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商海惊涛 下章
第二百二十二章 第二百二百二十三章
 第二百二十二章山雨来风

 程沧海吩咐杨星,这些资料他会尽快提中央常委讨论,印尼和香港的事情可作为重点,洪灾的论调要和缓一些,国家领导们虽然不喜欢报喜不报忧,但危言耸听也不合适。杨星心底叹气,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贵为总理的程沧海也一样又无奈啊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总理大人对他的100亿美元计划是放行了,资金危机看来解决了。

 杨星在北京一呆十多天,既为了等上面的的消息,也趁机把国内的各公司事务处理一下。虽然经过去年圣诞年会的集团大重组,很多具体事务他已经完全交给了手下处理。但涉及到集团战略决策的事项,始终还是要由他最后拍板决定的。

 从前年开始,中星集团陆续收购了香港中策、中原、广东省国投公司麾下大量的原国有企业,接手的不光有优良资产,也包括了大量因历史原因造成的死账坏账,以及大批下岗员工和离退休人员安置问题等。杨星当初为了不引起争议,不让将来给他扣上侵国有资产的帽子,也为了能让收购企业的设备和人员平稳的迁移进五大产业园区。对于这些企业原所在地的‮府政‬几乎是有求必应,给钱给物,还承诺只要能协助搬迁问题问题,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解雇一名员工,将尽全力减少因体制转变和搬迁引起的社会问题。

 到现在,杨星自认基本上实践了言,这感觉比他赚得了上亿美元还要自豪。无论是前世还是现在,对于这些因为国企改革而陷入彷徨,失去保障的普通工人全社会都报以极大的同情。他们把自己最好的岁月都留给了企业,最后却因为企业改制等原因而成为了改革阵痛的牺牲品,很多工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的下岗使他们沦为社会的弱者,全家都丧失了依靠,发生了许多惨绝人寰的悲剧啊作为重生者,他认为国企改制虽势在必行,但能否把改革对于这些社会底层民众的影响减到最小,是可以在他的企业内部进行试验的。

 现在整个集团职工已经达到了5万人的规模,王伊人以人事总监的身份多次提醒过他人数相比集团规模有些过大,但杨星认定咬牙坚持,到处借钱也尽可能不减人手。相比人事部提供的一连串数字,杨星看到的是数字后面那些一个个活生生的员工,以及他们身后背负着的美满家庭。

 所以杨星一向主张企业的人员的融合、磨合和培训问题是集团头等大事,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没发掘出员工能力的老板,中星集团内部提供给员工的福利,在国内绝对是鹤立群。而且上至四五十岁的老员工,下至刚从技校毕业的实习生,集团内都有对应的培训课程。只要你努力,中星集团还会安排给你合适的职位升迁规划。因此中星国际在国内的公司是解雇员工最少,吸引高素质人才最多的,每次集团招聘会都是挤得水不通。

 放眼国内此大批国企打着改制的旗号大肆裁员的举动,中星集团绝对是个另类,它和旗下公司一系列收购的行为,虽然引起争议很大,但最后都能得到当地‮府政‬和民众的支持。国内高层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虽然官方没有对此过多赞扬,但在内的内参上“中星模式”的提法消然出现,表示了中央对于中星国际在国企改制中做出大胆探索的默认,认为中星集团的做法为提出一条让改革各方都受益的方法做出了很好的尝试。

 另外他的手下还汇报了今年2月五大产业园中的最后一座——上海东方星城也终于开工建设的好消息。这座本来准备去年就开工的产业园就是因为上层的争论而被拖延的,当时因为北京产业园的争论导致上海市‮府政‬对于兴建东方星城的态度是犹豫不决,预定在张江高新区里的建设的星城地皮都批下来了,却在开工前被卡住了。如果不是当时杨星当机立断把北方星城移师天津,后来又传来他跟程沧海同行香港,中星巨资收购山一证券等消息,观望中的上海市‮府政‬才明白拉拢中星国际的好处,终于放行了东方星城的计划。

 比起去年底开始建设天津的北方星城产业园,上海算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作为中星国际中国总部所在地居然落到最后实在是有些丢脸。认清了形势的上海市高层亡羊补牢,已经向中星国际表示,因为中星国际旗下的星美时尚和上海轻工集团合作非常顺利,已经作为上海市国企改制的样板向全市国企改制进行推广,有鉴于此,上海市有意将上海轻工集团和上海传统联合企业会下属的多家上海老字号企业采取招标拍卖的方式,整体出售给中星国际及它相关企业,如汪家的云海实业、何桂枝的喜洋洋餐饮等。

