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海南汽车走私大案
第五百一十五章海南汽车走sī大案
“离岛免税政策”的具体内容是指对乘飞机离岛(不包括离境)的旅客实行限次、限值、限量和限品种的免进口税购物,在离岛免税店内付款,在机场隔离区提货离岛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中,购买商品必须在离岛免税店内完成,它们一般都是指在指定城市内拥有离岛免税政策资格并实行特许经营的免税商店,
对于免税商店人们其实并不陌生,毕竟每座拥有国际航班的机场内都会在国际航班候机室内设有大小不一的免税店,只要在其中购买商品,并且不带着它们退出候机厅,就能带着商品享受免税待遇上飞机。而两国海关不会对它们重复征税。所以改革后我国许多游客第一次赴外国旅行,发现免税店商品质优价廉,经常在机场免税店里大肆采购,把货架上的物品一扫而光,把其他国家游客看得瞠目结舌。
但按照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安排,这种免税商店的范围远远超出了机场范围,建议里提出,要在在合适的城市比如海口和三亚市内开设多家免税商店,完全比照机场免税店的政策,对国内外游客限次、限值、限量和限品种的出售许多奢侈品。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众所周知,我国正在进行的“入世谈判”中一个主要争论焦点就是要大幅调整我国关税水平,尤其是谈判对手要求我国承诺入世后将削减大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到国际水平。现在杨星这个建议无疑是我们在谈判基础上大步后退,先打开了个口子,想必国家海关、税务局的领导得知消息后晚上肯定睡不着。
海南“洋浦风波”当初被人攻击原因之一就是想在洋浦先行试点免税区,然后推广到海南全全境,可惜计划中途夭折,但正因为在洋浦商店争论,随后上海张江保税区、苏州工业园等地再推出免税政策时,反而国内对此的反对声
就没有多大了,洋浦很不幸的成为第一个吃螃蟹,却被夹住舌头的倒霉蛋。
所以这次杨星他们投资洋浦,海南省除了给与杨浦开发区内货物免关税的政策外,还大度的免掉了投资前十年的所有税收,投资后十年所征税收全部返还开发区的极大优惠措施,但也没听见什么多大争议,可见机遇真的很重要。
但“离岛免税政策”毕竟有些超前,我国对高档消费品的态度一向是“
于征”就是不明令
止进口,但是要加上几倍的高关税让购买者知难而退,这源于建国初期中央反对奢侈浪费之风,提倡勤劳节俭的艰苦作风思路产生的政策。
可改革二十年,国内已造就了一大批隐形富豪,财富的增长自然让他们想过上更高档的生活。但呆在国内想采购奢侈消费品,就得白白多掏几倍的税钱,让他们深感不公平而不忿,而开放带来的出国旅行也不再是难办的事情。
所以许多富翁选择去国外尤其是邻近的香港大采购,怎样让海外游变成海外大采购就成了旅游公司的必修课。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前高高在上的大宗货物如汽车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比如进口家电手机等,也逐渐放身下段开始把目标盯上了国内
包鼓起来的中产阶层。这几年沿海走sī如此猖獗,导致程沧海上台后重拳加以清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毕竟走sī汽车、手机、摄像机赚取比正规渠道高几倍的利润的确让人难以抗拒。
乌兰其和杨星聊起此事感慨颇多,也对上报“离岛免税政策”慎之又慎,毕竟在这方面海南是有过惨痛教训的,他们想让《国际旅游岛》计划通过审批,当然未虑胜先虑败。海南当初可能的确寄予了中央的厚望,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改革重镇。但现在中央的经济重心已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和沿渤海湾经济区域,以及大力推进的西部大开发。海南想要重现辉煌,拿出的政策想法必须经得起各界质疑才行。
对于他们谈起海南因为走sī问题而导致众多改革措施夭折的事情,杨星的秘书们虽然参与了拟定《国际旅游岛》计划的全过程,但对这次轰动全国的走sī大案也只是从书面了解一些,对其中的来龙去脉不甚了了。现在有乌兰其这个省长在场,听到杨星和他都对此感慨良多,不由好奇的问起了事情的具体细节。
