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雇佣兵 下章
第一百六十四章 司马懿!
 司马清风的背后灵司马懿,其在历史上为西晋高祖宣皇帝,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

 死后谥号舞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懦,狐狸的狡猾。…”

 很奇怪,三国演义中这位最后的胜利者,这最终统一了天下的西晋王朝的奠基人,留给人们的竟然是这样一种感觉。

 尽管史书上清清楚楚地记载着他的外表:鹰视狼顾,非人臣之相也,但在人们的心中,他的面目却如此模糊。根据书上的内容怎么也没法让人相信这个表面上浑浑噩噩的老者,能有着一双鹰的眼睛、狼的耳朵,没法想象那双混沌的老眼也能暴出犀利的凶光,更没法想象那副“面正向后而身不动”的“狼顾”模样。

 这个世界对他不公平,一个能让曹视为最大隐患、能成为诸葛亮最强劲敌手的人,一个集厚黑学之大成的阴谋家,一个为自己的子孙夺得了天下的准窃国大盗,无论如何都应该带着些阴沉诡谲的气质,或多或少。可是他展现在后人面前的,却只是一次次的装聋作哑,假痴不癫。以至于人们每一次从各种书籍上读到这个永远沉默寡言、不动声的老者出场,总是会习惯性地和他那些政敌一样,撇撇嘴,出一丝不屑的笑容。

 这是个索然无味的人物,与那些灿若群星的谋臣勇将相比,他没有任何闪光之处:没有曹的霸气张狂,没有诸葛亮的挥洒自如,没有周瑜的风倜傥,没有吕布的睥睨天下,没有孙策的情飞扬…

 整本三国演义中最乏味、最没有英雄气概也最不讨人喜欢的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毕生都窝窝囊囊的刘皇叔,另一个便是这位司马宣王。

 结果,偏偏是这个最乏味、最没有英雄气概也最不讨人喜欢的司马懿,笑到了最后。也许真是君子不敌小人、英雄不敌无赖,曹、刘备、诸葛亮、孙权…无数当世人杰近百年的逐鹿问鼎,却徒为司马氏作了嫁衣,上天总是这样愚着人们的感情,但所有人都只能无可奈何地发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慨叹。

 盘点司马懿成功的资本,让人感到的是一种啼笑皆非的荒谬。诚然他有自己的真才实干,可比起其他人,终究还是逊了一筹:打仗不如曹,治国不如诸葛亮,识人不如刘备,谋略不如郭嘉、贾诩,勇武不如关羽、张飞,魅力不如孙策、周瑜…之所以能成为最后的赢家,首要原因居然是——长寿。他比66岁的曹晚死31年,比63岁的刘备晚死28年,比40岁的曹丕晚死25年,比54岁的诸葛亮晚死17年,比34岁的曹叡晚死12年,只比72岁的孙权早死1年,竟一直活到了73岁,居然是曹丕、曹叡父子二人寿命的总和。

 在人才凋零的三国后期,阅尽魏蜀吴,能出其右者竟都已相继作古,上天为司马懿带走了所有强悍的对手,给他剩下的不过是一个可以玩于股掌之上的7岁小皇帝,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政敌,两个一天天走向腐朽没落的敌国,至于孟达、公孙渊、王凌之,更是碌碌之辈,不足挂齿。

 从他的身上世人还得出了一个结论:即使你不如对手强,至少也要比他们活得长。

 然而有得必有失,在这场遥遥无期的长寿竞赛中取得胜利,司马懿同样也付出了惊人的代价。他那漫长的人生颇为坎坷,论命运的多舛,恐怕仅次于一生都郁郁不得志的刘备:三国演义群星璀璨的前半部,这个人物一直默默无闻地隐藏在曹身后的阴影中,从29岁出仕到曹丕称帝,被压制了整整10余年;曹、曹丕相继亡故,他崭头角没多久便被朝廷贬黜;虽然后来得以官复原职,但紧接着又被演义中的半仙诸葛亮一次次打得左支右绌;好不容易拖死诸葛亮,却被政敌曹再次排挤出权力中心,又是长达10年之久…

 73年的生命,44年的仕途,居然绝大部分岁月都在不如意中度过,这样的人生,是怎样的晦暗压抑?

