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谨言 下章
186第一百八十五章
 东南亚等地殖民反抗运动引起了英法等国警惕。就他们商议是否该从印度派兵镇-时,华夏西南几省陆续边界布下重兵,面对找上门各国领事,龙逸亭等人回答是,以往万一。

 万一缅甸越南打起来,炮无眼,总要预防一二。

 理由正当,加上云南广西两省军队并未越过边境线,即便英法等国领事意识到华夏人目绝对不“单纯”也不可能强硬让他们把军队“收”回去。

 现华夏可不是任由这些欧洲列强指手画脚,圆捏扁地方了。

 继北六省之后,列强们总算见识到了西南这帮老兵痞子厉害,强硬却也同样圆滑,像是个团起来刺猬,让他们无处下手。

 法国人不免想起之前被龙逸亭干脆利落从云南“礼送”出境“屈辱”英国人则思索,龙逸亭等人所作所为是否得到了华夏联合‮府政‬授意?

 若真是如此,那是不是意味着华夏‮府政‬已经间接表明立场?

 可无论如何,东南亚燃起火苗也必须熄灭,三千印度人组成军队,英*官带领下开进了缅甸和越南。别看阿三们白人老爷面前低头哈,一旦面对“地位”比他们低家伙,动起来手绝对不含糊。

 印度有不少英国人开办兵工厂,哪怕生产出武器稍显落后,也足以让这些包着菠萝头阿三们威风抖擞。

 声是驻印军行进中响起,对地形熟悉帮了当地人大忙,一小股一小股反抗势力,分别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对“远道而来”军队发动袭击,声纷杂,汉造和老套筒声混一起,日本年式步特有声音格外清晰。

 “日本?”

 英*官皱眉,虽然日本是英国养亚洲一条狗,但这条狗是不是如表面上听话,英国人心知肚明。

 一直叫嚷着亚入欧日本人,对扩大领土,侵占他国野心从未消失过。只要不触动自己利益,约翰牛并不意日本口指向谁,但若是这条狗打算反咬主人一口,该怎么办?或者说,这条狗打算换个主人,该怎处置?

 英国人开始阴谋论了。

 虽然当地人打了驻印军一个措手不及,但实力上差距仍相当明显。

 随着炮声响起,反抗军声变得稀疏起来,英*官--出了指挥刀,队伍中几个鼓手敲起了鼓点,包着菠萝头印度兵以密集队形冲向了已经-暴---藏身处敌人。

 这里远离欧洲战场,驻印军战术还停留拿破仑时期密集冲锋阶段。

 战斗结束得很,除了逃跑和被打死,驻印军抓获了十一名俘虏,从他们手里收缴武器可谓五花八门,有华夏生产老套筒汉造,有日本生产村田步,有法国夏斯波,甚至还有几杆英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被淘汰老式步

 这让英国指挥官很难判断武器出处,但无论怎么想,有嫌疑都是华夏人和日本人!

 俘虏们起先不肯开口,当他们被狠狠揍了一顿之后,终于有人撑不住了。

 一个着鼻血,被打断了两颗门牙当地人,颤抖着声音说道:“只有头领和他身边人知道是哪里来。”

 “很好。”一名英*官走到这名开口俘虏面前,对随行翻译说道:“问出他们头领藏哪里,我可以饶恕他性命。”

 翻译将英*官话告知跪地上俘虏,俘虏立刻说,他知道,他愿意带路!

 军官满意了,下令十五分钟后军队出发。

 “这只是一次乏味旅行。”

 对这些驻印军中英国人来说,比起欧洲战场上同僚,这样战斗简直和一场游戏没什么区别。

 可常言道,粗心大意是要吃大亏。

 行进驻印军丝毫没有察觉到,他们正被那个貌似“软弱”俘虏带进一个死亡陷阱…

 越南和缅甸战斗开始后,云南督帅龙逸亭和广西督帅唐广仁接连给京城发了电报,请示一旦被对面战斗“波及”该如何处置。

 接到电报楼大总统一呲牙,还真是两老油条!

