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高干子弟(三)
第四百一十七章(三)
由于那些连环马的阻挡,辽军虽然都是骑兵,却无法直接冲⼊宋军阵中,只得一个个下马清除路障,推进速度便受到了严重影响,而宋军的
炮却不会闲着,一时间声若雷霆,呼啸而出的弹雨给了他们很大的杀伤。 。。辽军虽然勇猛,见到如此惨烈的景象,也不由得心胆俱裂,即使是那些视生死如无物的狂热穆斯林信徒,也不敢冒死突进。辽军几次強攻未果,反倒丢下了几千具尸体,即使是其中那些经历过西征和东归那十余年苦难征程的老兵们也普遍丧失了主动进攻的勇气。何况辽军虽然擅长骑
,但即使他们下马以长弓
击,也很难
穿宋军的大盾(炮都带了,何况是盾牌?骑炮师配备的马匹比一般的骑兵师更多,至少也有一人五马,当然其中大部分都是驮马,使得其携带的物资数量远远超过一般的骑兵,这是与大多数骑兵师的一个重要区别。),更不要说是骑兵的短弓了。
不过,萧斡里剌毕竟是普天之下名列前茅的卓越将才,很快就想出了应对之策,他将军中那些狂热的穆斯林信徒(虽然自理
学派建立以来,西域主流的伊斯兰教思想已经不复往⽇的狂热,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总还有些不理
的信徒存在。)挑选出来组成敢死队,以疏散阵型冲击宋军阵地。宋军骑炮师所用的两种火器虽然杀伤力很大,但是
程和精度都不能令人満意,因此辽军阵型一旦散开,
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宋军继续狂疯
击,就会浪费大量的弹药;而若是让轻炮和“三眼狼牙”停止
击,骑炮团却又没有其他较⾼精度的远程兵器,只能与敌人近⾝⾁搏,宋军毕竟人少,能承受得起那样的伤亡吗?
但吴拱见状却只是呵呵冷笑,辽军这样做只会令他们的兵力优势因为过度分散而转为劣势,而宋军却可以多人夹击散开的一个个辽军官兵,虽然骑炮师是以火器见长,但用起冷兵器来,他们也丝毫不弱。虽说这批辽军死士所用的兵器是天下第一名刀——大马士⾰刀(东来的穆斯林学者与商人带来了技术与实物),可是却被宋军骑兵所用的“三眼狼牙”克制得死死的,这种马
的
管⾜有半寸多厚,抡起来简直如同铁
一般,纵使以大马士⾰钢刀的锋利,也不可能将其削断,毕竟能用来制造
管的钢铁,质量怎么说也不会太差。而世间任何一种钢刀都不可能经得起重兵器的狠砸(曰本的倭刀也是三大名刀之一,但对砍的时候碰上国中的大片刀都会吃大亏,更不用说是更加坚厚沉重、形同铁
的“三眼狼牙”了…),那些穆斯林勇士们手中断折的钢刀就是再好不过的证明。
兵器上占不到便宜,局部的人数上又居于明显劣势,而且时不时还会遭到宋军火器的抵近
击,辽军出派的这些狂热穆斯林信徒再怎么勇猛也只是⽩⽩送死而已,经过半个时辰的鏖战,辽军丢下了一千五百多具尸体溃败而回,而宋军的伤亡还不到一百人…
眼见辽军士气已颓,萧斡里剌虽然心有不甘,也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继续进攻的打算,下令全军将这几千名宋军团团围困,摆出一副要困死他们的架势。不过萧斡里剌也知道河北宋军远不止眼前这么点兵力,时间一长肯定会有更多的军队赶来救援,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萧斡里剌也在继续围困的同时,作好了两算。他让随军的匠人以最快的速度组装起投石机等攻城机械,试图以此破坏宋军以连环马组成的路障。辽国虽然文化科技⽔平与现在的大宋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但这些投石机却是东来的几个穆斯林学者设计出来的,与大宋的飞雷炮有异曲同工之妙,即使是用最普通的石弹,也有上百斤重,一阵石雨下去,别说连环马的⾎⾁之躯,就算是铜墙铁壁,也一样能够砸得稀巴烂…
但吴拱既然想出他眼下所用的这一特殊战术,自然对各种不利局面有所防范,他见到辽军阵中开始搭建攻城机械后,立即命令军中火炮换装链弹。这链弹最初是发明出来专门用于海战,以此破坏敌舰桅杆的,连那么耝的主桅都能打断,何况是脆弱得多的投石机呢?结果辽军的投石机还没发挥作用就被全部破坏,还砸死砸伤了数百名辽军官兵,令萧斡里剌几
发狂…
这时吴拱完全可以以特制的五⾊狼烟向目前正在河北活动的诸路宋军发出信号,但他自恃辽军虽然兵多却无法奈何自己,想要多赚些军功,就迟迟没有这样做。反正骑炮师携带的淡⽔与⼲粮⾜够将士们三⽇之用,河北宋军又都是骑兵,向他们求援的信号一旦发出,估计一天之內就会有友军赶到这里,所以吴拱虽然⾝处重围之中,却一直是气定神闲…
吴拱以为,辽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一定会认为自己不敢主动进攻,防备必然不严,正是劫营的大好时机。不过吴拱的堂弟吴
(吴璘的第五个儿子,也是其中最为出⾊的一个,年幼时曾被⾼宗赵构召⼊宮中问对,提及军旅之事时这个小孩居然滔滔不绝、说得头头是道,令赵构十分惊异。历史上吴
后来成为了南宋中期最重要的将领,虽然由于宋金两国关系缓和,只打了一场较大的战役…)虽然年仅十六岁,却是一个少年老成、心
谨慎之人,他想出了一个更加稳妥的方案,得到了吴拱的采纳。是夜,吴
率领那吴家的一百多名私兵轻骑突⼊金军营寨,萧斡里剌虽然作了相应的防范,却很难阻止这支机动灵活的小队部在营中四处纵火,而预设的伏兵却因此暴露在几乎倾巢而出的宋军主力面前…
M.SsvV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