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边城木木文集 下章
小城即景
   桥墩上的乞丐

 傍晚散步经过那座桥时,总看见他躺着,身上好象盖着些碎片。他的衣服蛮多的:豆粉绿的,油布伞黄的,灰黑的,酱红的,黑蓝的。一一晾晒于他躺着的桥栏杆旁。是干的,还是的?不知。很粘稠、很蓬松的样子。苍蝇飞舞,蚊子嗡嗡。也不知是叮他呢,还是叮他的那些衣服。他,总象一尊仰卧在桥墩上的雕塑,坚毅、铁定。仿佛这世界根本与他无关。所有的喧哗都只象明月清风拂过他的脸庞。

 我的小狗经过他,总要狂吠,而我每每着力呵斥它。他,好象根本就听不见狗吠,定定地躺着,脸上象涂了一层油泥。眼睛有时睁着,有时闭着,有时半睁半闭着。他在想什么呢?

 我甚至遇上过一两回,有一女子,面目与他相似,穿着一身碎片,坐于他的身旁,定定地看着他,无限温柔的样子。

 无论寒暑,他都在那里。雨、雪的天气,我却不知,凡逢雨雪,我便会暂时地停止散步。他在那里多少年了呢?他有几岁?他平里靠什么为生?他的父母呢?他有子儿女吗?不得而知。

 他,还要在那桥墩上呆多少年呢?

 石匠——我的农民兄弟

 豆大的汗珠,一颗颗滚下来,串成线,象一条条动着的蚯蚓,在他们的‮体身‬上蜿蜓,脊背上、脯上,爬得小溪一般的。阳光映衬下,反着青铜一般的光。

 驮起一竹,竖起坚固的脚手架,也悬起他们辛酸的命运,垒起儿老小的笑颜。

 顺着这横横直直的竹搭成的架子,一层一层地叠加着砖块。

 肩背上搭条发馊了的巾,大碗大碗地咕着茶水。中午,常常就着一碟咸菜,嚼干硬得象铁一样的掉着粉屑的馒头。

 当楼房砌得遮住了月亮时,不知他们是否能圆一轮满月?

 我常常地寻思:他们的汗珠多少钱一碗?还有,他们郁积在心底里的血?

 那些做石匠小工的女人们

 黑漆阴暗的脸上,绣着岁月的斑斑点点。瘦弱的双肩挑起浊重的沙石、水泥。幼小的孩子跟在她们身后,追着太阳奔跑、嘻笑,好象也变成了一朵阳光。女人用手臂抹一把汗,回头甜蜜地望一下她的孩子。仿佛肩上担着的是黄金白银;是沉沉甸甸的痛快欣;是她母亲的药费款;是她孩子的大学录取通知。

 她,走起路来,风摆杨柳一样的,飞快。

 拾垃圾的老太

 佝偻着身子,很潜心地拨着那些垃圾。一手拿着铁钳,一手拿着尼龙袋。旁若无人。你看不见她脸上的卑微。你也看不见她捂着鼻子。

 每天,每天,她就这样劳动着,风里,雨里,雪里,霜里。从不间断。

 垃圾里应该也是有着欣的吧。她的愁苦呢?是否也化作最次等的垃圾被她甩到尘埃里去了?更多的时候,我想,她就是我的亲祖母或者我的亲娘。萧萧的白发,常常照得我泪眼离。刺亮我心里的晦暗与卑微。

 丑陋,无处可逃。

 理发的小男孩

 山溪一样清澈的眼睛,丝瓜藤一样细瘦的胳膊。十五六岁的豆蔻年华,一个个染了玉米须一般的黄头发。

 头发,或站立;或柔顺地披挂于双肩。

 这些处于变声期的男孩,声音有点僵硬,但听去很和婉;洗发、染发的动作,却是相当的温柔。浅浅的、春风一般的笑,悬在眉眼,挂在嘴边。

 你不能不爱着他们。但你内心的某弦不能不被触动,最柔软的那一,甚至拨得有些疼痛、有些酸涩:这些尚未成年的、花朵一般的孩子,过早地挑起了那叫做“生计”的担子。

 大排档

 除了吃,还是吃。

 酒水叠着酒水。嗝叠着嗝。

 无论酷寒,无论炎夏。大排档永远都生龙活虎着。

 伙夫们的汗水跟油锅里的热油奏成浑响。

 食客们放肆的笑声与滚滚的烟尘奏成浑响。

 大排档是“整顿”不了的。平常百姓贪图它的方便实惠;半夜里玩牌、玩女人的玩得饥饿的人贪图它的温馨体贴。

 经常来大排档的人,都是些轻松自由、“享受人生”的人。  m.SsvVXs.cOM
上章 边城木木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