 面对着如此不公甚至残酷的命运,换成其它任何人恐怕都会心灰意冷,然而司马懿却偏偏是个例外:数十年如一地蛰伏隐忍着,藏匿自己的锋芒,掩饰自己的光彩,甚至泯灭自己的人格,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始终是这样坚忍不拔地一次次承受住了来自对手,也来自命运的各种各样的打击与考验。

 割草喂马的生活没能磨灭他出人头地的野心;曹氏祖孙整整三朝四代的猜疑冷淡没能瓦解他的力量;宦海的落没能淹没他;疆场的屡战屡败没能击垮他;政敌的排挤打更是没能动他分毫…

 他的那些对手,在性格上各自都有着强大的优势,同时却也各自有着致命的弱点。曹败于贪,过分的自我膨使他太盲目轻敌,结果导致了赤壁的惨败;演义中的周瑜败于嗔,过分的嫉妒使他盛年夭亡,饮恨千古;诸葛亮败于痴,对信念的过分追求使他耗尽了自己的生命之火,最终灯尽油枯。

 狂放的曹败于狂放,情的周瑜败于情,执着的诸葛亮败于执着,他们各自鲜明的性格成就了他们,也毁灭了他们。唯有司马懿,性格上几乎没有任何亮点,然而与之对应的,便是没有任何破绽缺陷。这是司马懿的乏味之处,也是高明之处,更是可怕之处。

 在旁人眼中,喜怒哀乐忧悲惊恐,能干扰常人的一切情绪,到他这里竟完全不起作用:

 他没有恐惧,刺客的利刃架在脖子上,他还能继续假寐;

 他没有沮丧,一次次地被贬黜、一次次地吃败仗,他都没有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他没有快乐,无论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他都没有长久沉醉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继续殚竭虑,苦心孤诣地盘算下一步棋该怎么走;

 当然,和古往今来所有成功的政治家一样,他也没有怜悯,击败曹后不为任何哀求所动,充分发扬了“对敌需狠,斩草除,男女老幼,不留一人”的精神,冷酷无情地灭掉了对方的三族;

 最后,还有最重要的,他没有愤怒,面对着诸葛亮的羞辱,他居然能坦然穿上女人的衣服,面对着曹的骄横跋扈,他宁可躺在病榻上装疯瘫!

 最为可怕的是,这种隐忍的功夫仿佛已臻化境,他的情感几乎完全可以做到收放自如,彻底服从于理智。在这点上,与司马懿对比最鲜明的还是刘备。吕梦眼中所看整部三国演义中最能忍的两个人,仍然非他俩莫属。两人同样野心,同样忍辱负重,同样压抑自我,但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却使得他俩形似而神非。

 来自北地边陲的刘备,身上多少淌着些胡人剽悍的热血,他终究还是个性情中人,否则关张相继殒命后,他不会那样悲痛绝,不会不计后果地攻打东吴,为此付出一切代价也在所不惜。他的压抑自我与自身的天完全相悖,所以他的忍耐也就充了被动的痛苦。

 然而司马懿却迥然不同,不同于刘备的矛盾挣扎,他的忍耐完完全全是出于清醒冷静的主动选择,那样安之若素,那样自然而然。让后人不怀疑这人性格中是否天生就带着那么一股冷漠凉薄,或许正如吕布纯粹是为战斗而生一样,他也纯粹是为玩权术而生?这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冷酷的人,一个狠的人,一个不择手段的人,一个很难称之为人的人,简直是一架冷冰冰的机器,只有对形势和利益的缜密算计,没有任何常人的情感。

 这网上最近传了一句关汉卿的自我表白:“我是个蒸不烂、煮不、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司马懿实在是一只,万年虽寿;更是缩头,忍者仙人。

 可他是一味的隐忍么?绝非如此!光靠着隐忍能实现自己的野心么?决不可能!后退是为了更大步的前进,防守是为了更好的进攻,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司马懿数十年如一的忍耐,也同样是为了积蓄力量,为了时机成后的爆发。旬月内剿灭孟达、百内平定辽东、数内完成高平陵事变,这样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这样摧枯拉朽的威力,能是一个只会唯唯诺诺的糟老头做得到的么?

 “凡攻敌,必先扼其喉而捣其心。”司马懿的手段,真可谓不发则已,一发必中!

 金大大曾为华夏历史上成功的政治领袖列出了几项要求,排在最前边的第一个条件便是“忍”这里又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克制自己之忍,二是容人之忍,三是对付政敌的‮忍残‬。司马懿完完全全符合这些:数十年的蛰伏是为克己之忍;诈中空城计、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为容人之忍;南平孟达、北破公孙渊、内摧曹是为对敌‮忍残‬。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有着重大篡位嫌疑的阴谋家,原来还受儒家思想熏陶——出身于“传礼来久”的士族大家,与崔琰等名士好,《晋书?宣帝纪》更是记载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实在出人意料。

 然而仔细想想,却也在情理之中,有人说宿儒未必都是大大恶之辈,可大大恶之辈却多是宿儒,话虽刻薄,但未必没有道理:最锲而不舍追求贞节牌坊的,恰恰是婊子;越是一肚男盗女娼的,越是要嘴仁义道德。既然如此,司马懿成得了例外么?这或许可以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皮厚”吧?