 “回电,告诉这两个老兵痞子,子弹飞进家里,你说该怎么处置?”

 龙逸亭和唐广仁从电报室出来,嘿嘿笑了两声,随即下令,一旦有子弹飞过来,就视为对华夏进攻,马上予以还击!

 命令下达后,从老兵痞子到小兵痞子都很‮奋兴‬,摩拳擦掌,等着“反击”机会。可让守边境兵哥们郁闷是,等了两天也没一颗子弹飞过来!

 “这想捡个便宜都捡不着啊。”一个兵哥低声嘟囔了一句。

 “便宜是那么好捡?”另一个兵哥说道:“耐心等着吧!“

 就像龙大帅说,缅甸那边可有一块地盘本来就是他们,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机会,不抓紧了,难不成要眼睁睁看着到嘴边肥掉地上?

 东南亚反抗运动殖民者眼中成不了气候,他们现主要关注点仍欧洲战场。

 十二月底,协约国和同盟国都已经制定好来年作战计划,战双方都希望能打破持续至今僵局,他们1916作战计划,全部进攻为主。

 不同是,协约国首脑们一直没有就发起进攻具体时间按达成一致,而且错误将牵制东线和南线战场德军重任交给了意大利和俄国。两国拖延德军进攻脚步时,英法联军将西线对德军发起进攻,一举歼灭敌人!

 向来喜欢盟友一刀意大利,外强中干,沙皇统治摇摇坠俄国,真能承担起此等重任?

 或许只有当事实摆眼前,协约国其他成员才会知道。

 同盟国作战计划几乎与协约国同时出炉,相比起成员众多,首脑也多协约国,同盟国行动力和执行力就要得多。实际上,只需要德国任总参谋长法肯豪森,向德皇威廉二世提一份战争备忘,并写明,德国主要敌人是英国,但德国现还没有能力占领英国本土,就只能另想办法,先把英国欧洲大陆有力盟友法国给灭掉,如此一来,胜利女神就向德国招手了。

 这份战争备忘是圣诞节前夜提出,威廉二世心情不错,通过得也相当痛。可是,无论是制定这份计划法肯豪森和威廉二世本人,还是如今仍争论来年发起进攻时间英法等国,都完全没能想到,这场战斗会如斯惨烈,整个欧洲大陆血,几乎都1916年战斗中干了。

 欧洲战局如何,短时间胜负,对华夏影响并不大,只要欧洲人继续打下去,华夏商品就能赚回大把外汇和金银。

 从罐头食品,药品,再到绒毯子,凡是欧洲战场上需要,华夏工厂都可以生产。如今欧洲各国工业已经基本转向军工,这些从华夏和其他中立国运抵食物和药品,就成为了战双方不可或缺重要物资。

 不只是北六省工厂夜不停工,全华夏工厂都忙个不停,工人们几乎睡觉时都能听到机器轰鸣声。西北三马罐头厂扩大了生产规模,蒙古草原牧民,甚至是西伯利亚牧民,都开始大量向华夏销售牛羊牲畜。

 南方各省产品和北方大同小异,宋武南六省创建工业区,规模已经隐隐赶上了关北工业区,这让李谨言不得不感叹,论起生意经,华夏永远不缺能人。

 罐头,香烟,糖果和酒类都是出口大户。

 销往欧洲香烟每次都能装整艘货船,尼德从瑞士给李谨言发来电报,如今欧洲各国食物供给尚未出现大问题,但若想买到紧俏商品,例如巧克力,糖果以及高等罐头和白面粉,就得到黑市去碰运气。

 从电报中,李谨言可以判断出,战争对战国经济破坏已经初端倪,但还不够,至少要再等半年,欧洲本土和大不列颠才会实行粮食配给制,到那时,黑市才会真正“蓬发展”同样,他派尼德到欧洲另一个目才有成功可能。

 收回华夏落外古董!

