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三无文集 下章
听雨
 老男人也有时髦的时候,快到了不惑之年,了一个手机还是能听音乐的,就下载了百十来首歌曲,也不管什么题材,有流行的,也有歌剧,就是《图兰朵》里面最著名的“今夜无人入睡”还有八十年代的,总之就是个大杂烩。戴上耳机,就摇头晃脑地听起来。

 走在路上,看见行人的脸,或笑,或严肃,或悲戚…什么样的都有,听不见他们的声音,一瞬间也就看不见了表情。有风来过,吹得耳机呼啦啦的响,才知道刮风了,就带上太阳镜,眼前就暗了下来,可是却把风挡住了,能睁开眼睛看看风景。

 风景是比原来的色彩要暗,可是柔和了许多,也美化许多,少女脸上的青春痘模糊了,少妇脸上的脂粉也不那么突兀了,只是树上的绿却淡了。

 2008年的第一场雨终于来了,淅淅沥沥,也顾不上戴上耳机,打着伞就回家,也不敢戴上太阳镜了,在雨中还带着镜子无遗承认自己是盲人。

 眼前还是那种表情,或笑,或严肃,或悲戚…还是什么样的都有,雨并没有改变什么,改变了的是我能听见他们的声音。雨的声音很是喜悦,刚绽出芽的树合着,饥渴得在途中就把雨水拦下了,你仔细听就能听见那“咕咕”饮水声。笑脸伴着开心的声音,严肃伴着急匆匆的脚步声音,悲戚也能感觉到那不愿外漏的哽咽…

 看着身旁鸣着喇叭汽车飞奔而过,溅起水打脚,就想骂娘,还没有出口,就看见一个孩童和母亲面而来。雨滴虽然不是很紧,可是顺着伞已经滴水。可是孩童却趁着母亲不注意就扔掉了手中的雨伞,那是红色的雨伞,在空中打了个旋就滚落在树墙上。孩童就张开稚的双臂,仰着头大声的喊着,大雨大雨哗哗下,外公来电话,要我去他家,我还没长大…外公可能是在外地,母亲就把自己小时候的歌谣给改版了,母亲也可能不是北京人,我清晰的记得那首歌谣是北京来电话的概念,可是这一改,亲情味道却浓了。

 北大的校园里的懒散不见了,所有的行人都是急匆匆的,雨渐渐大了,住了人们的脚步声。路傍的槐树还没有展叶,雨滴打落下来很容易就钻进脖颈里。我赶紧抛弃了孩童的举动,重新又打起伞来,就听见滴滴答答的雨滴声。

 女人来了电话,询问是否带伞,一听见滴滴答答的雨滴声就笑着说我到多余了,一听你的电话就知道你带了。我就嘻嘻地笑着。看见躲在屋檐下的一个小伙子还在大声地背着英语,好像是在和天公抗衡,天上没有雷声,小伙子的声音穿透力很强,如果没有雨,他肯定不会如此大喊,还仰着头无所顾忌。

 转过一个街口,一对恋人走过来,少女对着男孩说要大声些,好奇的我就仔细听什么话要大声说,情人的话都是窃窃私语,声音大了反而就失去了味道。那个男孩看了看身边的我,犹豫了一下,就大声喊我爱你,声音大得我也听见了,我相信连理我有十几米远的几个人也听见了,可是那个男孩一脸的笑意就知道他很幸福,女孩就靠在他肩膀上偎依着走了。

 我真羡慕那个女孩,也欣赏那个男孩的勇敢,我还没有听见过这样的表白,在电影里的太假了,在生活中我的女人没有这样对我说过,我也不敢当着众人喊出来,全是那种娇羞或者浅语,刚好能听见,别人只能看见嘴动。即使在亲热时也是声如蚊鸣,全然没有这样热烈。太阳不见了,空气也润了,声音大了反倒是一种风景。

 忽然我被前面的一对老人吸引了,一张很大的雨伞刚好把两个人遮住,老人的脚步很沉,在雨中还能听见踢踢踏踏的声音,很整齐,也显得很有韵律,老人相互搀扶着,老太太有些谨小慎微,不是埋怨着老头不小心了鞋子,老头很是朗,哈哈的笑着,嘴里说着就你这老太婆絮叨,雨天哪有不鞋的。

 几个年轻人在雨中也很精神,女孩子着光洁的‮腿大‬,男孩子也是短衣打扮,在三月的北京市很前卫的,在雨中就有些抖擞了,他们也不管雨滴的大小,在雨中走的虽然很急,可是还是显出青春的张扬,我真是羡慕,自己在这种年龄的时候也曾经有过疯狂,可是却没有敢在雨中这样稳稳地走着,真想和他们并肩一阵子。

 三月的小雨不会像夏日那样,瞬间就带来彩虹,只有点点落地声音。走在树下,间或有几滴大的水滴落下,和着细细织到很协调,真是一种雨的音调。雨小了些,渐渐入耳的笑声越来越近,人们在春天的雨中并没有仓皇逃窜的意思,有说有笑,没有忘记任何生活中的乐趣。

 打开耳朵太好了,我决定明天不戴耳机了。

 第二天早晨,阳光很好,我习惯的戴上耳机上班了。一路无语,一路无声,一路的大杂烩音乐。  M.SsvVxS.cOM
上章 北京三无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