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边城木木文集 下章
亦说缘份
   我一直是相信缘份的。

 人与自然的缘份,是很奇特的。

 比如我之爱月。月的诗句也就一直长长短短地穿行在我的‮体身‬里;而我,亦会常常踱步野外,望月成痴。一些文章、诗行里也渗透着月的柔辉与清影。见了月,便觉乾坤清、玉宇澄清。人,因了月而滋润;而月,因了人,而更丰

 月,是古今中外文人们放牧思想与愁绪的广袤草原,莽莽苍苍而又辽阔无垠。千秋万代,月永远都那么茂盛,丰盈。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墨客人。淘洗着他们的骨头与魂灵。我之爱月,亦不过是在承继着古人的衣钵;抄袭着古人的情怀吧?

 比如,前不久去九井沟,一瞬间,便觉得是找着了家园了。顿时,我便有化身为一叶蝴蝶、一米薏仁的臆想;甚或一泓清泉,一瓣茶花或一箭芭茅、一株翠竹的冲动。因为太原始了,太纯净了,那地方太让人喜爱了。真是“吾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啊,那一种清净地儿,现在是很难寻觅的了。

 去桂林,我更爱那些溶奇观,大自然几十亿年的雕细镂啊——那里颇少人为的雕琢。人们所作的仅仅是开辟了路线,给它们取了一些俗世的名字,装饰了一些灯光、修辞与传说而已。那是真正的自然奇观,人类宝库,是永世千秋享用不完的宝藏。让人类要打出无数惊叹号与省略号的宏伟诗篇!

 与书的缘份,那更是一种纠不清的情缘。很小的时候,爱看连环画儿,甚至线装书。连环画儿,好象都是战争类的,什么《地道战》、《平原游击队》等等。而看的最早的线装书却是一部悲情小说,叫《秦雪梅吊孝》,然后什么《薛平贵征西》,我甚至还看过一本文革时期的小说叫《红雨》的。那凄凄哀哀的秦雪梅形象一直便横亘在我的小小的心中。而那薛平贵里的王宝钏,也真够傻瓜的,竟然在寒窑里守了十八,却等来了薛的负心,他带来了新妇。小小的心里常常为王宝钏鸣不平。《红雨》好象是讲一个赤脚医生的事迹的,记不分明了。那时,家里有一本《主席诗词》,倒是在父亲的教导下,背得滚瓜烂的。只是意思基本不懂。及至后来,上了初中,凡遇着课文是主席诗词,我便像神孩一样,老师还没读完,我就会倒背如了,常令老师目瞪口呆。稍大点,便在小说间连了。《西游记》与《红楼梦》的故事梗概那时已种植在心田里了。虽然许多字不认识,便连估带猜也能认出八九分。反正是跌跌撞撞地读完了那两本大部头。

 因为喜爱《红楼梦》,后来又读过一些《红楼梦补》、《续红楼梦》、《红楼梦辨析》。所以对红楼梦也有过些一知半解,如今有人说到红楼梦,也能略知一二。鲁迅的一些散文集如《野草》也是那时候读过的。读是读过,但都囫囵枣,不求甚解。在六安上中专时,又读过一些西方名著。尤其《莎士比亚戏剧集》让我爱不释手,喜不自。算是通读了一遍的,可惜现在也早已记不全了。卢梭的《忏悔录》、大仲马的《三个火手》、小仲马的《茶花女》、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等名著,也读过一些的。后来也读过一些诗。普希金的诗,雪莱、拜伦的诗。只是统统收获甚少。走马观花耳。但却多多少少培养了我读书的兴趣。也使我几十年来一直没有离开过书本。骨子里多多少少也沾染了点书卷气息。

 中专毕业后,读三、读汪国真、读席慕蓉、读尤今、读张爱玲,读钱钟书。并于这期间完成了从大专到本科段的汉语言文学自学考试。也真的陆陆续续浅浅淡淡地看了些书,只是一直都没有深入进去。因为当时毕竟带着考试的功利心读书。目的很明显,为了应付考试。

 这两年,读梭罗,读泰戈尔,读纪伯伦,读余秋雨,读西方散文名篇佳作。读着读着,受益不多,心倒读静了。写的文字也似乎安静了许多。沾了些雨阳光,有了点鲜活的气息了。

 如果有精力,以后可能会读些哲学,尤其是西方哲学;另,多读些历史类的书籍。不为别的,只为自己与书籍解不开的缘。几十年的相依相携中,书,已成为我肌体的一部份了,拆不开了。

 与人的缘份,则是个人所共知的规则。没有缘份,就谈不上相知。人和人相处是需要缘份的。有的人相处几十年,也不过点头之,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的,也有。有的人,真的叫人无法深入,也无意深入。而有的人,却一见倾心,相见如故,成为莫逆。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是也。当然,也有的人,如文火熬汤,熬着,熬着,便也成了高山水的至了。亦有老少交往成为忘年的;亦有男女交往成为终生不渝的朋友的,比如巴金与冰心就是一对非常友好的男女朋友,好了一辈子;有淡淡的交往,却终生想念的。所谓缘份,也无非是趣味相投耳。人生观,价值观,乃至爱情观、婚姻观、道德观,有所契合的,契合部份越多,缘份也就越深了。

 在站呆了一段时间,很是认识了一些好的朋友。有的只是ID,而有的却知道姓甚名谁。并曾经在散文论坛做了几个月的版主。最先是夜雨蔷薇。这个女子是让我感动的。直到现在我们还常常信息、电话地联系着。并相约有机会见见面。喜欢她的文字,既情而又有风骨,既‮硬坚‬还柔婉。读过的书也多,字自然写得厚重。字里行间渗透着优秀文字熏陶过的痕迹。她为人又极聪明能干且重情重义。起初我只是偶尔在散文论坛停驻,像一只蜻蜓偶尔停驻于一棵青禾,并无多少留恋。蔷薇那时做着散文的版主。她常常热心地顶贴、跟贴,说些中肯的评语。后来我们彼此加了QQ。如果我几天不上红袖,她便发信息给我——姐姐多上坛子转转啊。再后来我们彼此留了手机号码。我也在红袖安家落户了。不是她的热情与真诚,我未必就常去红袖了,更不会有后来的成为版主。我们现在都离开红袖好些时了,但我们的情谊却一直都在。每每听到她银铃一般的声音,我都会非常的欢喜;每每与她聊起来,便不想结束。缘份,就是这样,种在我们走过的路上,一路茂盛着。

 文竹若风,也是个让我喜爱的女子。诗文诸佳。大多写得飘逸灵动,而又颇具哲思与诗蕴。她在河南一所中学教书。有段时间,我常常找她聊天,彼此非常投缘,海阔天空地神侃。她非常的善解人意。也可以这么说,她陪我度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她比我小好几岁,却比我聪明灵秀,诗文俱在我之上。她也当过红袖散文论坛的版主。非常称职、能干而又广结人缘的一个版主。

 红袖上还有很多的优秀女子:月明星沉的大气优雅、枯荷的典雅隽永  m.SsvVXs.cOM
上章 边城木木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