 杨星这次在北京就和郑飞龙、汪云起等人一起商量此事,此时国内对于国企改革取得了共识,风向转变下很多有眼光的人物都发现了这场分享国有资产盛宴的大好机会。京城公子圈都风传杨星先走一步,数钱数到手筋。前年大家陪杨星瓜分香港中策公司的国内资产,他们只是动用背后的一些国企名号,就赚的钵罐盈了,现在得知上海的消息自然闻风而动,都托郑飞龙、汪云起他们打听有无他们参与的机会。

 杨星对此是来者不拒,这世界的钱是赚不完的,他能借此和这些公子们搞好关系当然求之不得。他一路走来惹了不少仇家,去年把他的北京的产业园搅黄了就是明证。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和这些公子身后的家族好,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他也不会是孤军奋战。所以杨星将上海这些曾经风靡全国,深入人心的老品牌们明码标价,让这些公子们随便选,而品牌运作等事务还是由中星国际负责,他们到时只需要分红就是。

 此外杨星还有另一个打算,这些公子们大概是国内最早接触奢侈品的群体,现在星美时尚正在着手打造国内的的奢侈品牌,把这些有着历史积淀和文化意义的老字号捧成新时代的奢侈品是快捷的方法,作为老字号名义拥有者的这些公子自然是新奢侈品牌最好的代言人和推广者了。

 杨星在北京低调而忙碌的等待,连生日都只和来北京的父母亲戚小聚了一下。3月底**结束,刚当上总理的程沧海再次秘密会见了杨星,终于得到满意答复的杨星兴高采烈的立马登上了飞往新加坡的班机去执行他的秘密行动了。

 3月25,杨星再次踏上新加坡的土地,相比上一次来到这里,当时对于说服黄兴飞出让中策集团股份他还有些忐忑。这一次他可谓意气风发,志得意。下飞机后他直接前往黄兴飞在新加坡乌节路的住宅。新加坡实行是公屋制度,全国80%的人口住公屋里,只有20%的富人才住在高档住宅里。黄兴飞是印尼三代富翁,住宅虽然比不上杨星在香港的天比高,但在新加坡也算是豪宅了。

 时隔一年,就如同各自住宅地位的变化,双方也是宾主易位。当时还是初出茅庐,年少气盛的杨星前来新加坡可是来求黄兴飞这位商界老前辈的。如今,中星国际在亚洲一路攻城略地,先后并了八佰伴、百富勤、山一证券等亚洲知名企业,不再是吴下阿蒙。这次来狮城已经是和黄兴飞平起平坐的一方诸侯了,黄兴飞自然要盛情招待杨星。

 现在黄兴飞桌上也摆着那份递交给程沧海关于印尼危机的预测报告,他几乎天天晚上都要翻一遍。和杨星通过电子邮件互相联系就没中断过。作为印尼金光集团的一份子,通过他家族了解到的印尼国内情况让他不得不同意杨星的看法。

 去年8月起,印尼燃起了了一场持续了大半年的野火,最严重时连隔海相望的新加坡都受到影响,空气中充烟味,人人都带口罩上街。因为天然林被大面积烧毁,主营纸业的金光集团受此打击很大。印尼普通农民当然受创更重,此时又恰逢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印尼民众苦不堪言。在有心人士的鼓动之下,天灾造成大火却被有意引导成针对印尼国内最富裕的群体——华人的怒火

 今年以来,黄家名下许多产业都受到不明人士的围攻甚至洗劫。往常通过金钱贿赂来帮忙的印尼军警也一反常态的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作为印尼屈指可数的豪富黄氏家族,自然深感眼前的局面是山雨来风楼。虽然黄兴飞这些年已将家族的经营重心转向了新加坡等地,但留在印尼的家族成员和产业仍是他非常担心的。因此与杨星相见他忧心忡忡,不复当笑眯眯的老好人形象。

 “杨小友,这带来了什么好消息吗?”一落座他就迫不及待的询问杨星。杨星这次去北京是做了两手准备的。万一国内的筹资不成,他另一个目标就是印尼富商的包。东南亚有举世公认的华人富商群体,其中印尼国内的主要财富就掌握在几大华人家族手里,如果他能帮助印尼华人逃过此劫,前世里仅从印尼外逃的华人资本就高达250亿美元左右,分一部分给他就能让收购山一的计划顺利成行。虽然有趁火打劫的嫌疑,但杨星自认他还不是不求回报的君子。去北京前他就通知过黄兴飞,为防印尼事态恶化,他和黄家已经先行联络各国的华商,尤其是印尼方面预做准备了。

 第二百二百二十三章 东南亚华商

 黄兴飞年轻时曾经是名爱国主义青年,特地回国在文革中的参加过上山下乡运动,对国内很信任。即使出了中策事件,但杨星轻松帮他摆平了此事,让他对杨星和国内的能力仍是抱有很大期望。

