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权臣 下章
第171章 是工部尚书
 也不过六七人而已,虽然韩漠心情也颇为激动,但是面上还是保持着淡定,而其他几人却都是一脸的‮奋兴‬,互相寒暄着,都显得很是亲切热情。韩漠深知,这些人也都是各世家的亲信,如今是要进宫受封。

 虽然表面上一个个笑嘻嘻的,面春风亲切热情,但是这些人的肚子里,估计都是腹的心思,看他们虽然笑眯眯地说这话。

 但是翻来覆去就是那些滴水不漏的客套俗话,那显然都是在互相提防着,他也不上前,只是站在角落处,欣赏着宫殿玉柱上的雕刻以及那些壁画,毫无疑问,中华文明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并没有没落,艺术依然璀璨,这些让人惊叹的建筑,浮雕,壁画,器皿。

 那都是文化的实体,是中华文明进步的象征。并没有等太久,听得鼓号声响,又听执事太监那尖利的叫喊:“群臣入殿!”这里的“入殿”自然不是其他的宫殿。

 而是中朝最大的宫殿,用来处理国政的太平殿。群臣束冠理衣,在执事太监的引领下,又是两条长龙般,齐头并进,出了燕安殿。

 在戒备森严的御林军甲士注视下,进入了刚刚打开的东门。东门是第二道宫门,没有东宫门巍峨庞大,但却更加厚重结实,那是正宗以纯铜铸就,要打开这两扇铜铸大门,那是需要机关开启,仅靠人力还是难以做到。

 这第二道宫墙,除了四大正门,更有四处角门,角门上都设有角楼,楼上有弩台守卫,很是森严,正门是大臣们进出的地方,而四处角门。

 那便是宫女太监以及一些非重要人士进出的地方,进出盘查也很是森严,无论太监宫女,进出之时,若无特殊情况,身上是寸铁都不能带的,这自然也都是为了皇族的安全考虑。

 这宫内太监宫女无数,虽然都是服侍皇帝的,但是若说中间没有与世家和外官勾结的,那是连鬼也不信。宫内太监和宫女的部门不少,设有十监四司六局,分工细密。

 东门后,那是五座巧的汉白玉拱桥,汉白玉拱桥小,水如玉带,清澈见底,里面竟然还有金鳞游动。中朝巍峨磅礴的宫殿建筑群就在前面。中朝是以太平,中平,保平三殿为核心,太平在前,中平居中,保平在后,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如梦似幻,金碧辉煌。

 三殿建在汉白玉砌成的工字型台基上,基台三层重叠,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刻着蟠龙,衬托以海云的御路。

 在数万平方米的石台上,有着无数的精美雕饰,这亦是中华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太平殿是主殿,亦是朝议之所,中平殿却是用来祭祀供祖之用。

 而保平殿是皇帝赐宴以及殿试的场所,三点前后相映,壮观无比。自东门而入,上了玉带桥,却要走上一阵子才能到达太平殿。道路两侧,守卫们更是森严无比。

 那一双双犀利的眼睛凝视着每一个经过的臣子,到达巍峨宏大的太平殿前,早有太监打开朱红色的大门,更有殿前太监高声喊道:“群臣入朝!”

 于是,臣子们分成两列,踏上石阶,徐徐进入了宽阔的太平殿中。殿内玉柱如林,金碧辉煌,大气磅礴。

 那龙座高高在上,座前有铜制仙鹤灵,更有点起的香炉,袅袅青烟缓缓升起,一派肃穆威严之气。韩漠一路行来,偷偷打量观察,心中惊叹无比。

 他此时才真正地领略到什么叫做皇宫,什么叫做威仪四方---虽然如今这个皇帝的威仪实在不怎么样。群臣在殿中站定。

 却见两名太监搬出一张楠木大椅子来,椅子上雕饰着花纹,看起来很是精致,就摆放在文臣行列的最前方。韩漠身处群臣最末,瞧见这一情景,颇有些奇怪,但是见到一人坐上去之后。

 他豁然明白了什么,只见文臣最前方的那一人缓步上前,缓缓坐上了椅子,那人年过六十,神情淡漠,胡须也已花白,穿着贵气的朝服,戴着银冠,坐下之后,便微微闭起眼睛,在群臣的眼皮底下,闭目养神起来,韩漠不是笨人,他在一瞬间,立时就猜到了此人是谁。

 能有资格获此殊荣的,整个燕国,恐怕也只有萧家的家主,当朝太师萧同岚了。燕国除了六部尚书之外,名义上最高的官位那是设有三公的,即太师,太傅,太尉,不过前朝时期,太傅太尉两大官职竟然被生生废去。

 若不是先帝死得早,这太师的位置只怕也要被废,只是先帝驾崩之后,太师之位不但保留下来。

 而且权势极重,说白了,担任太师之职,那一定是内阁成员,内阁成员再加上太师之号,也就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内阁首辅。萧家在朝中的官员数量是比不上苏家的,苏观涯身为吏部尚书。

