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艾戈文集 下章
旅途艳遇
 杨卿找到自己的铺位时,车厢里还没几个人,就把背包放到行李架上,正要坐下来,就见一个女人拉着行李箱走过来,杨卿连忙侧身让路,女人笑笑,示意自己就在上铺,杨卿就顺手接她的行李,帮着放了上去,笑道:“呵,好沉哦,里面不会有黄金吧?”

 女人被逗笑了,礼貌的道声谢谢,就跟杨卿隔桌而坐,看着站台上告别的人群。一对老夫妇看情景是送女儿远行,母亲一个劲的抹眼泪,女儿就搂住母亲,依依难舍的陪着掉泪。杨卿就叹道:“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女人不由的看了杨卿一眼,顺口接道:“王的豪放与豁达可不是一般人做的到的,一般的老百姓送别亲人少有不哭的哦。”

 杨卿转过脸看看女人,礼貌的点点头,惊讶这个女人竟然能一口说出诗的作者,就说:“中国人送别亲友的确是个很麻烦的事情,古时讲十里长亭,置酒相送,没完没了,这个礼仪看来过于繁琐了。”

 女人就笑笑,说:“是的,不过虽然繁琐,却很有文化意味,所以说柳永就写到: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杨卿正看着窗外,听见女人如此熟悉柳永的《雨铃霖》,不由的就转过头来,细细的端详起对方,觉得女人很优雅,是那种受过良好教育的女人,就调侃道:“把酒菜到十里长亭去,凉了吃下去不会坏肚子吧?”

 女人优雅的笑了,觉得杨卿蛮幽默的,就说:“我估计仅仅是喝酒而已,文人相别,喝酒赋诗,吃应该在其次吧?”

 杨卿点了点头,其实他也没细想过这个问题,只是这个女人的几句不俗的谈吐,的他有点走神,便说:“说实在的,送行的场面没有点酒来参合,就会显得尴尬,所以,大家喝的晕晕乎乎,什么样的话语都可以说出来,就有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看来柳三变喝的不少呐。”

 女人又笑了,说:“你想象力蛮丰富的,确实是这样,在中国古代送行的诗词里,酒是少不了的元素,李白就说过:金陵子弟来相送,行不行各尽觞!尽觞不就是干杯的意思吗?”

 杨卿不由的多看了几眼女人,好奇的问道:“你对中国唐宋诗词蛮熟悉的嘛。”

 女人笑笑,说:“你也蛮了解的嘛。”就问道:“看你这一身装束像个行者,去哪呢?”

 杨卿觉得女人端庄大方,就颇有好感,说:“我到襄樊下车,去神龙架捕蝶。”

 女人没听明白,就问:“捕蝶?”

 杨卿点点头,说:“就是去抓蝴蝶。”

 女人点点头,问:“做研究的?”

 杨卿说:“不是的,业余爱好,做些标本。”就笑笑,说:“正好享受公休假,再说到了我这般年纪了,坐不坐班也没人太计较的。”

 女人就笑了,问:“你这般年纪?你有多大啊?”

 杨卿说:“老喽,五十有二啦。”

 女人摇摇头,说:“真的看不出来呐,我还以为是个小伙子呐。”

 杨卿就笑了,说:“你这句话真的叫我蛮高兴的,我相信这一定是一次愉快的旅途,很高兴跟你同行。”

 女人被杨卿的朗所感染,就伸出手来,说:“谢谢!我也是去襄樊的,叫我梁燕吧,我是襄樊学院的老师,本来在上海出公差的,要赶回去参加一个同学聚会。”

 杨卿就笑问:“梁燕?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那条梁上的燕子吗?”

 梁燕被杨卿的风趣逗乐了,笑着点点头。

 杨卿又说:“这个燕字用的好,如果用丽的就俗气了。我叫杨卿,木易杨,三公九卿的卿。”

 梁燕就笑道:“你这名字也不丽。”

 杨卿也被逗笑了,就说:“一般来说,打听女人的年纪是很不礼貌的,但我俩既然说到这个份上,我就冒昧的猜猜,你估计有三十来岁,三十二三吧?”

