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鲍福从黄组长的办公室里走出来时,夜幕已经降临。
尽管鲍福只挨了黄组长几句无关痛
的批评,而且这些话语的背后还都是以汪清贤的错误做依托的,但是他还是跟吃了个苍蝇似的,因为他又要跟最令他恶心的人物成为搭档了,而且还是人家的副手。
这个丝毫不知羞
的家伙,刚才还是一副半死不活的可怜相,一出来黄组长的办公室,就立即变得
不在乎了。临分手时,他还亲切地给鲍福道了一声“再见”呢。
鲍福望着他渐渐消失的背影,摇了摇头“呸”地吐了一口。
其实,刚才的风波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十几年来,他们就是从无数次这样的风波中走过来的。
从斗争的角度来看,他们过去无
不在进行着这样的斗争,但斗争的结果究竟谁胜了?这得另当别论。在鲍福看来,当然是他胜了,因为他认为,既为男子汉,就得堂堂正正做人,有话说在明处,群众为你树起大拇指,才算你有本事,就像刚才的斗争,他在众人面前扬了眉,吐了气,把对方驳得理屈词穷,所以胜利者是他;然而汪清贤不这样认为,汪清贤认为大丈夫应该能伸能曲,在众人面前趾高气扬那不算本事,暗里下刀才是英雄之举,就像刚才的斗争,我一言不发,并非软弱,会说不如会听,领导看一个人水平的高低,通常不看他在众人面前表现得多么凌厉,而要看他是否有涵养
,俱乐部主任的宝座能落在自己
股下,这就充分说明自己才是胜利者。
斗争策略的不同最终形成了对艺术理解的分歧,这种分歧主要表现在他们对于剧情的把握上。地方戏,特别是这四平腔并不像京剧艺术那样把行当和板式界定得那么清,更多的时候,板式的运用是靠节拍来把握的。在剧团里,他们俩一个打鼓,一个拉主弦。从客观上讲,两人对于剧情的把握都是举足轻重的。相比之下,汪清贤更注重整体场面的设计,而鲍福则更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按说二者并不矛盾,但是一旦双双进入角色,都会因为对方的不配合而难以容忍。曾几何时,双方都想将对方改换他人,或者自己远走高飞,但最终还是
差
错地走到了一起。于是他们就利用各自的策略进行明争暗斗,到头来他们却惊讶地发现,自己无论是算破天机,还是拨动神将,都未能将对方损坏分毫。
然而今天的局面,无论在局外人还是在当局者看来都是汪胜鲍负,因为正副主任的安排已经完全说明了一切。为什么会这样呢?鲍福首先想到的是文圭汝,但一想文圭汝目前也自身难保,便百思不得其解了。他毕竟是个不肯认输的人,当然不会就此罢休。他要继续聚集力量,伺机向对方反击。他首先想到的力量源泉就是冯水新,这老家伙不仅业务了得,城府更是深不可邃。别看他平时见了人总是一副笑脸,表面上看去,似乎对什么都懒得往心里装,实际上全芦花村的人有一个算一个,还没有一个人能比他对村里的沟沟坎坎摸得更清。
鲍福敲门进去,冯水新意
与他促膝长谈。
说话一贯开门见山的鲍福这回一改前非,张口却说:“大哥,我有一个想法。”他觉得下面的话很可能会引起气氛由热变凉,于是有意停顿了一下,以便寻找更适当的措辞。
“接着说。”冯水新的目光中带着无限的期盼与鼓励。
“我不想让他俩再干咱们这一行了。”他低着头说,声音细到连他自己都听不清楚。
冯水新
了一口烟,没有马上说话,他看了鲍福一眼,脸上掠过一丝笑意,然后轻轻地点了点头。
鲍福本以为他会说点什么,至少会问一句“为什么?”吧,可是他什么也没说。“也许他对我的反复无常太失望了。”鲍福想。可是从冯水新
出的笑意来看,他丝毫都没有不高兴的情态,那挂在脸上的笑容是自然的,也是真实的,绝对没有半点儿伪装,而且那种笑容只有在他听到一个极好的消息时才会出现的。
“大哥,我在想…”鲍福还想再做些解释。
“兄弟。”冯水新制止了他后面的话,并用一种十分信任的口吻对他说:“我很理解你,就按你的意思办。”
鲍福也很清楚,关于儿女情长的话题,在这样的气氛下不宜多说,于是,迅速把话题转到今天的事儿上来:
“大哥,今儿我又跟那姓汪的干了一仗…他的话太噎人了。黄组长虽然也在场,但没有多说什么。看样子,以后的秧子还少不了。明儿他们肯定过来向你解释。”
“鲍福兄弟,你也别替我
这份儿心了,你大哥不比前些年了,你也别怪大哥摆架子…其实我也没有什么架子可摆…这次我狠了心了,只要有他姓汪的在,我决不会踏入俱乐部半步。”
“大哥,只要咱老哥儿俩拧在一起,不信他姓汪的能翻了天?”
