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权臣 下章
第865章 由医士升补
 “那你们觉得庆国人会拿出什么样的条件来?”韩漠眼睛盯着地图上的中山郡,平静问道。铁奎道:“北蛮人贪婪成,而且他们如今兵锋正盛,如果没有足以打动他们的条件,恐怕很难罢兵。”

 顿了顿,才皱眉道:“北蛮人重视实际货物,我想庆国人正想要北蛮人罢手,应该会拿出庞大的财富来。”王思宇缓缓道:“庆国贵族这些年腐化不堪,据说他们的国库很是空虚。

 就算是商钟离坐镇庆军,庆军的军饷也时有短缺…想要拿出庞大的财富给予北蛮人,庆国人未必有这样的财力。换句话说,如果庆国的国库真有这样的财力,商钟离肯定早就会向庆国的朝廷索要军费,用来装备和增强军力了。”

 韩漠微微点头道:“王指挥使此言不错。商钟离这人虽然以防守着称天下,但是以我之见,天下间,没有哪一个将军骨子里不是喜欢进攻的。”顿了顿,道:“商钟离当年先防后攻击退魏军之后,经过三年的整军,便陡然对我大燕发动进攻,攻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说到这里,韩漠不由看了看铁奎。

 铁奎神色平静,不过拳头却是紧握。上谷城之战,正是发生在那次进攻之中,铁奎自然是终生铭记。“所以商钟离的骨子里,还是喜欢进攻的,防守只不过是迫于无奈的选择。”韩漠缓缓道:“十年来。

 他不曾出兵进攻,一来是魏国有司马擎天,我大燕有大帅,他不敢轻举妄动,另一个原因,自然就是因为庆国的国力不足以支撑他对外发动战争,这也足够说明,庆国的财力每况愈下,想要拿出庞大的财富来足北蛮人的胃口,无疑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秦洛立刻道:“将军,庆国地大物博,而且俗话说天下货物出庆商,他们的财富,应该是最庞大才是。”

 韩漠淡淡笑道:“庆国确实是资源丰富,地大物博,但是那些贵族们贪婪成,盘剥百姓,民间的国库的大量财富都是被一小部分人积攒起来。

 如果比起中原四国贵族的财富,庆国的富豪们那是多如牛,仅仅鲁氏一族的财富,便可以富可敌国了。”

 顿了顿,缓缓走回座中坐下,淡淡道:“贵族们富有,却不代表庆国富有。贵族们聚敛的财富越多,盘剥的越严重,那庆国国库的收益自然会越来越弱,一有国事,贵族们总不会从自己的财富掏银子出来。

 只能从国库拨银子,一个虚弱的国库,又怎能支撑起一个庞大的国家?就好比这一次,庆国人要与北蛮谈判,真要拿出巨额财富来足北蛮人,那些贵族们难道肯从自己的钱袋子里掏银子出来?”秦洛是个武人,本来对这种经济学问并不懂。

 但是听韩漠这样一解释,才明白为何庆国地大物博,却国力孱弱,那些贵族们,通过各种途径,控制商贸,横征暴敛,将本来要进入国库的银子装进了自己的包,贵族们固然个个盆

 可是这个国家却变得孱弱不堪,而且这些贵族,已经形成一个坚固的统一战线,任何想要从他们口袋掏银子出来的势力,都是他们的敌人。

 这是一股庞大的势力,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库即使衰弱,可是朝廷却也不能以强硬手段从贵族们的身上拿银子,若是那样,内部反倒会生出更大的动。这颗贵族毒瘤,实际上已成为庆国衰弱的主要原因。

 但是这颗毒瘤却是生在庆国的咽喉处,轻易取掉,反倒可能有性命之忧,所以在没有找到真正的医治方法之前,这颗毒瘤十分稳固地生长在庆国的咽喉处,将庆国一步一步拖垮。

 “没有银子?”铁奎冷笑道:“那庆国人除非割地求和了!”“割地求和?”秦洛和王思宇顿时都吃了一惊。韩漠却似乎已经料到一般,点头道:“不错,求和。

 无非三条,赔款,和亲,割地。赔款,庆国人拿不出庞大的钱财来,至于和亲…北蛮人兴师动众,求的是实际的利益,在这种时候,和亲一途北蛮人是绝对不会答应的。赔款和亲都不成,那只能是割地了!”

 他嘴角泛起冷笑:“如果庆国人真要和北蛮人谈判,这次派出使臣,就必定让使臣带着土地去。”王思宇神情凝重:“如此辱之事,庆国人怎能做得出来,”虽然中原分裂成四国。

 但是对于北蛮人,身为中原文化的一份子,燕国人也是视之为大敌。铁奎缓缓道:“王延平在东北战线连连后撤,庆国人已经无法应付两面作战,他们必须想法子先安稳住北蛮人,一心应付魏国。”

 韩漠摸着下巴,沉片刻,目光重新回到地图之上,缓缓问道:“铁总兵,依你之见,庆国人要割地,会将什么地方割给北蛮人?”