 从欧战还没开始,李谨言就心心念念着这件事,现机会终于来临。那些被摆到强盗博物馆里,本属于华夏人财富,该物归原主了。

 尼德已经不再是当初为了五千英镑就睡不着觉年轻人,他每天过手财富,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从华夏运来很多商品都能卖上高价,那些欧洲商人都会主动登门,捧着钞票,同尼德商行签订一笔又一笔价值相当可观订单。

 尼德商行受商品,就是罐头和香烟。虽然美国午餐也提前十几年问世,但是,有对比才能分出优劣,哪怕华夏卖到欧洲罐头和国内销售根本不是一个等级,比起美国小肥猪,欧洲大兵还是喜欢华夏罐头口感。

 不用说不会将烟丝吃进嘴里过滤嘴香烟,五颜六硬糖,各种口味压缩饼干,一杯热水就能冲泡,足以提供大量热能油炒面。

 还有华夏药品,用纸包裹,装小瓶子里镇痛片和磺胺,是战场上每个医护兵都要随身携带必需品。每次战斗之后,战胜一方打扫战场时,先搜罗永远是对方士兵身上急救包。

 虽然德国已经开始大量生产磺胺,英国也从不久前抵达大不列颠“马尔科夫”手里买到了相关资料,但他们生产能力永远赶不上战场上损耗速度。

 尤其是1916年,几乎每场战斗死伤都是以万为计算占位,这让李谨言永远不必担心他商品会没有市场。

 可惜是,条件所限,青霉素生产仍无法量化,即便是天才如丁肇,也不免出挫败表情。

 乔乐山安慰他:“人总有遇到挫折时候。”

 丁肇领情,为了排解郁闷,跑到实验室里把光气给合成了出来,这让事后得知李谨言相当无语。

 该说这些天才性格凡人无法了解,还是说天才心思你永远别猜?

 郁气被成功排解,丁肇继续投身实验,看起来这位仁兄是打算和青霉素死磕,不达目誓不罢休了。

 值得一提是,之前从美国归来留学生里,有三人也加入了乔乐山实验室。目前还只是负责简单工作,可从乔乐山反馈来看,这三个年轻人都相当不错。

 “我很惊讶,”乔乐山华夏语还有些怪声怪调,沟通起来却不成问题“只有两年时间,他们就能学到这么多,他们相当聪明。”

 “不只是聪明。”李谨言摇头,派去美国情报人员会定期将这些学子情况发回国内,李谨言比其任何人都清楚,这些年轻人留学期间是如何刻苦。除非必要,他们愿意将所有时间都花课业上和图书馆里,他们每个人记录下笔记都能装箱子,即便之前因为各种原因,对他们抱有“成见”教授,也必须承认,这些华夏学生对知识渴求永远不会枯竭。

 “这些年轻人就像是永远都水海绵。”

 首批赴美一百名学子,完成学业后全部归国,即便受到挽留,对方提出相当优渥条件和待遇,也没有一个人选择留下。

 “教授,我感谢您教导、”一名专攻物理学生,面对教授挽留时这样说道:“我学习,不知疲倦学习,为并不是我自己。我国家需要我,需要我学到知识,我必须回去!”

 一百个人,却说出了同一个答案。

 “这里两年,我恨不能一天有四十八个小时,让我能读到多书,学到多知识,是什么支撑我?是我国家,是教我识字,教我识理长辈告诉我每一句话。饮水思源,不能忘本。我是华夏人,我要回我祖国。”

 两年前,他们青岛和上海登上轮船,怀揣梦想远渡重洋,两年后,他们再次登上轮船,载而归。

 当他们乘坐轮船抵达港口,当他们双脚踏上熟悉土地,当他们看到看到鬓生华发,却仍亲自来接他们师长和亲人,少年们再一次深深鞠躬,直背脊,昔日远行少年们已经长成,他们碧海蓝天下发下誓言犹耳际,而今,他们对师长说出话却只有一句:“先生,我们回来了!”