“鲍福兄弟,不管你怎么说,我都是那句话,我决不会跟他姓汪的混在一起。别说现在他当了什么主任,要领导我,就是我俩换换位置,我也决不答应。我有言在先:‘宁可为君子牵马坠蹬,决不给小人当祖宗。’”
鲍福实在扭不过,只好作罢。
出了冯水新的家门,鲍福觉得脑子里更
。这冯水新也太不识抬举了!兄弟我今儿
得口干舌燥,还不都是为了你?可你老兄倒好…坐山观虎斗。他一气之下真想回过头去把冯水新骂个狗血
头,又一想,算了,还是忍了罢。
面传来一阵哼小曲儿的声音,不用问这准是二绕子晚饭后散心的情景。这老头儿活得倒潇洒,品行也不错,就是嘴贫了点儿,不过也
有意思。心情不好的时候跟他聊聊天,还真能消愁解闷。不过今儿鲍福没心情跟他贫嘴,只能简单地打个招呼:
“二哥,吃过了?”
“哎呀,是鲍福兄弟呀!”二绕子显得很吃惊。
“咋啦。二哥?”
“借一步说话。”二绕子把他拉到一个僻静处。
鲍福不知道他有什么重要的话要说,便急着问:“二哥,有啥事儿?”
二绕子神神秘秘地问:“兄弟,你吃晚饭了没?”
“还没呢。到底有啥事儿?”
“没有,我只是随便问问。”
“就这事儿?”
“嗯,就这事儿!”
嘿!这老家伙!鲍福被他
得哭笑不得。
摔掉二绕子,鲍福继续赶路,当经过大队部门口时,发现有两个人影从里面晃晃悠悠地出来。鲍福一眼便断定一个是文圭汝,一个是冯保才。这两个老东西这么晚才回家,一定又在想什么歪主意吧?于是警惕起来。只见那两个黑影一路走着,似乎还在小声嘀咕着什么。鲍福停下脚步,想听个明白。谁知他们也像发现什么似的忽然警觉起来。
哼,这两个坏东西要不是心里有鬼,怎么会这么提心吊胆?鲍福气不过,仍站着不动,却故意放开嗓子咳嗽了一声。两个黑影听到声音,立即分开,各回各的家去了。
想到他们刚才鬼鬼祟祟的样子,鲍福又将思绪回到了汪清贤的身上。这小子除了文圭汝他还能依靠谁?我看你们这些乌
王八蛋还能兴盛几天!等我上台以后,看怎么收拾你们!
鲍福虽然这样想着,但心里还是咽不下这口气。他妈的,真是欺人太甚!不行,得找昭珙说说去,不信安排俱乐部主任的事儿没经过他鲍昭珙点头?
昭珙的大门始终都是虚掩着的。鲍福招呼没打就走了进去,刚踏过门槛,便想到了那张不冷不热的脸,于是又犹豫了。这种犹豫决不是害怕,他鲍福从来就没有害怕过谁,包括昭珙。
他低着头,三步一指地挪,刚转过影壁,便停止了脚步。
里面早已听到了动静,冲着外面喊:“谁啊?”是昭珙的声音。
鲍福也不回答,转身便走。里面也不再追问。
回到家里,桂晴和学智还在等着他一起吃饭。两个小的吃过饭又到老
房里听故事去了。文氏吃过饭不知找哪位老太太说话去了。
鲍福一
股瘫痪在凳子上,浑身像散了架子似的。他把头埋在膝上许久,才慢慢地抬起来。他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学智:
“我说儿子呀,我跟他狗
的斗了十几年,还是斗不过他,倒不如你小子三言两语干得痛快。我不如你呀,不如你!”
“瞧你,这都给孩子灌输些什么呀?孩子是你想象的那种人吗?”桂晴责怪道。
“不说这些了。”鲍福拢一把松软的分发,精神一振“小圣呀,我还是那句话,别管上面兴不兴考试,咱都得把功课学好它。只有你把功课学好了,我才有资格跟他们较真儿。另外你也别光热语文,不热其他的,常言说得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还是数理化重要啊。”
“这话你都说了一百遍了,连我的耳朵都磨出茧子了,呶,先把嘴堵上。”桂晴递给他一个黄面馒头。
饭罢,学智开始做功课,鲍福和桂晴饮羊。
他们还没有走到羊圈里,就听到羊们饿得一个个
叫。
鲍福问:“下午怕是没喂它们吧?要不怎么会饿成这样?”
