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休整
烈
下王俊正背负着沉重的背囊艰难的跋涉着。背囊中的铁疙瘩
得他直
气。他身旁的战友此刻也比他好不了多少。这不但但是对体能的考验,更是对意志的一种考验。仿佛每跨出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每抬一次腿都是一次艰辛的决定。然而没有人吭声,也没有人停下来。教官的吼叫声不断的王俊的耳边响起。远处的营地看似很远又好象很近。王俊整了整身上的背囊继续小跑着。
青龙集一役后,王俊所在的六师几乎被撤消了番号。如此重大的损失使得六师不得不留在了徐州进行休整,补充兵员。而原本直属第二军团的六师也被划到了王兴的第一军团。谁都知道第一军团其实是首相大人的直属军团。因此在不少人看来六师这次倒是因获得福了。王俊本人也因为这次的际遇进入了一个新的连队…掷弹兵独连。
其实义勇军在很早以前就已经研发了手雷。由于孙
受到后世军队的影响想当然的认为每一个步兵身都该配有一至二枚手雷。可义勇军的手雷毕竟不是后世那种小巧轻便的手雷。而是一种一斤重的圆形炸弹。挂在身上不但重而且步兵在列队
击时很少有人能想到投掷手雷。结果一场战斗下来不少战士身上的手雷都被原封不动的给带了回来。于是一师的一个营长便别出心裁的让其麾下的三个连将手雷集中给其中一个连。由这个连在战场上单独负责投掷手雷。其他两个连负责列队齐
。事实证明这种专门的掷弹兵在战场对付敌军骑兵有着很好的效果。由此在两淮之战中一师率先成立了临时的掷弹兵独连配合作战。后来逐步向整个义勇军推广。这次战略休整期间兵部正式将掷弹兵这种新兵种列入了正规编制。
新建的掷弹兵除了配备手雷外还配备了标准的燧发
和刺刀。虽然兵部下属的军械监的努力下手雷的体积减小了,威力增大了。但仍需要士兵有足够的臂力投掷手雷。因此这些个掷弹兵都是从各支部队专门选拔出来的。个个身材高大,体格健壮。在训练中除了负重的体能训练外还有手雷投准确投掷的项目。训练量当然不是普通步兵可以比拟的。
连队终于到达营地了。这里是里徐州城两里地训练营。无论是从战场上下来休整的部队,还是刚征集的新兵,亦或是从军校调来的士官身均要在此地接受各自的军事训练。“训练”对一支使用热兵器的军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严格的训练和良好的纪律,新的军事编制和改良后的兵器就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士兵从入伍开始,他们就被要求不断进行各种严格的训练。新兵先要接受为时两周的基础训练。之后各常规部队还需经常进行小部队和大部队的机动演习。以保证部队能够在各种复杂的地形条件下迅速进行编队和变换队形。“平时多流汗,战时少
血”是明军任何一个兵种都通用的信条。
象是
虚了一般的王俊丢下了那沉重的行囊。可还未等他
过气来教官尖锐的口哨声又响了起来。战士们立刻小跑到教官面前排队大声报数。虽然刚刚经过严酷的体能训练,虽然
头是如此的毒辣。但每个战士
板都
得象标
似的。汗水沿着他们那黝黑而又刚毅的脸庞淌下却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直到教官高声宣布解散后,战士们才四散开休息起来。而王俊这才觉得自己的小腿肚子打颤得厉害。连忙找了荫头处坐了下来。其他战友则发疯似跑到水槽那里又是喝水又是洗脸的。一个战友给王俊打来了一壶水。他接过水壶狠狠的灌了几口水后便将帽子摘了下来将剩余的水一古脑儿的从头上浇了下去。
远处校场上其他连队的战士也在顶着烈
训认真练着。“抬腿!”“起步走!”“匍匐前进!”随着教官口令战士们反复进行着队列训练。他们按击鼓的点子走步,学习拼刺刀和滑膛
装弹。是的。滑膛
装弹。王俊发现那些新兵现在使用的不再是自己手中后装针发
的“43式后装针发
”而是前装的“41式步
”41式步
不是民兵使用的吗?王俊纳闷的想到。
