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曹贼 下章
第341章 一篇文章动天下
 建安五年十月初三,曹凯旋而归。

 官渡之战的胜利,使得曹坐稳了河南霸主之位,并隐隐有赶超袁绍的迹象。这种时候,再也无人叫嚣着让袁绍与曹共同把持朝政了。曹用一场大胜,证明他比袁绍强上百倍。

 汉帝刘协率百官,出城接。

 曹下马,叩拜刘协,上演了一出君臣相知的和谐戏码。

 事实上,曹在官渡大获全胜,最失落的人并非袁绍,而是汉帝刘协。他本指望着让袁绍惨胜曹,然后他以汉家天子之名站出来,力挽狂澜…他希望袁绍胜,却不想曹丵死。曹活着,才可以制衡袁绍,而惨胜之后的袁绍,也必将元气大伤,到时候刘协就能顺理成章的将两人手中权力收回…只可惜,刘协的小算盘到头来,只是竹篮打水,成一场空!

 袁绍,不足与谋!

 这也是刘协心中最强烈的感受。

 想你袁绍,坐拥四州,麾下雄兵百万,钱粮广盛,人口众多,结果却被曹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这种人,和废物无甚差别。

 至少在刘协心里,袁绍的地位一落千丈。

 不过,刘协不可能就此罢休。

 在接曹还许之前,他已下诏,加封曹为太傅之阶。

 曹本已官拜司空,属三公之列。而太傅,则在三公之上,负责执掌以善劝道天子职责,无日常事务。

 想必,袁绍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会很不舒服吧!

 天子下诏,按照规矩,曹需三次请辞,而后才可以正式接受。

 但这个太傅的名头,已经十拿九稳。对曹而言,太傅不太傅无所谓,关键是这个面子问题。

 后世人常说,曹喜欢翘尾巴。

 当官渡大胜之后,曹的小尾巴,又有点想翘起来了…

 入城之后,又有一番繁琐礼仪。

 当晚,汉天子刘协在金銮宝殿设宴为曹庆功,文武百官,悉数参加。刘协只了一个面,便退场了。他心里并不舒服,为曹庆功也是不得已为之。但要他一直陪伴,那绝不可能。

 刘协退场后,酒宴的气氛,随之达到了高氵朝。

 “诸公,诸公且听某一言。”

 曹突然高声说话,大殿上众人,顿时止住声息。

 “某有一私事,与诸公相商。

 我家五儿已五岁,正当启蒙。只是这先生却不好求,不知诸公对此,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此前,环夫人已多次派人送信,表示了她的想法。

 她希望由曹朋为曹冲启蒙。

 不过,曹当时忙于战事,所以并未决断。而且,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决断此事…曹朋嘛,倒是个好人选。不管怎样,曹对曹朋的忠心,对曹朋的才学也很赞赏。但正如卞夫人所说的一样,曹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的年纪。至于他的官职,说实话倒算不得什么…

 而时下所争论的焦点,恰恰也是在曹朋的年龄。

 环夫人的心思,曹不是不清楚。

 但他并不认为环夫人有什么错。膝下几个孩子,年纪都还小,最大的也不过十四岁,立嫡之事尚早。曹本人,也非常喜爱曹冲,自然希望将来能有一个人,扶持曹冲,帮助曹冲。

 至于是否立嫡曹冲,曹并未考虑。

 他正值鼎盛之年,考虑这个问题还早…再说了,就算帮助曹冲,也不意味着一定要立嫡曹冲。

 可问题是,他不想立嫡,家里却不这么认为。

 曹与郭嘉说过好几次,但郭嘉却始终不肯表达主意。故而,曹在庆功酒宴上把这件事提出来,也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只不过,当曹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殿上鸦雀无声。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肯开口。

 本来嘛,这是你老曹的家事,何必要拿出来问我们?

