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艾戈文集 下章
婚姻的本质
   中国的文人们,涉及到男女私事,多喜欢冠于“爱情”和“缘分”两词,尤其是婚姻,似乎有了“爱情”和“缘分”的参与就显得高尚起来。

 人类的婚姻其实非常简单,男女双方在某种力量的撮合下,组成了一个家庭。所谓婚姻,说到底就是为了个人得到一个配偶。《易经》上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婚姻在圣人的眼里不过是诸多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环节而已。《礼记》对婚姻的解释是:“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由此我们看到,婚姻的功能就是完成婚媾,用于添子添丁,壮大血脉,以期宗族兴旺,万年不衰,说穿了就是为了生儿育女。

 早在先秦时代,中国的婚嫁程序便已确定下来,有所谓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后世虽有变化,也基本是围绕着“六礼”发挥和删减的。要完成这套程序,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便是媒人。媒人是很厉害的,跑前跑后、摇舌鼓噪,表演的相当活跃,所以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说。关于“六礼”的内容,深刻的反映出婚姻的功利色彩,有必要简单的介绍一下。第一是“纳采”就是男家请人向女家说明缔婚的意向,也就是所谓的“提亲”和“说媒”;第二是“问名”是在纳采既准的基础上,双方换年庚八字和家世情况;第三是“纳吉”类似于现代的订婚;第四是“纳征”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送嫁妆、下彩礼;第五是“请期”也就是定日子;第六是“亲”就是举行婚礼。双方家长斗智斗勇、再三权衡,在媒婆的捏合下,一对人儿的命运给绑在了一块,一场婚姻便缔结了。值得说明的是“六礼”的内容很繁杂,每一道程式都离不开金钱,少则数金,多则百金,视家世而定。在整个婚姻形成的过程中,紧扣程序、不敢逾越,完全是家族间财富、力量的一次再组合,而婚姻的当事者,仅仅充当了媒介而已。至于婚姻如何与爱情到了一块,应该是文人参与进来以后的事情。

 文人的介入,婚姻便开始多姿多彩起来,有“天作之合”、“鸾凤合鸣”的祝辞;有“共结丝罗山河固,永偕琴瑟地天长。”的喜联等等。文人的笔触进入了婚姻的天地,仿佛找到了发挥的空间“天作”、“鸾凤”、“琴瑟”之类似乎难以尽兴,便又引来了“爱情”和“缘分”一说。本来简简单单的婚姻“爱情”和“缘分”的胡椒面一撒,便有滋有味了。什么“地老天荒”、“海枯石烂”把个生儿育女的事情,的极富诗情画意,犹如画龙点睛,给婚姻穿上了“爱情”和“缘分”的美丽外衣,理性的婚姻由此走进了感的胡同。于是,在文人的鼓噪下,多少人兴高采烈的走进了婚姻,却没能感受到文人鼓吹的爱情,失望的大顿其足,这恐怕是文人对婚姻最可怕的误导吧?

 婚姻就是男人和女人的一次组合,就是建立一种社会关系。古往今来,婚姻的形式有过诸多的变化,人们也一直希望自己的婚姻里有文人们所说的爱情,但是,人们在婚姻中采取的现实态度,一直是婚姻缔结成功的基本保证。

 早年间,中国实行严格户口制度的时候,许多城里找不上媳妇的残疾人,竟然能在农村娶回一个貌若天仙的女子,在他们的婚礼上,客人一定会说是爱情让他们走到了一块。即便谈不上爱情,也会用“缘分”二字概括,以表示这场婚姻的必然。“缘分”二字在中国的男女关系上是被用的最滥的一个词汇,什么是“缘分”?恐怕就是天意。我们回头看看这对新人是如何走到一块的,便不得不对所谓的天意发生怀疑了。这个漂亮的农村女子所以愿意嫁给一个残疾人,就是因为对方拥有一份城市户口,一旦嫁给他,便有可能成为一个城里人,而那个残疾人唯一的优势也就是这份户口。无庸置疑,在他们准备结为夫前,一定做了充分的衡量,觉得这场易是合算的,于是,一场婚姻成立了。尽管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倒叫人觉得这是一单买卖,主人和客人心里都很明白。之所以给它穿上一件“缘分”的外衣,不过是希望这场婚姻有点神圣的色彩。