 虽然有内阁掣肘,但毕竟身在其位,但就官员任免方面,比之其他家族要方便的多,程序也要规范得多,也正因如此,苏家的官员势力遍布朝野,才有资本与萧家争锋相对,而萧家的官员在朝中虽然不是最多的。

 但是朝文武,文官以太师居首,武将以神武将军萧怀玉为首,这两个位置都是萧家把持,这才造就了萧家的权倾朝野,嚣张跋扈。萧太师的大名,韩漠是早就听说过的。

 但是此时出现在他眼前的,看起来不过是一个很安静的老人,如果不是在朝堂上,而是出现在一些更为幽静的地方,韩漠只会以为这是一个安享晚年的老人,但是他明白,眼前这个看起来安享宁静的老人。

 那是整个燕国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说句毫不夸张的话,这个年逾花甲的老人只要咳嗽一声,整个燕国都是要抖一抖的。朝臣们都是眼观鼻鼻观心,整个太平殿上,只闻到檀香味和臣子们的呼吸声,气氛压抑到极点。片刻之后。

 终于传来了执礼太监的声音:“皇上驾到,众臣早朝!”龙坛侧门珍珠帘子被掀开,一个身着大红袍头戴紫金冠的中年人缓步走了出来,他身形微胖,面色有些泛黄,一绺青须修理的整整齐齐,在几名执礼太监的簇拥下,走到龙座边坐下,臣子们立刻都跪倒下去:“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原来这个人便是燕国当今圣上,平光皇帝曹鼎。皇帝看起来似乎很疲倦,抬了抬手,执礼太监立刻叫道:“众臣平身!”

 众臣都拜谢起身,萧太师亦是起身重新坐了下去,燕国开国之时,测国运,那是火德之运,所以燕国历代的皇帝都是穿着大红色的龙袍,并非普通意义上的黄龙袍。

 皇帝陛下坐在云装饰的龙座上,远远望去,还真如一团火焰在龙坛上燃烧。***朝堂先是一阵沉寂,片刻之后,皇帝才轻轻咳嗽一声,执礼太监立刻道:“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话声刚落,立刻出来一人跪下道:“微臣御史台侍御史张慎有本要奏!”他抬头看了皇帝一眼,才继续道:“微臣弹劾太仆寺典厩署令苏洵,以权谋私,自燕京马场私自调拨十三匹良驹以为自己所用。

 我燕国最为稀缺便是马匹,如今西北大营军马补给不足,苏洵不以国事为重,不为圣上分忧,反而以权谋私,私动国马,还请圣上明察!”

 韩漠这是第一次入朝,还不知道朝堂上的套路,不过看到朝议第一件事儿就是弹劾同僚,并非正儿八经的国事,以点界面,心中顿时明白,朝议的主旋律恐怕历来就是这般互相打击了。

 张慎说完,从袖子里掏出几样东西,举过头顶,道:“这是罪证以及证人证词,请圣上过目!”皇帝摆摆手,道:“不必了。”

 向一名官员道:“贺学之,你身为太仆寺卿,这苏洵私动国马,你可知晓?”太仆寺卿贺学之是贺氏家族的人,那是与萧家一派,而苏洵是苏家的人。

 他自然是落井下石,立刻出班跪倒:“回圣上,苏洵却有不轨之举,微臣亦是多次告诫太仆寺大小官员,要尽心为国办事,效忠圣上。

 这苏洵有罪,微臣近亦是搜索证据,向圣上禀明,不想御史台张大人却率先查知此事,臣实在有愧,还请圣上降罪!”“这事儿既然是真的,回头将苏洵交给大理寺。”皇帝看起来很疲倦,淡淡道。

 此时却又有一官员出列跪倒:“微臣工部侍郎苏达启奏圣上,侍御史张慎所奏不实,有徇私报复之嫌,实该治罪。”

 张慎回头怒道:“苏大人,你这话从何说起?”苏达看也不看他,大声道:“圣上,苏洵自太仆寺调出十三匹国马属实,但却并非私用,而是我工部所调。”

 “工部所调?”贺学之作出疑惑之:“你工部调我太仆寺马匹,我身为太仆寺卿,为何不知道?你工部调我马匹,又是所为何事?”苏达淡淡道:“贺大人那几好像不在衙门里吧?

 贺大人理万机,想来那几是另有他事,我工部差人前往太仆寺签调拨文书,贺大人却是没有踪迹,所以找上了典厩署。

 好在典厩署令是有权调拨三十匹以下骏马的资格,所以苏署令签下调拨令,调出十三匹骏马交给我工部使用,至于以权谋私,微臣实不知从何而出?”

 贺学之脸色变了变,苏达这话连守带攻,可说是相当厉害的,一来是要替苏洵解围,而来却是直指贺学之身在其位不谋其事,在办差之时却无踪迹,这属于怠职之罪。

 刚刚就任工部尚书的萧怀金冷笑一声,向苏达问道:“苏大人,我是工部尚书,却如何也不知道工部调拨了马匹?”萧怀金是苏达的顶头上司。  M.SsVVxS.cOM
上章 权臣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