“下午我哪有时间出门?学湘在咱家整整哭了一下午,我得劝着点儿;小圣说今天开校会,也回来得晚了些。”
鲍福皱眉道:“正经事儿都让这帮窝囊废给耽误了。不行,得想法给它们
点儿吃的去。”
“到哪儿
去?”
“还能到哪儿?小树林呗。”
“那可不行,刚开过会,要是被人发现了,你就不怕坐宣传车?”
“顾不上那么多了,赶快跟我去。”
“那咱可得小心点儿!”
“怕什么?他们不会碰得这么巧。”
饮完了羊,他们俩一个肩背篓筐,一个手拿钩竿,趁黑夜无人,悄悄走出家门。
小树林拐弯儿即到,他们并不敢在此下手,得往里走走。鲍福天生有一种虎胆,而且又经历过无数次曲折,莫说
几片树叶,就是搞他几棵大树,也毫不含糊。当然,那种偷
摸狗的勾当他鲍福从来都不干,不仅他不干,而且孩子们也绝对不准干。至于这点儿小事儿麻,他总觉得无伤大雅,也算不得偷窃。因为他爱羊如命,一旦草料吃紧,只好出此下策。
眨眼工夫,他们已经折了一筐杨柳枝叶。桂晴催他赶快回家,他坚持说:“慌什么?既然出来了,就得多
点儿,索
把明天的草料全准备好得了。”
桂晴再要催时,忽听“咔嚓”一声,半棵柳树齐刷刷地给整下来了。桂晴急得直跺脚。
这时从路上走来一个人,大声问:“谁?”
还没等他们有所反应,一束强烈的手电光把他们的脸照亮。
两人几乎吓懵了。
来人忽然将手电熄灭,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转身便走。
鲍福最先反应过来,他对着吓得筛糠似的桂晴耳语道:“是霍组长。”
桂晴不听则已,一听吓得连腿都迈不动了。
两人好歹回到家里,也顾不得喂羊,只一股脑儿躲在屋里判断凶吉…其实这凶吉早已判断出来了,那肯定是凶多吉少。…不过他们还是希望会有奇迹出现。
“你说这如何是好?”桂晴这时全没了主见。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大不了我成为第五个倒霉的人。”鲍福脖子一扬,摆出一副死活论堆的样子。
“什么意思?”
“霍组长已经抓住四个了,到我这儿不成为第五个了吗?”
“你瞧你,都什么时候了,还尽说这些没用的话?还不赶快想想办法?”
“主动权在人家手里,我能有什么办法?”鲍福两手一摊,无可奈何地说。
“那你也不能在家里干等着!要不,你到工作组主动认个错。”桂晴恳求道。
“认个错?你以为认个错就没事儿了?谁像你一样好说话?告诉你吧,现在正在风头上,说什么都没有用。”
“那可怎么办?”桂晴急得都快哭了。
“听天由命吧。”鲍福板着脸说。
“不行,你要不去,我去说,真要到了不可收场的地儿,连孩子都要被挂。大人的事儿小,孩子还早着呢。”说着就要出去。
“你回来。”鲍福将她拦住,声音变得柔和起来“桂晴,咱俩风风雨雨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你还不了解我吗?听我的话,沉住气,常言说:‘天无绝人之路。’‘世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他霍仰记也不完全是六亲不认,今天他既然撞上了,却没有马上带着咱们去工作组,这里面就大有文章,说不定这事儿会不了了之。退一步说,真把我搞到上宣传车的地步,那我什么也顾不得了,我下了宣传车就一个一个地找他们算账,到那时大家都别想干净,就是鲍昭珙那老狐狸也别想滑溜了;工作组在芦花村就更没有一天好日子过了。”他越说越激动。
“你小声点儿好不好?我求你了!”
“没事儿的,宝贝儿。咱们现在就去喂羊,草料既然
来了,而且又花费了那么大的代价,怎能不让咱的羊美美地吃上一顿呢?”
