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国立志传 下章
第二十章
 中华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刮起了一股子歪风气。

 人人都知道“要想富,种烟土。”收割工人一下就成为最热门的行当。

 军阀们私下都较起了劲,全国本来逐渐下降的烟土面积,此时一亩、十亩、百亩增涨起来。

 代表中国先进思想的杨洪森漂亮的干了一大票后,毫不犹豫的把浙江和福建最后几块烟田给铲了,就连原来设在安庆开发区内的葯厂都停了,全都搬到苏北和珠江三角洲去了。

 杨洪森在这场“烟土风暴”中到底得了多少好处没有人知道。

 在福建马尾老将萨镇冰正乐呵呵地打理着行囊,准备前往美国考察。杨洪森向美国造船厂发出了订购二艘标准排水量8000吨巡洋舰的要约,美国方面对这笔合同很重视,萨镇冰决定亲赴美国监督造舰。

 北洋‮府政‬初期袁世凯就向海军部承诺造舰,海军部‮奋兴‬向袁世凯递了一份预算上亿的造舰计划书,后来因为一系列的战事最后搁置,不要说添置新舰,就连前清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国订购的炮舰、驱逐舰均因无法付清尾款导致合同不能履行。

 如果这两艘军舰能最终到位的话,中国海军必将提升一个档次。

 8000吨,那可是“镇”、“定”一个级别的大船,这几乎让萨镇冰失眠,可是他最担心的是杨洪森订了以后,没有钱付账,到最后海军上下只能空快一场。

 萨镇冰在赶赴美国之前天天找杜汉平,白天、晚上、中午,他决心搭上这张老脸,也要想办法从杨洪森手中把钱挤出来,就算挤不出二艘,一艘也成。

 “我说总司令,你盯着我有什么用,难不成我能给你挤出钱,要不你自己打电报询问委员长吧。”

 ,,,,,,

 “我说萨总司令,我们委员长最讲信义,委员长说购舰,就一定购舰,您就放心地去美国吧。”

 ,,,,,,

 “唉哟,你怎么又来了,不是我烦你,是我工作忙啊!”,,,,,

 “萨总司令,这是委员长的来电,这下你总信了吧,委员长从来都是说一不二。”

 ,,,,,,

 一趟又一趟穷跑,萨镇冰还是有些担心,这天下大势谁能说个准,也许明年的这个时候,杨洪森能当上总统,但也有可能t他一起在美国看着造好的军舰干瞪眼。

 不管怀着怎样心情,萨镇冰从现役军官中选了15人,从马尾船政学堂又选了23人,编成考察团前往美国,这38位中国海军官兵,将到美国海军实习一年,作为新船的指挥官。

 这种交流让日本人极为不,很显然杨洪森与美国人走的太近了,对于日本人的抱怨杨洪森根本无视,因为这种烦人的事情自然先由袁世凯顶着,谁让他是中华民国大总统。

 杨洪森订购军舰的事,通过萨镇冰那张嘴在海军部早已传开,8000吨的新式巡洋舰,两舰如果能到位的话,第1、2舰队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当袁世凯准备将第3舰队部分舰只调回北方的时候,发现那些舰长们都在香港长期考察,一个也联系不上,袁世凯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不过杨洪森对海军的大量投资,造成了其减少了对陆军方面的投入,这样一来原来的谋划又是成功的。可是,袁世凯实在不甘心海军为其控制,有了这支海军杨洪森完全可以划江而制长期割据。袁世凯表面承认了杨洪森的割据,但是他的骨子里时刻都准备着将这一割据消灭掉。

 1914年杨洪森上报中央的军费开支已高达4500万元,其中陆军投入2300万元,海军投入2200万元。北洋‮府政‬受此影响军费开支也同样高达3500万元,其中3000多万元用于陆军建议。

 不管是北洋3500万元,还是杨洪森的4500万元,泡沫太多了

 杨洪森甚至将未来的花销也记下去了。以海军为例,总价值1648万元的购舰款,按合同约定分20个月偿清。陆军所需械弹葯,也都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

