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左河文集 下章
普救寺里的爱情
 天下寺庙均谈佛,唯有普救寺里说的是爱情,所以不能不说这正是这座中国古代佛教寺庙的最大特点。于是,从鹳雀楼下来,虽然所剩时间已经不是太多,我还是赶往普救寺,哪怕是不进到里边,只从外面看一眼这一个中国人的爱情圣地也好。

 普救寺,老早就听说过。张生、崔莺莺、《西厢记》、莺莺塔,这些便是我长期以来对它的一些有关记忆。

 普救寺与鹳雀楼一样,它们的出名更多地是因了与它们相关的两部文学作品——《西厢记》与《登鹳雀楼》。王之涣登上鹳雀楼触景生情,写下歌咏黄河落的诗篇;王实甫《西厢记》的爱情故事发生在普救寺里。两个伟大的文学作品成就了两处伟大的中国名胜。普救寺是伟大的,王实甫更是伟大的,一部《西厢记》“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道出了多少年轻人的心愿,它是对封建礼教,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勇敢反抗与挑战。

 由于进鹳雀园的时候,回普救寺的末班公车已经离去,所以鹳雀楼下来,我便直接打车前往普救寺。很快,出租车在寺前路边停下。我看一看路边尚有返回永济市区的21路公车停着,便上前再一次落实了末班车的开车时间。然后才快速去看普救寺。

 普救寺是《西厢记》故事发生的地点,所以我先看了寺前广场左侧的《西厢记》雕塑墙。一段弧形的雕塑墙上雕刻着《西厢记》故事的主要情节。主人公张生与崔莺莺初相见、受阻隔、夜听琴、害相思、庆团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情节被永久地雕刻在墙上,供人瞻仰,供人了解。

 雕塑墙看过后,我朝前走去。虽然时间越发不多了,但我还是没急着进入寺庙里面。我想如若此时匆匆忙忙进入里面,非但不能将里面的景看完,反而是寺外整体的景观也会错过。于是,我继续在寺外向里眺望观看。只见这普救寺的建造位置着实有些特别,这里有一座二三十米高的土塬——峨嵋塬。此塬三面临壑,只有一面依塬平展。普救寺便居高临下,依塬而建。从外面看,塬上大部分的寺内建筑里数莺莺塔最为高大。

 我边看边往前走,走到广场中心时,发现广场右侧是一块较高的地势。那里虽有院墙隔开,不能入得里面,但墙下却有一二十级台阶。我想如果登上台阶向寺庙眺望,会是一个不错的角度。果不出所料,当我站在最高处的台阶向寺庙眺望时,只见寺门、大钟寺、莺莺塔等建筑从前往后,从下往上次第升高。它们与土塬,与广场上的树,与西天的太阳一同构成了一幅美妙的风景图。我想能看到这般风景,即使是不进寺内,也已经是不虚此行了。这么美丽的寺庙,难怪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会发生在这里!

 从台阶上观景下来,又快速看过一些广场上的小的雕塑、“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标牌、以及寺前的寺庙简介后,我向门前的台阶走去。此时时间更是不多了,三两个游人从里面走了出来,他们显然是已经览了寺内的景,将回家或是去往别处。

 我走上寺门前的几个台阶,站在门外,快速向里观望。只见一进门的几步远处便是几十级依坡而建的石质台阶,它们甚陡,向上通至大钟寺和后面的莺莺塔。长年累月,台阶已被磨踏得光滑明亮。台阶两侧有两条铁链,供游人攀扶。台阶和其后的建筑便建在土塬上,土塬上植了树。就在此时,一位老者缓步过来。他先是关上右侧的一扇寺门,然后又走向左边。我问他这可是即将下班,他回答是。我又说明几点开放,他回答说早上八点。我想如果我明尚未离开,我定会再来。遗憾的是第二我还是离开了。

 离开的时候,我一路都在想着那座高大的莺莺塔,猜想着寺内《西厢记》中描述的建筑。那里有大钟楼,有塔院回廊;有张生借宿的西轩,有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有张生越墙会莺莺的跳墙处,有莺莺的拜月台。“待月西厢下,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如果下次能再有机会,我一定要进得寺内,看遍寺内的建筑,想尽《西厢记》中的情节,让那西厢中的诗句萦绕耳边。  m.sSvvXs.CoM
上章 北左河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