 “我这次可是下了血本出了大力的,国内方面的反应你就不用心了,大家都是华人,血脉相连国家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但单凭我们两个还是势单力薄,你联系的东南亚各位华人老大的事怎么样?”杨星得到的国内答复不过是顺其自然几个字,当然要含糊其辞,不过在黄兴飞面前打打气顺便表现一下自己的功劳还是很必要的。

 黄兴飞没听出他语中的含糊,以为他都搞定了,脸上出缅怀的表情“五六十年代我们华人在东南亚一带的可谓势力最大的团体,各国的大家族同气连枝,共荣共损。掌控各国经济命脉,可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惜印尼的苏哈托上台后,听从美国人的指示,对国内各大家族进行打击,美国中情局也加入进来以清查东南亚**的名义粉碎了我们在东南亚的网络,国内那时又忙着搞各种运动,自顾不暇,把好端端一个东南亚的华人关系网络给拆散了。幸好这些年国内搞改革,东南亚的华商回国投资占了大头,这散掉的网络又慢慢恢复了。这次我也豁出自己的老脸,亲自登门拜访了大马、菲律宾、泰国等地的老家伙,总算不辱使命。今晚这里就有一场小聚会,新加坡的无冕之王李家的人就在这,看你能不能把他也拉进来了。”

 杨星听了眉飞舞,他处心积虑找黄兴飞这位印尼富翁出面求援果然有好处,他虽然坐拥亿万身家,但在传统的海外华商圈子始终还是个陌生的后来者,想联络各国华商头领一直没有门路。这次让黄兴飞出面果然有效,无论这次挽救印尼华人的行动成功与否,他作为发起者,都能给东南亚的华商们留下好印象,今后与公与私他在东南亚做生意都会方便许多。现在离历史上印尼爆发动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分秒必争。有这些东南亚各国地头蛇的华商伸援手,无论是潜入印尼还是组织当地华人撤退,成功的把握都大了许多。

 至于黄兴飞口里寄予厚望的新加坡李光耀家族,杨星倒是没太放在心上。前世里,因为98年当时国内爆发特大洪水和协助香港金融保卫战,对于发生在万里之外的印尼惨变鞭长莫及,只能在事后发表了一通警告宣言事后了事,让很多海外华人为之寒心。倒是当时的隔海相望的新加坡在危机中宣布24小时敞开樟宜机场接待外逃的印尼华人,让不少印尼华人感恩戴德,从印尼外逃的250亿美元中,大半进了新加坡‮府政‬的口袋,也使新加坡成为亚洲金融风暴中最先走出危机的国家。

 改革后国内民众出于同文同种的感情,对新加坡这个华裔占大多数人口的花园小国,有着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对于它的制度文化都有学习的冲动,不过作为重生者杨星对新加坡可没什么好感。他当初看过大量网上揭新加坡真实面目的帖子,对新加坡当政的李氏家族心里没有半点好感,戒心倒是十足。这次援救印尼的行动,他费尽心力才他得到中央的默许暗中行事,想的就是抢过新加坡到时帮助印尼华人的功劳,怎么会同意李氏家族加入呢?

 新加坡的立国实际上完全是当初昔日的头号殖民大国,号称不落帝国的英国人干的好事。二次大战前这里曾经是英属殖民地马来半岛的一部分,因为扼守黄金水道马六甲海峡最核心地区而被英国人特意采取分割华人和马来人的手段独立出来。二战前英国人对抗日本人的亚洲大本营就设在这里,二战后英国国力大衰,殖民地的独立运动此起彼伏,马来西亚宣布独立。作为紧靠马来西亚的小岛,新加坡除了地理位置优越外,本土狭小资源贫乏,基本要靠马来西亚的支持,所以新加坡建国者李光耀起初是希望加入刚独立的马来西亚联邦的。

 但是世事不随人意,李光耀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对当时加入马来联邦的马来高层大加鞭挞,认为他们**严重,不把新加入的新加坡当成平等的伙伴。他本人又有“宁为首不为凤尾”的思想。于是加入马来联邦不到两年的新加坡最后被马来西亚宣布“驱逐”出联邦,开了一国‮府政‬主动开除了自己管辖下地方‮府政‬的先河,简直是国际玩笑。

 独立的新加坡百废待兴,李光耀明智的选择了和美国人合作,加入了当时针对中国的“东盟”开放港口让美国航母进驻,在国内大肆打被认为是**同路人的“马来西亚**”同时,李光耀积极吸引外资,加强国内的管理,出台了可谓世界上最严厉的法律制度,并积极培养的他的儿子李显龙继位。

 李光耀擅长左右逢源,既拉拢美国又向当时刚宣布改革的中国抛媚眼,李光耀曾多次出访台湾和大陆,面见两岸的最高领导。两岸在90年代前期月期时,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辜振甫和汪道涵的首次握手就选在新加坡。他的家族成员也是新加坡最大的两家主权基金新加坡投资公司和淡马锡控股的主管,掌控着上百亿美元的财富。可以说李光耀和他的家族完全控制了新加坡政治、经济、外命脉,在东南亚,能掌控一国命运的华人就只有李家了。

