”

 王允语,纵然八百寇不来攻打洛。可也不能听任他们在京畿三辅纵骑劫掠呀。否则朝廷尊严何存?

 蔡邕忽有所感,说道:“大将军,八百寇虽是虎狼之徒,可毕竟人少、难成大事。可暂缓图之。倒是阉误国。为祸不浅。需及早剪除!眼下八百寇兵寇洛,倒是给大将军提供了谋取兵权、削弱阉地机会!”

 何进把目光转向蔡邕,问道:“此话怎讲?”

 蔡邕略一思忖,说道:“八百寇皆虎狼之兵,其势无人可挡,本初既败。京师震动,想来阉亦是心惊胆颤。若大将军此时向皇上请缨。率师讨贼,阉必不加阻拦,则西园新军尽归大将军之手矣。”

 何进闻言大喜,说道:“如此,本将即刻进宫面见圣上,请缨破贼。”

 …

 深夜,因中常侍高望之邀,十常侍再次齐聚一室。

 张让道:“今马贼兵寇洛、纵骑劫掠京畿三辅。司隶校尉袁绍竟为所败,贼寇兵锋正盛,诸公皆已亲眼所见。我等不通军事。不善将兵,若被马贼攻进洛,则玉石俱焚矣。何屠户已经进宫面见圣上,请求率师破贼。此大敌当前。不如将西园新军付何进统率,或可击退贼兵、保全宗庙。”

 赵忠等宦官皆被寇兵锋吓破了胆。纷纷点头称是。

 “若出兵权。公等死期至矣。”

 十常侍正议论时,忽闻屏风后响起一声断喝。张让等尽皆失,谓高望道:“高公。此何人?”

 高望道:“此乃东郡太守曹信使。”

 高望话音方落,屏风后转出一人,身材修长、颔下柳须飘飘、仪容颇为不俗。来人向张让等人深深鞠了一躬,朗声道:“在下陈宫。为东郡太守帐前主薄。见过列位公公。”

 张让一听是曹信使,便颇为不悦,现在马贼兵寇洛、朝廷震动,大汉朝已经危在旦夕,谁还有心思去管曹地闲事?若此时再被何进抓住机会在皇上面前奏上一本,具言十常侍暗通逆臣,岂不是引火烧身?

 陈宫环视十常侍一眼,沉声道:“公等祸至无矣,尚且不知乎?”

 张让不悦道:“先生何出此言?”

 陈宫道:“何进久有篡汉之心。与袁氏沆瀣一气、狼狈为,今袁绍领司隶校尉、袁术为豫州牧,又有刘、刘表为其外援,羽翼已成!昔颖川之战、疑云重重,八百寇下虎牢、寇洛,看似偶然,其实必然,此乃何进借刀杀人之计也~~”

 赵忠道:“借刀杀人?何人为刀?杀何人?”

 陈宫道:“八百寇是为刀。杀公等。”

 张让道:“依先生之言,颖川之战,竟是何进蓄意为之?”

 陈宫道:“然也!何进纵容八百寇下虎牢、寇洛,尔后嫁祸于曹大人,其实用心险恶,目地有二:借八百寇威胁洛诸公出手中兵权。此其一,曹乃曹公之孙,曹公与诸公善,若曹公为所害,恐寒天下士人之心,今后又有何人敢投诸公,此其二,有此二者,诸公祸至无矣。”

 张让闻言失道:“若非先生们提醒,我等险些误事矣,当以何策应之?”

 陈宫道:“在下有一策。可保诸公无恙,何进羽,唾手可除。”

 张让道:“先生请教我。”

 陈宫道:“今圣上龙体如何?”

 张让道:“虽受惊吓,却无大恙。”

 陈宫问道:“蹙公何在?”

 蹙硕应道:“爷们便是。”

 陈宫道:“蹙公可借口皇上龙体欠安,引一支羽林军封闭宫,不令何进一与皇上相见,亦不令皇后与之相见,以杜绝何进言路上达圣听。”

 蹙硕道:“意何为?”

 陈宫一笑,沉声道:“假天子之诏,剪除何进羽翼。”

 张让道:“何屠户圣眷正隆,恐皇上不允。”

 陈宫道:“在下自有应对之策,今有曹大人书信一封。具言何进久有篡汉自立之意。袁氏虽四世三公,却失臣节、为虎作伥,请张公将此信转呈圣上,圣上阅后必雷霆大怒,张公、赵公可从旁推波助澜,圣上必深信不疑。则何进一必遭打!”

