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冰心在壶文集 下章
书记鸡
 朋友郑耀是内地进藏的援藏干部。在内地时,他已是正科级,人极正派而见机,写有一手漂亮的字和漂亮的文章,是一个前程看好的年轻干部。

 那年县里分了一个进藏的指标,是时,孔繁森的事迹正传遍大江南北,年届不惑仍热血沸腾的郑耀便报名要求进藏。他说,曾有那么多的理想激励着他在人生的成长中,一次次洗涤自己的灵魂,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就在这样的一次次中,自己慢慢地领悟了人生的真谛。他曾是广阔天地里的新农民,曾在深山里的那间茅草屋里,与“战友”们相互鼓励,挑灯夜战,走进了“文革”后再次开启的大学校门。走出大学后的机关工作,让自己渐平庸,仿佛一切应酬都有非常合理的借口。这样的平庸连身躯都在一天天的日子里,往宽处发展。平庸的日子,平庸的思想,足于掐灭一个人精神的火花。为此,郑耀沮丧过。他试图拯救自己的平庸,但如此的心灵挣扎,犹如陷进了沼泽泥淖,越努力自拔,却陷得越来越深。孔繁森,一个平凡的名字,在他已静如止水的生活中,起了层层涟漪。正好,单位里没有谁想为自己塑一座雕像,一听说郑耀主动要求到西藏,几乎是所有的人都向他伸出了手,并众口一辞地说:郑耀,好好干,我们支持你!郑耀的自愿,解除了单位里所有人的心病。

 郑耀想再树一个理想,让自己的生活重扬风帆。不顾家人的反对,他铁定了进藏的决心,并且要求到最艰苦的阿里地区工作,因为那里是孔繁森工作过的地方。

 西藏生活的艰难远远超过了郑耀的想象。在人烟稀少的阿里地区,茫茫雪原中,颤栗在寒风里的小草,都会令他感动不已。生命的顽强在于对阳光的渴望,大概缘于对世界屋脊的崇拜,藏民艰难而十分有信仰地生活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有强大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在雪域中笑看出月落。已是阿里地区行署副秘书长的郑耀在走访藏民时发现,藏民们极少像内地的农民那样发展家庭养殖业,于是,每到一处,他都不厌其烦地动员藏民养喂猪。在一次回内地探亲的回藏途中,他竟在成都街头买了一竹篓100只雏乘机飞抵拉萨。几经周折来到阿里时,尚有82只雏,看来的高原反应,远不像人的高原反应那样强烈。

 郑耀把雏分到藏民家里,藏民们的那份喜悦无不溢于言表。藏民达瓦卓玛分到了5只雏。40多岁的达瓦卓玛把茸茸的娃捧在脸庞中,那份疼爱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

 工作的繁忙让郑耀无暇顾及那一群内地的生长。一年以后,郑耀路过达瓦卓玛家,便走进了她的家门。达瓦卓玛兴冲冲地用藏语告诉郑耀,的生长很好。她位着郑耀的手走到后院,指着那群上窜下跳的,又用生涩的汉话对郑耀说:“现在家里有19只我,15只书记。”郑耀琢磨着“我”与“书记”的含义,不解地频频点头,而随行的行署机关的藏族小伙嘎玛扎巴却捂着嘴在笑。

 走出达瓦卓玛家,郑耀问嘎玛扎巴笑什么。嘎玛扎巴说,达瓦卓玛不会说汉话,不知汉语中有男女公母之称。达瓦卓玛是女的,因此把母说成是“我”郑耀是男的,阿里的藏民们把‮府政‬的官员一律称之为书记,因为孔繁森曾是阿里地区的书记,因此公便是“书记”郑耀听这解释,忍不住也笑了。

 当已回内地的郑耀将这故事告诉我时,我将就把“书记”的雅号送给了郑耀,他十分欣然地接受了我送的这个并不雅的雅号,并有几分自得。他说,只要你做了一件有益的事,藏民们就会记你一辈子,孔繁森的丰碑就是这样树在藏民们心中的。

 回内地的郑耀提起在西藏的日子,常常会眼圈发红发。  M.sSVvXS.Com
上章 冰心在壶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