 北洋‮府政‬的军政开销实际也没有那么大,只是中间过程耗损严重。

 这种恶竞争导致北洋的经济恶,当各省将军打报告请款之时,袁世凯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南政策。

 杨度再次南下代表袁世凯与杨洪森签订了《南北谅解备忘录附属条款》,袁世凯通过这一附属条款承认了杨洪森的地位,袁世凯承担在1915年6月底前将苏南、上海的地盘逐步由杨洪森。

 北洋的将领对袁世凯的这一决定多有不

 不过,此时袁世凯在北洋的绝对地领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随着《南北谅解备忘录》及《附属条款》签订,苏南、上海的北洋军开始北调或者开赴湖南。北洋在这一地区的驻军由原来10万人降至3万余人。

 袁世凯友好的举动,换来了杨洪森的支持,双方缔结了一个近似于盟友的关系。

 由于孙中山拒不接受中央‮府政‬的和平呼吁,持续进行暗杀、破坏,袁世凯在国会宣布解散中华革命、国民,撤除两在国会内的议员,当然就算把他们全赶出去依然无法获得国会多数议席,所以他开始对进步下手,这些进步的议员们早已被袁世凯修理的没有脾气了,通过一系列的运作,袁世凯将国会多数议席控制在了手中。

 接着他通过国会正式任免他为中华民国世袭终身制大总统,后来一想总统都当到这分上了,还要国会干什么,解散了吧,国会没有了。

 共和、临时约法此时都成了一种形式。

 借着杨洪森这个假想的强大敌人,袁世凯让蔡锷对北洋进行整编,只是这个军事整编进行的很不顺利,反对的人很多,其中段祺瑞就是一个。

 段祺瑞反对由南人主持整编,袁世凯不信任蔡锷,但却仍要用他,北洋陆军暮气已深,再不求变、求新,南方这个假想的敌人就会成为真的敌人了,而且袁世凯要通过整编,削弱段祺瑞、冯国璋在军队中的影响,让他的儿子上位。

 此时,袁世凯对国事有一些心余力绌,足疾以及其它老年病一直困挠着他,而他的精力大大的不如以前了。再加上,段祺瑞、冯国璋针对他的软对抗,自解散国会身边没有帮手,一个干着二人的活。

 袁克定带的新1师到是有谋有样,但是他心里清楚,那是因为蔡锷这样人在那里看着。

 他的那种因自卑而产生的优越感让他无法与军队的老人和睦相处,他身边那套年轻的班子更多是一群风拍马之徒,袁世凯一个也看不上眼。在整编问题上,袁世凯原本的意思是想让袁克定借着这次机会,恩威并施把北洋的将领拢到身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引起了北洋将领极大的不,这些将领把所有的不全撒在了蔡锷头上。

 蔡锷在政治上不反对袁世凯上台,甚至不反对袁世凯搞独裁,而他的底线是帝制,中国不能走清朝的老路这就是他的底线,再者说老袁都那么一大把年纪了,他搞独裁还能搞几年,他那个儿子就算继承他的位置,没有人支持人,最后还不是被赶下台的份。他乖巧地与袁世凯的周旋着,在袁世凯解散国会,宣布独裁后,他是第一出来支持的。袁世凯让他重整北洋陆军,他也是积极行动,老袁把小袁调去“协助”他也是紧紧的团结在小袁的身边。

 袁克定对蔡锷很满意,而整编北洋关键就坏在他对蔡锷太满意了,而蔡锷让袁克定唯一可以挑剔的地方就是出身。

 小蔡同志不但苦干而且实干,他总吃的比人少,干的比人多,实在是军人的楷模,国人的典范。

 小袁是越看越喜欢,尤其是在军事领域,小蔡一顿神侃,就能让小袁找不到北。小蔡那可是大名鼎鼎“日本留学士官三杰”当年蒋方震第一,他就是第二,军事造诣极深,尤其在北京与蒋方震这厮混在一起后理论水平越加深。侃小袁,那还不是来一个侃一个。  m.sSVvXs.Com
上章 民国立志传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