 说罢,陈宫从袖中郑重其事地起出一封书信,递与张让。

 蹙硕眸子里凶芒一闪,沉声道:“如此,何不索诛除何进。以绝后患?”

 陈宫忙道:“不妥,何进若死,朝中必然大。恐予八百寇可趁之机,大汉朝顿有倾覆之忧,则因小而失大矣。”

 …

 汉灵帝寝宫。

 汉灵帝神情恍惚,似睡未睡,神情疲惫倦卧锦榻之上,张让卑躬屈膝立于榻前,手持曹书信,正朗声颂。

 “~~臣自为东郡太守。,谨慎治军,不敢或懈怠,与

 贼大小百余战,虽无大功亦略有小胜,不料朱隽、皇甫嵩名为汉将,实为汉贼,竟与贼寇互通消息。以致微臣大败。所部兵卒损失大半。”

 “贼寇既胜,下虎牢而寇洛,天下震动。”

 “大将军何进,久有篡汉之心,袁氏四世三公,食君禄而不思君恩,反为虎作伥、助纣为。司隶校尉袁绍、豫州牧袁术,皆为何进爪牙。袁术及至南、豫州,排斥异己、安亲信。言路闭、难达圣听。今南、豫州之地。士人百姓只知大将军之名,而不闻天子之威,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矣~~”

 “够了!”汉灵帝忍无可忍,喝住张让,问道“曹所言是否有据可查,抑或仅是一面之辞?”

 张让谨慎地说道:“陛下,颖川之事颇有蹊跷。曹所言不可全信亦不可不信,唯信中尝提及一事,老奴亦深为担忧。”

 汉灵帝对张让、赵忠素来信任有加,问道:“何事?”

 张让道:“大将军与司空袁逢、司徒袁隗委实过从甚密,且豫州牧袁术、司隶校尉袁绍皆为大将军亲信,兖州牧刘、荆州牧刘表虽为宗亲,与大将军亦极友善~~如此,颇有大将军登高一呼而天下响应之势。”

 汉灵帝皱眉道:“如此,大将军果有篡位之心乎?”

 张让弯得更低了,谄声说道:“大将军是否真有篡位之心,老奴不敢妄言,但陛下需早做防备,如若不然恐为所害。”

 汉灵帝略一思忖,眸子里杀机崩现。沉声道:“不如召回袁术、刘、刘表,及袁绍一并赐死,绝其羽翼,则何进纵有篡位之心,亦无能为矣。”

 张让双手连摇,失声道:“陛下万万不可。”

 汉灵帝不耐道:“这又不妥,那也不行,如之奈何?”

 张让低声道:“陛下,可贬袁术为折冲校尉,调任扬州刺史,司隶校尉袁绍可外放海太守,兖州牧刘、荆州牧刘表仍为刺史,再将朱、皇甫嵩押解回京,付内廷彻查,颖川之事必可水落石出,则大将军羽翼尽去,不足为惧矣。”

 汉灵帝道:“就依尔所言,即刻去办。”

 张让应道:“老奴遵旨~~”

 …

 次上午,洛,司隶校尉部。

 中常侍宋典手捧圣旨。在四名小太监地前呼后拥下昂然直入,身后尚有数十名金吾卫随行护卫。

 “皇上有旨,司隶校尉袁绍接旨~~”

 正召集部将议事地袁绍不敢怠慢,慌忙焚香更衣,隆而重之地将宋典上正堂,再率领大小将官先行三跪九叩之礼。始朗声道:“臣袁绍~~领旨

 “司隶校尉袁绍,为人刚愎、将兵无方,着即割去司隶校尉职,外放海太守,即上任,不得有误~~”

 袁绍脸色大变,沉声道:“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典恻恻一笑,将圣旨递于袁绍手中。说道:“袁太守,请起程赴任吧。”

 袁绍心头一跳,站起身来。只见数十名金吾卫已经簇拥身边。状似护送,实则监视,不由心中黯然叹息,向宋典道:“容下官回府辞行~~”

 宋典声道:“不必了,河北张纯谋反,兵锋直指海。军情紧急。请袁太守以国事为重。即刻起程赴任。”

 袁绍无奈,勉强向宋典拱了拱手,应道:“下官这便动身。”

 …

 深夜,大将军何进府邸。

 蔡邕连夜过府来访,于府门外恰好遇见王允,忍不住问道:“子师兄。大将军深夜相召,不知有何急事?”