其实王俊是搞错了他所看见的不是41式步
。而是经过改进的“45式前装步
”45式步
是前装燧发
。采用击锤起爆药雷汞,引燃火药,推出弹丸。并将原来手
上的铁制推弹杆应用于现在的燧发
。这两项改进使得明军的45式前装步
能在一分钟内发
5发子弹。而原有的41式步
一分钟只能发
2发子弹。不过45式步
毕竟是前装
,它的装弹速度当然比不过后装针发
。43式后装针发
一分钟能
10发子弹。可明军陆军现在普遍装备的却是这种45式前装步
。
就
械发展来说明军改用45式前装步
是一种退步的无奈之举。但包括王兴、张家玉在内的将领乃至下层士兵却都普遍青睐这种45式前装步
。原因很简单作为后装针发
的43式后装针发
虽然先进
速快,可是在实战中使用效果并不好。在大规模使用时经常会出这样那样的故障。不是撞针损坏就是卡壳情况严重。这一方面是由于义勇军战士在
械保养上缺乏必要的重视。后装针发
不是大刀长矛。它需要士兵每
对其进行保养,以保证零件不生锈卡壳。可习惯于冷兵器作战的军官和战士根本没有这样的观念。还是用以前保养大刀长矛的方法保养
械。加之南方
的天气结果许多士兵的
械普遍都有生锈的情况出现。
另一方面后装针发
造价昂贵,且结构复杂。它比起前装
要
贵得多。严重的撞击、浸水甚至沙土都可能让
的撞针出现故障。而一旦
支出现故障普通的战士基本上没办法自行修理。只能将带有刺刀的后装针发
当长矛使。结果两淮之战的后期义勇军几乎一半的部队又恢复到了前装
状态。后方的政务院则收到了大量报废的43式后装针发
。对此孙
和陈邦彦的心情只能用滴血来形容了。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再加上后装针发
过高的工艺要求也使得它的推广受到阻碍。而45式前装步
虽然比不上后装针发
。但它的
能稳定,价格便宜,结构简单便于修复。因此兵部最后还是选择了“
价比”最高的“45式前装步
”作为明军步兵的标准装备。
至于原来的43式后装针发
则被作为狙击
应用于专门的“来复
”团。以及装备给掷弹兵和骑兵使用。用来完成特别艰巨的任务。不过无论是后装
还是前装
。
支的保养都是绝对重要的。必须要让每一个战士明白“
支是士兵的生命。不尊重
支就是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两淮战役中部队暴
出的种种缺陷让孙
意识到陆军光有《三大纪律八项主义》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明军的装备要求陆军要实现严格的条例化和标准化。这一点义勇军的海军倒是做得不错。于是兵部结合实际作战经验并借鉴海军的《海上作息条例》编制了《陆军作战条例》。营的指挥官必须每月给部队宣读一遍《陆军作战条例》。违背这些条例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其中当然包括了“士兵每
必须擦拭
支”这一条。
树荫下王俊从上衣口带里摸出了一本小册子封面上写得就是《陆军作战条例》。过几天就要轮到他们连接受考核了大家都在忙着准备考试。掷弹兵独连中不少人都是徐州本地子弟。徐州民风彪悍历来就有习武的风气。所以这训练是难不倒他们的。倒是这《陆军作战条例》让这些战士紧张不已。毕竟他们中大多大字不识一个。许多人是到了部队上了补习班后才会写自己的名字。当了兵之后还能识文断字这倒出乎了这些战士的意外。如今不少战士都已经能写家书了。他们中有人还一脸信誓旦旦的表示再当几年兵回去都可以考个功名了。
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众人的复习。一支头带钢盔、身着绿色军服和黑色
甲的骑兵快速的冲进了营地。马蹄带起了一阵烟尘。校场边休息着的不少战士都站了起来。他们朝着骑兵挥舞着军帽吹起了口哨。只见为首的一个年轻女军官催马跑到台阶前面,用灵活的姿势缩回一条腿,在马镫上站了片刻后一跃而下。她那潇洒的模样顿时引来了周围战士的一片欢呼与口哨声。
