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总不能说实话
她飞快就跑出了院门,几乎没人注意她,正在干活的大嫂罗月娥抬头瞧了一眼觉得好像是张小妹出去了,便埋头继续捡大米里的石子。里仁街上有个
人诧异道:“这不是张家小妹么,你哭哭啼啼的作甚,张世才抢你的糖萝卜了?”
张小妹沿着街一路跑,坐船都忘记了,只顾向东南方向跑,吴园就在那边,她是知道地方的。
只要脚步不停,就能离张宁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的感觉让她心里难以忍受的难过好多了,她是又哭又笑,眼前好像已经看到了张宁那淡定而温和的笑容,闻到了他怀里阳光般清淡的气息,那种安稳的叫人暖洋洋的难以描述的感觉,就像家里的生意逢淡季没有活儿的时候躲着偷懒的舒服,心情好极了。
没有任何招人喜爱的东西有那音容令人沉
,她的脑子里闪过自己的手被那双温暖的大手覆盖的悦愉。
过了两条街,从一道石桥上过去就秦淮河南岸。不料发现大街上有一大队人马挡住了去路,好像是一个大官的仪仗,有拿着“肃静”
“回避”等字牌子的差役,还有旗、伞盖、皮鼓等等排场,车马轿子和步行的队伍有板有眼地从街中间大摇大摆地行进,速度还慢
的,仿佛在享受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故意让行人驻足观看一般。
百姓行人自然不敢上去,都避在道旁等着,张小妹也只好停了下来。敲锣打鼓的气氛影响了她的情绪,她也不好意思哭了瞧瞧摸出手绢擦了脸,无奈地站在人堆里。
注意力被这么一岔,张小妹渐渐从激动的情绪中回过神,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跑到这里来…就像刚刚从梦中苏醒,渐渐发觉梦里的东西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好梦还是噩梦都是虚无缥缈的。
哥哥肯定要撵我回去,然后自己也会觉得自己太任
、不懂事,而且还不听话,哥哥不是叫我学很多东西么?这时大街上的仪仗缓缓过去了,街面上重新被市井各
众人占领,恢复了喧嚣杂乱的人
。
张小妹却站在原地,不再往前跑了。不知过了多久,听见对面一家楼上有个老婆婆正在嚷嚷:“回家
饭了!”张小妹愣了好一阵,终于转身重新走上河面上的石桥,动作软绵绵的好像一点劲都没有。
***小妹的“相亲”张宁果真没去,那天他去参加了另一个应酬。一个同窗梁守诚年初去北京参加会试、落榜后游历了数月,现在回乡来了,几个同窗好友团聚算是为他接风洗尘。
那梁守诚和张宁平
来往不多,有差不多一年时间完全没联系了。张宁赴宴主要还是因为另一个同窗罗锦的再三邀请,罗锦是个八面玲珑的人,上回送杨四海进京赶考就是他牵的头,张宁能认识江浙才子苏良臣也是通过他的关系。
反正近
张宁就没什么事忙,这种应酬去参加参加、结
些三朋四友也不算坏事。人生有进退缓急之道,有时候急不得,削尖脑袋还不如索
混吃混喝。
因为应酬是在大白天,秦淮河上的画舫在白天反而没甚风景,于是大伙儿约在莫愁湖畔的状元楼。也是个喝花酒娱乐一条龙的地方,名气虽比不上旧院,可也算个纸醉金
之地,关键是白天视线好,那边湖光水
风景不错。
席间有陪酒侍候的姑娘、有行酒令谈风月的女史,总之在张宁眼里一律全是“三陪”小姐。在这种寻
作乐的地方,就没什么男女礼仪可讲了,男男女女各种调笑逢场作戏,很自由很轻松。
张宁感觉不太自然的是陪坐在自己身边斟酒的姑娘有事没事老往自己身上蹭,别的姑娘都没有这么明显,偏她这样,很少参与这种场合的张宁面对大庭广众很有点不习惯。
梁老表还未顾得上说京师见闻和游历的逸闻趣事,倒先说起另一个同窗来了,那个人张宁也比较
,便是矮子杨邻杨四海。梁老表叹道:“南京过去的我认识的人中,会试上榜的就只有杨四海。”
“知道知道,上回他们厢敲锣打鼓报喜的,不就是杨四海殿试被点中二甲么?”罗锦随口道,好像天下没有他不知道的事似的。比较低调的才子苏良臣这时也无不羡慕的开口:“去年上桂榜,今年立刻就中金榜,不枉咱们私下里说他才学不俗。”
张宁跟着附和了几句,没说什么。以前和杨四海有点矛盾,幸好去年大伙送他去应考时,席间轻描淡写地化解开了,此时便没太多感想。
要不是以前的张宁羞辱别人个子矮,估计他对杨四海也没多少印象。印象里杨四海的样子非常年轻,可能还比张宁岁数小,连着中举人、进士,实在不是一般牛。他这样不声不响就成了,叫人家考到头发胡子花白的老夫们情何以堪。