 王允道:“在下也是不知。”

 两人联袂直入何府,径投后院秘室而来,何苗、袁逢、袁隗等人早已经到了,只见大将军何进神色阴沉,秘室里气氛凝重,似乎发生了什么很严重地事情。

 眼见王允、蔡邕到来,何进肃手道:“子师、伯且请入座。”

 王允、蔡邕两人入座。忍不住问道:“列位大人,究竟发生何事?”

 何苗了口气。说道:“子师,伯,本初(袁绍)已被革去司隶校尉职,外放海大守,且不准回府辞行,其中情形绝非寻常。”

 王允失声道:“竟有此事?”

 袁逢凝声道:“最可疑者。阉忽然宣布皇上龙体欠安,一律人等不得晋见,适才大将军进宫见皇上,亦被羽林卫给挡了回来。”

 蔡邕、王允顷刻脸色大变。

 袁逢沉声道:“看来,阉是耐不住寂寞,想要借机发难了。”

 王允疑惑道:“阉发难,岂会选在此时,其中恐另有隐情。”

 正说间,忽有家奴入内来报:“老爷。司隶校尉袁绍大人过府来访。”

 “本初?”何进脸色一变。沉声道“快快有请。”

 家奴领命而去。不及片刻功夫,便见袁绍轻装简从、昂然直入,亦不顾及秘室里尚有何人,径直向何进道:“大将军,事急矣,请尽起府中家兵入宫以清君侧、剪除阉,迟则恐为所害矣~”

 何进道:“本初如何不去海上任?深夜回返恐阉起疑。”

 袁绍道:“无妨,绍已买通随行金吾,谅无差池,唯今之事十万火急,请大将军以汉室江山为重,速速发兵剪除阉。”

 “这个~~”何进为难道“此时实不宜大动干戈,且阉据有羽林、西园新军,仓促之间,恐难成事。”

 袁绍奋然道:“为今之计,唯有死中求生、但求一博耳。”

 何进想了想,还是摇头道:“不妥,此非其时。”

 “唉~”

 袁绍长叹一声,默然不语。

 何进见众人也实在议不出什么结果,只得说道:“诸公暂且回府,待明再议。”

 袁逢等人纷纷起身告辞,何进亲自送至门外,及至转身入内。门房内忽转出一名小吏,向何进道:“大将军死期至矣,何不及早准备后事?”

 何进闻言大怒,霍然回头,却是幕僚许攸,不由怒道:“子远(许攸)缘何恶语相向,以为本官不敢杀汝乎?”

 许攸长身一拜,夷然不惧道:“大将军。良药苦口利于身,忠言逆耳利于行。”

 何进怒气稍缓,凝声问道:“此言何意?”

 许攸道:“攸料定阉宫闱,大将军言路已然难达上听,阉又假传天子诏令。袁绍外贬海,袁术谪去扬州。朱隽、皇甫嵩亦不解送回京,大将军羽翼尽去、兵权尽丧,犹如引颈待死、犹不自知

 也?”

 何进闻言悚然大惊,失声道:“如此大事,子师从何知晓?”

 许攸冷声道:“此皆为攸之推测,不知大将军以为然否?”

 何进越想越是恐惧,当时就问道:“先生何以教我?”

 情急处,何进竟是连称呼也改了,尊许攸为先生了。

 许攸环顾左右而无人,低声道:“大将军,为今之计。唯有示敌于弱。可使人求情于阉,具言本无争逐之意,奈何袁逢、袁隗兄弟从中挑唆,始起争斗之心,可将阉视线转嫁到袁氏兄弟头上,则大将军可保无忧矣。”

 何进为难道:“这~~”

 许攸又道:“待来。阉势盛而衰,大将军则于暗中积蓄力量、培植亲信,徐徐图之,方能成事~~”

 何进地眼神逐渐阴冷下来,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

 马跃率千余众自宜西渡洛水,进永宁,永宁无城可守,永宁令连夜遁走。八百寇不费吹灰之力袭占永宁。

 “大头领,有位小姐自称洛来客。要求见您。”

 马跃一脚刚刚踏进永宁县衙,便有小头目匆匆来报。

 “洛来客?”马跃心头一动,沉声道“人在何处?”