而那女军官只是嫣然一笑将缰绳扔给了身后的勤务兵。用手摸了摸马脖子,然后拍了拍马
股,便在上了台阶。台阶上的卫兵立刻脚下啪得一下立正敬了个军礼道:“沈旅长好。王军长他们正在会议室里等你。”
“知道了。”那女军官点头回了个军礼。眼前这个英姿飒
的女军官便是湘西独立骑兵旅旅长沈云英。孙
虽然身为兵部尚书,明军陆海总司令。但明军中的女军官依然是凤
麟角。更何况是骑兵军官。由于第一军团驻守徐州一线。而徐州地区又是以平原为主需要有骑兵配合作战。然而第一军团一向以步兵为主缺少骑兵。于是孙
这次乘第二军团平定完湖广之
暂时休整之机将第二军团的沈云英部调来徐州支援第一军团。沈云英部的调来无疑是缓解了第一军团缺少骑兵的劣势。她的骑兵旅更是整个第一军团的宝贝。
虽然如今人们提起明军首先想到的就是犀利的火炮和火
。至于骑兵嘛。在多数人眼中是被忽略不计的。本来还有关宁铁骑可以同
蒙骑兵一拼高下。可如今连关宁铁骑都留起的辫子。而目前的明军骑兵又以轻骑兵。主要负责战场外围侦察。因此在清军眼中明军骑兵一向都被认为是小孩子把戏。但对明军来说任何一支骑兵都是重要的。南方本来就不产马。能组织起这些骑兵明军花了很大的心思和钱财。为此兵部不惜从海上高价收购中亚、非洲的马匹来充实骑兵。甚至自行改良马。虽然无论是从云贵搞来的滇马,还是从海上收购来的阿拉伯马都不能同蒙古马相比。但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就象明军的骑兵战术有自己的特点一样。
明军骑兵除了负责外围侦察外。在战场上骑兵一般排成两个或三个单列横队,位于步兵横队的两翼。明军骑兵虽然也配备手
。但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手持马刀的冲锋。因此为了提高前进的速度和增强冲锋的猛烈程度。沈云英曾强烈要求将骑兵的武器装备减到最轻的程度。孙
也同意了她的建议。目前明军骑兵只装备手
和马刀。要不是碍于清军弓箭的威力估计连
甲都要被省去了。
而是两淮之战的经验让沈云英和刘宗亮这样的骑兵军官明白了一点。那就是明军轻骑兵在火炮的支援下对清军发起冲锋的效果丝毫不逊于
清的骑兵。当然这需要严格的训练。按照孙
的看法“铁骑”不是光有盔甲只知道横冲直撞。而是需要有铁一般严明的纪律、铁一般顽强坚定的意志以及对国家无限忠诚。这才是大明所需要的“铁骑”对于孙
这种说法沈云英深信不已。同样她也正是如此训练自己部下的。在单打独斗中这些人也许不是
蒙骑士的对手,但作为一个整体却行动得更有效率。当然沈云英也清楚的知道将骑兵跟步兵和炮兵组合在一起之后势必要牺牲骑兵的速度和冲击力量。从实际战斗的情况也可看出明军的骑兵只能在最后大约100码的距离内才可以作最后冲刺。但她有信心让自己的骑士在这100码内发挥最大的杀伤力。为此她也跃跃
试着能同
清的骑兵再次较量。于是穿过用原木搭建的走道沈云英来到尽头的会议室。守卫的士兵向她敬了军礼便推开了大门。
***********
柳丁终于下决心了将明军的标准装备退到前装燧发
。后装针发
作为狙击
组成独立的“来复
团”至于有些书友建议的长
兵,柳丁认为这就算了。
支发展到刺刀,又出现了投弹兵。长
兵就应该被淘汰了。另外和书中同一时期欧洲也有投弹兵。但历史上正式的手榴弹独立连是1670年法**队在杜劳埃团里建立的。再次声明书里的时间是1646年。
注:下列为1600年以前欧洲武器的发展趋势:手榴弹,1382年;发烟弹,1450年;计时火柴,1410年;盒装弹丸,1410年;粒状火药,1429年;火弹,1400-1450年;燧发器,1450年;青铜爆炸弹,1466年,炸弹,1470年;炮车,(约)1470年;手
,1483年;燃烧弹,1487年;来福线,1520年;西班牙式火
,1521年;改良型手榴弹,1536年;左轮式手
,1543年;纸弹壳,1560年;一种榴霰弹,1573年;热弹,1575年;一般炮弹,1588年,火药与弹丸合装的弹壳,1590年;来福线手
约1592年;冲击式引信1596年。
m.sSVvXs.Com