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丛小桦文集 下章
一个拴驴桩
   韩老六家门前的空地上有一桩子,韩老六活着的时候,每天下地或从外面牵着驴回来,都要把驴拴在这个桩子上,给驴丢些麦草和玉米秸秆,驴吃草,他就蹲在旁边的一个土包上吸烟。驴被拴在桩子上,没法自己走开。韩老六没被绳拴,也不走开,好像被一无形绳子拴在土包上让他跟驴做伴似的。

 韩老六死了,他的坟在野地里凸起了另一个土包,他静静地躺在土包里,听这个世界的声音。原先他每天都要蹲的那个土包,不知什么时候被谁给铲平了。

 韩老六的驴比他早死一年。韩老六早几年就不种地了,他种不动地了。他成了村里的“五保户”他的驴也老得干不动活儿了。但是韩老六既不舍得把驴卖了,也不舍得让人把驴杀掉。他就这么一天天让驴和自己一块老去。驴是他惟一的伴儿。

 尽管驴干不动活了,但是韩老六仍旧每天牵着驴出去转悠。到村子外走走,或者去附近几个集市赶集,去牲口易市场让驴见见别的驴,见见年青力壮的驴。

 驴在看别的叫驴和草驴配种的时候,韩老六就侧着头看集上的小青年谈恋爱。

 回家后仍旧把驴拴在那桩子上,他自己仍到土包上吸烟,只是他蹲不住了,改成了坐凳子。

 直到有一天他看见老驴老死在拴它的桩子下,他找人挖坑把驴埋了。驴死的时候仍被那条缰绳拴在桩子上。其实这驴很老实,又很老了,不拴它也不会走远。每天回来驴会自己站到桩子前。但韩老六拴习惯了,每天拴驴都是顺手做的事。

 埋驴那天韩老六让人把缰绳解了下来。这是一条拴了驴一辈子的缰绳,驴死了,再也不用拴了。韩老六把缰绳留下,但他知道自己已经不会再有一头新驴可拴了。

 驴死后的第二年,韩老六死在了自己的老土屋里。村里人说,自打他的驴死了以后,很少有人见他走出那间土屋。

 驴死了以后,那个拴驴的桩子就那么闲立在空地上,白天拴上几道阳光,晚上上几缕夜风。只是不再有缰绳往上套了。韩老六也不拨它。韩老六不需用木料,他不盖房子,他知道那间土屋足以陪伴他到死。

 韩老六死了以后也没人来拨了去。村里人知道这拴驴桩是韩老六的,不会有谁随随便便去占死人的便宜。

 除了不懂事的孩子,村里的人都知道这桩子是有的,它的深深地扎在这个村庄的地底下,谁要想拨了,除非围着桩子挖一个大坑。

 这个桩子过去不是一个桩子,而是一棵榆树,榆树长到碗口的时候,韩老六买回来一头小驴驹,顺手把它拴在了榆树上。等韩老六吃完晌午饭出来一看,驴也吃过了,它把榆树皮围着圈地啃了个光,只剩下驴头往上的地方驴够不着,才没被啃掉。

 榆树到了春天再没发芽。韩老六索把树头锯了,成了一个专门的拴驴桩。把一棵快要成材的榆树变成了一个拴驴桩,小驴驹儿可是好挨了一顿鞭子。驴大概以为新主人打它是想让它好好记住这个地方,所以每天回来就主动站到被它啃了皮的树前,等着主人拴它。韩老六发现了驴的优点后心里直乐:这驴老实了,还有记呢。

 驴忙了累了一天,回来被拴到桩子上。人以为人比驴自由,其实人和驴一样不自由,人的一生和驴的一生一样被一条绳子拴着,一生被拴在一个村庄。村庄是一个更大的桩子,把一个村庄的人拴了一辈子。人走得再远也得回到村庄。但是却没有人看见在人与村庄之间的绳索。

 人和驴一样吃苦受累,任劳任怨。驴帮着人干活,其实是驴帮着自己干活。人帮着驴干活,也是人帮着自己干活。驴在地里拉犁,人帮驴扶着;人收了粮食往回运,驴帮着人拉车。有驴的人家并不是人养着驴,驴还以为是它出力干活养着人呢。人和驴的关系,应该是相依为命的关系,是各展其长、各食所需的关系。

 人和驴共同下地耕作,再一起把收获的作物、粮食运回共同的家里。人吃庄稼的种粒,驴吃作物的秸秆。从这一点来看,人比驴幸福多了。驴也知道粮食好吃,但从它们祖辈上开始,就只是吃作物的秸秆而不吃粮食,所以它们也就习惯了,看着人吃得比它们吃得更更细也就没有怨言了。驴认为就该是这样。如果人从祖辈开始就让驴吃粮食而人吃作物秸秆,人也会慢慢适应的,也会认为自己就是该吃作物秸秆的。

 有时候人把驴拴在桩子上,以为自己把驴拴住了,其实在这同时人也把自己拴住了。驴对人很放心,它知道人不会撇下它不管。人跑不了,迟早还得来把驴从桩子上解下来。把驴解下来的同时,人也把自己从这个桩子上解下来了,他可以和驴一起到处去走走了。

 韩老六这个栓驴的桩子在闲立了几年之后又开始拴驴了。那是由外地一个赶着驴车来以粮食换苹果的小伙子开始的,他把驴车赶到这片空地上,用一把驴车一支,把驴卸下来拴到桩子上让它吃草、休息。小伙子一眼就看出了这是一个拴驴的桩子,并且是一个拴驴做买卖的好地方。也不问这是谁家的拴驴桩。

 这个桩子位于村子的中心,在这里摆个摊子一吆喝,村子里的人会从四面八方往这里涌。后来做生意的人来的多了,这里便形成了一个小集贸市场,一切易都围着这个拴驴的桩子进行。再后来,到这里做生意的人慢慢地淘汰了驴车,而改用了快捷且力气大的农用三轮机动车,这个拴驴的桩子就彻底失去了拴驴的作用。来做生意的人借着这个桩子绑上一把大红伞,用以遮

 过去站着驴的地方现在站着一个开农用三轮机动车的年青生意人;韩老六曾经蹲着的那个曾经有过土包的地方,如今蹲着另一个生意人。他们都在为生活忙碌着。

 韩老六倒下去了,他那个拴驴的桩子一直站立着,在有风的夜里发出呜呜的声音,像从一个村庄记忆里传来的呜咽。  M.sSVvxS.Com
上章 丛小桦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