 这牵扯到一个站队的问题…万一站错了队伍,那可是会死人的。

 “想来司空也听说了坊市流言。”曹既然开口了,不回答肯定不成。所以,一双双眼睛,便落在了前太尉杨彪的身上。杨彪如今也是个白身,但却有爵位,故而今酒宴,也把他请来“有传言道,司空有意请曹友学为启蒙先生,恐为谣传。倒不是说曹友学怎地,他品行不差,只是年纪却小了些。若再大几岁,必然是最合适人选,可现在,恐有些不妥。”

 “是啊,曹八百才情出众,只是年纪小了!”

 “恩,曹朋确有真才实学,但子不免冲动…若让他来担当,未必合适。”

 不管是出于好意,还是别有用心,有人开口,其他人自然跟上,议论纷纷…

 这话题,主要还是围绕着曹朋的年纪。当然也有些人,因此前曹朋大闹辅国将军府,对他颇有不。趁此机会,他们倒不介意踩上两脚。虽然未必有效果,但是却可以恶心一下曹朋。

 众人七嘴八舌,曹很认真的听取。

 私心里,他也觉得曹朋的年纪有点小了…

 可是又觉得,启蒙而已,不过是读书识字,和年纪有什么关系?

 “文举,你怎么不说话?”

 曹的目光,环视殿上众人后,落在了孔融的身上。

 平里,就他是个话痨,今天却不知为何,居然一言不发。

 听到曹点他的名字,孔融咳嗽了一声,站起身来。此前,杨彪回答时并未起身。而曹所问的,又是私事,故而大家交谈时,也都是坐着说话。孔融突然这么郑重其事的站起来,所有人都不一怔。孔融可不是普通人,他的声名之大,可算得上是清名士的代表。

 他这么站起来,莫非有什么用意?

 曹,也愣住了!

 孔融平里最是不拘小节,说好听一点叫洒,说难听一点叫狂放。

 和曹说话,他很少表现出如此郑重之态。曹心里面,不有些好奇,想要听听孔融的说辞。

 孔融绕过酒案,走到大殿中央。

 只见他,正了正进贤冠,抖了抖衣衫,向前走了两步“融正为司空举贤。”

 “举贤?”

 “前些时,融曾得一奇书,愿献于司空。”

 说着话,孔融从怀中取出一本书册,双手高举过头顶。

 “悦亦愿为司空举贤。”

 “荀彧愿为司空举贤…”

 “陈纪请为司空举贤。”

 呼啦啦,一下子站出来七八个人。

 而且说的内容,居然一样。

 曹愕然看着众人,也有点懵了。

 “文举,你们这是…”

 “司空可先看过这册《三字经》后,自然明白。”

 曹走上前,从孔融手里接过书册。

 书册薄薄一本,并不厚。封面上用飞白体草隶,写着‘三字经’三个字,落款署名,正是曹朋。

 吾家万里侯,又有新作?

 曹好奇,翻开了封页。

 “人之初,本善。相近,习相远…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曰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曹一开始,只是小声的念诵。

 但随着读下去,声音渐渐变大,在大殿上空回

 三字一组,六字一句,简单明了,却蕴意深远。最重要的,是这些文字读起来琅琅上口,极有韵律。当曹念完一遍之后,居然就记下了几百个字。自古以来,尚未有过这样的文章。

 曹开始明白,孔融为何称之为‘奇文’。

 “此篇,唯友学之八百字文可比。”

 曹忍不住大声称赞,可说完以后,又想起来,这篇文章岂不就是曹朋所著?

 “文举,你们…”

 “前些时,曹朋命人送来此书,当时我倒没有在意,便随手扔在一旁。

 直到坊市之中传,曹朋为五公子之师,我才想起这本书,于是便拿来翻了一下。可是…

 融以为,友学才思之高妙,可为人师。

 此篇《三字经》一处,则诸文失。融持此书,访诸贤,皆以为此篇文章,可传千古。”

 大殿上,尽是倒凉气的声音。

 曹并未开口,而是返回坐榻,重又读了一遍。

 他突然笑了!

 “此文之高妙,果非等闲。”

 他发现,站出来说话的这些人,或本人,或祖先,皆在文中被提及。

 比如孔融,‘融四岁,能让梨’…

 比如荀彧荀悦,又有‘淑神君,未四长’…

 曹越看,越觉得有趣。看到后面,还发现有祖宗曹参的事迹,更使得曹开怀大笑起来。

 这个友学,果然是聪明。

 他写出这么一部书来,凡被提及者,勿论是本人,亦或者是子孙后代,岂能置之不理?