 李谨言没有亲眼看到码头上发生一切,却能从记者拍下照片和报道字里行间中描绘出当时场景。

 一百名学子,却带回了无数希望。

 留学生们专业不同,却无一例外是其中佼佼者。

 其中有十一人来到了关北,他们走下火车后,去第一个地方是关北中学,做第一件事,是将他们耗费两年精力和心血抄录下来书籍,记录下来笔记,全部交给学校里校长和先生。

 纸张都被保存得很好,字迹也十分清晰,可见这之于笔记主人是何等珍贵。如今,他们却毫不犹豫拿了出来。

 “两年所学,于此,愿能微绵力。”

 有两人选择关北中学任教,另外九人,三人加入了乔乐山实验室,两人被研究无线电邹成功父子请去,另有一人被财政局任局长收罗,为不是让他军‮府政‬里工作,而是为北六省官银号储备人才。

 余下几人,一人进入机械厂,一人埋头农场,农场里人看到面皮白,嘴边刚长出胡子娃娃下地样子,眼珠子差点掉地上,这留学还有专门学种地?

 仅余一名学习法律,却被楼大总统一纸电令要去了京城,僧多粥少,展部长那边要人,楼少帅也得放人。

 就这样,一百名归国学子很便被“瓜分”一空,等到李谨言回过神来,想再找找有没有适合做先生人时,连头发丝都不剩一了。

 李三少很无语,好这只是第一批,明年第二批留学生就要归国,他可以等。

 一场大雪之后,1916年元旦来临。

 关北城大街小巷都喜气洋洋,所有工厂全部放工一天,工厂老板们仿照楼氏商业集团做法,给每个工人都发了少半块大洋补贴,没发大洋,也有罐头,腊,饼干等福利。

 已经陆续有外省人来关北采办年货,成箱饼干罐头糖果和香肠被送上火车或是直接用马车拉走。几条商业街接从早上开门,人-就没停工,饭庄和旅店生意也格外好,比起往年,今年来关北采办年货商人居多,订货量也比往年要翻上了几番。

 李谨言难得清闲一天,坐桌旁夹着松子,听着广播里评书和相声,刚想感叹一句这样日子真好,就把一颗松子夹碎了,这已经是第六颗了。

 李三少还想再试,一盘拨好松子仁和栗子已经送到了他面前。

 “言少,还是我们来吧。”

 一旁围坐炭火炉旁剥栗丫头实看不过李谨言糟蹋东西,几乎是把李谨言手里钳子给“抢”了过去,一下一个,松子仁就摆了碟子里,三个丫头一起动手,一会就堆了一碟子。

 李谨言看看又被送到眼前碟子,抓起一把,扔嘴里就嚼。

 恩,很香!

 不会夹松子又算得了什么…

 楼逍进来时,看到就是李谨言一把一把吃松子样子,丫头们见着楼少帅,便不如之前那么随意了。虽说楼少帅并不像外头传言那么吓人,可丫头们还是忍不住有点怕他。

 等到丫头们下去,李谨言继续一颗一颗吃松子,他算是和松子杠上了,不吃完不罢休。

 结果刚捻起一颗,就被握住了手腕,楼少帅握着他手,将松子送进了自己嘴里。

 “少帅,盘子里还有。”

 “恩。”

 答应了,可还是继续截胡。

 李谨言无奈了,下一刻,嘴里就被喂了一颗“少帅?”

 楼少帅没说话,继续喂,李三少继续吃,直到碟子见底。

 带着茧手指擦过李谨言角,楼少帅终于开口了“二十了。”

 愣了一下,李谨言才反应过来,楼少帅是说他年纪。

 修长手指擦过李谨言脸侧,捏了一下他耳垂“二十加冠,我为你取字,可好?”

 取字?

 李谨言眨眨眼,楼少帅怎么突然提起这事?按理来说,取字也该是长辈取吧?不过看看楼少帅表情,李三少还是选择把话咽回肚子里,没说。

 难得楼少帅有这个兴致,取字,那就取吧。  m.sSVvXs.Com
上章 谨言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