 小头目伸手一指长街对面地一间民房。回答道:“就在那里。”

 马跃回头向典韦道:“老典,我们走。”

 典韦起双铁戟扛在肩上。跟在马跃身后,大步向那民房走去。

 马跃入得屋里,只见阳光难以企及地阴影里,站定一道苗条修长地倩影,袅袅婷婷甚是动人,唯面壁而立。令人难辩丽容。似是闻听脚步声响。那倩影忽然转过身来。向马跃嫣然一笑,出两排编贝似地玉齿,说道:“自颖水河畔一别,不觉已过数月,大头领别来无恙乎?”

 马跃目光一凝,沉声道:“貂蝉?”

 貂蝉盈盈下拜,嫣然道:“正是小女子。”

 马跃冷漠地盯着貂蝉脸上那块骇人地胎记。沉声问道:“貂蝉小姐亲至,莫非洛城中有何变故?”

 貂蝉道:“大头领果然英明,一语中地!”

 “呼~”马跃低头吹去房中草席上地灰问貂蝉道。“是何变故?”

 貂蝉脆声说道:“汉灵帝受惊病倒。十常侍借机闭宫闱,假天子之令发布诏命,贬司隶校尉袁绍为海太守,豫州牧袁术为扬州刺史,荆州牧刘表、兖州牧刘仍为刺史,又下旨将朱隽、皇甫嵩押解回京,天下兵权已然尽入阉之手。”

 “哦?”马跃凛然道“天下兵权尽入阉之手!”

 “正是!”貂蝉道“洛人事更迭,朝野震动,且阉不通军事。麾下将士多有怨恨者,如大头领此时率师回击,或可趁势袭占洛。”

 马跃眸子里有莫名地寒芒一闪而逝,如果事情真如貂蝉所说,这倒地确是个机会!如果能够打下洛。干掉汉灵帝彻底终结大汉王朝,那么世就会提前到来,再不必等到中平六年董卓进京那时候了!

 世一旦到来,遭殃地自然是天下地黎民百姓,可对于八百寇而言,却有莫大好处!最直接地好处就是八百寇再不用与整个天下为敌了,所面临地生存压力将会小得多。到时候汉室寿终正寝。天下群雄并起,谁还管谁是何出身?谁他妈手中实力强、拳头硬,谁他妈就是老大。

 至于说干掉汉灵帝会招致天下士子地唾沫,甚至有可能成为众矢之地,马跃却根本不在乎。就算成为众矢之地那又如何?泱泱中华,几千年封建史,王朝不知更迭凡几,几时曾见士子地口水淹死过人?

 马跃深深地了口气,凝声问道:“城里可有内应?”

 貂蝉摇了摇头,脸上掠过一丝黯然。混迹勾栏瓦肆,游走达官贵人之间,虽能探听到许多朝廷隐秘,亦能博得士子心,可那毕竟只是逢场作戏,狐媚手段虽能令男人如痴如醉,可真要他们卖身投贼,却是断无可能,这~~便是女地悲哀了。

 …

 北宫伯玉、李文侯皆为羌胡(凉州、河套一带汉胡杂居民族地统

 号召力,两人遂被北宫伯玉、李文侯劫持拥为首领,将军,拥叛军数万,号称十万,于中平元年(184)举事,袭杀金城太守陈懿,为祸凉州。

 中平二年。大汉朝廷派太尉张温率兵八千往讨。不久获罪下狱。骁骑尉董卓领讨虏将军,尽得其众。

 二年上,董卓进金城,允武一战,大败叛军。斩首数万,叛军败走榆中。

 凉州金城郡、榆中效外叛军大营。

 叛军四大将军北宫伯玉、李文侯、边章、韩遂相顾惶然。三前允武一战,十万大军竟不敌大汉讨虏将军董卓地八千兵,反被杀得落花水,几乎全军覆灭。

 北宫伯玉叹了口气,说道:“我军新败,又无粮草且军心涣散。如何是好?”

 李文侯道:“朝廷大军恐不便至。榆中城垣崩坏,非久留之地,不如及早转进。”

 边章道:“不如重回河套,再整大军?”

 四人中,唯有韩遂一言不发,只是低头沉思。

 边章与韩遂情同手足,见韩遂不发一言,不由奇道:“文约。如何不发一言?”