 别的不说,这些人一定会拼了老命的推广。

 你们不是说我年纪小,不是说我不够资格吗?我用这么一篇文章还回应你们的质疑,看你们还有什么话可说。除非,你们要否认自己,或者自己祖先的事迹。否则就定然会赞同…

 曹朋那倔强的模样,似乎又浮现在了曹眼前。

 当初酸枣撤兵,曹朋建议曹把酸枣百姓一并撤走。当时曹不同意,曹朋竟然在府衙大堂上跪了大半夜,最终使得曹回心转意。而结果,却是曹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些从酸枣撤退下来的百姓,对曹感恩戴德。

 以至于当袁绍兵临官渡的时候,当地百姓给予了曹极大支持。

 民心,民意…

 官渡一战,固然是曹运筹帷幄的胜利,也未尝不是民心的胜利。

 ‘水载舟,亦覆舟’,似乎也明白无误的表达了曹朋的观点。这小子,这次又要出风头了!

 曹甚至相信,当这篇《三字经》出来,必然会被迅速推广,甚至会取代自秦汉以来的《仓颉书》,成为后最为流行的启蒙读物。因为,这本书里几乎涵盖了这天底下的世家大族。

 有郑玄,有卢绾,有崔业…

 曹朋在这篇《三字经》中,给足了那些世家大族利益。

 为了这些利益,他们也必须争相推广。

 事实上,曹却猜错了。

 曹朋把书送给孔融的时候,还没有传出环夫人要请他做曹朋老师的消息。他之所以送给孔融,是希望能拉近和孔融的关系,以便后能掌控住舆论的导向。这三字经,是曹朋晋身清的一块敲门砖。想要得到整个清的支持,单凭几篇文章还不行,更需广阔的人脉…

 不过,这篇《三字经》一出现,足以杜绝所有人的议论。

 能写出一篇如此‘美妙’启蒙读物的人,难道还当不得一个启蒙先生?

 试想一下,若十几年后,全天下人都在试用《三字经》、《八百字文》的时候,昔年的作者,却连个启蒙先生都当不得,还被所有人认为不合适。那岂不是对在座之人最大的嘲讽?

 曹抬起头“如此说来,友学当得?”

 “当得!”

 荀悦更大声道:“若曹友学当不得,则天下无人能当。”

 废话,这个时候否定曹朋,就是否定《三字经》;否定了《三字经》,那就是否定荀淑…

 别说荀悦了,连素来稳重的荀彧,也表现出决绝之意。

 那意思分明是冲曹说:你要是不让曹朋当你儿子的启蒙老师,我就跟你急!

 曹看着众人,仰天大笑。

 这一部《三字经》,不仅仅是曹朋的荣耀,更是他曹,乃至整个曹氏宗族的无上荣耀…

 “既然如此,就依诸公所言。”

 +++++++++++++++++++++++++++++++++++++++++++++++++++++++++++++++++++++

 《三字经》的内容,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在一夜之间,传遍了许都街头巷尾。

 你聊天时,若不说两句‘三字经’,你就不好意思说你是读书人。并且,在颍川各大家族的推动下,《三字经》的内容,更迅速向外传播出去。甚至连大名鼎鼎的颍川书院,也准备变更课程,正式引进《三字经》和《八百字文》。不为别的,只因这两篇文章,太经典。

 襄,水镜山庄。

 司马德一脸无奈的向黄承彦看去。

 同为书院,他这水镜山庄自然能够在第一时间,得知《三字经》的内容。

 看着一脸得瑟的黄承彦,司马徽也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承彦兄,当年我与德公,却小觑了令婿。”

 黄承彦手捻长髯,虽故作平静。

 可是从他的眼眉中,依然能看出他的得意…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我江夏黄氏,亦可与中原名士争锋…  M.SsvVxS.cOM
上章 曹贼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