大明朝疆域万里人口亿计、进士却非常少,但凡进士出身的人没一个不是人
,张宁的记忆里就一大堆经书,他很清楚这玩意不是光靠死记硬背能行的。
“四海不是咱们凡夫俗子能比的。”有举人功名的罗锦忍不住又说了一句。他端起酒杯巡了一圈,接着说:“咱们还别不信资质,我以前就是和四海一个儒学读书,给你们说件小事。
去年秋闱之前,不是传言平安兄咱们应天府才学第一么,大伙就猜起了谁会是解元,你们想想杨四海是怎么答的?”提起那事儿,张宁微微有些尴尬,当时传言自己应天府才学第一,还不是以前的张宁自己给嚷嚷出来的…
不过如果以前的张宁没死,今年是他去参加会试,能不能上榜?这倒是个
,反正现在的他去考肯定没戏。
要说科举读书这条路,杨四海和以前的张宁都很有天份,自己反而比较凡庸了。前世连个重本也考不上,而考清华的难度和考进士都不是一个等级。
“杨四海平
里看起来
谦逊的,他应该会说解元是平安兄吧?”梁守诚猜道。张宁淡淡笑了一下,什么也没猜。苏良臣毫无压力道:“我和你们又没在一块儿进学,怎么知道?”罗老表摇摇头:“梁兄啊,你和我一般,也是个凡夫俗子。
我来告诉你们杨四海怎么答的…他说如果以后想考会试殿试,现在是不是解元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好像是个冷笑话,讲完了众人还没回过味来想明白“笑点”在哪里。张宁倒是马上明白了,说道:“四海目光远大、见识不凡。”片刻之后大伙儿回过味来,无不唏嘘感叹一回。
进士的材料就是与众不同,当时马上就秋闱了,大伙无不一门心思扑在上面,人家就开始想会试殿试了,思想境界不在一个层次。
大伙儿聊到这里,罗老表终于忍不住转头看向张宁:“平安兄为何不参加今年的会试,反倒当起官来?您和四海可是咱们贡院齐名有才学的人!”罗老表开口问起,包括苏良臣都立刻投来了目光,显然诸生都对这事儿好奇,只是不好问起。
张宁一语顿
,总不能说实话,皮囊下换了个人以前的平安兄考这个行、现在的平安兄现做八股文章根本就毫无水准。
他本想自认不如人,但不知怎地心里冒出一股子好胜心来,毕竟是年轻人谁也不甘愿说自己不行!特别是自己曾经还羞辱过杨四海的学问,怎么别人中进士了就立马装孙子?
他内心里的骄傲心理被
了,恍若有一个声音说:老子做八股文章不如人,但总有地方比别人牛!他欠了欠,故作淡定道:“非人人都要进士出身,当今杨少保也不是进士。”
杨士奇,布衣出身连个秀才都不是,教过书肯定有学问,但就是没考中过功名,现在是天子身边头等红人,太子少保、华盖殿大学士、礼部左侍郎兼兵部尚书,内阁阁臣身份领六部事前所未有,圣眷无人能及。
杨士奇不是进士,但他是随便一个进士能望其项背的吗?“佩服佩服,平安兄有大志也。”罗老表等人只能这么恭维一句,不能再说其它了。因为杨士奇是个特例,通常来说要有所作为,进士出身会比较靠谱一点。所以众人无话可说。***张宁在衙门里读到一份邸报,胡“部堂”要到南京来了,他确实是退居了二线。
接着又拿到了一张拜帖,名字是顾
寒。张宁立刻就明白了是谁,此时他正在吴园,暂时是
园子那种人,实在不便接待“顾
寒”遂差文君去递信,下午去她的下榻处拜访。
地点是在青溪上游覆舟山不远,这地方也是南京城除旧院外最纸醉金
的四大去处之一,青楼酒肆艺馆等娱乐场所非常多。
她回南京来住在这地方,或许是对从小生长的这种环境比较熟悉?张宁和送拜帖的人一道循着青溪骑马而上,现在有车有马了走陆要效率得多。
过了竹林街,来到一栋二层楼房的门口,只见有不少短衣在忙活着搬东西,眼前的状况就像是在搬家一样。
这地方根本不是一家客栈,而且方泠以前是教坊司籍的人、并无房产田产,这宅院应该不是她名下的财产,她在这个地方干什么?
张宁有些疑惑地被带着穿过楼阁,来到里面的一个园子,又穿过一道月
门才见着方泠,和她一起来
张宁的还有桃花仙子。
“平安先生大驾光临蓬荜生辉。”方泠笑
地微微屈膝作了礼,松松散散的动作非常随意温柔,一如她穿的素
对襟半臂,看起来淡雅轻松。张宁拱手回礼,又看向一旁的桃花仙子,因在外面就没有招呼,只道:“幸会幸会。”
二人请他进房中用茶款待,她们看起来情绪不错。前阵子新皇颁布了一道圣旨,宣称建文诸臣无罪,要为他们恢复名誉,那些被抓了的和做奴隶都归还田土为民,所以方泠等现在不再是“罪人”也许那道圣旨对她们意味着新生,因此她们的脸上感觉出来了生活的希望,大约是这样。
m.SSvV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