 梁燕被杨卿的风趣吸引住了,愉快的说:“你很会说话呐,我真的蛮喜欢你夸人的方式,因此也就没有继续保密的必要喽,我小你九岁呐。”

 杨卿就惊讶道:“不可能吧?你万万不可忽悠老夫,我说你三十二三还是放着胆子说的呐。”就小声说:“你不仅看着年轻,还很漂亮呐,可以说是光彩照人!”

 梁燕心里就美滋滋的,觉得十分得意,就去审视杨卿,登山鞋、牛仔,上衣是件月白色的纯棉衬衫,属于较老式的那种,领角处缀有扣子,仔细看去,整个人显得很健康,面孔黝黑、神情轻松,虽然有少许的沧桑,却很有精神,很有男人味道。

 列车慢慢的启动了,他们这一档的下铺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两个人安静的看着窗外;中铺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上车后就挤在一个铺上玩iPad。

 杨卿看着站台上挥手的人群,回过头对梁燕说:“大家终于解了,该说的话都说完了,火车再不启动,真的就是如坐针毡了。”

 梁燕笑笑,说:“你观察的蛮仔细呐。”

 杨卿就说:“我们总提倡跟国际接轨,我倒认为这来送往的方式真的该接轨一下,客人走的时候送到门口就行,如果行李多的话,最多送到出租车上,别举家老少涌到车站机场的,那有那么多话说啊?古代所谓十里相送,主要是文人间的唱和应答、饮酒赋诗呐,咋民间就糊里糊涂的继承了呢?”

 梁燕笑道:“礼仪之邦嘛,文人的行为方式很容易被百姓所效仿,这个习俗一时半会是难以改变的呦,国外的送别礼仪虽然简单,但没人愿意推广这项事情哦。”

 杨卿点点头,说:“中国的事情总是很难办,口口声声说要引进西方所谓先进的文化,却是有用的不愿引进来,无用的倒是全都进来了。”

 梁燕说:“这就是眼下中国最大的问题所在,我想中国所谓的精英们自己恐怕也没闹清楚何为先进?何为糟粕?觉得只要是舶来品就是好东西,盲目的很。”

 杨卿说:“就是的,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从打破铁饭碗开始,这件事情的最终结果,就是造成了庞大的失业大军,许多人年纪轻轻就没了工作,精英们的最初意图是想引进竞争机制,可他们根本没有清楚中国的实际情况,人家国外有一整套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中国什么都没有,就二话不说把大家饭碗给砸碎了。”

 梁燕点点头,说:“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就是相信明君圣主,劳心者劳力者各司其职,竞争机制是否适应中国文化传统,确实值得商榷的。”

 杨卿说:“就因为这种不管三七二十一砸碎铁饭碗的做法,中国人再次成了一盘散沙,建国以来形成的团结一心,共同对外的抱团精神,遭到了无情的破坏,道德水准也就随之滑坡了。”

 梁燕说:“要不为什么现在是穷人怀旧,富人也在怀旧呢?整个国家都在忆甜思苦呐。”

 杨卿笑道:“忆甜思苦的这个词用的发人深省,可惜哦,中国的精英们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梁燕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上中,一味的积极把外国的所谓先进文化引进来,却忽视了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文化,我真担心多少年以后我们会为今天所做的一切高额的买单,那真是一个悲剧的失误哦。”

 杨卿说:“我一直在想,中国是不是应该走一条国有企业的大锅饭跟私营企业的小锅饭两轨并行的道路呢?既可足精英们向往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又保护了普通民众热爱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梁燕就笑了,说:“你这其实也是一种竞争,大锅饭跟小锅饭的竞争,小锅饭恐怕敌不过大锅饭哦。”

 杨卿也笑了,说:“我信奉民粹主义,我觉得一个国家不在乎采取什么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关键是要看能否保护大多数平民的利益,只要老百姓安居乐业,是否与世界接轨不是那么重要的。”

 梁燕点点头,说:“我倒不觉得民粹主义如何能解决中国的问题,现在中国民粹主义所以大行其道,关键是中国的精英阶层过分的自私,占有了社会90%以上的财富,还在一味的强取豪夺,学界只能无奈的举起民粹主义大旗。”

 列车速度慢了下来,两人朝外望去,进了海宁站,不多的几个人走进卧铺,列车员过来换过票,列车又继续前行。  M.SsvVxS.cOM
上章 艾戈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