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沧怒浪子文集 下章
勐廷清真寺
 勐廷清真寺,坐落于离昌宁县城约3公里处的勐廷村。该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全县最大的回族传经兴教的重要场所。

 勐廷清真寺于康熙九年(1670年)建立,清廷镇回民起义时被毁。民国28年(1939年)重建。到了1952年,全县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共106户、560人,主要集中于勐廷寨,与保山、蒙化(今巍山)、顺宁(今凤庆)等地清真寺有密切联系。勐廷回民老黑之曾到穆罕默德诞生地麦加圣地朝拜;沙片之、杨德培等人开办过阿拉伯语班,后因不易学懂而停办。

 “文革”中勐廷清真寺被毁坏,正常的伊斯兰宗教活动无法开展。1982年,‮府政‬拨款帮助修葺。同年,在寺内成立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昌宁小组,后称“昌宁县伊斯兰教协会”下辖湾甸伊斯兰寺观小组。广大回民的信教自由受到保护,宗教活动逐渐恢复。1984年,勐廷回民到巍山请来五梭,常驻清真寺念经叩拜,宗教活动趋活跃。

 勐廷清真寺共经过28次复建、扩建、修缮,历时330多年。现今该寺总占地面积8。8亩,建筑占地面积1。1l亩,绿化占地面积3。36亩,绿化率为38。24%。朝真大殿雄伟壮观,屋顶为四厦门五脊的琉璃瓦屋面,屋脊正中有葫芦宝顶系弯月,脊角飞翘,层叠渐升,四面凌空;42直径50厘米以上的圆木柱支撑着整个大殿,屋檐飞龙附凤,气势磅礴;大殿分上下两层,上、下楼外间均为三面走廊,以优质木制成,可通行可纳凉闲坐,一楼左右两侧通二楼。殿内为空阔清幽的礼拜堂,可容近千人,墙壁上挂着麦加“克伯尔”图、阿文刺绣珍品和匾联,充溢着伊斯兰文化的韵味。礼拜堂“瑶窝”正中有乾隆年间镌立的大理石碑1块,碑上的《古兰经》经文雕刻精细,书法考究。“瑶窝”左侧有拜勒(宣讲台),一架装饰华丽的小楼梯,一颗精致美观的“尔梭”专供吾供台上虎土伯(宣讲教义)。“尔梭”长1。8米,上细下,直径为3。5~5。5厘米,外表镶有珍珠玛瑙,金光闪闪。此是缅籍华人马(又有姓谷之说)林妹哈吉于民国22年(1933年)捐赠给该寺(在朝觐途中从缅甸捎回)。右侧置有书案,案上摆放着版本各异、印刷质量完好、装帧精美的《古兰经》。殿内的楼板上铺有泽鲜、花纹精致的凉席,凉席上再铺毯、棉毯、地毯,供回民礼拜或听经时使用。朝真殿上下两楼殿门各有44扇格子门组成,分为10组,6扇的6组,2扇的4组,每扇格子门及殿壁、窗户均雕花刻草,有山水、花卉、良禽、益兽,栩栩如生。该寺还珍藏着清朝康熙九年参加始建者马哈木题写的“至诚无息”木匾1块;顺宁厘员木正明教胞敬立“维维一”木匾I块;保山县第四区团首兼市村自治筹备主任杨儒珍教胞敬立“清真无极”木匾1块;我国清初杰出的伊斯兰学者刘智(刘介廉,《天方典礼》作者)撰,前清豫章明经进士暨法政学校卒业艾文炳书“记想先天虔修中天惧怕后天天堂之路惟忠孝;寻思昨保守今提记明用之事在身心”匾联1副。

 组成勐廷清真寺的另一标志建筑是与朝真殿相对峙的宣礼楼,楼高18米,分3层。一楼分五格,中格为该寺的大门,所有进入该寺的人都得通过这里。大门两侧各系两间屋子,右两间为会客室,左两间为保管室。二、三楼建于大门之上,均为六角楼,屋脊会合处为葫芦宝顶,阁楼的屋檐、户壁、门额均刻有雕工精细的龙凤、花草并彩绘。登楼可一览右甸坝全境。三楼还置有银板,敲击银板,吾梭亲自叩拜,是吾梭召集教胞做礼拜的号令。宣礼楼大门左、右侧墙上,镶嵌着昌宁县人民‮府政‬于1991年7月制作的用阿文和汉文分别书写的“昌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勐廷清真寺”大理石碑各一块。大门顶端悬挂着以阿文和汉文合写的“清真寺”横匾,大门两边有“清则至高遵守五功惟忠孝;真源无伪斋戒三旬静修身”的篆书对联。

 朝真殿与宣礼楼之间的场院内有碧绿的草坪和上百年的古柏、古紫薇,以及各种花木。院外正前方有广场,左侧有鱼池,右侧有花台和绿化带。大殿后有花园。整个寺院绿树常青,草坪滴翠,鲜花四时,环境优雅清静。该寺建筑不仅有阿拉伯的建筑风格,还蕴藏着汉式古建筑结构的特点。到了伊斯兰教的两节(宰牲节和开斋节)格外热闹。  M.SsvVxS.cOM
上章 沧怒浪子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