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边城木木文集 下章
母亲,您真的该歇歇啦
   又是一年母亲节来临。这么些年,虽也陆陆续续地码了些字,但母亲却很少走到我的文字里来。今年又正值母亲花甲之年。是以记之。

 母亲今年六十岁,已是萧萧的白发头了。

 做了大半辈子农活的母亲,心都是岁月的痕迹,沟壑纵横,尘土与痛苦与血痕,散布在母亲周身的隙里。

 母亲基本不识字,却是天资聪颖的。互助组、大锅饭的时候,母亲比谁都更会算账,几斤几两兑现多少工分多少钱,多少粮油,没人比她算得更快的。

 母亲身材矮小,却长年承受着超体力的劳动。田里、地里,汗里、泥里,苦水的浸泡里,风里、雨里,常常是顶着星辰出工,背着月亮收工。除开做饭、吃饭的功夫,便永远在劳作里。白天忙着农活、家务、孩子,晚上还要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剁猪草、纳鞋底。时常的半夜醒来,母亲还在忙碌。也时常见着母亲在沉沉的瞌睡中做着这些永远也做不完的事务。小时的我,却是从未曾对母亲问寒问暖过。

 母亲只生了我这么一个女儿(我弟弟是抱养的,是我的表弟)。在那样落后、闭的乡村,倍受欺凌,同族的,外姓的,记忆里,他们一直就在欺负着我的父亲母亲。同族,惦记着我们家的那点财产(因为我们家人口少,父母又勤劳能干,家庭还比较殷实,从不缺吃少穿的,我和弟弟小时吃的玩的,不比城里的孩子差多少);外姓的,欺负我们家没有男丁(在他们眼里,我的弟弟是“野子”算不得余家的香火),恨不得把我们一家驱逐了去。常常是有意找茬,辱骂殴打我的父母亲。有一次,外姓一家竟然将的母亲殴打得脸血污、身青紫,几天都起不了,父亲也被殴打得遍体鳞伤。让大队来处理,无非是陪个理草草了事。因为当时大队的书记委员全是那一家的亲戚。往事历历在目,便是时至今,我也不能平抑我内心的悲愤。便是我,小小年纪,也经常挨那些欺负我父母的人家的孩子的打。每当我挨了打,总倔强地不哭,而母亲总搂我在怀里,泪成河。“儿呀,要好好念书,一定要走出山里,不受人欺负,知道吗?”这是小时候母亲经常对我说的话。

 记得十几岁时,每个周的下午,母亲总要翻过一座又一座山,送我去离家十几里地的中学念书(我寄宿)。总是送了一程又一程。总是泪水叠泪水地反复叮咛:“儿呀,记住我说的话,好好念书!”常常的,我已走得好远,甚至快要离开她的视线,母亲还在山路上伫立、凝望。便是此刻,都闻得着母亲泪水滴滴嗒嗒、咸咸的味道。厚重、粘稠。

 母亲织的衣厚实暖和,母亲纳的鞋底针脚细密。

 小时穿过的一件衣,红绿相嵌,已是穿得身的窟窿,但我还是于出嫁时带到我城里的家,作为永久的纪念;母亲送给我的陪嫁的樟木箱里,有她给我、我的丈夫与孩子做的布鞋十几双,单的、棉的;一应俱在。它们将陪伴着我,温暖我一个又一个夏秋冬。

 儿时,那融融的油灯下,斑驳的墙上,永远映现着母亲忙碌的身影。静夜里想起,温暖便会一丝一丝沁入周身的血脉里。让我眼眶润,心海漫出温暖的水。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时光怎么样的转,那融融的光晕,永在我的心头摇曳。那一种温暖,城里的孩子永远无法体验。

 母亲的手掌阔大、厚实,糙、温暖。十指头骨节大,长年开裂。常常有血丝从那裂里渗出来,一直渗到我心里最柔软处,让我疼痛、复疼痛。每次回去,总带了些“愈裂贴”、“防裂膏”、“活血止痛膏”之类的药,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是缓解了我心里的一点点的疼痛感。但疼痛还是依然存在着。母亲她,总是在劳作着,一刻不停地。何时能停止劳作呢?这是一个困扰了我好多年的问题。尤其是前些年,父母‮体身‬状况不佳,弟弟事业又未起步。我便一复一地纠在这样一种苦结中不得出来。夜夜梦萦,思虑。如把父母亲接城里来与我们同住,又是不太现实的,我夫家母亲、妹妹亦与我们同住;而父母亲他们从来都为我们着想,他们尚能劳作一,是绝对不会拖累我们一的;如是在城边租个房子,让他们来坐吃山空,享清福,他们也是断断不愿意的。

 好在,弟弟这几年的事业如中天,走出了困境,闯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让父母绽开了他们从未曾绽开过的最灿烂的笑脸。

 母亲自去年始,到广东为弟弟带小孩去了。年末回来,脸色红润了,骨骼丰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了——被亲情、天伦之乐熨平复了;一向开裂的手指也光滑如新,还原出细腻与柔润来。笑起来,更朗,亦更开怀了。我心上皱起的多年的皱纹也慢慢摊平。母亲,终于是将一些愁苦的石头放下了地,心里轻松了起来——你的儿子出息成了一棵强壮的庄稼。一定,在许许多多个夜晚,母亲,您,慢慢地舒匀了郁积几十年的那些个怨气了吧,那些个愁苦了吧?最可欣慰的是:弟弟、弟媳对父母亲真的是很细心、周到,可谓孝顺。而一直担心着、焦急着弟弟一家生计的父母亲,也终于是卸下了些担子。

 父母亲的梦终于做圆了。常常由梦里笑到醒里来。

 母亲这两年心情舒展了些,但因为一直的长年劳作(便是“月子”也未曾歇息过),落下了病。每逢寒天气,关节疼痛裂,左胳膊常常疼痛难举;还常常晕眩、昏。‮体身‬素质较差。应是年轻时省吃俭用、终年劳作导致营养不良造成的吧?只是,我和弟弟年少时都被娇惯着,从未去关注过母亲。母亲现在是闲了些,但病痛却又时时在‮磨折‬着她。

 我多么希望闲下来的母亲是健健康康的。还是我儿时那个利落、能干的母亲。

 但母亲却真的是一年比一年衰老了。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每次母亲到我这里来,首先便是用摩托车背着母亲去理发室染发。我不要母亲衰老,我不要看着母亲的头白发。我愿意母亲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我喜欢看着黑发一在母亲的头上重生。看见母亲头上重生的黑发,我心里欢喜。我甚至希望重生了黑发的母亲,跟我走一块会被认作姐妹。

 其实,六十岁,搁城里老太太才刚刚退下岗位,脸上也才刚刚褪下春天的光华,年轻得紧呢。而我的母亲,是农民母亲,又比一般的农民承受了更多的‮体身‬与灵魂的苦难,家里劳力少(我和弟弟都上学),只有拚命地劳作,才能挣够工分,挣够口粮,才能年年过年让我们姐弟换上一身新衣裳;而又因子生不出儿子,背着“孤佬”的骂名,顽强坚韧地走过了一又一。有谁去计算过这样的磨难对母亲‮体身‬与  m.sSVvXs.Com
上章 边城木木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