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之还珠风流 下章
第189章 归恨结底
 毕竟按照官场的潜规则,办事不利最多就是一个渎职的罪过,大不了就是罢官、丢官,严重者也不过就是充军发配的惩罚,而一旦查出贪腐大案,那可就免不了杀头的处罚了,严重者还会门抄斩,女发配边疆给披甲人为奴。

 而和大人寓意力保山东众官不失,也是力保自己不失,力保自己地盘不失,毕竟他是正一品的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兼御前大臣,兼理藩院尚书等数十个头衔,可谓前倾朝野,但若是没有下面封疆大吏的支持。

 也不过就是一个空壳子罢了,尔泰前世经常看官场小说,深谙官场之道,此时又身在其间,自然耳聪目明,听出了和大人言语中力保山东众官不失的意思,便没有与他争辩,只是顺着他的话说道“常言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乃是国家存在的基石,只有让百姓生活安定了。

 国家才能稳定。”“呵呵,小福大人真是心系黎民百姓啊,不怪圣上、老佛爷对你青眼有加,简拔重用,当真是独具慧眼,令我等钦佩之至。”

 提到圣上和老佛爷的时候,和大人双手抱拳,至于脸颊左侧,做敬上之意,同时也通过称赞圣上和老佛爷圣明来夸奖尔泰,让人听起来十分受用。

 “和大人言重了,这都是皇上和老佛爷对我的抬爱罢了,尔泰何德何能,哪当得起和大人的夸赞。”尔泰一副谦逊的模样,说到皇上和老佛爷的时候,而是扬手拱拳敬上。

 “小福大人就不必过分自谦了,连圣上和老佛爷都对你赞不绝口,我哪敢不夸奖你呢?哈哈…”随着两人的一番谈话,尔泰与和大人也算是熟悉了起来,和大人便与他开起了玩笑。“岂敢岂敢,和大人折煞福某喽。”见和大人主动与自己开玩笑,尔泰便也不好拿大,便亦半开玩笑的对和大人拱拳道。

 之后两人便随意的聊起了闲篇,福伦也不时的话,三人都像是提前商量好了一般,再不提山东之事,且面上都是一派和睦之,嬉笑畅谈,好一幅‘同僚情深’的画面,不过至于心中是不是各有计较,那就只有三人自己知道了,说话间,时间不知不觉的就过了四更天,大臣们陆陆续续都进了朝房,一时间气氛热闹了起来,文武百官先是互相拱手寒暄、客套一番,随后又三三两两的找自己熟悉的人聊天,等候着太监传旨进殿。

 而福伦与众官打过招呼之后,便向尔泰使了一个眼色,两人走到一处僻静点的地方,福伦低声音小声问道“尔泰,你怎么突然想起问和大人钦差大臣的事情?”“没什么,只是随口一问罢了,我想知道,和大人有没有争到这个头衔的想法。”尔泰随意的一笑。

 “听他刚刚的意思,似是在为山东大小官员开,只说他们平不利,将贪污受贿一节规避过去了。”福伦在脑海中梳理了一遍刚刚和大人的话,而后说道。

 “嗯,我也听出这层意思了,看样子,和大人怕是与山东众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意思啊。”

 “你之前一直做御前侍卫,对官场上的道道不是很清楚,现任山东巡抚卢正平正是和珅的门生,泰安知府还是他三姨太的胞弟。”

 福伦低声音将山东关于与和珅之间的关系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尔泰,原本这些话他是不会对尔泰说的,而且也没有必要说,不过此时尔泰已然侧身官场,福伦自是会将其间的利害关系说与尔泰知晓。

 “原来是这样…”听了福伦的话,尔泰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随后又蹙起眉头,不无担心的小声说道“阿玛,您别忘了。

 济南知府可是你的妹夫,他也深陷此案之中,若是这钦差大臣的头衔落到和大人或是其他人手中,那可就对我姑姑一家不利了。”

 “嗯,既然你什么都知道了,我也就不瞒你了,对于钦差一职,皇上心中已然有了计较,一个是和珅,令一个是刘墉。”

 福伦将皇上心中的意思对尔泰和盘托出,紧接着亦蹙起眉头补充道“若是和大人担任钦差,定然会力保山东众官不失,当然了,为了搪皇上,以他的个性,肯定会多少揪出一两个官员来顶罪。

 而你姑父是济南知府,在此案中十分重要,若是把他出去伏法,那怕是山东巡抚甚至直隶总督都保不住,再加上朝中尽知济南知府是我的妹夫,和珅他一定不会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的。