“要喂你自己去喂,我懒得动弹。”桂晴一动不动地坐着。
“我早就说过,你呀,女人就是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你不想想,你就是在这里呆上一夜也没有用啊!一点儿小事儿就把你吓成这样,幸亏你还没随我出过远门呢,不然你早就吓死一百回了。”
桂晴虽然心里安慰了许多,但还是很后悔:“都是你,我说不去罢,你偏要去。”
“都怪我,这行了吧?”鲍福像哄小孩子似的哄着她“别生气了,今儿晚我好好地陪你玩儿玩儿。”
“去你的。”桂晴的脸上掠过一片红晕。
“你放心,我说没事儿就没事儿。”
桂晴瞅一眼鲍福那若无其事的样子,再想想他从前一次次逢凶化吉的情景,心中的惧怕顿时消除了一半。她坚强地站立起来,随他一步步朝羊圈里走去…
第二天,桂晴一整天没有出门,鲍福照样四处忙碌,外面没有传来一点儿风声。
第三天一大早,有人向鲍福传话:“霍组长叫你去呢。”
桂晴听见,分明又是一声晴天霹雳。
鲍福却安慰她说:“你在家好好地呆着,我去去就来。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不会有事儿的。”
鲍福尽管嘴上这么说,但心里总在大鼓。一路上他想了很多,倒不是怕挨批受罚,而是不甘心让汪清贤那臭小子看笑话。
他诚惶诚恐地捱到霍组长的办公室里,问:“霍组长,您找我?”
霍组长正在聚
会神地阅读一份印有“**曹川地委”字样的红头文件,听到问话声,诧异道:“没有啊。”看到鲍福就要离开,忽然叫道:“回来。”
鲍福像听了纶音佛语一般,忙收住脚步。
“哦,可能是黄组长在找你吧?刚才我好像听到他让谁给你传话去了。”说完,他又埋头阅读起来。
鲍福心里虽然轻松了一下,但那块石头仍然没有落地。他在想,黄组长找我又要干什么?莫非前天的事儿霍组长交给他处理了?不管他!进去再说。
想到这里,他清了清嗓子,站在黄组长的门前高声叫道:“黄组长一早传话,有何指示?”
“哈哈哈,就你小子鬼名堂多。”黄组长笑着
到门口“还不进来说话!”
听口气,不像呀!可是,黄组长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还没有用过的信笺纸和一支自来水笔是干什么的?按照鲍福的理解,这通常是工作人员在调查情况时安排的场面。鲍福心里不住地嘀咕:看来那事儿是瞎子见鬼…成真的啦。他虽然这样想,脸上却表现得非常平静。
“鲍福,是这样…”黄组长刚要说话,却被一名工作人员叫去了。
不知为什么,在这当儿,鲍福一点儿畏惧感也没了,他只有一种准备:把这两天来考虑好的话端出去就是了。
黄组长很快就
代完事情,坐下客气道:“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是这样,上面急着要一份材料,是关于剧团的,我觉得你对这些事情比较清楚,所以一大早就把你给折腾起来了,你可别骂我惊了你的好梦啊。哈哈哈…”我的天哪,原来是这种破事儿,你老兄怎么不早说啊?鲍福心里埋怨着,嘴里却说:“就那档子事儿嘛,我多少还知道一点儿,但不知道你让我从哪儿说起?”
“这个你不必着急,我问你答,最后我再把材料整理出来。现在咱们就开始,你回忆一下,四平腔这一剧种产生于什么年代?有什么背景?它的前身是什么?创始人有哪些?”
“要说产生的年代嘛,恐怕是四几年吧?反正那时我还没有出世呢。据说创始人有十三位,名字我也说不很全,这十三位老师大部分在河南和山东,也有的在山西、河北、安徽,现在仍健在的就不太清楚了,他们过去大部分是唱花鼓戏的,也有的唱坠琴、梆子、豫剧,据说郭老师是唱京剧的。准确地说,它的前身是花鼓戏。因为当时兵荒马
,这些老艺人为了躲避灾难,才聚到一块的,经过他们一撮合,这四平腔很快就开创出来了。”
黄组长一边认真地听,一边迅速地整理道:
四平腔,产生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初。三十多年前,当**《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不久,晋、冀、鲁、豫、皖等地的进步艺人,积极响应
的号召,高举“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旗帜。为进行广泛的文艺宣传,特别是鼓舞我人民军队坚持敌后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他们将原
传已久的花鼓戏进行了加工再创作,从而形成了四平腔这样一个崭新的地方剧种。该剧种在广泛
取了京剧、豫剧、黄梅戏、坠琴、梆子等众多剧种
华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艺术氛围,并广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该剧的传唱区域已由开创时的鲁豫
界处扩展为整个中原大地,大有向全国各地曼延之趋势。
黄组长接着问:“那么,解放以后,这四平腔剧团又演出过哪些剧目?影响怎样?”
