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艾戈文集 下章
关于小姐、老师
   日常生活中,与人打交道,常常要称呼对方,如果场合不正式,出点偏差,马马虎虎就过去了,若在正式场合,来不得半点差池,小则说你失礼,大则引起外纠纷。中国人在称呼上大有讲究,称皇帝为陛下,尊称他人足下,自己谦称在下;男人叫先生,女子叫小姐;按行业分,行医的叫郎中,教书的叫老师;按血缘分,父叫岳父,生父叫父亲。中国人的称呼都很雅致,很能体现对方的身份,长幼尊卑,一目了然。沿袭了数千年,没发生过什么混乱。就是在文革时期,相互间称同志,也的明明白白。但是,近些年来,小姐一词却变的暧昧起来,的人在称呼年轻女子的时候束手束脚了。早先,小姐是指富家尚未出阁的千金,未经世事、弱不风的小女子,被称作小姐着实来的贴切。后来大家都觉得如此称呼亲切雅致,便不分贫富尊卑,泛指未出阁的女孩了,小姐一词也就风靡开来。既然称呼小姐如此受用,使用的频率也就高了起来,于是在风月场所也一律以小姐相称,大概是这些地方妙龄女子集中,姑娘们不愿暴自己的真名,统称小姐就成了首选。不料时间一长,小姐反倒成了做皮生意的女子的专用称谓。关于称呼小姐,有一则故事很好玩,说的是有一女子,从事皮生意多年,积累了一笔钱财,思谋从良,便告别了众姐妹,来到了另一个城市,摇身一变成了女老板,投资办厂,当地官员很是重视,设宴款待。席间,主人们轮番敬酒,均以小姐称之,可怜一个从良之女,对此颇为感,声声小姐如钢针一般,生生扎在心上,精神几近崩溃,连夜便提上行囊,重有回到姐妹中去了。在中国人的称谓中,一个称谓贬值到如此的地步,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例。所以,在社场所,相互间不太了解,千万别随便叫人小姐,轻者白眼,重者给你一耳光。如果一不留神,说要找某某小姐,大有招的嫌疑,会把你看成浮子弟。好在很多是在小范围的活动,面对的公众很少,稍有闪失,也无大碍。小姐的称谓走到今天这一步,恐是当年设计称谓的老夫子们做梦也没想到的。无独有偶,眼下老师的使用频率忽然高了起来,大有泛滥之势,特别是在娱乐圈,互称老师很是流行,称呼者或是为了表示谦卑,或是入道较晚,甘拜下风而已。被称呼者也不客气,甚得其所,煞有介事、俨然老师派头。关键是这帮人都是公众人物,成天在镜头前跳啊、唱啊、哭啊、闹啊,转眼之间有了老师的身份,与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大相径庭,显得不伦不类。在普通人的心目中,老师的形象是谦虚、含蓄、博学、宽厚,具有长者风度,我们很难把这个神圣的字眼与跳舞、唱歌者联系在一起。关于老师,辞海的解释是:“学生对教师的尊称。在明、清两代,生员和举子对主试的座主和学官称‘老师’。”看来老师指的是特定的职业,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老师的意义在于他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对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娱乐圈的这些“老师”们,也就是唱红了几首歌,主持了几台节目,不过先入门几天,就堂而皇之的为人之师,确实有待商榷。旧时的梨园行,名角们都是以头牌、二牌排位,少有用老师二字的。如果娱稍有些名气,便任人称之老师,就有些象绿林山寨,先来为大,显得太没有一点科技含量了。老师的称谓如果这样随便滥用,其结果也一定会象看称呼称呼小姐一样,叫人产生歧义。在民间,同道中人如果技高一筹,也只是以师傅相称,甚至技艺单传者,也仅以师父称之,老师这样的称谓是不敢随便用的。早年间,梨园行的弟子们都起个艺名,叫着方便,听着亲切,好象港台的艺人们仍然遵循此例。既然在娱乐圈,就按已有的规矩办,叫艺名反倒来的自然,如果顶个老师的头衔,听起来真的很别扭。要是有一天,我们听见老师两个字,心里暗暗打个折扣,那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2005-10-24  M.SsvVxS.cOM
上章 艾戈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