 而最让我担心的是,这个钦差的头衔会落到刘墉的头上!”听完福伦的忧虑,尔泰深有同感的点点头,担忧道“刘墉大人他为人正直清廉、刚直不阿,眼中不得半点沙子,连圣上有时候都让他三分,若是让他当了钦差,我想他是不会买你的面子的,定会从严处罚的。”

 “哎,这也是我担心的,你姑父他做下了不可饶恕的过错,上有负皇恩,下愧对百姓,赚个砍头抄家的惩罚也是他罪有应得,可这就苦了你姑姑了,免不了要受他的连累…”

 提起尔泰的姑姑,福伦不住哀声叹气,显见得是对自己的妹妹疼爱到了极点,言语中出想要保全她的意思,这与他一贯‘大义灭亲’,对家人从不瞻徇回护的处事风格大相径庭。

 尔泰自也不想让美动人的姑姑有丝毫的闪失,因此他才想要极力争取到钦差大臣之职,他心中已然打定了主意,既然皇帝拿不准到底该选和珅还是刘墉当这个钦差,那最好就谁都别选。

 而至于钦差的大帽子能不能落到他尔泰的头上,那就要看老佛爷的耳边之风了,想罢,尔泰神色郑重的对福伦道“阿玛,我料想今上朝皇上必会询问众人对钦差人选的看法。

 而这干子大臣们,别的本事没有,察言观还是有一手的,他们想必也猜到了皇上在和大人和刘大人之间抉择不准,肯定会一派支持和大人,一派支持刘大人,咱们爷俩就静观其变,发现哪发实力弱了,便支持那弱的一方,如此再让两方达成平衡。

 这样皇上便更加难以抉择,保不齐钦差的大帽子会戴在我们福家的头上。”“你说皇上会选我们福家人做钦差?”听了尔泰的话,又见尔泰神情严肃,好似成竹在,福伦顿时用诧异的目光看向他。***

 “你说皇上会选我们福家人做钦差?”听了尔泰的话,又见尔泰神情严肃,好似成竹在,福伦顿时用诧异的目光看向他。

 “阿玛,您为朝臣已有二十多年了吧,您还不了解咱们这位主子吗?”尔泰笑着反问道,看向福伦的目光中含义颇深。“你的意思是说?”福伦读懂了尔泰投向自己目光中的含义,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阿玛,您想到的是什么,那便是什么。”尔泰笑着回道。一般来讲,从古至今官场上的人讲话那都是云山雾罩的打机锋,说话只说三分。

 不过父子之间断不是这样,一般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但眼下是在朝房之中,人多眼杂,因此尔泰与阿玛福伦说话,也是尽量的云里雾里。

 而福伦能在精明、擅权的干隆手下做二十多年的朝臣,政治智慧固然不低,自然明白了尔泰的意思。尔泰的意思是说,干隆为了平衡两派的势力,自然会选第三方中立方担任本次钦差大臣。

 而他们福家,正是中立方,且从祖上便忠于大清历代帝王。纵观古代王朝,无处不充斥着相权和皇权的矛盾。

 但从大清朝起始,皇权一向高于相权,从未出现过帝王大权旁落的现象,而一向极好揽权又天资精明、聪慧的干隆,更是将帝王之术玩的炉火纯青。

 好比刘墉是清官、是廉臣,和珅是贪官、是臣,干隆心中对他二人的所作所为都跟明镜似的,按照一般百姓的理解,是贪官都该杀,是清官都该提拔,但为何皇帝明明知道谁人贪财、何人清廉,却又即用清官、又用贪官呢?

 其实这就是出于平衡的需要,因为不论你是清官也好,贪官也罢,只要你做到了高官甚或九卿之首的位置,势必要有底下的人追捧方能将政治指令和影响散发出去,否则你的政令将会出不了衙门半步便走了样。

 而这些追捧者,便是为你的众,你呢又是他们的首脑,故而就形成了‘朋’,如此一来,底下的官员都听你的,那皇帝的命令谁听呢?那朝廷、那江山社稷,岂不成了官员的江山社稷了吗?故而皇帝对于朝中重臣,是既用又防,生怕相权加强盖过了皇权使自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所谓的‘用’则是皇帝即重用这一派,同时又重用另一派。

 而所谓的‘防’,则是皇帝高高在上居中调节,让两派达成平衡,互相牵制,如果某一派忽然高于另一派,皇帝则会倾斜与弱的一派,让两派再次达成平衡。

 如此一来,皇权就得到了彻底的巩固,底下的官员也不管是谁的人,也只能跟着首脑听皇帝的,归结底,就变成了依附于皇帝而存在了。

 皇权便达到了至高无上、无人撼动的巅峰,对于皇帝的帝王权术,身为朝中重臣者不可能不了解、也不可能不清楚。  M.ssVvxS.com
上章 穿越之还珠风流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