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角石文集 下章
读《佛裂》的札记
  “缘见”和“一青丝”注定佛果入魔。

 在入佛与入魔的争斗中,为入佛而灭魔,殊不知灭魔更入魔。青丝的出,是方丈将其从魔中救出,不让身佛入魔的佛果惑人惑已;而佛裂则进一步说明佛果虽为佛身为“入佛”但身裂不成佛。

 佛果非佛也非魔。

 本能的把握在于悟性,在于尺度,更在于行为。很是难,有时是身不由已,缘于“心魔”

 从另一个角度看,佛果依然是个凡人,即入不了佛界,也入不了魔界。

 如不为入佛,佛果因为“缘见”可能会有个凡人的幸福。因为要入佛而失去此幸福,而结果和不入佛一样,还是未入佛。

 从中也可得出,人有时有了幸福,就该珍惜,而不应追求过高的虚幻,人间幸福不是很好吗?何必一定要天堂幸福呢?所谓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常忧。不足者,有时不光会失去身边的幸福,还会带来极坏的终结。象佛果一样入魔还以为入佛,不知佛与魔,在幻中,在虚中,还多亏了方丈的一声大喝…

 当然故事的情节和结局是瞎子所构思、所写的。

 但是,尚若在“现在我要穿越魔界,对岸就是佛界。临济义玄大师曾经说过:遇佛杀佛,遇祖杀祖。既然过去了,就过去了。不要留恋。我懂得大师的意思,知道该怎么做。”这一情节,佛果这样来理解,即“遇佛杀佛,遇祖杀祖。”中的“佛”和“祖”是指虚象,而不是真象,是杀“心魔”因为佛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戒律或修行观是不杀生,以慈悲为怀。那么就可能会是另样的结局,这也许是佛果未参悟的关键所在吧。如果佛果认识到这一点,犯了错,可回头是岸。或者,干脆入俗也不错。

 只是如果这样,也就没有了“宋绍兴五年十一月初一,成都府昭觉禅寺僧人佛果克勤在大殿坐化,佛像无故说话然后自裂。”这一结局。也就没有《佛裂》了。

 也许只有这样的故事,才会给人带来更多的思考。

 我不知宋时,是否可男女同在一个寺中?记得最多的是男为僧在寺,女为尼在庵。

 …

 2002年10月9  m.SSvVXs.COM
上章 八角石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