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平安传 下章
第27章 张宁还得等等
 张宁随口谦虚道。胡滢见周围没有了外人,便微笑道:“其中一项寥寥数言大有包含,平安惜墨,骂词儿倒记得很详细?”张宁镇定地解释道:“骂词儿是她情绪失控时所言,那时心理防备较低,也许正有线索。”

 胡滢呵呵一笑:“看来老夫找你为副没选错人,你我见解略同。比如‘滥杀无辜侮辱妇人’八字,侮辱妇人便罢了,滥杀无辜又是何故?我们还没杀人。故而今天的审讯也是有收获的,至少让她开口了…关键人物还是宫女周氏,我们得从她身上掏出东西来。至于其他牵扯的人,没什么价值,那些人如果知情也不会冒那么大风险在选秀女的时候作弊。

 还有锦衣卫抓到的那个桃花山庄的人,是否与案情有关暂时也只是猜测。”“胡部堂言之有理。”

 张宁不动声地拜道。事到如今他隐隐猜测到:胡滢选自己过来参与这样重大的刑讯,绝不是他说的‘没选错人’的理由,自己一个刚进官场的小官,什么人不选偏找自己?张宁想起胡滢在审讯的时候有一句话”桃花山庄和你有什么关系,他们有什么背景”怕是大有深意。

 既然东宫御史弹劾钦案的幕后主使是汉王,胡滢为何偏要往桃花山庄这号人身上扯?恐怕不相信主使为汉王的人是皇帝,胡滢夹在皇帝和东宫之间,所以要找一个与东宫关系密切的人?但他为什么不找于谦…***阴天天色灰蒙蒙的,也不知是天气影响了张宁的心情、还是灰暗的心情影响了看事物的眼光。

 冬天的北京城颜色十分单调,草木枯萎凋零,除了皇城那边居民区的灰、棕等黯淡之最为常见,就连人们穿衣服也不如南京那边喜欢彩

 不过秋冬的萧瑟,也只有北方的感受更明显了。张宁下值回到家里情绪不高,话很少。王振几次遇到他一副言又止的样子,倒是好像有什么话说,张宁也懒得过问他。

 晚饭是何老头做的,将就昨天的剩菜,另外炒了个很难吃的素菜。主客二人默默吃饭,这时王振才开口说道:“平安兄,能不能借我点银子?”

 “要多少?”张宁随即问道,转念想着他是不是有了别的打算,借了银子会赶紧滚蛋,便不再问了一句“王兄要做什么用?”

 张宁承认自己是比较世俗的一个人,还无法做到敢爱敢恨,自己厌烦的人还能假惺惺称一声“王兄”对想要爱护的人却只能默默无声。人生能做到真情的又有几人?“五两…”王振低下头道,张宁理解向别人借钱的心情。

 但这厮也开得了口,开口就要老子两个月的工资。王振顿了顿又道:“实话相告吧,我在家里时已经想好了,想进宫去谋口饭食。

 按照朝廷选宦官的律法,我早已过了年纪、而且要有几个兄弟才行,所以没法走这条路子。惟今之计,只有自己找人动刀。”张宁听罢愣了愣:这个王振还真是要去做宦官?!

 难道他会变成历史上那个有名的太监?“前些我在看《大明律》,律法不是止民间自宫么?”张宁问道。王振道:“律法是这么规定的,但不过是在纸上写写而已,没人去管,只是不一定能被选进宫里。”

 张宁便劝道:“王兄身有功名,有家有室,是否再考虑一番,除此之外没有出路了?”王振摇头冷冷道:“我对才学有自知之明,而今三十有余有个生员功名已是到头了,连举人都考不上,科举之路是不指望了,况且又惹上了官司。

 再说那玩意留着无非就是传宗接代和玩妇人,我早就看淡了,就那么点事有多大意思?”确实就那么点事,但也不是完全没意思吧,敢情邻里谣言他是天阉确没冤枉他?

 如果真是天阉,割掉图个前程也不算亏。太祖朱元璋祖制宦官及后宫不得干政,但永乐帝以来重用宦官以及内阁渐参与决策,体制已经向“三权分立”的格局发展了:君权、相劝、宦权。

 相互依存相互制衡。从大众向上爬的出路来看,君权就别想了,除非造反成功,国朝处于前中期难度极高,几乎违背历史规律。

 而相劝甚至于普通的文官权力,也是很不容易的,寒窗苦读数十载,能得举人进士的有多少,之后做官的又不多除非是进士,能混到相位更是凤麟角。

 宦权虽同样不易,大内宦官数以万计不是什么宦官都能有权的,但相比之下,宦权的门槛就非常低了,割掉就有机会,比熬几十年简单吧?

