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合的木屋文集 下章
花季少女
   【花季少女】属于大型系列记实采访散文【采访远去的岁月】里的一篇,采访记录了三十多年前发生西部大漠戈壁上美丽感人的故事。

 为了便于写作,为了便于和读者进行直接的心灵对话,系列采访散文均采用第一人称写法。

 篇首语——我深深为那个年代的花季少女们动容!

 西部两年,就像一场流星雨,还没来得及回味感受时,便匆匆静默成了一段历史。

 戈壁滩的鹅卵石、盐碱,以及在一夜之间就能移动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沙丘,成了与人接触最频繁的伙伴。风,无情地撕裂着投身于边陲建设的城市孩子们娇的皮肤,这些孩子和“军垦战士”某个历史阶段的一个灿耀的名词无可选择地相互选择了。而年轻的一代,又曾为这个灿耀的名词几度痴狂、几度幻想!随之,茫然中的冲动、冲动中的茫然,随着时间的历程,而渐渐平静,最终成为淡淡的回忆。

 成千上万的青少年远离学堂,远离抱负与理想,在一瞬间,成了史碑上某一行被记载的文字,它对于中国历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千秋功罪,让时间去评说。

 茫然中的冲动、冲动中的茫然,而更多的是一种身心被压抑的双重疲惫、疲惫之中的无奈。

 是命运演绎了一代人的人生花季,随着列车汽笛声远离城市的那刻起,随之而来的冲动、彷徨、茫然、孤独…也已经开始。

 火车行走了三天三夜。

 西北,荒凉的戈壁。

 离连队不远,有一段段古秦长城的残址。两千年岁月侵蚀后,像风中残烛。那时侯,我常独自跑到长城(其实只剩下一截一堆的黄土塾)边玩,听风卷起沙粒的声响,看着在风沙中,仿佛在发出叹息的那一截截黄土残墙…

 在今天,我是如此肯定了以往发生的所有故事,又如此怀念令人说起来甚至是凄凉的军垦花季。

 “军垦战士”曾经让一代青年怦然心动!这个词组,它似乎是迢遥的海面上、雾幔深处、一座新奇而神秘的岛屿,当我们还不懂得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时,已被卷进了滚滚洪,于是乎,从三大城市开始,就像沙丁鱼一样多的知青地在那场洪水里拥搡翻卷,冲动、茫然却不知所措。

 历史,无人敢抗拒的!

 空旷戈壁上,复一送无止尽的风尘雪暴,无止尽思念亲人。

 几十个连队,分布在团部四周,像众星拱月。连队驻地之间相隔一般都在十里之外,由于戈壁上一览无余,所以在晴天里相互都能看到营房,在太阳很白很亮的天气里,透过戈壁蒸发出来的雾气看远处的时候,显出几分神奇。

 虽然居住的曾经是囚犯们住过的“干打垒”但我们是身着绿军装(那个年代最令人羡慕的服装)而且还有“战士”(虽无冕无衔)的称谓,因此我们,没有罪恶感,却每时每刻都被一种遥遥无及的“理想”激励着,那时的我们,单纯、无知、冲动、茫然!

 西部是荒凉的,戈壁上几乎看不到绿色,没有树、没有花草、没有鸟语,只有夹着盐碱粉尘的风沙,时常冲击着西部湛蓝的天空。

 塑风起时,风卷着沙、卷着白花花的盐碱土,搅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对面几十公尺外什么也看不清楚了。在气候多变的戈壁“军垦战士”们天亮后,排着队伍、抗着铁锨、镐头、高喊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大踏步走向那片被风沙淹没了的戈壁。

 初到时候的那种新奇感渐渐淡化,随即而来的便是极度劳累之后的伤痛、便是对不可企及的“理想”的向往…当某种向往在特定的条件下不能继续后,有一种来自血的东西无可压抑地冲了出来——它就是对生命的渴望。

 渴望自然、渴望绿色,渴望树林和花草!这朴素的愿望却化成了夜夜惊梦之后的泪水。

 没想到,一年之后,在那片几乎看不到绿色的隔壁上,找到了一座弥漫着绿草气息的庄园。

 风清沙静的日子里,隐隐约约望见,在驻地东面的方向,有一条宛如是城墙般青黑色的物体,团里老同志说,那是高原上的白杨林带。

 后来,才知道,那是我半生中见过的最美的林带。傲然拔的钻天杨,俨然是无畏的勇士,挡住了一方的风沙尘暴,捍卫着生息的家园。

 听说,就在那条城墙般宽厚的白杨林带里,有一个村庄叫“芭柳”芭柳庄的祖先们,不知从何年何地迁徙而来?面对戈壁深处的巴柳,这座还不曾涉足的庄园,自己开始萌想:芭柳庄的先祖们一定蔑视了城池的繁杂和俗庸,才选择了人烟罕见的戈壁,在秦长城的脚下,燃起了第一堆篝火,开辟了戈壁上第一块田园;芭柳的先祖们在那块田园上播种了爱情,营造着生命,延续着平凡而伟大的生息。