鲍福说:“解放后,上演过《玉堂
》、《陈三姐爬堂》、《白玉楼》、《十五贯》、《唐伯虎点秋香》…最有影响的就是《乌蓬记》。当时群众有句顺口溜:‘扒了房子卖了地,也得听芦花村的《乌蓬记》…”
“传统戏就不要讲了,说说有哪些个新戏?”黄组长连忙打断他的话。
“新戏嘛,当然就是样板戏了,《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等,总之八大样板戏都演过。当时我们还两次去县里做了汇报演出。”
“有没有自遍自演的?”
“有啊,如《送货路上》、《儿子教父记》、《三定桩》、《瓜园风波》、《张大嫂家的新鲜事》、《小二栓捉贼》、《公社书记下乡》,等等。”
黄组长听着,又整理道:
解放后,作为四平腔发源地的芦花村,仍然活跃着一支文艺队伍,这支队伍在**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积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深入开展三大革命运动,热情讴歌社会主义祖国,坚决贯彻执行
的“双百”方针。他们在传统剧目的基础上经过推陈出新,创作了不少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新剧目,这些新剧目有的以展现工农群众的英雄形象而楚楚动人,有的以揭
阶级敌人的罪恶面目而发人深省,有的以赞美社会主义的崭新面貌而闪耀光彩,有的以挖掘封建思想的残余势力而激励斗志。这些新剧目主要有…
如此一问一答,材料的框架很快初步形成。黄组长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的年青艺人,在长期的文艺生涯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鲍福想了一会儿,道:“说来话长了,我终生都不能忘记的一件事情就是拜师学艺。一开始我学的不是笛子,正是胡琴。那时候我家里穷,身上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听说西胡庄有一位姓胡的琴师远近闻名,我就打点好行装前去拜师学艺。没想到那琴师一看我这身打扮,连问都没问一声就把我轰了出去。当时我的心伤透了,我发誓一定要学出个名堂来,将来好好地羞辱他一番。从那时起,我断绝了拜师的念头,开始周旋于各个剧团里干打杂儿,但目光总盯在琴师的指头上。一来二往,各个剧种的调门我都记
了。后来我回到家里,偷偷买了一把胡琴和一本《乐谱》。我一边接受着书上的教导,一边回忆着琴师们的指法和动作,慢慢地就摸索出了几句简单的曲谱。从那时起,我开始白天干活儿,晚上拉胡琴。我怕一开始拉出来让人家听了笑话,就一个人躲在地瓜窖里偷偷地拉,天天如此,我在地瓜窖里整整练了两年。终于有一天,我憋不住了,我得出来走走,我这个人从小就认一个死理儿:‘是骡子是马咱得拉出来遛遛。’找谁遛去?得找个大腕儿,那样才过瘾。真要输给他,那也不丢人,那叫‘能撞金钟一下,不敲破锣三千。’咱从头再练就是了!大不了再蹲在地窖里憋他个三年五载,反正咱有的是时间。你姓胡的不是很牛吗?那好,咱俩先过过招儿。想好了,我便打扮成一个叫花子,提着一把破胡琴,来到了他老兄的大门口。还没等亮弦儿,就有人嘲笑开了。哼,你们笑你们的,我拉我的。随他姓胡的一辈子走南闯北,风光一世,我一个穷要饭的怕他个俅!他姓胡的不就是会那两下子吗?今儿咱还真想尝尝‘班门
斧’的滋味!有道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一曲未了,面前的人开始变腔了,这个说:‘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那个说:‘看来从今往后再不会是老胡的天下了。’人越聚越多,喝彩声越叫越响,我从正午拉到天黑,胡老兄始终没敢出门。最后我把人们给的整布袋干粮全送给了村里最穷的人家。”
黄组长听得眉飞
舞,手里的笔却停止了跳动。他一个劲儿地称赞:“这个故事好!这个故事好!”并当即表示:“我得把它单独整理出来,题目我已经想好了,就叫《鲍福学艺》。”
两人又说了一些梨园行的话,到吃早饭的时候,鲍福才离开办公室。
霍组长已经在门口站立很久了,看见鲍福走过来,示意让他进来。鲍福心里又是“咯噔”一声。霍组长似乎没有做好跟他长谈的准备,因此也没有让座,他只瞅着鲍福笑了一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以后手脚要利索一点儿,要是下次再让我撞见,可没得说了。”
M.SsVV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