 其实国人的功利是非常重的,光宗耀祖、有权有势,绝大部分人的追求。“作为同乡邻里,我就是劝一劝,如果王兄意下已决,银子当然可以借你。”

 张宁不想在他面前哭穷什么一个月只有二两半、刚刚当上官还得房租什么的,之前吏部发过五十两安家费存钱庄里了,五两他是有的,便痛快地说道“现在钱庄已经打烊了,明一早王兄随我出门,取出来便给你。”

 不料王振一听答应了,有点急不可耐的样子:“银票也可以。”张宁心道:我存的银票是十两面额啊,您不是借五两,有钱找我零?他沉片刻便道:“那也行,我去取银票。”

 待张宁拿了一张十两的银票过来,说道:“这是十两大通钱庄的银票,王兄顺便买些滋补之物…正好我也只有十两面额的银票。”

 他故意加上后面一句,心想王振也是个生员,处事规矩什么的总是懂的。不料王振恬不知更不体谅所谓“兄弟”的难处,厚着脸皮接了说道:“补品就算了,怕以后选不进宫里,有点准备总是没错。平安兄慷慨相助,我定不会忘记。”

 罢了,多给五两银子,只想他早点从家里滚蛋就行,张宁确实不太喜欢和王振这样的人来往。***

 一个人逃亡的难度取决于追捕者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像王振这样放火的看起来严重,其实真不算什么,王振就大摇大摆逃到京师来了还有心思找出路。

 如果他是杀了人,恐怕没这么淡定。还有比杀人更严重的,就像张宁可能扯上的钦案,如果要逃就很不容易了。所以他一开始就没打算逃,第二天仍然如常地去锦衣卫衙门的办事处上值。

 胡部堂也很快来了锦衣卫衙门,找王启年和张宁见面,开门见山地说道:“这个案子的关键人物是当事者宫女周氏,我们首先要查明她的身份才好做进一步的布置,她进宫时登记造册的身份肯定是假的、姓氏名字也是假的。一个没有籍贯、姓名、人关系可查的人,如何得知她从哪里来?”

 王启年认真地回答道:“除非她自己说出来…昨周氏开口说话了,能从口音听出籍贯么?”胡滢沉道:“口音是很正的淮语官话,没法查,就算猜测她是江淮人,又从何地查起?”

 张宁呆站着没搭话,本身他品级就最低,不说话反而显得礼貌。这时胡滢又道:“昨晚老夫想了一下,她那句‘滥杀无辜侮辱妇人’很有点含义。

 咱们由此可以在验证之前大胆推测一番:此女之父母近亲获罪而死,且非杀人偿命类案情,比如是建文遗臣,方至于周氏怀恨皇上一心为父母报仇。

 否则何至于她小小年纪就不顾死活、不顾忠孝来刺杀大明之君父?当然这是猜测不能作为依据,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尝试验证。”王启年点头称是:“胡部堂所言极是,如今了无头绪,先从这方面着手说不定就能找到一个口子。”

 胡滢微微一叹道:“只能试试,老夫暂时不想下令对她用刑,万一不小心死了,这黑锅就得老夫来背。

 用刑只有在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尝试。现在案情的方向还没摸准,事情很多,宜早不宜迟,今你们两人就去办这事儿:查档。”

 白胖的王启年一点都不迟钝,马上就说:“一般判了死罪处决的案卷,最终都要经过大理寺复审,在大理寺就能查到几乎所有的卷宗。另外还有一类是东厂锦衣卫办的钦案,要关押执行都会经过北镇抚司诏狱,卷宗在关白本卫可查。

 咱们从这两处入手便可,大理寺的案档知会大理寺卿即可协助查阅,但锦衣卫本卫的卷宗咱们外臣无权审查,得先请旨才行。”胡滢道:“如此,老夫修书大理寺,东海今天就带几个书吏几个锦衣卫到城西三司法去督促审查。

 锦衣卫的卷宗,由平安来督促,等老夫请旨之后实办。卷宗繁多,为了缩小范围老夫列出几个条件:第一,永乐八年到永乐二十年三月的案件。

 第二,涉及建文遗臣及类似案情者,杀人放火作犯科的可以排除。第三,膝下有一女估计年纪与周氏相仿的。”

 王启年和张宁都拱手领命,王启年道:“建文遗臣在永乐初被杀甚众,但从永乐八年后就不多了,加上第三个条件限制,范围不会太大。此事大有可为也。如果再加上江淮籍贯,那便更少了。”

 胡滢道:“先不排除江淮以外籍贯,可以挑出来以为重点。”俩人一唱一和,根本就是想把罪责往建文遗臣身上引,或者说本身就这样怀疑,只是缺乏证据佐证。张宁琢磨着:怀疑建文遗臣可能是皇帝的心思,所以胡部堂他们才如此热衷。

 如果证实这件事是建文遗臣所为,那么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就是为汉王开嫌疑了,张宁总算明白了自己在此事中的价值。

 如果没有真凭实据,胡滢是不敢随便栽赃在神秘的建文帝身上的,不然就有和汉王勾结的嫌疑。胡滢吩咐完差事就走了,王启年也赶着去办差,张宁还得等等,没有圣旨多大的官也无权去查锦衣卫。  M.SsVVxS.cOm
上章 平安传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