 什么叫“芭柳”?凡去过西部戈壁的都知道,能存活在严重干旱的沙漠盐碱地带的植物不多,红柳是戈壁里的代表植物,它顽强的生命就如西部人一样,在风沙中预展千年。

 沿嘉峪关到玉门关再往西,我们看的最多的就是红柳。我想,当年的“芭柳”莫非就是今天的“红柳”?莫非到了某某一代子孙时,却传错了话,而从此以讹传讹,把“芭柳”误传成了“红柳”?还是在远古时期,这里曾经生长过一种叫“芭柳”的植物?总之,对于什么是“芭柳”我们一无所知,至于芭柳村庄名字的由来,想必也无从考证。

 往往,人在此一时或彼一时,最缺少什么,那么就最渴望得到什么。

 绿色——戈壁滩上珍贵稀少的色彩,多么渴望得到啊!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奢侈的名词了,东面的芭柳,自然就成了向往的圣地。“芭柳”究竟是什么样呢?它一定充了春天的葱茏,一定是座鲜花和彩蝶相映成趣的绿色庄园…在无止境的想象中的芭柳,早已被大家勾勒成一座世外桃园。

 渴望绿色,向往芭柳的****一天比一天强烈。

 晴朗的天气里,我总是呆呆地望着东面的芭柳,一遍又一遍地用少女的心绪与它遥遥地对着话。是的,这是一个不十八岁、远离了家乡、远离了亲人少女的心语。

 那个时期,心里有话只能对自己说。

 戈壁上的气候是“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而且照时间长,晚上九点多太阳还迟迟不肯落下,一天内温度相差很大,一到季,这样的气候就逐渐明显起来。我们的皮袄也被那颗似乎落不下去的太阳烘灼得渐渐干裂黑。

 大片的沙漠给戈壁滩带来了干燥的气候,但这里的水位却很高,挖地不到一公尺,地下水就见了天,再往下挖,水就咕咕地往上冒,仿佛有无数个泉眼,只是被囚了不知多少多少年。

 沙子度很大,中午以后,小山似的沙包,经太阳一晒,会蒸发出烘热的气,阳光的折中,还偶尔会出现七色彩晕。如果在此时把手伸进沙包,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烫!连长说:“到三伏天时,沙子能煨鸡蛋”

 戈壁上的盐碱非常严重,国家为了治理这块盐碱滩,耗资‮大巨‬,请来南京有关专家进行多次考察,并在寸草不长的戈壁滩上钻了几百口机井,但因水位太高,一时间内下去盐碱,不出半月,就又重新冒出地面,水干后,还是一片白!听说,原先这里的劳改农场也曾投入了大量的劳力、资力,后来建设兵团又接着拼死干,播下了数万斤稻谷,试图创造一个“人定胜天”的奇迹——“戈壁滩上赛江南”

 但最终是:“有心报国,无力回天”依旧是“年年下种不出苗,只见盐碱不长草”

 知青到兵团就是吃苦来的,人人皆知。

 全体必须严格遵循上级命令:“只要尽血和汗,盐碱戈壁变成米粮川!”所以,不论你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也得顶酷暑、冒严寒,在弥漫的风沙尘暴中不停地穿梭,挥动铁锨、镢头、坎土镘,在飞扬着盐碱和沙粒的风雪里,然后悄悄用唾沫润着裂开血口的嘴角和虎口。

 排渠、干渠、田埂挖好了,遇上一场风暴就变成虚无,接着再挖,再打,一场风暴后依然变成一片虚无!

 谁也不敢说话,谁也不能说话,这样的“革命”要“革”到哪一天才算完?面对茫茫戈壁,这庞大的、令人恐怖又令人深思的戈壁,我们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甚至祈祷这块无情的土地,能不能给可怜的孩子们一点绿色的安慰?哪怕只有一点点。  M.SsvVxS.cOM
上章 百合的木屋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