 “嫁人”、“娶亲”是婚姻中常用的两个词,这个“嫁”和“娶”字,前者是转移出去,后者是拿回家来,就是这种转移和拿回,两个不相干的男女,在亲人的帮助下,成一个家庭。但是,人们总是千方百计的希望自己的婚姻里有爱情,即使自己感觉不到,也希望叫外人看起来自己的婚姻有爱的成分。可是,婚姻毕竟是很现实的事情,涉及到一个人一生的归宿,谁敢稀里糊涂,单凭一个“爱”字就把一生托付给对方?民间有俗语:为人做,吃饭穿衣。看来大凡成婚者,多是想找个生活的依托。可是由于文人的误导,一般人都希望建立婚姻的同时“爱情”也能够结伴而来。

 有一女同事,相貌平平,凭着自己不错的家世,嫁给了一个有着很好学历的英俊男子。这样的结合一看就不那么对等,原来男子是一个无任何背景的农村青年。但是,女同事生怕人家觉得自己的婚姻缺少爱情,人前人后总要做出恩爱无比的样子。男子家人以为攀上了一门好亲事,便常常有事相求,时间一长,女子受不了了,便与男子口角,男子说:“我要不是家世差点,怎么会娶你?”女子也不客气,回击道:“我要不是长的差点,怎么会嫁给你?”各自都亮出底牌。女同事本来就对自己的婚姻不那么有信心,如此争执,越发失望,一气之下便离婚了。女同事下决心要个有爱情的婚姻,寻找数载,两手空空,只得哀叹命运不济,硬着头皮复婚了。

 我们无意谴责残疾青年和女同事的选择,只是感到婚姻并不是文人笔下写的那么浪漫,婚姻是一件很现实的事情,说到底是两个人物质利益的组合,人类无论怎么赞美婚姻,并冠于“爱情”和“缘分”的光环,当我们选择和一个人建立婚姻关系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有没有对等,如果在婚姻的天平上没有找到平衡,这场婚姻注定要失败的。一个王子一定要娶一位公主,即使不是公主,起码要有皇室血统,如果没有皇室血统,也应该是绝世佳人;一个高学位的女子,一定要嫁一个比自己学历高或者地位高的男士;一个相貌出众的女孩,一定要嫁一个有钱的男人。在这里嫁者与娶者犹如天平的两端,只有建立一种平衡,婚姻才能成立。在现实生活中,打破平衡的婚姻是很难找到的,虽然有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但是当灰姑娘打扮一新后也一定是貌若天人的。否则,这场婚姻注定是一场失败的婚姻,因为没有等式的婚姻,既不被社会所接受,当事者心理也是不平衡的。

 前不久,姑妈讲了一段她身边的事情。某干休所一七十老翁丧,半月不到,上门说亲者达二十人之多,年龄在61岁至41岁之间。老翁是土埋到脖子的人了,当然知道对方是冲着他丰厚的工资和优厚的政治待遇而来的,便也不含糊,娶了个41岁的娇,只当晚年****一把。我们不管这样的结合是不是合理,也不管这个风烛残年的老者能否与如狼如虎的妇人行夫之事,但他们的婚姻在某种意义上,反映出了现代人的婚姻价值观。

 我们不否认人世间有着感天动地的爱情,但是,一旦爱情走进婚姻的殿堂,再伟大的爱情便会显的苍白无力了。因为爱情是一种纯精神活动,而婚姻却是靠物质来支撑着的,爱情只能服从生存需求。尽管有许多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故事,但是他们都是没了江山,依然有一份不错的生活保障,如果基本生存都难以维持,美人蹙眉,爱情何以存焉?倒是老翁的心态比较正常,我虽逾古稀,但我的工资和待遇就是可以换来你的青春,大家各取所需嘛。

 2006-10-27  M.SsvVxS.cOM
上章 艾戈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