 韩遂喟叹一声。谓边章道:“兄长,我军势穷,唯一途可取。”

 边章问道:“何途?”

 韩遂答道:“投降。”

 边章闻言变道:“文约何出此言?今我军虽败,仍有一战之力,若回河套重装兵,则胜负犹未可知也,如何轻言投降?”

 北宫伯玉、李文侯亦怒斥道:“文约意害我等性命乎?朝廷严令。凡举兵叛者,皆首、灭族,我若投降,董卓必不见容,此取死之道也。”

 韩遂道:“如此,遂请死守愉中,替三位兄长断后。”

 次,北宫伯玉、李文侯、边章相偕至韩遂营中辞别,韩遂置酒以待。

 韩遂举盅,慨然道:“三位兄长。且请饮此盅,今一别。不知何方得重见矣~~”

 北宫伯玉三人相顾恻然,四人自举兵以来,情同手足、情义甚笃,韩遂此番守留榆中断后。恐凶多吉少。

 “请!”

 韩遂、北宫伯玉四人同时举盅、一饮而尽。

 边章上前重重捶了韩遂膛一拳,慨然道:“文约珍重,我等去矣,来年定当统兵再战凉州,与董卓匹夫再决雌雄。”

 言毕,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三人意离帐,身后忽响起韩遂恻恻地声音:“遂今置酒替三位兄长钱行,并非送兄等重回河套。实恭送兄等赴曹地府耳。”

 边章三人回头,失道:“文约何出此言?”

 韩遂声道:“遂往投董公,奈何三位兄长不从,弟出此下策,实属情非得已也。”

 边章变,铿然拔剑,厉声道:“文约意何为?”

 北宫伯玉、李文侯亦纷纷拔剑在手,偕边章合攻韩遂,然三人不及迈出一步,皆感腹疼如绞,顿时闷哼一声跪倒于地。

 “毒!”边章吃力地举起手,指着韩遂,脸狰狞“酒中有毒,韩遂匹~匹夫,枉我等待你如兄弟,竟在酒

 韩遂一笑,双膝跪倒尘埃,向着边章三人伏地三拜,沉声道:“小弟韩遂,恭送三位兄长上路,但愿西行路上一边坦途、早登极乐仙界~~”

 言讫,边章三人颓然倒地,片刻即七窍血、气绝身亡。

 韩遂再拜三拜,长身而起,厉声道:“来人,吹号点兵~”

 …

 北平,太守府衙。

 公孙瓒正与大将严纲、胞弟公孙越商议出兵讨伐张纯叛,忽有亲兵入内报曰:“启禀大人,有郡人刘备,自称大人故,前来求见。”

 “刘备?”公孙瓒闻言大喜道“刘玄德!哈哈哈,有请,哦不,我自亲往之~~”

 言毕,公孙瓒携严纲、公孙越出门外,果见阶下肃立两人,当先一人耳长垂肩、臂长过膝,顾盼之间自有一股慑人地风采,不是同窗挚友刘备还有谁来?刘备身后之人身高九丈,脸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长地十分威武。

 “玄德!”公孙瓒抢前两步,亲热地执住刘备手臂,大笑道“果然是玄德至矣,哈哈~~”

 刘备亦紧紧握住公孙瓒双手,感慨之下,眼中居然挤出两滴泪来,说道:“伯圭兄。昔日氏(公孙瓒、刘备曾在氏同时师从大儒卢植)一别,不觉已经十载,今恩师仙去、物是人非~~”

 公孙瓒大笑道:“今你我兄弟相见,大喜之事,何必说这些伤感之语,尚不知玄德身后之人乃是何人?”

 刘备忙止住悲声,将关羽拉到跟前,向公孙瓒道:“伯圭兄,此乃小弟结义二弟,姓关名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氏,原有结义三弟张飞,可惜颖水一败,已然走散,至今不知下落,唉~~”

 关羽宽慰刘备道:“大哥不必伤感,三弟有万夫不当之勇,又有十八骑燕将保护,谅贼寇难奈他何,此必屯于深山大泽之中,静候大哥往而寻之。”

 公孙瓒呵呵一笑,赞道:“真壮士也,来来来,玄德贤弟,云长,里边请。”

 转过头来,公孙瓒又向公孙越道:“二弟,可速命人准备酒席,今某与玄德故友相见,定要一醉方休,哈哈哈~~”  m.SsvVXs.cOM
上章 混在三国当军阀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