 铁奎走到地图片,干脆利落地先用手掌在中山郡拍了拍,又在高郡拍了拍,才道:“如果我们没有猜错,庆国人真要走割地,这两郡一定是保不住的。”

 “中山郡已被攻占大半,高不堪,而且有大批的北蛮后裔,北蛮人对高郡必然也会提出领土要求。”铁奎走到大帅案前。

 正道:“一直以来,中山、高平、河西四郡被列为庆国东北四郡,成为一个体系,河西位于正北部,而平则是与中山高两郡相接。

 就只怕北蛮人贪婪无度,狮子大开口,对平也提出要求来,若是那样,庆国的东北地区,那就等于是尽数落入了北蛮人手中,后果亦是不堪设想。”说到此处,众人的神色都严峻起来。

 韩漠缓缓站起身,背负双手,走到大帐前,秦洛早已时上前掀开了大帐,韩漠背负双手,凝视着帐外远处连面的军营,许久之后,才缓缓道:“希望庆人不要如此没有骨气。”

 顿了顿,冷漠地道:“如果他们真的这般做了,将东北三郡割给了北蛮人,那么…迟早我燕国人会从北蛮人手中,将失去的每一寸土地重新夺回来。而且我们也不会再犯前朝对北蛮人的妇人之仁过错。”他的眼中,寒光闪闪,杀气隐现。***

 燕国,燕京城。韩玄昌所在的礼部,最近忙得不可开,两件大事都需要礼部进行筹划,第一件事便是开之后便要举行的京试,第二件事情则是要筹备册后仪式。燕国虽然是一个世家为权的国度。

 但是并不代表读书子弟便无出路,恰恰相反,燕国立国之后,实行的是文武全面发展,一方面是鼓励百姓习武从军,另一方面却也开试选材。京试是读书人最后一道大考,一旦取得好成绩。

 就会直接进入翰林院,入了翰林院,也就等于拥有了为官的资格,只要朝中哪处官职空缺,通常都会从翰林院优先候补,当然,六部衙门各司各院的高级官员自然是轮不到这些非世家子弟,但是那些中低官员,却往往都是由这些非世家子弟担任。

 国家要运转,总需要一些能干的人才,而世家子弟自幼锦衣玉食,大都是纨绔子弟,十个之中出现一个有才干的子弟,那已经是幸事,一些看似官位不高但是十分重要的空缺,往往就需要从非世家子弟中择取优秀人才予以补充了。

 所以燕国每三年都会举行一次京试大考,燕国六郡的读书人都会集聚燕京城,为自己的前途搏一搏,对于这些非世家子弟来说,他们也并不奢求封侯拜相,能够担任一官半职。

 那也是光宗耀祖的事儿,更何况非世家子弟若是完全没有出路,那也是不准确,至少立国以来,各郡郡守倒是有大半都是非世家子弟担任。

 如今渤州郡郡守赵夕樵,风光无比,几乎掌控渤州一郡的官员升迁,可说是世家子弟中罕有的权势人物了,这样一个人物,也被许多非世家子弟视为偶像级人物,除了京试,礼部筹备的另一桩大事,便是即将要举行的册封皇后仪式。

 实际上册封韩淑妃为皇后的旨意,早已经传了出去,但是因为苏家的叛,导致了封后仪式的推迟。

 而皇帝几前下旨礼部,尽快筹备封后仪式,韩玄昌接到旨意,立刻将礼部的官员分成两队,礼部左侍郎萧同光带领一批官员负责筹备册封皇后的仪式,而右侍郎宋世清则是带领另一批官员准备京试工作。

 在萧太师摆出那桌酒后,萧族一系的官员如今变的极是低调,往日里在各衙门各司各部出现的世家斗争,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消失不见,萧氏官员从上到下,竟是极其配合韩系官员的差事。

 苏家灭亡之后,韩系官员终于体会到了第一世家的滋味,每一名韩系官员,如今都过得十分滋润,他们曾经都是小心翼翼,但是如今一个个扬眉吐气,前呼后拥,不少官员都飘飘飘然起来。

 ***黄昏时分,太医院左院判孔太医从太医院走出来,孔太医半个月前,刚刚度过六十岁大寿,他十九岁就因为通晓医理,进入太医院担任了最低等的医生,四十年过去。

 他一步一步升迁,终于坐到了左院判的位置,离太医院最高的院使仅有一步之遥。太医院的升迁制度,极是严格,院使缺,由左院判升补。

 左院判缺,由右院判升补。右院判缺,由御医升补。御医缺,则有吏目升补。吏目缺,由医士升补,医士缺,则由最低等的医生补缺,每一级都有着严格的人数限制。换句话说,在太医院这样的衙门,经验资历越足。

 在太医院的身份也就越高。孔太医在左院判的位置上已经坐了十一年,本以为此生也能最终在院使的位置上坐上几年,但是他的‮体身‬近两年来越来越差。

 而岁数比他大出五岁的院使,‮体身‬却依然健朗的很。孔太医时常感到遗憾,看来自己的‮体身‬是拼不过院使大人,自己这一生的院使梦,只怕是难以实现了。  M.SsVVxS.cOM
上章 权臣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