 根据司马懿自幼所信奉的儒家学说,他的人生其实是最成功的,整个三国时代,只有他一个人完全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多年的隐忍韬晦,能说他没修身么?教出了司马师、司马昭这心思能路人皆知的两个“德才兼备”的儿子,能说他没齐家么?位极人臣、权倾朝野,能说他没治国么?给子孙们打下了统一的基础,能说他没平天下么?

 再看三国演义中被立为道德标杆的刘备、诸葛亮、关羽,至多做到了前两层,诸葛亮勉强达到了第三层,与司马懿相比,实在是萤火与月争辉“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

 纵然如此,对这位内圣外王的三国第一人,吕梦还是没有多少好感;对他建立的那不世功业,吕梦也同样提不起多大兴趣。谁让自己的背后灵根本就不是做政客的料?扪心自问他吕梦学不了司马懿。实在难以想象,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司马懿这个人竟能如此无所不用其极:每天都要压抑自己的情感,掩饰自己的本心,揣摩别人的心思,孜孜不倦地去策划如何算计别人和防备别人算计,就这样度过自己大半生的时光,还要赔上一辈子的幸福和快乐,赔上自己的一切人格甚至人

 而在三国志中他的谢幕演出,更是让人深感匪夷所思:当司马懿忍耐了最后一个10年,彻底铲除了曹、一朝咸鱼翻身时,他已年届古稀,离人生的终点只有区区3年。即使是这样,时无多的他仍然没有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居然还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关头回光返照了一把,铲除了最后一个政敌王凌。好个战斗的一生,好个“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好个“与人斗,其乐无穷”!

 可是,有这个必要吗?他这样一生营营役役,又换回了怎样的成功?那个目标真的伟大到值得他做出这样的牺牲吗?恶的手段能换来善的结果吗?

 而对于这些疑问,历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公元262年,魏将邓艾偷渡平、奇袭成都得手。

 公元263年,蜀后主刘禅降魏,蜀汉率先灭亡,共历备、禅二帝,前后42年。

 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魏主曹奂禅让,废其为陈留王,曹魏灭亡,历丕、叡、芳、髦、奂五帝,前后45年;司马炎登基,改国号晋,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追谥司马懿为宣帝,其叔父司马师为景帝,其父司马昭为文帝。

 公元279年,晋大举伐吴,步骑二十余万分五路直指建业、夏口、江陵等地。晋将王浚率水军自巴蜀顺江而下,直建业。

 公元280年,晋将王濬破建业,吴主孙皓降晋,孙吴灭亡,共历权、亮、休、皓四帝,前后58年。华夏历经将近一个世纪的分裂混战,至此重归统一,史称三分归晋。

 然而,故事却并未就此结束,这个结束了长年战的新朝代竟然毫无任何新气象,反而从头到脚浸透着史上罕见的腐朽黑暗。统一天下后,整个朝廷便由上至下沉浸在一片醉生梦死中,皇帝过着荒的生活,大臣们以奢侈浪费为能事,黎民百姓继续朝不保夕。中央朝廷与各地藩王的矛盾、各地藩王彼此之间的矛盾、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士族与庶族的矛盾、民间知识分子与官方意识形态的矛盾,各种各样的矛盾都在表面的繁荣下不断化。随着八王之、五胡乱华,这个糜烂透顶的王朝急速滑向了衰落,仅仅维持了52年便寿终正寝。它所经历的五位皇帝,同时也是司马懿的后代们,一个病死,两个被毒死,另两个因国破被杀,几乎皆未得善终。

 而晋之后的华夏,更是开启了长达数百年的真正世。

 有破,无立。司马懿打碎了旧世界,他的子孙们却没能建立新世界,于是他打出的天下,终究还是世中城头不断变换的大王旗之一而已。这个纯纯粹粹的目的论者,这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从来只会关心能否实现目标、能否取得胜利,除此以外的一切他全都漠不关心。最后他成功了,可事实却偏偏证明,他以献祭般的牺牲换回的所谓成功,竟是何等的苍白,何等的单薄,何等的惨淡,不过又是一场清秋大梦而已,转瞬之间便消失在历史的洪中,还是被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一个又一个世所取代。这些,九泉之下的司马懿若是知晓,不知该作何想?  m.sSvVXs.COM
上章 三国雇佣兵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