对于1985年在海南发生震惊全国,并且牵扯甚广的汽车走sī案,乌兰其作为海南省省长当然能了解到许多不为人知的内情,他只用一个字就道出了当时海南上层官员如何敢冒大不韪,挑战法律界限搞全民走sī,只源于真是“穷”怕了。
当年海南家底实在太穷,八十年代改革初期,在其行政建制尚未
离广东之前,每年仍需要省财政给予一亿元人民币的补贴。就是这样,海南每年能动用的机动财力,也仅有区区四百万元,几乎没有能力自主地进行任何一项基本建设。
在缺乏原始积累的情况下,海南人的心思就动到了别的方面,当时,国务院批转过一个文件,《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其中指出:“海南行政区可以根据需要,批准进口工农业生产资料,用于生产建设;可以使用地方留成外汇,进口若干海南市场短缺的消费品。”不过,这个《纪要》又明文规定“上列进出口物资和商品只限于海南行政区内使用和销售,不得向行政区外转销。”
而海南的领导们就从这个纪要里看出了政策的空子,他们想到的是走sī汽车。据当时主要领导说过:“进口1。3万辆转卖到内地,赚两个亿就行了。”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这个闸én一打开,
到一张批文,倒卖一辆汽车就可以赚个上万元。一时间,全岛陷入疯魔,人人争跑批文,个个倒卖汽车。在1984年上半年,海南的进口汽车才两千多辆,到7月份,区政fǔ一下子批准了1。3万辆汽车进口,比上半年的月平均数高出36倍。仅半年,全岛便出现了872家公司,个个直奔汽车而去。
而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最先发现这个商机并得以
到批文的无疑是那些拥有权力背景的关系集团,结果全国各地“具有红色背景的倒爷们”云集海南,连军方都被拉下水。海军动用军舰,以调防名义,把汽车全部换上军用车牌,到湛江卸船后,把军用车牌拆下,拿回海南继续运第二批。美国卫星发现中**方如此大规模调动,还以为有重大军事行动,结果发现卫星照片中码头上白茫茫的一片反光居然全是进口轿车造成,百思不得其解,这也成了军方大规模涉足走sī活动的源头。
这种行为显然瞒不了抬举。1985年初,中央指示由中纪委、中央军委、国家审计署等机构102人组成的庞大调查组,进驻海南。不久后公布调查结果显示,在一年时间里,海南非法高价从全国21个省市、及中央15个单位炒买外汇5。7亿美元,各公司用于进口的贷款累计42。1亿元,比1984年海南工农业总产值还多10亿元,这就是震惊全国的海南汽车走sī大案。
如果说海南走sī汽车大案还是在海南建省之前,乌兰其谈起海南建省后的另一次重大改革失误就是大家耳
能详的。而且中星国际最能赚钱的公司星华地产还专én对此做过一系列深入研究报告,以总结教训。
92年初,南巡讲话的精神由中央传向全国,其中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的意见让海南省看到了新的发展曙光,海南的特区效应也因此得到全面释放,既然如此许多人就盯上了资金回笼快,利益丰厚的新兴房地产业。短短几个月,这座总人数不过六百多万的海岛上竟就冒出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
平均每80个人一家房地产公司,这些公司当然不可能都去盖房子。海南房地产的热á迅速变质,变成了一个“击鼓传ā”的古老游戏,只是这次他们传的是地皮。根据乌兰其提供的数据,1992年,海南全省房地产投资达87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仅海口一地的房地产开发面积就达800万平方米,地价由1991年的十几万元/亩飙升至600多万元/亩,988年,海南房价为平均1350元一平方米,1993年达到7500元/平方米的顶峰,短短三年,增长超过4倍,即使是后来房价放开的大跃进时代也无法重现当时的疯狂
这场房地产盛宴再次吸引了全国注意力,毕竟只要一转手一块地皮就能获得三四倍利润,这样的获利简直是天降馅饼。而各类牛鬼蛇神都冒了出来,大家各显其能把身后的利益集团都给拉下了水。显然倒腾地皮的资金不可能都用自家的钱,最快最好的途径无疑就是行银贷款。于是海南政fǔ、行银、开发商结成了紧密的铁三角,地产开发商想尽办法从行银手里取得贷款,行银不仅充当起游戏的鼓手和输血机,有时自己也忍不住客串一把玩家的角色。
m.sSvv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