 可惜的是李光耀是靠投靠美国打**人上台的,他接受的是英国文化的熏陶,本能的对处于社会主义体制的大陆心生反感,很多时候他更像个白人,他以自己的华人面孔为。骨子里却充了英国殖民者的功利色彩,一名英国议员曾感叹“新加坡的李是苏伊士运河以东最好的英国人”

 杨星记得他曾经为了能从广大的中国国内市场获得好处,经常大加赞扬中国崛起势不可挡,但一转身就在美国发表言论说,要提防中国的崛起,为了平息亚洲国家对此不必要的恐慌,最好让美国舰队继续驻守在亚太威慑中国,这对很多对新加坡憧憬的国内年轻人宛如当头喝。他的儿子李显龙在接任总理前大胆出访台湾,闹得国内对此很不愉快,并且新加坡一直不肯终止和台湾协办多年的“星光”军事演习,这都说明新加坡李家对大陆的态度。

 当晚的晚宴上,尽管李光耀的二儿子李显扬亲自参加,并表示对杨星的计划表现兴趣浓厚,但杨星口风很紧,始终没有透漏他的具体安排。只是他考虑到新加坡和印尼隔海相望,一旦组织撤离,这里始终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所以他还不能得罪这里的最大的地头蛇,只得打起精神和李显扬虚与委蛇子,并恳请他到时万一需要新加坡‮府政‬出面协助,请务必帮忙。说话间一位杨星意想不到的来宾也加入了他们的谈话,黄兴飞介绍后杨星才知道他就是香港首富李嘉诚的二儿子——“小超人”李泽楷。

 李泽楷本人个头不高,戴副金丝眼镜理着寸头,看上去文质彬彬而又精明干练,他参加今晚的晚宴完全是巧合,他家和黄兴飞家族非常稔,黄兴飞想拉来的关系越多越好,就把正在新加坡工作的李泽楷给拉了过来。面对和他齐名的新一代亚洲青年才俊杨星和李显扬,他对他们的话题当然很感兴趣。

 此时的李泽楷刚于1993年将他一手创办的香港卫视以4亿美元的代价卖给了亚太媒体巨头默多克,时年25岁,随后他和黄兴飞合作借壳在新加坡上市,创办了盈科集团。这段时间他正奔波于新加坡、香港和加拿大等地发展房地产,他正游说香港‮府政‬拿出一片地来给他开发“数码港”的计划杨星也略有耳闻。如果时空依旧,没有杨星的出现,想必没被抢走*环的他,那顶“神奇小子”的桂冠应该正戴在头顶。

 李泽楷突然加入杨星和李显扬的话局,当然是听到杨星为了转移李显扬的注意而谈到的一个地产项目。刚才谈话中李显扬显然除了印尼的计划外,他更感兴趣的是中星国际。去年中星国际在香港玩了两手高明的空手套白狼和金蝉壳,八家企业借壳上市捞走20亿美元,又抢在股市崩盘前把把百富勤他们套住又赚进10亿美元,这次金融风暴杨星借助这30亿美元伙同罗伯逊等国际炒家合作,大肆攻击东南亚各国货币,所获不菲。具体金额虽然只能猜测,但中星国际随后狮子大张口敢向拥有250亿美元破产资产的山一证券发出收购请求,可见他们赚得是多么丰厚。

 刚才李显扬试探的询问中星国际这次收购案中,他掌控的淡马锡控股可以提供融资帮助,条件自然是入股中星国际。杨星当然不会把狐狸放进自己的笼,他上次算计邓威廉实属侥幸,没必要让资本雄厚的淡马锡控股再进来,到时鸠占鹊巢他就有的哭了。只是他不好直接拒绝李显扬,正好手边有一个大POSE,干脆就抛给他了。

 “其实合作不一定要持股,我手里有一个很大的地产项目正在在筹备。时间并不急迫,但花费的数目很可观,比山一证券的案子也小不了多少。我现在资金紧张,如果淡马锡能加入,那就再好不过了。”杨星抛出了香饵。

 李显扬还在考虑的时候,杨星却钓到了李泽楷。他的盈科集团正在搞地产,作为香港“地王”李嘉诚的儿子,他耳濡目染之下对地产有着常人所不及的敏锐感觉。李显扬考虑了以后也表现出了兴趣,毕竟知道杨星发家史的人都知道他在证券和地产上的本事。比山一证券小不了多少,就意味着这个地产项目融资额高达百亿美元,二李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m.SSvVXs.COM
上章 重生之商海惊涛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