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曹家桥文集 下章
平衡
 没有系统地学过“惮”更谈不上参乎其蕴,运筹此中了。但在生我养我的泱泱大国之里,已混沌到知天命的年龄,遇人遇事,思事思人,时时会有许多感悟,这就是所谓的“悟”而这“悟”内含妙理义,体会百般滋味,实实在在是难以言传的,却又实实在在左右自己处世立身。当这“悟”堆砌太多,太沉,太厚,太腻…近突然间参出一个释注—平衡。孔子曰:“一言以敝之”那么,我终于明白了,人生的真缔取舍在“平衡”平衡易,平衡难,若能真正驾驭平衡,能否真正达到立生存世圣人界定的“随心所不越矩了”

 想想,当你有狂热的志向,为了实现志向为之积学励行,舍身求仁。其时,你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与外界有许许多多的碰撞,造成进展途中的极大反弹,使你为之焦躁,浩叹,踌蹰,郁闷,向壁而视,拔剑起,这就是不平衡。不平衡出乎反差,入乎反差。反差之间的耗量,应是不平衡付出的能量。常人不理解其中三昧,往往会加大反差,尽力扩张,以求扫除障碍直予襟。结果呢?殚殆力,遍体伤痕,只得放弃。志向溶入芸芸众生中,并还不时被潜在的冲动‮磨折‬,罢不能,苦不堪言。究其原缘,答,缺乏“平衡”的心理。若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志向,排除反弹,当环境的外力受到你自身宽厚平衡心墙,形成均力,则必然安之若素。这样内力毅发,积月累,志向成矣。

 想想,当你在生活中遇到不平,或不公,或被小人危害,在事情突发或渐发过程中,身陷其境。必然会十分气愤,睚怒,悔恨,怅然,夕不安又思虑无策,苦苦反侧,这些又是不能平衡的反映。情绪的将损害自身的行为,还会带来“祸不单行”损失惨重。聪慧之士,对此即以平常视之,保持心里平衡,任其馋风恶雨,淡泊哂笑,一股浩气,必能逢凶化吉,失之东隅,得之扶桑。

 想想,当你在工作中遭受挫折,经营中旋入危机,易场上失策,面临重大损失。而此时此情,又不得不迫自己本能地维护,力求减少损失。如此又将现临畏惧,懊丧,争汹或消遁,产生种种的不平衡。从而不能冷静抉择,谨慎处理,殆误时机,增加危害。如果能用大将风度,坦然处之,在众多矛盾和危难中,静思静虑,保持平衡,则自身必之一固若金汤,从容对待,伺时抓住转机,一举扭转乾坤,化解平安。

 中医治病的核心就是“平衡”将人体的协调匀衡。平衡是健康,患病是体内失衡,遭致不适。中医的可贵也是在这里,它重视调理,盛即炎症,从补着手;盛谓之虚,则从补治理。通过药物的不同药,运用望闻切问结合病人的体质,不同个体有不同的症状,然后对症下药,致以平衡,病人就会康复。所以中医是以‮体身‬为本元,辅之药物,让肌体在药物的催动下,逐渐渗透,补充亏虚的一方,达到冶愈。从另一面讲,中医实际就是引导,中药为引,人体为道,补元溢气,涤平衡。天地人物,时空星辰,同为一个元,同处于一个面,和合,康健安泰矣。

 大至宇宙间,小至分原子,无不充矛盾,无时无刻在相互排斥,吸引,变幻,合,但不管如何烈复杂,平衡始终是事物存在的本质之理。正是在平衡中,万千自然现象纷纭陈杂。有时从表象看,仿佛天地将倾,月晦暗,山崩海哨,原子裂变,等等等等。这是从一个平衡在向另一个平衡的转变过程,是旧的平衡向新的平衡过渡。近代有个伟人奢言,矛盾是必然的,世界充矛盾,这是现象,是一个方面,决不是根本。而正是“平衡”才是大千世界的真缔。没有平衡,就没有存在的一切。

 平衡易,平衡难。平衡易是因为物理的表象总是处在平衡点上;平衡难,因为平衡要有各种力的支撑,相恒,时时是处在力与力的相克相补的过程中。不能奢求静态的平衡,应该追求动态的平衡,在动中取衡,在动中求平。这样,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变逆,世界也就不断地创造前进了。

 从为人立世讲,也是这样。新年伊始是平衡的新端,旧岁辞去,是旧平衡的消失。我们决不应沉缅于过去,唉叹岁月的]失,陷入消极无望,而是应奋发有为,在万象复元的新年中,有新的作为和取舍。但格物之贵,仍在已心,心存万物,持之以衡,那么一切就会坦然相待,通晓达了。

 但愿众生平衡。  M.SsVVxS.com
上章 曹家桥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